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办学:高校的期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30:42

教育家办学:高校的期待

林永柏 邬志辉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29日   11 版)

    中国高校与世界高水平差距仍明显

    建国60年来,我国大学的数量和规模扩张迅速,已经跻身到高等教育大国的行列,创造了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我国大学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明显。从高校科研能力来看,据有关资料披露,自2004年以来,我国高校科技论文数一直排在世界前五位。但是,根据2008年的统计,我国自1997年到2007年6月30日发表的论文,单篇的平均引用数排在被统计的145个国家的第117位。另一个实例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缺少高水平的大学,已经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国家道路,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教育家办学是发展高水平大学的必然

    从高等教育强国的办学经验来看,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是教育家办学。这正如英国杰出的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勋爵曾经指出的那样: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以往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把教育家办学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中之重,认为我国大学水平不高的症结主要是经费短缺、设备落后、机制不顺、师资不精,等等,只要在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改善环境、完善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等方面下功夫,高水平大学就会水到渠成。然而实践表明,虽然这些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高水平大学并未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反,学术不端、教学质量滑坡等问题却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家在办学主体中的缺位,即在我国,大学不是由教育家在掌控。据2006年7月博客中国网站发布的“中国大学公众认同调查问卷”,有69.87%的人认为“当下大学校长的总体形象更接近官员而不像教育家”。由不懂教育的人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无疑是痴人说梦。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正在引起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要造就一批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倡导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这是理性的回归,实践的呼唤;这是大学的曙光,民族的福音。

    教育家办学值得期待

    要提高办学水平,必须让教育家办学,因为只有教育家才懂教育规律、才尊重教育规律,才能按教育规律办学,因而也才能办好大学。

    提倡教育家办学,是教育本义的理性回归。大学是一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起来的独立的有机体”,如果抛弃教育规律,或者只按政治规律办学,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办学,我国大学的水平不会得到提高。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其直属高校校长任职条件中就已作出了这样的规定:熟悉高校教育情况,懂得教育规律,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善于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如果所有的办学者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教育家缺失的状况就会根本转变。

    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是由内行办学,就是由懂教育的人办学,而不是由追名逐利的外行办学。这是办学主体的合理归位。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所谓内行就是懂行的人,而教育家就是懂教育的内行,不懂教育的人,自然不能称为教育家。办教育的人必须是懂教育的内行,只有懂教育的内行,才能使教育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运行,才能把教育办好。曾几何时,我们曾付出了代价。但这个教训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吸取,教育家在办学主体中仍处于缺席状态。提倡教育家办学,就不应该再让外行掌控大学的命运,而是让最懂教育的人、对教育最有话语权的人谋划、引领、推动大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的科学发展。

    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是由对教育有情感的人即爱教育的人办学,而不是由那些把办学作为攫取功名利禄的人办学。办学是一项高尚而又清贫的事业,需要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果目的不正,大学只会越办越糟,直至衰败。提倡教育家办学,是因为教育家具有不媚俗、不媚权、不媚钱的高尚品格和情怀,他们视教育事业为生命,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和热爱,愿意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是由善于钻研教育理论、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人办学,而不是由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人办学。这是科学精神的回归。提倡教育家办学,是因为教育家善于用科学理论指导办学实践,而不是按经验办学。教育家在办学实践中尊重也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但更尊重科学,他们不因循守旧,不囿于已有的经验,而是潜心研究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勇于探索和创新,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由这样的人办学,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才会如期而至。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