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次回及其《疑雨集》(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12:29

金坛王氏在明朝可是出过几位显要人物的世家,其中尤以王樵及其上下三代人业绩最着,关于他们从政上杰出的事迹,史书上都有特别的记载。王家这三代人的生平真是传接力似的一脉相承,他们都中了进士,都任了朝廷的要职,都以名臣退居故里,在地方上荣膺乡贤的声誉,也都在死后留下了经史方面的 著作,而最终都被供进了当地为模范人物所立的祠堂。只是传至第四代人王次回(名彦泓,次回乃其字),王家的缙绅风范才断了线。这时已是明王朝的末世,王家 也开始衰落,王次回多次赶考都接连失利,所以他终其一生也没捞到什么功名和官职。崇祯十五年(1642),也就是甲申之变的前两年,王次回在家乡病逝,不 多不少,活了整五十岁。
关于他的死,不知从何时开始,传出了一种无稽的说法,说是他入厕时死于粪坑。此说本出自一种宣扬因果报应的劝善文字,按照其中所规定的惩罚,很多写过“诲 淫”之作的文人都被安排了不得好死的结果。因为王次回生前好写香奁诗,所以就让他落了个灌一口大粪打入地狱的下场。旧时代在社会上,为了维护世道人心,这 样的恐吓本是常用的教化手段,如今再也犯不上费口舌分辨如此简单的是非了。需要特别指出的只是,此类正经的社会舆论固然一直在发挥其威慑的作用,但与此同 时,在娴熟诗词的才子和诗词的普通读者群中,偏好香艳篇什者始终都大有人在。只不过一般人不好意思公然宣扬那样的偏好,故往往含蓄地称其为个人的“绮 习”。绮者,绮丽也;习乃佛家所说的结习。不管怎么说,这绮习充其量不过一种喜爱华丽词藻的趣味而已,即使不值得去大肆宣扬,你只在私下图你自己的高兴, 其实也算不上多么有伤大雅。这就是诗词中的艳体历来都使相当多的作者和受众深受感染的世情和语境,事情本来就这么简单。你说那是言情表爱也好,或把它拔高 为寄托,或贬之曰郑声也好,反正在前现代的中国,有关情色的表述远不及今日这样丰富多彩,能让舞文弄墨者既显示其才情,又足以宣泄风怀的文字形式,也就只 有香艳诗词这一个单调的品种。翻一翻文人学士们留下来过量的诗词集子,大量的作品中都是不乏“无题”之类的题目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那香艳文 字向来就是古代诗文总体固有的组成部分,这就像电影内总会穿插些亲亲抱抱的镜头,大街上少不了开几家歌舞厅或酒吧一样。王次回的问题想必出在他香艳得过了 头,也就是说,他把个人的绮习表现得过于公开,背上了以此自负之累,结果便被历史地定性为艳体诗写作的代表人物。比如,他四十五岁时曾把已往所作的艳诗二 百五十余首录为一册,在为该集所写的题诗中,竟有“清狂不让玉溪先”(《疑云集》卷二,页十)这样自我定位的诗句。而在一次考试失意后,有一联自遣的诗甚 至放任地声言﹕“有才轻艳真为累,作计疏狂不近名。”(《疑雨集注》,卷二,页四十一)他的诗格当然远不能同李商隐相比,但比起了很多遮遮掩掩写艳诗的文 人,他确实是显得“轻艳”而又“疏狂”了。因此,让那些不喜欢他写的艳诗到处传播的人看在眼里,就自然该让他以那样骯脏的方式去死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疑雨集》,盖由王次回同里的好友于韬仲在王死后编定。于与王经常诗酒往还,据王自述,王对自己的诗往往是随作随扔,而于则勤于收藏,结果 于手中保存的王诗反比王自己存下来的还要齐全。于是到了后来,于就为亡友,也为艳诗爱好者做了这件好事。那是一本很有次序的编年诗集,收录了诗人各种题材 的诗作,其中不少生活纪实的片段都为我们了解诗人平生的遭遇和交游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应该说它在内容的多样性上和一般文人的诗集并没有根本的差别。只因王 次回生前死后都以写艳诗著称,且《疑雨集》中的艳诗也确实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提起了这部集子,论者多倾向于着眼其中的香艳之作,而这种以偏概全的眼光一 旦造成影响,形成定论,就容易使徒闻其名的读者对这样一本尚未翻阅的读物生出他们预设的有色想象。大概正是基于这样的期待,《疑雨集》以手抄本问世后随即 广为流传,既在一定的范围内引起了隐秘的共鸣,也让某些关心年轻人身心健康的长者敏感到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正如《疑雨集》初刻本的序言所说 ﹕“江左少年,家藏一秩,溉其余渖,便欲名家。”或如后来注释本的序言所云﹕“其侔色揣称,尽态极妍,读之使人回肠伤气,獧薄子弟,为其所惑者多矣。”总 的看来,《疑雨集》在清代流传的情况大致如此。
降及民国初年,文言虽然已开始为白话所取代,但相当一批在时代上离得较近的旧文字依然维持着传播上的惯性和优势,比如拿明清之际的诗文来说,在当时的读者 群中就一度出现过文艺小阳春的局面。特别是其中事涉香艳而词尚华美,且以女性为中心的诗文佳作,有幸得力于新式印刷的便利,一时间都被怀旧的文人大量推荐 给了消费感伤的书籍市场。这些旧作被贴上“文学”的新标签,一方面填补了新文化在创作上暂时的不足,同时也以其往日的流风遗韵温煦了那个过渡年代的荒芜和 暧昧。在此类多由上海的书商印行的石印本廉价书中,《疑雨集》就是被一再翻印的一种。
那么《疑雨集》到底在哪些方面还依然有其引人入胜之处?与通常的艳诗相比,王次回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特色?他的艳诗是否作出了新的探索或有所突 破?这些话题的提出,都是有一位友人最近听说《疑雨集》如何如何后打来电话问我,我随即和他乱侃出来的。以下便是我做了些研究后想要报告给友人的主要内 容。

如上所述,科场的困顿造成了王次回一生的潦倒,这一经历使他的诗作充斥了哭穷的滥调。这也是众多的边缘文人一直持续的合唱,对此我们无需再作多余的讨论。 需要一提的是,王次回的穷愁叹尚含有一层他个人特有的不幸因素,这就是他那恩爱却不能算美满的婚姻。翻开《疑雨集》卷二,在戊辰年(1628)所作的诗篇 中,有相当的数量都为悲叹他多病的妻子而作。原来他妻子贺氏婚后十年来一直缠绵病榻,给他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拖累,在这些诗中,他描写了为给妻子治病而日 益陷入贫困的家境,也写了她的病容、苦况和拖着衰弱的身子仍坚持其妇德的种种表现,以及她病逝后留给他无限的悲怀。令人惊奇的是,一经他这位艳诗能手的处 理,甚至连服侍一个病妇的琐碎细节,都刻意套用了香艳的典故,以致从那恼人的病房情景中都升华出了凄美的意味。比如,荀奉倩的故事就是王次回喜欢反复渲染 的一个用典﹕这是一个很疼爱妻子的丈夫,妻子于冬日发起高烧,急于给她退烧的丈夫便赤膊到户外挨冻,然后拿自己冻冰了的光身子贴上去给妻子降温。后来,丈 夫竟因此罹疾而死。今日所谓的“体贴”,莫非即由这样的具体行动形成的一种感受?于是,按照王次回的香艳的表述,他那重病的妻子总是表现得“平生守礼多谦 畏,不受荀郎熨体寒。”(卷二,页七)而他护理病妇的态度则显示了亲身来分担对方痛苦的诗意﹕“愁看西子心长捧,冷透荀郎体自堪。”(卷三,四十三)因 为,按照艳诗的操作,即使是夫妇间在侍疾上的关怀,也尽量要点缀得富有惜玉怜香的情调。
贺氏死后,《疑雨集》中多首赋悼亡的诗篇都流露了独身生活的难堪,所以反映在戊辰年以后的作品中,对欢情与再娶的追求便成了一种渐趋紧张的节奏。谈起《疑 雨集》中诸艳诗写作的背景时,初刻本的序言是这样说的﹕“金沙当承平之日,甲第相望,一时裙屐子弟,席华膴,擅才情,平居以声色相征逐,拂袖挂钗,留髡送 客之事,习为故常。至于擘笺刻烛,才亦足以副之。故当日能诗之士,盖多其人。而风尚所归,并同一辙。”这段话至少告诉我们﹕王次回的家乡当时色情娱乐业相 当繁荣,因此出入青楼的风流行为在文人中已习以为常,而风月场上的种种情景也就成了他们作诗惯用的题目。他们的生活乐趣从而与他们吟咏上的旨趣合而为一, 作为冶游者,诗人把那些卖笑给他们的佳人遂一同拉进了艳诗的世界,双方同时现身为其中的男女人物。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指出,这些叙冶游的诗作都有一定的纪 实性和自传性,并非如某些掩护言论所说的那样,什么士大夫身世感慨特别寄托在闺房世界的描写中呀,什么藉男女褋亵之私以写个人胸中的幽怀呀,(参看《疑雨 集注》原序一)此类说法都扯得离题太远,有一点顾左右而言他的味道,让我们还是回到王次回实际关心的问题上来。
从《疑雨集》中(卷三至卷四)一系列明显纪实的艳诗可以看出,王次回一直在交往、勾通和追逐的阿姚其人,即来自那些为人作职业情人的女郎中。这位阿姚可不 是柳如是之类的才女,并没有能力与王次回艳情地酬唱,为了把这场妓院恋爱游戏编排得更富有韵事感,王次回写了很多代阿姚叩问他和思念他的情诗(参看卷三 《问答词》和《代所思别后》)。《疑雨集》中很多题曰“即事”或“个人”的诗,大约即写于类似的情况下。这是一些用闺怨的调子写青楼女子日常生活的诗篇, 诗人的兴趣主要集中于做好他那香艳文字的包装工作,眼前的花街柳巷一经用人们熟知的风流韵事典故表述出来,它的鄙俗的日常性便消溶于诗意和艳趣,烟缕一样 蜕出了现实之壳,弥漫到文本与文本互相参照的期待视野上。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诗歌的写作,诗人把个别的本事转化为普遍的情境,置之作者与读者共享的符号系 统中,从而为读者的接受敞开了想入非非的视境。所以,构成一首艳诗的技巧便在于如何罗列抽离了叙事上下文的典型片断,让每一联或每一句都以其独立的画面排 比起来,最后把剔除了具体内容的事件重构为符合艳诗美学的种种姿态。这里面其实就有虚构的成分。有些咬文嚼字的美国汉学家只看到古典诗词作品中充斥了纪 游、即事之类的篇目,便死扣字眼地说中国诗没有虚构性(fictionality)云云。叫我来说,他们对诗人笔下的真假虚实还缺乏充分的心领神会,因而 在划分界线的问题上,多半都参了死禅。但要让他们墨守虚构定义的头脑想通真与假乃不断转换着的关系,而虚与实则显现在相互照应的效果中,这恐怕就不那么容 易,不是他们运用娴熟的批评方法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王次回三十五岁丧妻,两年后有几首诗中出现了谋娶阿姚的线索,再历四年,也就是崇祯八年(1638),他大概经过了几许波折才娶回了阿姚。他写了一首诗, 特意向支持和同情他这件婚事的朋友表示感谢,诗中仍然对阿姚的不善文辞表示遗憾﹕“惭愧月华诗思浅,只堪烹点密云茶。”(卷四,页十六)可叹这阿姚也是个 福薄之人,娶回她的次年,王次回又赋了悼亡,而紧接着他就开始了再次图谋纳妾的奔忙。在此后的编年诗中,一个姓左名阿琐的青楼女子成了他经常探访的对象, 此类交往的诗一直延续到他四十九岁,最后以两组关于他终于找到了可纳之妾的诗给《疑雨集》划下了句号。一组诗题曰《买妾词》,可以说是用韵语叙述了张岱 《扬州瘦马》一文所写的买妾过程。不同的是,张岱以不动声色的客观记述再现了一种让现代人感到惊讶的人身买卖交易,王次回则完全缺乏张岱的冷峻态度,他只 是把自己的经历巧加剪贴,又以他惯常的轻俏口气描绘出一幅幅可供玩赏的风俗画。最后一组诗题曰﹕《聘妾未回,寄赠代书》。读这些诗句,你可以想象到一个等 着要入洞房的老郎君如何在虚拟他词藻性质的前戏(forplay),而那些自问自答的对话,则为迎娶的日子散布了一种婚配佳话的气氛。“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这是东坡贺张子野八十纳妾的名句,白头插花,也是值得俊赏的韵事,属于香艳的题目。所以王次回在组诗的最后两句云﹕“一绺香烟花数朵, 正堪相伴病维摩。”(卷四,页五十一)他显得有几分惬意的颓唐,正在准备坦开他淡雅的胸怀来消受眼前的艳福。然而那个“扬州瘦马”到底是娶进了门还是根本 没来得及迎娶,我们已经无法证实了。因为就在佳期之前或是其后,以“病维摩”自居的新郎突然一命呜呼,再也没留下那佳话的下文。他的朋友于韬仲在该诗的题 目下留有以下的附注﹕“六月十八日戌时长逝矣。哀哉痛哉!廿二日闻讣后记。”文学研究并没有从文本上给作者验尸的任务,我们当然不必非考证出一个诗人具体 的死因不可,不过,在我们细读王次回诗作的过程中,留心感觉出某种可能存在的趋势,多少还是值得一试的。
王次回有一首题壁诗乃为凭吊其亡友贺生而作,关于这位贺生的死,他有一点说明﹕“贺生文战不利,愤懑悲骚,托之好内,以自发摅,竟得疾不起。比余再过其 居,凄凉触目,即所最欢昵者,亦不复在燕子楼矣。因怅然书其壁上。”(卷三,页五)动人联想的是,这位贺生也是一个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但他却消沉得奇怪 ——竟把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转移到“好内”的事情上,也就是说,因为仕途失意,便放纵自己泡女人,以致西门庆式的枉送了性命(那诗中有两句诗吊得很清楚 ﹕“奇药剩堪娱一夕,同滥何止浴三人。”按﹕上句用《飞燕外传》成帝服药死于昭仪帐中事;下句用《庄子》卫旃衅奕送瑸E而浴事,“滥”通鉴,浴盆 也。)。尤其是那个“托之好内”的“托”字,值得我们玩味。中国的文人往往好言寄托,上自笔墨山水,下至醇酒妇人,明明是迷恋、嗜好、沉溺,却总是喜欢高 深其词地说那只是一种寄托,醉翁之意不在酒嘛,都是怪机会不佳,不得不把没能用到事业功名上的雄心移情于世俗的玩意儿,这就叫消遣,是消磨壮志的理想方 式。于是他们的放任和享乐也与俗人有所不同,俨然摆出了忧患意识的架势,一边自得其乐,一边还要否定性地摇一摇头。而实际上那含混的“托”,不过是漂亮的 托词罢了,一托下去,非闹到托上瘾不可。龚自珍就说过﹕“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结果呢,他这个纸上谈色者似乎玩得并不老练,最后竟栽到了一 个扬州妓女的手里,给后世留下了一夕暴卒的疑案。这一国粹的艳情颓废主义堪称为中国文人的世纪病,越是末世,越是传染得厉害。王次回也算是一个病入膏肓的 患者,他明确地说过﹕“觅个柔乡寄此生”(卷二,页十七);“柔乡拚取葬愁身”(卷三,页十五);“薄命生涯花底活,无聊心胆醉时真。”(卷三,页二 十);“磨耗雄心渐已空,十年醇酒妇人中。”(卷四,页十九)。这样看来,不管是耗神于艳诗的写作,还是耐不住独宿而连续地冶游、纳妾,或多或少都构成了 王次回长期以来身体受亏的因素。讽刺的是,这位五十岁的诗人留下的最后一首诗竟是关于他急着要把一个刚买到手的年轻女人娶回来的激动心情,那么,谁又能料 定他不是死于花烛之夜的过度兴奋呢?如果有这一可能,那至少总比倒毙于粪坑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现在我们应该来分析王次回艳诗写作的特征,尝试作出可能的评价了。艳诗基本的出发点是以女性及其闺房世界为描写对象,按照艳诗的表述趣味,无论是温柔的爱 怜还是热烈的情欲,都是被纳入游戏的程序来题咏的。游戏的反面是正经,想要不正经,你就要从生活或人际的日常状态暂时偏离出来,去玩玩游戏。游戏是很神经 的,游戏中那些表示亲昵的方式——如调笑、逗弄、佯装——都带有半真半假的挑衅性质,因而在那玩耍的同时往往杂有隐隐的敌意,以致激起些刁钻的争斗。游戏 的兴致就在于由捉摸不定的变化造成了双方的紧张,由小小的冒险带来了刺激,然后从角逐、争胜中磨擦出亲热。爱情也是一种游戏,男女之间由追逐到融洽的过程 中就有斗心眼的成分。艳诗基本上是男人写给男人读的,其中的女性形象当然是男性欲望的对象,无论是从男人的观察角度进行白描,或是以拟女性的口吻来诉说情 绪,表白心迹,所有显得香艳的神色、表情、姿态、动作、声音、心思和情调,都如表演中的段子一样显示出既定的造型,一致的程序,一副副经过排练的装模作 样。韩偓的香奁诗尤其精于制作这类做戏的色相,从身体的局部到某一特定时刻的动作,都被极富有暗示意味地推向前景。在《明诗综》评价王次回的一段话中,朱 彝尊曾以为王的艳诗能得李商隐和韩偓的遗意,所谓“由其缄情不露,用事艳逸,造语新柔,令读之者唤奈何所以擅绝也。”朱的评点式议论说得笼统而缺乏准确的 区分,李韩本来就有极大的差别,不宜含混地相提并论。王只能说更接近韩,他的诗是从香奁诗的路子上来的,他们的诗都属于方回所谓的“词工格卑”,离玉溪生 的意境还有相当的差距。朱彝尊所谓“皆饶风韵”者,就是那些“格卑”之作中可爱的游戏情态产生的效果。不过韩偓的诗多趋于静态的描写,王次回的一个突出特 征则是试图抓住心事重重的佳人在冷热、喜嗔、亲疏之间的情态变化,似乎要从这些游戏场面中总结出他自己体味的调情哲学来。
《个人》这个题目最早见于韩偓的诗集,王次回多次沿用该题,反复地通过某一个假想的“性角色”(sexual persona)来展现调情游戏中可能陈列出来的各种情境。试读这首曾被《红楼梦》脂批引用过的七律﹕
心期旧矣合欢新,蔗尾才尝味已珍。
胆小易惊还易喜,眉弯宜笑更宜颦。
未形猜妒恩犹浅,肯露娇嗔爱始真。
作计恼伊尝试看,自惭终近薄情人。(卷二,页二十八)
这是一个心情很容易变化的女子,惹她气她,不只起了试探情深情浅的效果,而且使她的捉摸不定和脆弱也有了动人之处。全诗是以作者/陈述者的口吻陈述的,起 联写他乍尝新滋味的欣喜,渐入佳境的感觉才刚刚开始。颌联按他自己的艳趣铺陈了程序化的娇柔之美,而颈联则紧接着写他的猜测、估计和进一步的探测,按他的 调情哲学来检验“个人”的反应,从而撩拨出他期待于一个艳情对象的情态。还可以举出类似的句子来展示他的趣味﹕“由来醉心倾城处,早在微颦薄怒时。”(卷 二,三十八)“初逢薄怒偏娇倩,暂露微颦已讳藏。”(卷三,页十七)“引开笑语欢初洽,逼出风情态转妍。”(卷四,页七)“心事自热颜自冷,始知娇笑不如 颦。”(卷四,页二)显然,这些在描绘中指点出来的情境便是王次回的艳诗提供给读者的情色观,他反复赞赏的情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渔在其《闲情偶记》中那 些以情色鉴赏家自居的聪明指导,以及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诸女儿们为情颠倒时种种有趣的细节。这位作为艳情典型的“个人”似乎时时都处于设防的状态,她最会 扮出冷面孔,用漠不关心样子掩饰自己的真实心思和意向,而同时又机灵地作出暗示来﹕“敛笑防疑意绪埋,背人佯不隐红鞋。”但有时候反而欲掩弥彰,因为她确 实处于人多眼杂的包围中,她不得不让自己带一无情的面具﹕“眉尖怕被同袍觉,强作无愁倍是愁。”(卷一,页二十四)“无边妒眼憎情眼,行过廉前莫转头。” (卷二,页十八)“相逢切莫径遮拦,眼耳丛中一笑难。”“偏是热肠翻是冷,莫云全为避猜嫌。”(卷三,页二十)所有这些情色特写都把每一种按照艳趣嗜好设 想的情态装了框,给艳诗的写作,也给一种观看鉴赏的方式,提供了单调的美典﹕越是欲语而又止,将来却复去的对象,越是散布着猜测迷雾的情态,便越有看头, 越能引起观看的快感,越能形成一个“意淫的空间”。
“意淫的空间”这个用语是台大中文系张淑香教授首先提出的,她曾寄来她一篇讨论温庭筠艳词的长文,说是编辑嫌该文写得太后现代,所以给退了稿。但我读后却 觉得有所获益,为了说明她所谓的意淫的空间,让我先从这篇不知是否已发表的文章中引一段论述。张淑香认为温词创造了“意淫的空间,让感性直接传导想象的自 由滋漫。”因而“感官的刺激与想象的意淫,始终互为支撑。而所有诱人移人的快感,都是从这明暗交界的模糊裂隙散逸出来。不确定的暧昧的情色想象的快感,一 旦脱离了特定事物的牵绊,便有永不竭尽的潜能。”张文提出的这个“意淫的空间”也可以用来指涉王次回的艳诗,如《即事》一诗所云﹕“飞燕风情疑远近,惊鸿 神采乍阴阳。关心正此堪研赏,似较横陈味颇长。”(卷三,页十七)前两句用《飞燕外传》和《洛神赋》事,飞燕和洛神的游移不定都是旨在制造一种把亲近限制 在一定距离内的魅力,意淫的空间就存在于这一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间。这是调情游戏,属于情色的表演、图画和影视都一致保持的一种效果。而当艳诗把这种观看 的迷恋移之于文字书写时,一种文本的恋物癖就产生了。我们也可以称其为“词淫”,词淫可不等于淫词,这个“淫”并非强调文字的淫秽,而是指过分沉溺于文字 和文字的泛滥成灾,如古人所谓的“书淫”(太爱书)或“茶淫”(有茶瘾)。词淫者只关心编织他的绮语,试图把香艳的印记打在一切可以题咏的事物上。比如雨 后路软,有一队女郎走过去留下了三寸金莲的鞋印,也足以打动王次回的观感,以致让他写了一首咏鞋印的艳诗。再如,一个邻女上吊自杀,死前精心打扮,连上吊 的丝绳都编得工艺品一样精美。这美丽的死亡也引起了王次回极为兴奋的诗兴,于是,他的凭吊诗句便集中到对一具艳尸的描写上。他更关注这一死亡所制造的艳 趣,及其为他的词淫所提供的诗材。然而从他的诗中却看不出他对生命本身的些微注意,更不用说对死亡的严肃思考了。因此,词淫乃是颓废的极端,它的非人性在 于,它是一种把人变成物,又用华美文字代替了人及其世界的写作方式。这是中国古代美文的一个基本倾向,需要作专题讨论,此处只能趁势拈出它的线头。

那么该如何评价王次回的艳诗呢?上面已经说过,他属于韩偓的“格卑”一类诗人,但韩偓的艳趣艳得有他的执着和痴迷,可以称之为艳媚入骨,而王次回则艳得肤 浅而琐碎,仅有一些还算可读的句子,却很难发现完美的全篇。在他的生平和诗作中,我们看到了末世绮习的荒芜蔓延,其情欲与文思均呈现了浪费而又作废的滋 长。严格地说,他的诗歌语言自始至终都不够成熟,常有为用事和押韵而造成的生硬句子,这几乎是很多明清诗人的现象。如果他不是以大量的艳诗引起了后世的好 奇,他的诗作也许未必能够流传下来。就拿他的艳诗来说,与他以后几个以写艳诗著称的诗人相比,他都是相形见绌的。比如,黄景仁悲慨流丽,龚自珍沉郁纤秾, 苏曼殊清丽凄美,郁达夫淋漓痛快,而王次回的《疑雨集》却很难归纳出一个风格明确的优点来。我已经说过,本文的写作缘于友人的询问,他说促使他想了解《疑 雨集》的原因是有人告诉他王次回的艳诗写得最为大胆和露骨,似乎《疑雨集》在这方面制造了很大的突破。对这一说法,我现在的考察结果是否定的结论。如果一 定要在王次回的作品中寻找性感,最暴露的句子也不过如此﹕“枕上不妨频转侧,柔腰偏解逐人弯。”(卷四,页九)“风度枕函闻暗麝,月穿衫缕见凝酥。” (卷三,页十六)其实要说大胆和露骨,也许袁枚的弟弟袁树还沾一点边,袁枚早在《随园诗话》中就曾举出袁树的诗与王次回相比。为了说明友人所谓的“大胆、 露骨”可能达到什么程度,在本文就要收尾之处,让我把艳诗在性感上所造的极致干脆向这位友人兜一个底,也好把这已经拖得够长的叙述推向高潮。现在,姑节录 袁树艳诗两段留给读者的想象,无需我再说什么妨碍意淫的空间了﹕
枕衾先自留虚席,衣扣迟郎解内重。
亲举纤纤偎颊看,分明不是梦中逢。
脂含垂熟樱桃颗,香解重襟荳蔻梢。
倚烛笑看屏背上,角巾钗索影先交。
作者附注﹕本文中王次回的家世生平参考了钟来因《王彦泓探考》(《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三期)。《疑雨集注》,据上海扫叶山房1919年石印本。
其一第一次知道王彦泓其人,是中学时代读《清诗别裁》沈归愚写的序言中。沈德潜颇有点无趣,不收这一类,但《清诗别裁集》中仍然收了几首艳诗。这一类香奁体多读无趣,但不读却更无趣。从网上下了电子版,可惜是照片的,发个宏愿与人一同将全集录上来。只是不能整天干这个,只能偶尔录几首吧。一共一百七十三页,已录二十页,不知何时能够完成。另外还在录清末同乡诗人赵秋舲《香销酒醒词》,过后再放吧。可惜没有陈小鲁的《一帘秋影盦词》,最感兴趣的倒是那个.
疑雨集卷一
己巳年
花烛诗
四月春蚕已剥绵,困人风日嫁人天。不知织就鸳鸯锦,废却如花几夜眠。
无题四首
弄玉当年未嫁时,徘徊好影自矜持。几从画府回娇靥,羞向花间曳绮綦。千蝶帐深萦短梦,九雏钗重闲初笄。朝回夫婿鸣驺去,下却珠帘不肯窥。
学书不学卫夫人,度曲惟教唱柳君。鹦鹉自将新律教,猧儿闲取练香熏。镜中铸就娇颜色,帐里惊回好梦魂。一榻茶烟清似水,金钗划作断肠纹。
琼树瑶枝分外清,雒川应是旧仪形。阁中碧玉谁人识,楼上罗敷只自名。二尺吐云嫌髻短,五铢含雾喜身轻。从来不作多情调,羞读关雎第四声。
栽培艳质向瑶阶,取次帘栊不放开。裹手倩人收宝钿,含颦拣样画香煤。腰肢未许同行拟,性格还从夫婿猜。阿母错怜教不嫁,几回偷看画图来。
催妆诗六首
娇羞不肯下妆台,侍女环将九子钗。寄语倦妆人说道,轻施朱粉学慵来。
十步笙歌响碧霄,严妆无力夜迢迢。羞将双黛凭人试,留与张郎见后描。
说嫁心惊惊日痴,尊前玉筯镇双垂。不知夫婿尤怜惜,却忆娇嗔阿母时。
羞向明窗结佩璫,穿衣宝镜暗生光。生憎乌鹊来相噪,默默无言下象床。
当初忍笑画鸳鸯,真个如今拟凤凰。别却群仙拜王母,已闻青鸟报刘郎。
云作双鬟雪作肌,天教分付与男儿。转身拭泪银河畔,别却鸳机再不归。
吴行纪事
月钟霜瓦冻鸦啼,梦里枫桥却向西。暖语未终天忽晓,不堪空作醉乡迷。
相要不说卷衣裳,笑挽流苏背烛光。赖有暖言堪入骨,一宵输意作王昌。
绕身一步也堪怜,特地呼来放膝边。问道初寒身怕冷,今宵多半要装绵。
烧残绛蜡啼千筯,碎嚼冰蚕搅万丝。水国不生红豆子,赠卿何物助相思。
尊前一笑两相同,烛映羞颜旖旎红。更有销魂人不见,断云零雨数声中。
爱弄黄金佛手香,不因清啭不轻尝。从今夺取春莺舌,只辨双柑听绕梁。
感郎珍重不能羞,夜浅香浓掩画楼。翠涩乍慵花上蝶,红酣常湿雨中鸠。
丁巳年
灯宵纪事
灯楼月沼映春雪,箫鼓风前院院闻。但是酒旗歌板地,一时凄切想离群。
踏雾天街艳步狂,微风一道染衣香。游人暗逐芳尘去,拾得儿家紫佩囊。
春空淡白照银纱,一径幽寻避月华。记得画桥南畔去,绿杨阴下是他家。
赵李钿车昔昔游,酒边灯下共迟留。如何月照金堂夜,只有梅花伴莫愁。
无题
玉壶传点出花丛,青鸟衔笺尚未通。砌就银湾乌不度,筑成瑶圃鹤难逢。春浓逗梦三千里,路暗迷人十二峰。蜡照渐微香灺冷,佩声才达画堂东。
绕枕离怀话未穷,河梁只在此楼中。迎愁月剩三分白,隔泪灯摇一点红。有雾不曾遮别路,随风想得过花丛。王昌望里千回首,满院帘栊颺晓风。
戊午年
入吴访贺无因
心期如水较清深,未许湘波隔桂林。胜赏每邀雌霓句,壮情时警怒蛙鸣。机边手爪欢何似,镜里头颅叹不禁。此夕吴装冷烟月,横塘清啸一相寻。
昆季避暑分韵得清字
大地炎埃隙地清,乌衣游集葛衣新。已随雁序流三雅,更倚篪笛音奏四声。慕寂夫能蠲尘拂,凌寒河事慰棋枰。阿连更借幽心句,一夕西堂幽草生。
有所窥(春日访无因尚在内寝侍儿嘱余勿唤因留八句)
花影花香搅睡情,香融绣被夹罗轻。楚云入梦浑迷晓,蜀酒禁愁误达晨。曲曲银屏低拂燕,层层珠箔略闻莺。游人窥探栖鸳去,刻向琅玕记我曾。
赋得隔水楼高
一寸心期百尺楼,明河界作两边秋。移开月扇朝云出,掩过银屏夜月收。鬓态易迷花影乱,衣香暗接水光浮。残阳没后寒灯小,各自垂帘背面愁。
咏史
不愁身短恨情长,春去空余树底芳。恍隔纱窗闻暗珮,欲搴重幕睹明妆。
睡起
睡起即尊前,前墀霁魄圆。晚花疏更好,秋鸟静堪怜。风露当歌落,星河向酒悬。宿酲犹未解,于此复陶然。
即事,
醉色风前减,茶香雨后添。看妆仍把卷,相对一炉烟。
王敬宏夫人
碧涧青林自掩关,调集朱粉傅双鬟。江陵隔岁书题绝,只道贪游未得闲。
为探雏凤过高斋。更恋新凉未即回。底事江陵经岁去,桓元只合买舟来。
御君得鬼歌有流水断桥人不渡夜深孤影月明中句因广其境成篇
夜永迷灵逐恨飘,漆灯闪烁隔溪桥。荒涂露下千虫歇,绝壑风生万木号。水脉独来愁不渡,山阿谁在语相邀。由来地下悲秋况,还与人间共寂寥。
京口寓兴次叔闻韵
三山新沐翠琉璃,喜是残尊未涸时。出郭斜过穿苑路,傍林低度拂人枝。江声远和松风转,山色遥连麦浪吹,幽径夕阳常醉归。往来空羡牧羊儿。
酒痕衫袖尚淋漓,日压重檐睡醒时。慕寂未能蠲弈具,寻幽何必见花枝。多才笔舌临江咏,入梦萧声隔院吹。昨夜城南新得句,愁中偷赋比红儿。
半帆阁避暑
长林莽莽翠扶檐,柳下风来散午炎。绿粉清凝千个竹,红衣飘动万枝莲。云回树影移茶灶,雨送林香入酒船。一曲清歌高阁迥,半帆冲断夕阳烟。
独酌
旅酒冲愁薄,庭梅寓赏孤。偶来清月伴,惟与博山俱。
己未年
云间独归留别叔闻于青溪归后寄之
三年无处不盘桓,客舍逢君一破颜。长共清尊无足恨,每闻佳句有余欢。闲来步缓烟郊晚,醒后谈深雨榻寒。今日独归翻似客,杏花狼藉不曾看。
无题
几层芳树几层楼,只隔欢娱不隔愁。花外迁延惟见影,月中寻觅略闻讴。吴歌凄断偏相入,楚梦微茫不易留。时节落花人病酒,睡魂经雨思悠悠。
瞥见(诗本不工存其深恨聊共当泣何忍长歌)
别来清减转多姿,花影长廊瞥见时。双鬓淡烟双袖泪,偎人刚道莫相思。
盈盈
盈盈一翠条,的的望中娇。只恐风飘去,还愁日炙销。迎来才得近,背去又成遥。路转齐回首,飞花咽百劳。
咏史
不恨身短恨情长,春去空余树底芳。恍隔纱窗闻暗佩,欲搴重幕睹明妆。杯浇翠影神同醉,笔写兰仪语亦香。汉殿倾城真浪说,生前掩面郁金床。
冠剑纷纭出石城,偏从佳客问分明。只应不避兰成妒,历历莺啼说太清。
花颜玉带拥高城,迢递情人到楚荆。此日清袖开别榻,不知传酒属何人。
无题
倚树临楼卧酒垆,清狂判得费工夫。寒轻泥拔金钗饮,醉浅佯邀小玉扶。粉迹著书新指晕,翠痕沾袖旧眉图。闲来花下偏相问,昨制无题事有无。
庚申年

别却天涯到画梁,天涯几处为回肠。横塘掠水经微雨,小院拖花过夕阳。飞去定寻前岁垒,舞来犹带隔林香。双栖碎语重檐月,梦入关河夜正长。
辛酉年
江上
回首江云泪几双,酒空金盏在他乡。穷途自合亲情断,幽恨那堪世事忙。两岸草花秋寂历,一船烟月夜凄凉。不知身是孤飞鸟,犹误题笺寄孟光。
壬戌年
赠冯元甫
浊醑倾罢奈愁何,客有冯驩慰放歌。伏枥志偿燕市价,困鲸羞借楚江波。更薪灭灶鸿应少,集菀辞枯鸟更多。肝胆只君堪付托,为抽心铁一横磨。
癸亥年
赠龚君瑞
闭户繙书有几车,青灯深夜映窗纱。半帘蕉雨时飘砚,一砌松风静煮茶。笔阵战酣蚕食叶,文心磨洗铁沉沙。今朝试向溪头步,几树疏梅尽著花。
所见
油壁红帘映日开,画罗氲麝逆风来。明妆自是怜清沼,细步还应惜落梅。嫁早怕逢先认客,春寒愁上最高台。寻幽赖有潘郎共,便到残阳且莫催。
春晴
柳弱不堪扶,春愁剧鹧鸪。翠烟三月尽,红雨一庭芜。晓日鸠呼妇,晴风雁引雏。东邻踏青女,前日在前湖。
赠康元始归试云间
碧水东风雨脚斜,暮春离客似离家。牛腰诗卷青舟载,龙腹诗名白社夸。
重题
阶前漫有忘忧草,帐里空垂辟闷犀。惟有相思助吟兴,一篇才了又重题。
效元相体
梨花淡淡玉亭亭,忆得双文缟素晶。最是镜前欢喜处,断红蛾绿越分明。
香丝压枕落玫瑰,忆得双文睡脸回。底事沉吟又如笑,与君刚在梦中来。
赠所欢
嚼花吹叶弄妆迟,笑把花枝唱竹枝。千蝶帐深萦午梦,九雏钗重困春笄。人夸艳极偏耽静,天遣情多莫讳痴。嫁得书生不无谓,缠头只索断肠诗。
横塘
却持双泪下西轩,络纬秋声玉砌喧。行过回塘更添恨,绿荷犹自盖双鸳。
赠端己时湘云在座
淡月帘栊画烛筵,燕台佳句柳枝怜。香盘腻发春云湿,酒入寒肌夜玉怜。眼媚暗流灯影外,唤声低彻枕函边。湘君一夕啼多少,染得衾斑似竹鲜。
甲子年
赠云客
不为郎归不卷帘,碧莎春砌步纤纤。长裙书带同心结,斗帐歌声刮骨盐。险约最欢来意外,沉忧难讳到眉尖。斜阳欲度梅梢尽,才向红窗拂镜奁。
赠君锡即用其韵兼有以勉之
珍重闲情肯浪痴,一回踪迹几回思。目成歌席先偷笑,泪尽离衫未解携。此日碧桃三度窃,何处琼树一枝移。怜君正在花秾处,莫到成阴却恨迟。
乙丑年
病中柬友
忆别江皋酒半酣,病身全似再眠蚕。维摩斗室经旬掩,愿接枚生一快谈。
感怀杂咏
何处青林好卜居,布帆空载一船书。理文有象惭吞凤,避债无台敢食鱼。贫骨岂容仙药换,牢愁难借妙言除。临卬四壁今如此,谁更同时赋子虚。
旅梦初回百恨新,寸肠焚绝泪成冰。穷途易感如杨子,旧里难归似柏人。骏价有谁沽死骨,鲸波无分活枯鳞。多愁髀肉空如削,跃马何曾及病身。
梯攻百道是愁心,痛饮排愁肺病侵。无计散怀惟痛哭,难持孤愤寄登临。雪封客舍炊烟断,风度僧寮药气深。世味如茶尝欲遍,剩余残骨付哀吟。
病骨巉岩又见春,石忧丛集未亡身。朋欢散尽清言绝,家信来疏恶梦频。永夜独醒如露鹤,他年相吊只秋蝇。蒲团欲觅消除法,心似惊波恨转新。
强欢
悲来填臆强为欢,不觉花前有泪弹。阅世已知寒暖变,逢人真觉笑啼难。诗堪当哭狂何惜,酒果排愁病也拚。无限伤心倚棠树,东南枝下独盘桓。
衢州见桔树累累
笑蹙长蛾熨齿酸,酒阑常记手掺掺。车边碧树垂朱颗,谁为天涯寄合欢。
自悼
一片愁声四壁虫,劳劳鱼目五更钟。自知荀粲年华促,已分崔郊智画穷。灵药几时分月姊,绨袍端欲借天公。空堂泣下无人会,羞向瑟琶问吉凶。
日日有雨时在漳南道中
望见乡山一抹青,霎时风雨暗前汀。天公也似人哀怨,每到斜阳一泪零。
死别
三年珍重感怜才,此别应须到夜台。中路相抛悲复愧,几时还望墓田来。
客思
月照林乌露入船,也知鸳阁未成眠。闲窗烛剩犹针线,小榻香消尚管弦。歌罢定应悲悄悄,梦来须认路绵绵。回肠九曲何须道,此夕肠回几万千。
山行慰肩舆者
崚嶒石路悯舆徒,犹喜羸形似鹤癯。只恨载将愁万斛,无由轻卸却何如。
对花杂恸
琼香一片委轻埃,犹忆春时傍砌开。肠断江南陈叔宝,丽华身后恰归来。
一度听歌几日哀,满前花事眼慵抬。红梨不识伤心客,犹倚东风送笑来。
分付庭花莫再开,卷帘无复玉人来。花神若也相哀念,为结连枝向墓台。
归途自叹
画屏人去锦鳞稀,愁见啼红染客衣。纵使到家仍时客,迢迢乡路为谁归。
鳏绪三十二韵
映月荧荧烛,凝寒瑟瑟裯。残春添药椀,独夜减香篝。背立偷弹泪,低眠懒御头。临风看蝶戏,听雨替花忧。脸薄三卮醉,蛾弯两笔愁。疑来开掣锁,梦好破鸣钩。玉箸辞征骑,金钱卜去舟。悔多翻自笑,怨极能不羞。泣尽重衫湿,悲来独茧抽。凉篸抛月簟,薄袖倚霜楼。怅望湔裙约,丁宁拾翠俦。长烟迷别浦,短照隔横沟。肺渴那堪疗,肠枯莫可搜。凄声传铁拨,欢字隐金彄。遠眺心如結,卑栖命不犹。宜男那有验,绣佛本无求。院静钟难晓,宫深扇易秋。惊皇开远字,辛苦觅良邮。骇浪终危燕,愁霖实误鸠。忍看云髻样,空忆月眉修。冷榻悬红胜,虚房掩碧油。艳踪花径窈,香迹藓庭幽。自此悲陈事,从今惋独游。犹疑屏后语,真悔镜前谋。星月明相照,风波暗未休。路迢心胆嫩,书杳怨猜稠。解佩怜江芷,贻环识石榴。湖桥寻画舫,苑陌盼香鞦。遍踏蘼芜径,回穿杜若洲。寄花含晓露,题叶信春流。鲋壑鳏鳞滞,鸳溪比翼遒。支机和泪赠,珍重避牵牛。
丙寅年
寄怀弢仲秣陵并促归骑
春光漂荡别离天,心似游丝百尺牵。见说人归归雁後,那堪泪落落花前。南都翠黛宜为史,北里红笺定几篇。争似碧窗银烛夜,月痕依约话纒緜。
金堂不似桂堂深,十二轩窗黛色临。燕绕杏梁淹宿雨,蝶穿花榭澹朝阴。檀槽急语他年恨,蜡烛娇啼此夜心。寄语游缰归及早,东风催绿渐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