新课程改革100问强烈推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9:00:40
[日期:2006-10-19] 来源:  作者: [字体:大中小]
1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 、现在的学习方式有哪些不足和缺点?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3 、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4 、什么是学习环境?
5 、新课程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6 、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融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7 、怎样定位师生角色?怎样看待师生的作用?
8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不是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 uniwant.com
9 、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10 、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
11 、在新课程观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
12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13 、为什么说教学中交往的属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性?
14 、交往的意义是什么?
15 、交往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6 、课堂教学怎样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17 、课堂教学怎样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18 、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9 、课堂教学怎样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20 、什么是教学设计 ?
21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22 、什么是以创设 “ 学习环境 ” 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设计?
23 、怎样钻研理解教材?
24 、怎样研究学生?
25 、怎样用 ABCD 法编写教学目标?
26 、怎样用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编写教学目标?
27 、什么是教学策略?
28 、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
29 、教学策略有哪些种类?
30 、怎样确定教学顺序?
31 、教与学活动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32 、什么是课堂教学情境?
33 、为什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34 、什么是 “ 问题情境 ” ?
35 、什么是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操作策略?
36 、什么是合作交往?
37 、什么是学习活动?
38 、什么是成功体验?
39 、怎样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40 、怎样加强学习活动的体验性?
41 、怎样做到注重课程文化的建构性?
42 、怎样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43 、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学生的答问?
44 、什么是支架式教学?
45 、什么是抛锚式教学?
46 、什么是随机进入教学?
47 、什么是 “ 传递 —— 接受 ” 模式?
48 、什么是 “ 示范 —— 模仿 ” 模式?
49 、什么是 “ 发现法 ” 教学模式?
50 、什么是 “ 自学 —— 辅导 ” 模式?
51 、什么是 “ 情境 —— 陶冶 ” 模式或 “ 创造性 ” 教学模式
52 、运用 “ 讨论法 ” 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3 、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
54 、粉笔 + 黑板的时代过去了吗?
55 、老教师能用好信息技术吗?
56 、什么是课程评价?
57 、课程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58 、现行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9 、新课程改革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60 、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61 、我们的评价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存在哪些距离?
62 、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怎样的?
63 、我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
64 、新课程评价的功能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65 、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缺陷是什么?
66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67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68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69 、新课程评价的功能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70 、什么是学生评价?
71 .评价学生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72 、什么是学生成长记录袋?
73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有哪些?
74 .如何制订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
75 、进行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有何优缺点?
76 、在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时,怎样处理全面评价和差异评价的关系?
77 、今后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78 、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对教育评价的启示是什么?
79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对教育评价的启示是什么?
80 、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
81 、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学目标不一致时怎么办?
82 、怎样让表扬恰到好处?
83 、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学生错误的回答?
84 、什么是教材?
85 、教材与学科的是什么关系?
86 、新中国教材改革经历了哪些历程?
87 、新教材 “ 新 ” 在什么地方?
88 、新教材的本质是什么?
89 、新教材具有哪些特点?
90 、新教材在呈现形式上和传统的教材有什么区别?
91 、新教材具有哪些功能?
92 、怎样认识新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目标?
93 、怎样理解教材的整合性?
94 、怎样用新观念教新教材?
95 、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作什么?
96 、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97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哪些新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98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表现在哪些方面?
99 、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100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教材?如何评价教材的优劣?
1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 —— 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
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合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
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
这些就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精神,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也不管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要体现一个这样的精神。所以接受学习也完全可以是自主学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因而是高品质的自主学习。
(根据《师资建设》 2004 第 3 期, 李丽 君《透视课程改革 —— 肖川博士访谈录》编写)
2 、现在的学习方式有哪些不足和缺点?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导向 —— 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 —— 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 —— 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应通过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来更好地明确解决问题所依持的原理。让学生能够把这一原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原有的试图说服学生、命令学生、简单重复已有的正确结论的学习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学习方式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个体独立学习,也不管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都要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它必须具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三种构成要素。
3 、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 1 )变 “ 组织教学 ” 为 “ 动机激发 ”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 “ 核心 ” 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 “ 目标激励法 ” 、 “ 表扬促进法 ” 、 “ 友好交往法 ” 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 2 )变 “ 讲授知识 ” 为 “ 主动求知 ”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 “ 自主求索 ” 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 “ 问题讨论法 ” 、 “ 主题研究法 ” 、 “ 师生方谈法 ” 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 3 )变 “ 巩固知识 ” 为 “ 自我表现 “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 “ 动 ” 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 4 )变 “ 运用知识 ” 为 “ 实践创新 ”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 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 5 )变 “ 检查知识 ” 为 “ 互相交流 ”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根据王德斌、胡荣华《教学方式的五个转变》编写,《湖南教育》 2004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