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改革(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2:45
四、突出思维:新课程学业评价的关键点

  
1、关于学生的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是从教育目标角度,对教育测量所提供的数量资料和通过观察等所获得的质的分析资料做出解释,对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做出价值判断,从中获得可资日后利用的信息。

  
学业测验的基本形式:纸笔测验、非纸笔测验和综合素质评价。

  
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编制测验题目和评价的重点,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评价上,而不是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

  
命题的创新,应注意设计具有真实情境的开放性问题,体现思维评价特质。

  
一般说来,开放性试题是与传统纸笔测验中的封闭性试题相对的,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试题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纸笔测验中封闭性试题的种种不足,特别在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封闭性试题所无法取代的优点。所以,开放性试题成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工具。

  
但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评价工具与方法,都会有其不足。比如,开放性试题在评分上就难以做到标准与客观。这一问题不解决,开放性试题就难以进入学业评价、特别是高利害和大规模的学业评价之中。

  
综合性、开放性问题对教师的评价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指向思维品质的开放性试题的评价改革——SOLO评价

  
SOLO分类评价法由香港大学比格斯(Biggs)教授首倡,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已在大洋洲、东南亚和我国的香港、广东、上海等地区被广泛的实验和应用于中考和高考。

  
该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分层次的,而且是可以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英文缩写为SOLO。根据这种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来进行评价,层次越高其思维能力就越高,学业等级也就越高。这种分类评价法将学生学习结果,思维层次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

  
开放式试题的SOLO评分

  
按照SOLO分类法,将回答分成五个有质的差异的层次,再按回答的层次给分:

  
第一个层次,前结构的回答: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第二个层次,单点结构的回答: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

  
第三个层次,多点结构的回答: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

  
第四个层次,关联结构的回答: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

  
第五个层次,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结论具有开放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制定评分标准,能较好区分思维问题的层次高低。如果将五个层次赋予不同的等级分数,那么学生对问题回答的质量就可以被量化,量化的分数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样,SOLO分类评价法就能够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在评价上相对容易拉开学生的差距。

  
开放性试题的 solo 评价案例

  
这是一道历史的高考题: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指郡县制。)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测试题,能够反映学生思维的深刻程度,所以学生回答这道题,思维是分层次的,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

  
1、前结构回答。这种回答只是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根据什么得出的这种判断的,也就是有判断,有结论,没依据。如有的学生回答:

  
答(1):分封制是不对的;

  
答(2):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好的多。

  
这样的答案给0到1分,着情处理。

  
2、单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了绝对的结论。就是他有结论,但是只看到一点,叫做单点联系,单点结构。如有的学生回答:

  
答(1):实行分封制是对的,因为夏、商、周和汉朝实行分封制,国家的寿命都很长久。

  
答(2):实行郡县制是对的,因为秦朝以后的大多数朝代都实行郡县制。

  
有结论,只有一点理由,并且这种理由与结论之间是绝对化的。这样的答案给2分。

  
3、多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没有能够建立起这些方面的联系。就是他有多个点的联系,但是多个点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的联系起来。如有的学生回答:

  
答(1):夏、商、周和汉朝实行了分封制,国家较长久,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国家较强大。

  
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一直处在激烈的冲突之中,有些朝代实行了分封制,有些朝代实行了郡县制。

  
联系了两点,但是两点之间的联系没找到。所以给3分。

  
4、关联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如有的学生回答:

  
答:分封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前实行的,郡县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后实行的。汉代以后,某些朝代虽然也在局部地区实行过分封制,但总体上还是以郡县制为主体,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关键就是后面这句话“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找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之间的联系点。所以有结论,能够联系两点事物,并找到两点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关联结构的回答。给4分。

  
5、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体现对规律的把握,反映出思维的深刻性。(给5分)如有的学生回答:

  
答(1):从材料中我们注意到,在秦朝以前,主要实行分封制,而秦代以后,中央主要是通过郡县制来实施地方的管理。不同的朝代实行不同的制度,这是由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秦代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广阔的领土实施直接的管理,因此就采取了分封制的形式。秦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地方实施直接管理。分封制和郡县制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我们看到他就在关联结构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历史的规律,这种由现象到规律的把握,高度的概括能力,这是思维深刻性的表现。体现了一个抽象拓展的一个特点。

  
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央过分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而地方过分的分权,短期内对地方的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因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有后患的。

  
这个回答也是在关联结构回答的基础上,抽象拓展为一个历史的规律,从现象,个案把握一种规律,反映了思维的更高层次。

  
所以,这样一种评价方法,能把学生的思维分成5个不同的层次,能够很好的量化、考核学生的思维等级,思维水准。

  
运用SOLO分类评价对大规模的学业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种“结果开放、思路开放”的主观题,能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题目的理解水平与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地给出力所能及的答案”,能让“不同学习者有机会展示与自我能力水平相符的解答过程”,因而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探索精神。

  
过去由于无法解决开放性试题的评分的客观性,因而局限了这种题型的运用。当这一问题解决后,开放性试题也能进入学业评价、特别是高利害和大规模的学业成绩评价之中。

  


  
推进新课程有效教学,建设有效学校,迫切需要提升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这是中小学校长的职责和使命。

  
有效学校的最主要特征是它们拥有一个强烈的课程——教学领导角色的校长。

  
——约瑟夫·墨菲

  
领导是什么?德鲁克说,领导就是“决定做正确的事,并动员下属做好这件事。”所以领导要能够选择做正确的事情,既要深入其中,又要超脱其上,也只有深入其中才能超脱其上。中小学校长对有效教学的推进和引领,就是深入“课改其中”的抓手,也是打造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

  
送各位校长两句话----

  1
、教育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中小学校长的使命就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专业引领,使教育的意义得以实现;而实现教育意义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和艺术的课堂。

  2
、教育的本质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就意味着这样一种自觉:思考推动行为,行为提升思考,思考和行为之间相互唤醒和温暖。

  
名家就是名家,结语说的特别好。古人有“美言可以市”的高论,我想现代社会也是这样。听了龚先生的报告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本人整理的文字去掉了个别的例子,可能会影响你对龚先生高论的理解,尽管我知道不会有几个人认真看的,但还是说明一下的好。

  
本人下大力气整理自己感兴趣的专家、学者的报告,存属个人学习的需要和兴趣爱好。至于拿出来与志趣相同者共同分享可能和本人的工作有关系,说得好听点就是为我们的干训学员多做点事情,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学习、思考的理论、观点、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