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注脚一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00:28
统统脱掉掉
正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译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注一〉,内心宁谧,自觉安妥稳顺,忽然自有无限喜生〈注二〉,心中欢悦不能自止,这就名为轻安无慧自禁,悟之不以为喜,急寻本修,即无过失,不是圣证。
注一 新证未获,不以为艰,故心已亡,不以为险;但不知增修本定,惟是一味无事,这正是宗门下所谓“堕在无事甲里”。
注二 但得一时轻安,即以为是得大自在。
正文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译文 若作圣解〈注一〉,则有一分好喜乐魔〈注二〉入其心腑,见人即笑,於通衢道路之旁,自歌自舞,毫无忌惮,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於正受,死入魔王眷属。
注一 以清净为正定,以轻安为解脱,以欢喜为乐道。
注二 在世间本无正知正见,妄自倨傲,托迹山水,猖狂而死,年老成魔。
正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
译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得满足,忽然无端心中生出大我慢〈注一〉,如此甚而至於慢与过慢〈注二〉,慢过慢〈注三〉,或增上慢〈注四〉,或卑劣慢〈注五〉,一齐并发,心中甚至於轻视十方如来,何况如来以下的诸位菩萨以及声闻缘觉,这就名为见胜〈注六〉无慧自救,觉悟後诸慢自销,这只是受阴暂发境相,不能作为圣证。
注一 因我起慢,如言我即是佛等,故称为大,若果有实证,则是有端起慢,今以无计有,故言无端。
注二 见劣计我胜,见等计我等,名为慢,又复见等计我胜,於胜计我等名为过慢。
注二 又复於胜计我胜,为慢过慢。
注四 又复於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此以增上心而慢他,故名增上慢。
注五 於有德有智者前,不敬不求,自甘卑劣,反以慢人,故名卑劣慢。
注六 见己为胜,如以慧照,则一切诸法,一性平等,尚不见有一众生可慢,何况於诸佛菩萨等而生慢心,特以无慧自救,故生此诸慢心。悟此则不见己胜,诸慢井销。
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正文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译文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注一〉,入其心腑,资其邪慢,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设遇檀越谏阻,却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华,皆属无情,有何灵验?或问:何者为佛?何者为法?却言:现前肉身,既有觉知,恭敬保护,即是真佛,即是常法,何乃不自恭敬,却去尊崇土木,实为颠倒〈注二〉,檀越闻听其言,或疑或信,深信者听从其言,毁碎经像,埋弃地中。
〈注三〉疑信交抱者,但受其疑;深信其言者,直遭其误〈注四〉。最後都陷入无间地狱。这些失於正受,最後必然坠入阿鼻地狱〈注五〉。
注一 如见慢外道之辈,死而不化,年老成魔者。
注二 此是魔王借口於人,断灭佛法,欲昌其教。
注三 此是魔教陷人,致造阿鼻地狱之业。
注四 疑者为地狱远因,误者为地狱近因。
注五 闻其说者,尚致如此,况夫本人,岂能免阿鼻之苦。
解 按楞严正脉问“祖师门下,呵佛骂祖,何以异此?答,祖师极欲人悟一性平等,心外无佛,剿灭佛见而已,岂真增长吾慢,反失平等哉!”
正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已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译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於精明中〈注一〉,圆悟精理〈注二〉,得到大的随顺〈注三〉,心中生出无量轻安〈注四〉,自言成就圣位,得到大自在〈注五〉,这就名为因慧获诸轻安澄清之相,悟之则不以轻安自守,不以澄清自任,乘此圆悟之慧,增修本定,自然没有过失,这些境界,正堕在受阴区宇之中,故不是圣证。
注一 精明即是自心,因众生分中,无纯真之心,即以识精元明为自心。
注二 精理即是佛心,佛心虽极精微,仍不离自心之中,这就是於自心中,见诸佛心。
注三 自觉因该果海,果澈因源,因心果觉,两不相违,故觉得大随顺。
注四 回观色阴既销,超然无累,故於其心忽生无量轻安。
注五 此时现见受阴虚明,莹然澄澈,故自己言成圣,得大自在。
正文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译文 若作圣解〈注一〉,则有一分好轻清魔〈注二〉,入其心腑,自觉满足,不求上进,这类人多作无闻比丘〈注三〉,及於命终,觉无实证,毁谤正修无益,佛法骗人,或闻而生疑,或直受其误,成谤法因,断菩提种,故堕无间狱。至於本人,既为魔所著,自然失於正受,自误误人,必然沦堕。
注一 以悟慧为菩提,以轻清为涅槃。
注二 世间不依正觉,修三摩提,只是摄念静坐,稍获轻清,生自足想,死而不化,年老成魔者。
注三 师心自是,不近善知识,不闻胜妙之法。
正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译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於精明中,圆悟精理,体观受阴,唯是虚明妄想,而其所依之体,乃是寂然不动之性〈注一〉,心中忽然归向永灭〈注二〉,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对境不生〈注三〉,心生长断灭解,悟之则无过失〈注四〉,不是圣证。
注一 悟此为真,忘失本修,一味沉空,心相迥寂。
注二 以为即此便是,不假修为。从此无佛可成,无生可度。
注三 纵有心生,亦唯增长断灭之解。
注四 此是受阴将破之际,失於照应,致现拨无因果之相,悟之则不滞永灭,不住空心,止观双运,受阴可破,故无咎。
正文 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谛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谛。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译文 若作圣解,即有空魔入其心腑,资助其断灭谬解,故谤持戒为小乘,以悟空为菩萨,故於信心檀越前,饮酒吃肉,广行淫秽,自谓行於非道,通达佛道。因魔力故,摄其现前之人,谓是逆行,不生疑谤,鬼心入之既久,熏染已深,鬼习喜秽,故食屎尿,与酒肉等。言净秽俱空,自已破佛律仪,又以误言入人於罪,自陷陷他,失於正受,当从沦坠。
正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译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之境,深入心骨〈注一〉,心中忽然产生无限爱意,爱极发狂〈注二〉,便为贪欲,这就名为定中研味虚明,内映心骨,安然顺适之境,入於定心,爱极情狂,无慧自持,故误入诸欲,悟则无过失,不是圣证〈注三〉。
注一 不知虚明是受阴之相,故极力研味,毕竟从何处起?不知向性地追求,一味在心中及骨节间跟究。
注二 由此虚明内映,方寸骨节,精莹焕发,自觉安然顺适,故於心中,产生无限爱意,爱极生润,情动发狂,淫境现前,不能自持,故为贪欲。
注三 悟之知是虚明,惟究实性,正是受阴将破之境,故无过失。
纵使安顺入心,遇境便堕,故不是圣证。
正文 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陷于王难。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译文 若作圣解〈注一〉则有欲魔〈注二〉入其心腑,增长其欲念,一向说欲为菩提之道〈注三〉,化诸白衣,平等行欲〈注四〉,信其说行淫者,名持法子,因神鬼之力资其信心,於末法时期,凡愚之辈,被其摄受者,数至於百,多至二百或五六百,甚而至於多满千万,最後身衰力微,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徒众解散,威德既无,旧事发觉,陷於王难,或疑之而谤正,或误之而入邪,皆为入无间地狱之因,失於正受,身必随堕。
注一 不知身骨精莹,为虚明内映之相,以肉身的主人,计身骨为家宝,认安顺为受用,爱极成欲,故感欲魔入心。
注二 即欲顶大自在魔王。
注三 谬谓生生不息,即菩提之道。
注四 谬谓不分自他,不择好丑,平等行欲,即菩提行。
正文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译文 阿难!如此十种禅那现境,都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这些境象,众生顽迷,不良付量,遇著如此的因缘,迷不自识,自谓登圣,大妄语成致堕无间地狱。你们也应当将如来的话,於我灭度之後,传示末法时期的众生,遍令众生,能明白这个道理,不要让天魔,得到机会,保持覆盖保护,使他们能成无上道。
正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呓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译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时,受阴尽时,虽然没有漏尽,心离自己的形体,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此凡夫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注一〉,随往无碍〈注二〉,譬如有人熟睡梦中呓语,此人虽则於所说之言,没有别的所知,但他所说的话,已成音韵伦次,令不睡的人,都能明白他的话,这时就名为想阴区宇。
注一 此处应当是觉法自性性意生身,因为能离根之体,即是第八本识,一切诸法,都依此识变现,既得此识,即能觉了一切诸法自性如幻,以唯识变故,故知此是觉了诸法自性性意生身。
注二 既得此身已,不唯能现所有六十位菩萨功德,而且能普入诸刹,随往无碍。
正文 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译文 若是动念尽〈注一〉,浮想销除〈注二〉,於觉明心中,如去尘垢〈注三〉,十二类众生,一类一类所有生死,首尾都能圆照〈注四〉,名为想阴尽〈注五〉,此人於此时即能超越烦恼浊〈注六〉,回观想阴之所由生,是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注七〉。
注一 动念即是八识中所含六识种子,以有微细动相,故称动念,动必有想,即是根本想阴。
注二 六识浮想,皆依此想而起,此想既尽六识中枝末浮想,无所从起,故说浮想销除。
注三 识性觉明如镜,六识浮想如尘,微细动相如垢,此时动念既尽,浮想不生,故言如去尘垢。
注四 首从卵生,尾从无想生,都能圆照,以觉明现前,生死根元,从此披露,如後文云:见请十方十二类生,毕殚其类。
注五 十二类众生生死根元,即是行阴,行阴既现,则是超出想阴,故名想阴尽。此时当耳根圆通中,觉所觉空之际,(前文闻所闻尽时,宛然有个能觉之心,即是第八识中,六识种子,微细动相,今想阴既尽,微细动相亦无,故能觉与所觉俱空。所以不能复真者,犹为行阴所覆故。)
注六 前文烦恼浊文中说“又汝心中,忆识诵习,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名烦恼浊。”今动念既尽,浮想销除,想除识空,故能超越。
注七 超越之後,回观想阴之所由生,即是第八识中所含六识种子,微细动相,融即未分,体通六识,故说融通妄想,枝末浮想,皆依此而起,故说以为其本。
正文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译文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注一〉,不遭十种邪虑,於圆通妙定中,发起神通变化之明〈注二〉,於三摩地中,於圆定发明之境,心生爱慕,於是勇锐其志,精进思惟,贪求变化,更进善巧,其时,天魔得到机会。
注一 受阴虽假名为阴,实无所覆,故名为虚,唯有正受,不受馀受故名为妙。
注二 已能成就从凡至圣,意生无碍。
正文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
译文 飞他的精气,附在旁人的身上〈注一〉,由魔力资助他的邪慧,口说相似的经法,其人也不自知是魔附在身上,自言已得了无上涅槃,来彼求善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形貌很快就变为比丘,让人看见,一下又变为帝释,一下又变为妇女,或为比丘尼〈注二〉。或睡在暗室中,身上发出光明。
注一 按楞严正脉说“受阴尽者,魔不能入其心腑,”故借旁人来迷惑其心。
注二 按起信论说“座中或现端正男女等相,或现天像菩萨像,亦作如来像等。”
解 世人多好奇,魔因奇所好,故现种种神异,如近代某法师,在外宏扬密宗,自称为观世音菩萨亲传密法,实为可笑,又美国某法师弘扬密宗,在座上讲法,天上地下都大放光明,自称曾亲见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莲花生大士,至於他所谈佛法,又极为幼稚可笑,信仰他的人很多,把他尊如佛菩萨,其实经文上明明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入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其奈众生好奇,偏要去信他,实在可悲。
正文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
译文 一般人愚迷,不辨邪正,误认为是菩萨,信他的教化,摇荡自己的定心,因而破佛的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喜欢说各处的灾祥变异,或是说如来在某处出世,或是说某处当有劫火,或是说某处将有刀兵,令人恐怖,令人的家资无故耗散〈注〉。
注 一般愚人,不辨真伪,听说某处有佛出世,即倾家供养,希求接引,听说何地有劫火刀兵,即竭其家资,希求解免。
正文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译文 此类名为怪鬼〈注一〉,年老成为魔〈注二〉,恼乱修禅人,久久所附之人,色力衰微,魔心生厌,其人定慧俱失,魔心生厌,此时魔即去彼人体,此人魔既不附,即无威德,执法者即罪以扇惑众心,株连馀党,故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你应当先警觉〈注三〉,不入轮回,若迷惑不知,为天魔恼乱,最终必堕无间地狱中。”
注一 前文言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注二 作鬼既久,通力殊胜,兼知修有漏福,故为天魔收为伴侣,亦属天魔之类。
注三 阿难此时,位在二果,受阴尚未尽破,何况想阴,将来进修圆通,必经此境,故教以先当警觉,离爱离思离求,一味策修,穷尽想元,一伦生死,首尾圆照,自然不入轮回。
正文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译文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在三摩地中,心爱游荡〈注一〉,故飞其精思,贪求经历〈注二〉,其时天魔得到机会。
注一 已得意生身,随往无碍,故心爱游荡。
注二 故飞动其心,精进思惟,贪求神通。
正文 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
译文 飞其精气,附著於人,口说相似之经法,扇惑众心,其人也自言得无上涅槃,其人也不觉知魔著於身,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注一〉,敷座说法〈注二〉,自形无变〈注三〉,凡在座听法者,皆见自己身体坐在宝莲华上,自己全身化成紫金光聚〈注四〉,一众在座之人,各人都自见如此,大家都欢喜庆幸,以为是未曾有的瑞相。
注一 此亦为邪精所转,应求而来。
注二 欲以惑乱其心,为说神通妙用,最胜游历法。
注三 意欲显无作无为,而妙用自具。
注四 座已同於佛座,身亦同於佛身,则不离本处而遍至十方,当可希冀。
正文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渴,邪见密兴,种智销灭。
译文 众人愚迷,以为菩萨,复以淫境相惑,而纵逸其心,破佛律仪,而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注〉。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後,心生倾渴,日亲日近,时熏时染,邪见日兴,正见日晦,致令种智销灭。
注 此是好游历者旧习,故为贪游历而说。
正文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译文 此名魃鬼〈注〉,年老成魔,恼乱是人,终而厌弃是人,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你当预先警觉,不致坠入轮回,若是迷惑不知,即会堕入无间地狱中。
注 魃鬼的本因是以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正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合,澄其精思,贪求契合。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译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在三摩地中,自觉定心绵吻〈注一〉,於是澄凝其心,精进思维,贪求契合真实圆通体用〈注二〉,其时天魔得到机会。
注一 吻合菩萨上同诸佛,下合众生之德。
注二 贪求契合真实圆通体用,此心固善,然有爱有思有求,即自开*衅*端,故为魔所乘。
正文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
译文 飞其精气,附於人体,口说经法,其人自己也不知魔著於身,自说已得无上涅槃,来在贪求契合人中,敷座说法,自形和听法诸人,外形都无迁变,而使听者,在未闻法之前,心自开悟〈注一〉,念念移易,或得宿命通〈注二〉,或得他心通〈注三〉,或见地狱之苦,或知人间好事或恶事〈注四〉,或是口说偈赞,或是自能背诵经言〈注五〉,各各欢娱同庆,共感希有。
注一 因贪求契合,故相似得圆通之体。
注二 此下皆相似得圆通之用,知过去未来之事为宿命通。
注三 知他人心中之境。
注四 此皆相似吻合凡心。
注五 此皆相似吻合圣心。
正文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
译文 众人见其无端便能说法,无端令人开悟,就惑为菩萨,於是缠绵恩爱,密结於心,信其教而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注一〉,某佛为先佛,某佛为後佛〈注二〉,其中亦有真佛假佛〈注三〉,男佛女佛,菩萨亦然,众人见故,洗涤本心〈注四〉,易入邪悟。
注一 以欲顶魔王为大佛,其他各怪为小佛。
注二 以怪鬼魃鬼二鬼为先佛,蛊毒鬼等七魔为後佛。
注三 过去佛像,无言无说者为假佛,现前肉身敷座说法者为真佛。
注四 洗涤本所修心,改修魔业。
正文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译文 此名魅鬼〈注〉,年老成魔,恼乱此人,久久厌足心生,去彼人体,终於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你应当先觉,不入轮回,若迷惑不知,必堕在无间狱中。
注 前文言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正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尔时天魔候得其便。译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注一〉,穷览万物生化之情,根究性之终始,故精爽其心,贪求辨析〈注二〉,其时天魔得到机会。
注一 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在定中露出微细动相,不知此是六识种子,根本想阴。
注二 贪求辨别物理,分析化性。
正文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归依,得未曾有。
译文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也不知魔精附著於身,也自说已得无上涅槃,来在求物化本元的人中,敷座说法,身上自然具足威神,能使座下听众,虽未闻法,自然心伏,这些人将佛涅槃法身,即是现前我的肉身,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并无别的净居和金色相,其人信受其教,忘失先欲探求物化本元之心,舍命皈依,将魔作佛。犹以为得未曾有。
正文 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
译文 此类愚迷之人,惑其为菩萨,惟究现前身上,惟有贪欲之心,计其为生化之元,故致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无知之辈,信这种污秽之言。
正文 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译文 此名蛊毒厌胜恶鬼〈注〉,年老成魔,恼乱是人,最後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你应当先觉,不入轮回,若迷惑不知,必堕无间狱。
注 前文言其本因,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又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此处名魇胜者,言魇人之力最胜故。
正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译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注一〉,周流精研〈注二〉,贪求冥感〈注三〉,其时天魔得到机会。
注一 自觉想阴未破,胜用未圆,欲求圆通知识,圣位菩萨,悬应自心,资发神慧。
注二 现意生身周遍流转十方世界,精心研究诸善知识及菩萨。
注三 贪求冥相契合,以期至於感格圣应。
正文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黏如胶漆,得未曾有。
译文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不觉知魔著於身,也说自得无上涅槃,来在求感应的人众中,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宛然深修久证,於是心生爱染,不能舍离,愿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徒众,心知此先世师,本是善知识,别生为法相爱之心,如胶似漆,黏不可解,得未曾有。
正文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
译文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染其邪行,潜行贪欲,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注〉,佛於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之言,遗失本所修心。
注 以欲顶魔宫为大光明天。
正文 此名疠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译文 此名疠鬼〈注〉,年老成魔,故来恼乱是人,久而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你当先觉,不入轮回,若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注 前文疠鬼远因,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
正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深入。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译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在爱深入,克责自己,辛苦勤求,乐处阴寂,贪求宁静寂谧之境,以为即此可以入圆定,不知三摩地中,不容起心动念,才有爱乐,即启魔径,故其时天魔得有机会。
正文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本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于后蹋尾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于是一众倾心敛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仪外,重加精苦。诽谛比丘,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
译文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本不觉知魔著在身上,也说自己得了无上涅槃,来在求阴人静的人众中,敷座说法,令其听众,各知过去的本业,或於其处,对一人说,你现在虽然未死,但已作畜生,命令一人,在後面踏着他的尾巴,马上使他不能起身,於是众人看见,倾心钦伏,设若有人起心,马上就知道他起心的根原。在佛的律仪之外,更加精苦,(如食生米断五味等)诽谤比丘,骂罣徒众,讦露人的阴私之事,不避人讥刺嫌怨,口中喜欢说未来的祸福之事,及至到了时候,一丝一毫都准确不误。
正文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译文 这是大力鬼,年老成魔,来恼乱是人,久久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你应先有警觉,不入轮回,如迷惑不知,最後必然堕无间狱。
正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译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精勤辛苦,各处研寻,贪求宿命所遗之物,其时天魔得到机会。
正文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著其体。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诸听者,得未曾有。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诽谛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潜匿之处。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
译文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绝不觉知魔著在身上,也自言得了无上涅槃,来在求知的人众中,敷座说法,此人无端在说法之处,得到大宝珠,此魔或有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与其他珍宝,简策〈注一〉符牍之类奇异之物,先授与其人,後附著在他身上,或引诱听众,有明月珠,藏在地下,照耀其处,此诸听众,从未见此异事。平日多食药草,不吃美味饮食,或有时日食一麻一麦,身体仍很健壮,因为魔力支持之故,诽谤比丘,骂罣徒众,不避讥嫌,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藏匿之处,跟随其後,往往见有奇异之人〈注二〉。
注一 韦编名策,竹削名简,竹刻为符,木片为牍,春秋左传叙云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牍而已。
注二 此皆魔力所为,显其诡异。
#日志日期:2007-11-25 星期日(Sunday) 晴 推荐指数:0举报

©天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