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聘用制催生的新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50:11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室主任  刘霞
2010年10月12日09:31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刘霞:聘用制催生的新难题--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相关链接:
跳出“事业单位”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事业单位将由身份到岗位大转变
聘用制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其主要的制度目标就是通过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事业单位几乎完全参照行政机关进行管理,人事制度呈现出以身份为特征的固化式管理,人员能进不能出,岗位能上不能下,分配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职责和义务,如何不断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需求,提供高效满意的服务,焕发广大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传统人事制度的种种弊端,成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都是“社会人”
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严重滞后于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事业单位中大量存在着人员超编的情况。单位中,同样的工作岗位因上岗人员编制身份的不同,导致在工资报酬上出现同岗不同酬的现象,有的单位同岗不同酬的差别达到了1倍甚至数倍。“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带来了新的不公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另外一方面是对改革存在着某些不正确的认识,将聘用人员视为廉价的劳动力。聘用制改革旨在打破固定身份制,转换用人机制,但如果这一改革引发出新的身份制,带来新的社会不公平,那将给这一改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要尽快消除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其中最根本一点就是要加快人员编制管理改革,使编制管理适宜现实发展,消除编内编外人员身份差异,实现同工同酬。
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一些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出现落聘下岗,实行人员辞聘解聘制度,也使人员面临出口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虽然在聘用制层面上明确了要实现人员能进能出,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无法真正实现,“单位人”还是难以变成“社会人”。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由于实行了公开招聘制度,在人员进口上已经有了较好的制度解决,但在人员出口上始终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要使人员出口畅通,必须从制度层面上加以彻底解决。首先是尽快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其次是建立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的接转制度,这样才会使“单位人”真正成为“社会人”,也才能实现聘用制的一大改革目标——人员能进能出。
聘用制需要靠具体化的岗位管理制度来实现
经过几年努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推行范围不断扩大,例如,2008年1至6月,全国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共计419万人,实际聘用50.8万人,新进人员中有84%是通过公开招聘方式进入事业单位的。
聘用制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其主要的制度目标就是通过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换言之,打破传统的身份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是聘用制度的主要目标。如何具体操作和实现这一制度,需要靠具体化的岗位管理制度来实现。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