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这座城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29:58
大连这座城(转)

  1
  
  大连是一座不大的城市,却有着令人惊叹的宏大气魄,这种宏大,又以唯美的形式焕然呈现。于是,这座城市,令人印象深刻。
  
  一座小城,竟奢侈地拥有大大小小的广场达二十五处之多,不能不令人惊叹。单说那座直径达168米的圆形中山广场,以它为中心的十条大街如太阳光芒般辐射开去,真是气势十足,周围相拱的是十幢风格不同的公共建筑,又如瑰丽的花瓣饶日而立,可谓宏伟无比。而大连的每一座广场都是那般大气漂亮。也正是这些广场,犹如一串漂亮的音符,呈参差性地把城市的风光串缀起来,铺展开来,于是,建筑的节奏才会生动,城市的韵律方显活泼。因为设计得巧妙,规划得精心,绿地铺得如此大方,花圃堆得那样精致,这如林高楼,似网街道倒成了城市不重要的配衬。整座城市,白天被草坪和鲜花点缀,夜晚由灯光和霓虹映衬,何况,还有湛湛蓝天,涛涛碧水,轻柔海风,淡淡白云,无论是颜色的丰富,还是画面的立体,都使得它在中国诸多灰蒙蒙的城市里脱颖而出,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感慨和惊喜。
  
  也正是从这座城市开始,使我们明白城市的宏大,不必非要以破坏和谐为代价;更使我们懂得城市应该艺术经营,美丽需要精心筹划。从表象上看,这座“浪漫之都”是如此的干净整洁,是那样的精致繁华,它兑的是一杯摩登的城市鸡尾酒,它勾的是一幅现代的城市工笔画。
  
  然而,这座城市美丽的背后,也承载着诸多历史的伤痛和尴尬。
  
  一百年前,这座城市因为地理之便和战争之痛,先后沦为俄日两国的殖民地。在俄、日占据的大半个世纪,这座城市也曾绽放过畸形的美丽。那些具有强烈殖民色彩的典型建筑,承载着殖民者纷繁的梦想,无论浪漫主义、折衷主义,还是现代建筑、古典建筑,都在这片土地上竞相开放:沙俄曾按巴黎的模式规划大连,日本人又试图在这里COPY东京,延存下来的建筑中不乏希腊、古罗马的柱式风格,也有盛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圆穹顶式格调;有巴洛克风格的三角墙,也有歌特式的尖塔顶;有俄罗斯风格的”洋葱头”;也有简洁朴素的“日本房”……除了这些迥异的建筑,还有海水浴场、海岸散步大街、赛马场以及大量的城市广场、公园和游园,然而这座城市纵是规划整齐,建设美丽,可这一切只是为了使城市成为更适合殖民者享乐的“乐土”,也只是侵略者一座漂亮的城堡。正如当年沙俄将这座城市命名为“Dalny”(意为“遥远的都市”)一样,那是他们的地理视角,对于中国人来讲,也真是遥远,那是从我们的心理感受而言。这座城市纵是宏伟,纵是繁华,也无法激起我们的荣耀感。
  
  譬如说当年日本人修建的长者广场(今人民广场),虽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东方庭院广场上北下南,两厢对称,主次分明的文化特征,以及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亲近的关系。但是,文化上的亲近并不等于广场文化的完美,尤其是长者广场东西两个主建筑所具有的明显的堡垒特征,清楚说明广场完全是侵略者为自己修建的乐园,广场虽然很大,却不过是一个侵略者的庭院罢了。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时光,当殖民者早已消亡,这些老建筑的痕迹,依然是构筑这座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亮光。毕竟,建筑无罪,文化无罪。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反思,并不应该终结在冰冷的建筑上。大连的美丽和大气,自然不可能缘于殖民文化,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几幢旧的异国建筑,我渴望知道这座城市的灵魂,倒底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得以突破和升华。
  
  
  2
  
  回顾中国近代殖民城市的发展史,发现城市民众很难形成一种坚强而独立的群体人格。被殖民的城市往往稀少大气的精神导向,被奴役的民众常常在高压或恐怖的政策下,在沉沦中麻木,在茫然中绝望,多是安然当自己的顺民或良民,正可谓“躲在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 秋冬”。
  
  然而,大连是个例外。大连与别的殖民城市相比,最大的区别便是有股精神劲。也许是受大连爱国人士傅立鱼先生所倡导的“民族兴旺之理,国家盛衰之迹,系于国民元气之消长。”理念启发,大连人特别在乎精神气儿。而这股精神气,又常常凝聚并爆发在一个运动里,这就是足球。作为一种现代竞技运动,国内没有一个城市象大连那样对足球这般痴好和疯狂,也没有一个城市象他们那样把足球玩得那么地道。曾经是,现在也是。如今每年足球的全国联赛冠军,几乎年年都是他们的天下,已经能够说明一切。
  
  大连人对于足球的痴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自这项运动引入大连开始,它所承载的和表现得就已经不是一项体育赛事那么简单。这个承载着大连人尊严、情感和梦想的圆形精灵,试图铸就大连的城市魂魄。有那么一批人,他们要通过球场上的斗智斗勇,通过脚下功夫的反复较量,奉献给市民的不但是一种展现力量和技巧的运动之美,而且更想借此凝聚市民的归属感,以狂欢和游戏的姿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的,他们做到了。
  
  譬如1921年成立的中华青年会足球队,简称中青队。可由于日本人当时在大连实行殖民统治,竟不准中青队延用此名,非让改成大青队(那时,许多球队都起了个带“中”字或“华”字的名字,意在不忘中华。如商华、工华、新华、中联、社华等等)。面对着日本人的蛮横不讲道理,这些大连足球先辈们,总是变着法儿与之抗衡,并在球场上给予狠狠地教训。1926年,中青队先后大比分战胜英国太古轮队、日本基督教青年队等等,名声大振。每逢星期天,经常有外国船员队约战中青队。由于实力不济也时不时的联合起来对付中青队,但照输不误。中青队的一再赢球,大大鼓舞了殖民当局统治下的大连民心。看球的中国人和球场周围的居民,便经常为中青队送水送茶,有时还送饭和慰问品。
  
  再如继中青队之后成立的隆华队,名义上是正隆银行华人足球队,其实暗喻“兴隆中华”之意。当隆华队在1929年以7∶0打胜日本冠军拓植大学队后,市民兴高采烈,甚至敲锣打鼓上街游行。便是那些学生组织足球队,中国中学生能多赢一球决不少进一个,一次旅顺高公足球队胜旅顺一中(日本人中学),比分差距竟达15∶0之巨。
  
  因为美丽的足球,因为坚挺的脊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座城市始终让我们兴奋,让我们感动。 这一兴奋,这一感动,持续了将近百年,如今,这座城市依然燃烧着挑战的激情,骄傲着拼搏的历程。对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半个世纪前,他们如何以男儿热血,视球场如战场,维护着民族的尊严;又如何在半个世纪后,开创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只要赋予一定的机会,大连人同样可以创造许多球场外的神话。他们努力了,他们创造了,他们成功了。众所周知,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大连始终是冲浪的高手,改革的前锋,也因此赢过得重化工产业基地“轴承故乡” 、“内燃机车摇篮” 、“中国船舶建造的旗舰”等一系列的美名。如今的大连,又以独特的“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理念,把城市经营得无话可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联合国人居奖“、“全球环境500佳”、“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一系列奖项的获得便是最好的明证。
  
  3
  
  平心而论,这座城市最大的不足就是太过年轻。细数起来,也就一百年的历史,自然无法与动辄以千年计的中原、欧洲的城市相比。可对一座现代化城市的进程而言,已经足够。几多风雨,几多荣辱,如今这座城市依然坚挺着自己的脊梁,早已完成痛苦的蜕变,开始羽化成蝶,绽放独属自我的美丽。但是,对于城市殖民的悲惨和耻辱,文化裂变的苦难和伤痛,我们还是有必要细细清点,铭刻进石头里,摆放在博物馆,时刻警醒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也绝不应该放弃过去。再不堪回首的历史,也必须直面。血性的大连人,岂能忘记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耻辱?岂能忘记旅顺口四天三夜的屠城?岂能忘记旅顺日俄监狱里的累累尸骨?如今,军港的涛声依旧,海风依旧,不同的是,光灿灿的军舰,黑洞洞的炮口,壮的是我中华国威,护的是我华夏民族。
  
  如今,我们以主人的姿态展示和续写东西方城市文化的交流和城市建筑文脉的延续,曾经被列强统治奴役的悲剧绝不能重演。今天我们要在苦难的历史中学会进步,学会借鉴。无论如何,在自家的地盘上为自家营建美丽的家园,让我们自己决定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对此,我们绝不稀少激情,也绝不缺乏智慧,只要方向明确,只要方法得当,只要努力拚搏,那么,一切皆有可能,一切正在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