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小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0:21
尊  严
尊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你懂得了维护别人的尊严,你的尊严就无处不在了。
我们做教师的,是否应该时刻注意着维护学生的尊严呢?不到情非得已,不要在公众场合点名批评学生。不是不可以用激烈的言辞,你尽可以在只有你和他两个人的时候,把他骂醒。那样,他不会恨你,因为你维护了他的尊严。千万不要为了一点小小的错误剥夺了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在他年幼的心灵上投下阴影。
记得开学才二周,班里时不时的有小朋友向我反映;我掉了一元或两元钱……,因为数目不大我也只是让小朋友再仔细找找,也没当回事……令我震惊的是,双休日我收到了班里家长发来的短信,说他家的孩子今天少了老师找给他的伍拾元钱,望老师查查。这下我惊呆了,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总得圆满解决吧,我决定试试……
到了星期一,我不露声色地来到学校,等到全班小朋友都到齐了,我开始说话了:“上周五,老师在找零钱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小朋友捡到了50元钱并交给了我,由于老师忙着去政治学习竟然把这事给忘了,现在我替这位小朋友问问是我们班谁掉的?请到老师这儿来领取。”话音刚落,严屹瑞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是他掉的钱,并高高兴兴地从我手中接过那张伍拾元的钱(那是我自己的钱),还问我:“老师,是谁捡到的,我想谢谢他?”我想:机会来了。我假装想了想,大声问所有的孩子: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想。”我又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可是,那位捡到钱的小朋友想做个小雷锋,不让我告诉大家,老师已经答应他的请求了,人要讲诚信,所以我只能遵循我的诺言,为他守口,不过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品行优秀的好学生,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怎么样?”刹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掌声渐渐平息后,我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的掌声给了那位小朋友莫大的肯定,此时此刻,那位捡到钱的小朋友一定也有很多话要告诉老师,无论你什么时候想和老师交流你的感受我随时欢迎,并继续遵守我们的约定,不告诉任何人”。
就这样,小朋友似乎也没太在意这件事,更不会知晓我的煞费苦心,时间在我的等待中慢慢过去,正当我不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奇迹竟然出现了:我们班的那个“小贼”,(他是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是一位成绩非常优秀的小干部小L),居然主动来向我坦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上周五,他看严屹瑞同学放好钱的,由于家境不济他红了眼,看我早上这样的处事方式,他被感动了,向我说出了自己的后悔之意,看到自己的苦心有了效果,我又感动又生气,感动孩子向善的良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行为,生气于他小小年纪就有的贪性。那天,我特地留下和他谈心谈了很晚,问他为什么能如此坦言?他的话令我震撼:是老师给我留了面子。也许这就是给人尊严的最好效应吧。当然,那天是在所有老师离开后我才开始我的教育过程的,并且我还狠狠地批评了他,但他的脸上丝毫没有挨训后的怨恨,更多的是流下的悔恨之泪……就这一次的教训,对他而言,是他人生路程中的第一次体验,我想一定会在他的脑海里留下痕迹的,因为整个教育过程是只有我和他两个人,他也已经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对我又多了一份信任。现在的他才是个真正的好孩子——乐于助人,做事积极主动。
此事的圆满解决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保护好孩子的尊严,有着无穷大作用,今后我将更努力地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感,敢于面对过失的堂堂正正的人。
罗泾中心校   蒋明霞
2008年4月
评   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评价要多元化,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
我在教第8课《坐井观天》时,课文第4小节有这么一句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时,我发现刘文杰把手举得高高的,连忙叫她朗读: “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她的结巴逗得学生哄堂大笑。这时,旁边的陆佳岑站起来说:“她上课经常做小动作,还总要捣蛋。” 我愣了一下,问刘文杰: “你为什么要这样念?”她说: “我觉得,因为青蛙从小到大一直呆在井底,也没有一个人与它讲话,久而久之,它连话也说不好了,显得有点结结巴巴。” 回答得多么好啊!幸亏我多问了她一句,不然就会毁灭这个独到的新思维,也可能会伤害这位学生的创造之心。
就这个课堂细节,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尊敬学生,将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个体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无论在课堂还是生活中,追求永远比拥有更重要!对这点,我觉得我们的课堂里不能有专制色彩,更不能以心中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把课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我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的朗读,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同样的语句,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就是同一个人,随着理解的深入,感受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继而鼓励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学生兴趣盎然,一时间,课堂书声朗朗。片刻之后,一双双小手使劲地往高举着,学生不同的读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信心。难道不是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因为,在评价时,我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同时也看到了许多眸子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陶文群
2008年4月
鼓励,是成功的阶梯
徐美玲
鼓励,是人生中相互支撑的拐杖。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我们时常鼓励学生,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对学生专制、方法简单粗暴,只会适得其反。
我班里有一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还沾染许多恶习,如:上课说小话、吃零食、故意若老师生气、向同学扔纸球、偷拿同学东西等等,在班级里影响极坏。班里有这么一个学生,可以说,是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确实令人头痛,任课的老师们都犯愁了。
那是在刚开学不久,他就在商店里偷拿小食品,被工作人员送到学校。以往,他犯错时,我面对他的或是冷眼相待、或是粗暴批评、或是家长的打骂。教育的结果都令人失望。此时,我即不批评,也不找家长。以前,我从他母亲那里得知,自从他上幼儿园起,就没受到过老师的表扬。而现在,简单的批评教育对他来说是没有用了。难道这样的学生就放弃吗?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表扬了他在一次午休做作业时没说话,并让他到讲台上谈谈被老师表扬时有什么感受。他脸红了,腼腆地走上来,只说“老师,你下次表扬还有我吗?”声音是那么无力,眼里充满着期待与乞求。我拉起他的手指,与他勾手约定,他哭了。孩子是多么需要鼓励、需要表扬啊!孩子也更需要快乐!教师简短的一句表扬、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会满足了他们的心理。从此,他常常跑到我面前,跟我聊聊天;也会拿起笤帚打扫教室;班里交作业的人数也齐了,尽管他写的作业不算好,但我却很认真地批改,并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如今,安静的课堂上,看到他快乐学习的样子,我的信心更足了。
什么样的教育才会不损伤孩子?孩子由于年幼无知,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应当对他们严格地管教,但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他们再小,也要把他们当作成年人一样对待。如果孩子不听话就以粗暴的方式对待,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反而使他们对老师甚至对所有人产生怨恨。那么,时常的鼓励、表扬,定是一种融雪的姿态,轻轻一翻,就冬去春来,成功在不知不觉中,平凡而精彩,短暂而永恒。
老师:请把快乐与自信留给孩子!
启  示
沈 雅 芳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觉得我就是一位高高在上的教师,我就是权威,是学生的统治者。我说一孩子就不能说二,我的所作所为就是绝对正确,而在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中,一件生日礼物却让我真正理解了尊重,赞赏的涵义,真正懂得了对孩子尊重,赞赏的必要性,使我对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那是去年的三月八日之前,孩子们中间兴起做一种手工纸制品,致使我随时都能看到他们的制作,而且教室里到处都有他们不小心丢下的小纸片,令我非常反感。一次语文课上,我正讲在兴头上,突然发现班上一位平时喜欢拖拉作业,而且成绩一般的孩子手中正拿着一件半成品的手工制作,我不由怒火中烧,随即没收,并在下课后愤怒地将它扔到办公室的垃圾箱里。事后,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只觉得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批评孩子的方式而已,没想到刚回到家,我接到了这位孩子给我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中哭着对我说要我把没收的手工半成品还给他,并且还说是他妈妈让他这样做的。我一听,气又不打一处来,让孩子把电话递给了他妈妈。他妈妈向我解释说孩子做的手工制品其实是送给即将过生日的妈妈的礼物,结果被老师收了,孩子很伤心,希望我能还给他。但我余气未消,对她说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要迁就孩子,放纵孩子。吃晚饭时,我讲了这件事。儿子和丈夫听完后都说我做得不对。当晚,我彻夜为眠,左思右想,我觉得我应该及时挽救我的过失。
第二天一大早,我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在垃圾箱里找到了那件纸工半成品,还好,没有太脏,就是散落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个一个拣起来,擦干净,拼在一起。上课前,我很郑重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那位“犯错”的孩子道歉,并让他带回我给他妈妈准备的一件小礼物和生日祝福,还告诉全班孩子一些做手工制品的技巧,向他们提出要求:以后利用放学回家的时间做手工制品。在我看来,这只是我对工作失误的一个及时弥补,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节课,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课堂组织纪律也特别好,并没有因为我课前耽误的几分钟而影响教学效果。
放学回家后,我收到了那个孩子的妈妈给我发来的短信:谢谢你的礼物,我很感动,儿子也很感动,一到家孩子就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孩子把老师的赞赏看得很重,多赏识孩子们,他们也会更爱戴老师的,有时一句话一件事能影响人的一生啊!看到这条短信,我为我此前的鲁莽行为感到羞愧,我又为我及时的改正而感到欣慰。我非常感谢那位家长及时地与我沟通,非常感谢儿子和丈夫对我直言不讳的批评。若不是他们,我将扼杀一位孩子纯真,善良的孝心,做一个罪人!
在此后的教学中,我学会了尊重,赞赏孩子,尊重有缺点的孩子,尊重犯错误的孩子。只要你尊重他,去深入地了解他,去真诚地与他沟通和交流,比起直接严厉地批评他,收效要好得多。我赞赏每一位孩子,赞赏每一位孩子的点滴进步。先前那位犯错的孩子,在我不断的尊重与赞赏中,乐意完成作业了,也非常乐意和我交流了。而且我还知道了他的画画得很棒,他真是个不错的孩子。其实每一位孩子都有很多优点,只不过我们作为人师在居高临下时,总是在挑孩子的毛病:“那个孩子怎么那么笨呢?”“这个孩子怎么就天天那么多事呢?”如果我们能够俯下身来,与孩子平等相处,和谐交流,忽略他的缺点,用放大镜去看他的优点,那一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班级故事》,一把自我教育的钥匙
——班主任工作小札
徐洪娟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常常在“严管”与“活教”之间困惑、徘徊。家长式的管教,详细而具体的目标,客观地说,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习惯于听从,而不敢去思考,缺乏必要的判断力。但是开放式的班级管理,由于孩子的年龄、心理等因素,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选择往往比较幼稚,甚至错误。所以教师在管理中,“收”与“放”之间的“度”,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需要营造的是一个团结、活泼、向上的班集体,这个集体中的所有成员(老师和学生)应该有一个合力,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教育,把行为的目标指向通过这种集体的合力去实现。对学生不能单靠“管”,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对其影响使学生知其言、明其行。
最近两年,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有所得,也有所失,我觉得我的学生,他自觉去做的,他必然明白这样做的原因;而个别的学生经常的犯错误,那只能是我的方法不当,效果不好,但我的班级管理的思路是正确的。
也许是我们常规的教育方法上出了问题,我们在提倡班级的合力教育的时候,却无法给学生自我教育的舞台,无法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无法给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因此,教育仍存在着巨大的真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午会课时班里有个学生向我报告了中午他所看到的一些不良行为,对教师来说,只是知道每天班级发生了什么事,可是由于缺少过程,对学生的教育力度相应来说就小得多,而教师也很难从中挖掘出有效率的教育契机。于是我想到,能不能改变午会课的形式。
在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后,我安排了班级几个行规示范员平时注意检查督促,对于当天发生的事,谁发现有谁来说过程,说完后,大家可以对这件事进行5分钟的评论。最初我只是试探性质的,没有想到,学生参与的兴趣很高,学生主动地参与,使《班级故事》有了一定的质量,并且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使《班级的故事》又多了一层份量——教育上的份量,它使我在教学管理中,又多了一把钥匙。那么《班级的故事》在教学管理中给我带来了哪些便利呢?概括起来有两点:
一、《班级的故事》使我多了一双耳朵和眼睛。
有这样一个调查,说在对100个教师和100个学生的抽样调查中,问教师“你爱你的学生吗?”,90%的教师都说“爱”,可是在对学生调查中,问学生“你感受到教师对你的爱吗?”只有10%的学生说“感受到”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想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能了解自己所教育的对象,尽管拥有着爱心,但却得不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不能在心灵上与学生沟通,不能感染、影响学生。于永正曾说,“教师要蹲下去看学生”,可是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教师面对30多名学生,哪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呢?因此,有很多的教育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特别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多的不是缺乏耐心,而是缺乏时间,缺乏契机,去与学生沟通,去了解学生。
让学生发现《班级的故事》却帮了我的大忙,它使我能够在第一时间、更客观、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所作、所想,使我多了一双耳朵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多了一双眼睛可以看到班级发生的每一件事。听着《班级的故事》,我感到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贴近了,使我在教育管理上多了一层思考,选择的教育方法更有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
本学期有两件事,是《班级的故事》告诉了我正确的处理方法。一次是值勤老师告诉我,我们班有同学早晨来校后再出校门买零食吃。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气愤,因为我已经三番五次地强调早晨进学校后不可以无原无故。但气愤归气愤,我已经养成了听《班级故事》的习惯,我想,这样一件事,看同学们怎么看,巧的是,那天有许多都知这件事,有这样的事,但是那个学生不是我们二(3)的,是那位值勤老师搞错了。还有一次,是最后一节课,我到班上去上课,一进教室,闻到一股异味,同学告诉我是班 一位同学撒尿。这位同学我知道,他属于一种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因此,他的思维不能等同常人的思维,但是在课堂上撒尿这样的事也太滑稽了。原来,在上英语课的时候,他尿憋得受不了,可是又不敢向老师说,因为对于他,更多的教师总是批评的多。害怕老师批评,尿又憋得受不了,他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悄悄地在座位下撒尿。这次,我行使了我的特权,没有在班上批评那位学困生,我要保护他的自尊。事后,我只是悄悄对他说了一句话,尿胀了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让你去的。
每天听《班级的故事》,就象在看一幕幕话剧,它使我能够生活在学生中,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更客观。
二、《班级的故事》使我和学生多了一面自我审视的镜子。
古人云:“每日三省吾身”,陶行之先生也说,“学生成功的秘诀在于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我想,这都强调了学习的个性行为,教育关键在于内因的作用,自我的觉悟和认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班级的故事》对于学生们来说,仿佛是一面镜子,对照这面镜子,学生能够自我反省,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比如说,窗帘掉了,谁把它挂好了;门锁坏了,谁把它修好;谁帮助了生病的同学……数不胜数的好人好事,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又比如,谁欺负女同学;谁在打画面、玩不健康的游戏;谁上课做小动作影响别人听课;谁不应该在桌子上“涂鸿”……同学们在议论和谴责中,明白了是与非,对与错。
多一点交流,多一份信任
每天早晨,当我怀着热情来到学校,坐在办公桌前翻阅着一本本家校联系本,这样的一段话让我心情沉重:“沈老师,我儿子最近总是不想来学校读书,感到读书很苦很累很没劲。我们家长对他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望您能帮忙一下。”看着家长的话,我感到深深的内疚与自责,自己怎么没有发现他的变化?上课无精打采,作业质量很差,自己独自一人很不合群……是老师给他的压力太大,要求太严太高,造成了他不想上学,感到很苦很累吗?平时又该如何来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浮现在脑海中。面对这样的难题,首先我在课上讲一些名人伟人的成长故事,特别是牛顿从一个不合群很“笨”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队员们,其次是让队员们小组讨论:你读书感到苦与累吗?不学习行吗?让学生们心中的话来感染他。其次,与他进行心灵的沟通、单独交流:你对老师今天课上讲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同学们也感到学习的苦与累,但他们也在学习中感到了快乐、获得了知识,你说你该如何面对学习?
“老师,我……我……我主要是上课要开小差,听不懂,题目也不会做,感到很苦很没劲。”
“上课开小差是你错了,对吗?”
“嗯。”
“开小差了,所以你听不懂,题目也就不会做了。如果你上课不开小差就一定会的,你行的!”
“每天放学后老师帮你补课,你愿意吗?你有困难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好吗?”
“好的。” “让我们一起加油!”
望着他的眼神与表情,我心里有底了。同时,我及时对他进行了家访,让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起色,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
师生间多一点交流与沟通,多一点信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沈利明
2008、5
还苹果 ——我的智慧教育小故事
柏惠娟
“老师,给!”我抬头一看,只见班中的机灵鬼杨彪腼腆地朝我一笑,又伸手递给我一个红红的苹果。“为什么要给老师苹果?”“我家里还有好多呢。”说完,他便一溜烟跑开了。多好的孩子!我不由得从心底里感慨。
可惜的是,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来。美好的事情总如昙花般只是一现。一个星期一的早上,当我在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时候,发现有几位同学的语文作业没有完成,其中一个正是送苹果给我的机灵鬼杨彪。询问下来,原因是忘了。我找时间让他把作业补了起来。原谅了一次以后,这孩子不是及时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连平时的作业都完不成了,课代表交作业时的小纸条上,几乎每次都有他的名字。由于是外地借读生,一时又找不到他的家长,我几乎是束手无策了。一下子,我原本心目中一个可爱的孩子全然消失了。
按照惯例,我把他找到了办公室里。“为什么总不完成作业呢?”我气恼地责问道。他怯生生地朝我看了看,又继续低下了头。真是打也不是,骂又不能。稍歇了一会儿,我不禁调整了一下情绪,开玩笑似的问他:“是不是你那天送了苹果给老师,算开过'后门’了,作业就可以不用做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竟一下抬起头,睁大眼睛望着我,并不住地点头。
这真是太出人意料了!一个才十岁的孩子,竟然懂得跟老师做交易,以送苹果来免除自己的作业,逃避学习。当时的我思绪万千,心里有说不完的话想对这位稚气的孩子说。可我转念一想,他能真心接受我的说教吗?他能把回家作业、把学习当成乐趣,来自觉地完成吗?答案是:否!
于是,我什么也没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塞到了他的手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把你的礼退还给你!”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眨眼,又是一个双休日过了。我一本又一本地翻阅着学生的作业本。是杨彪的字迹!我的神经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该不是又一个字没写吧?仔细一看,我的心终于松弛了一些。这次,他做了,不过还是漏了一个内容。我的心里总算有了一丝安慰。我想,等过一段时间,我要好好找他谈一谈。
表扬的力量
陈树华
每个人心中都有几件难忘的事,我也不例外。
由于天资平平,在读小学时,各项成绩不突出,表扬这个美丽的词语从来没有光过我,尽管我是多么渴望,多么努力地争取。
一天早晨,阳光明媚,我们愉快地结束了广播体操,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回教室开始晨会。“某某同学做广播操最认真!”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的心里立刻激荡起欢乐的微波。表扬这个美丽的辞藻终于光临我了!“我已经观察了他好几天了,他做广播操天天很认真,老师相信:他在学习等方面事事认真,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学生……”老师滔滔不绝讲到下课。我端端整整地坐到下课,脸上带着人们无法察觉的微笑,心里像灌了蜜糖。
从此,我心中留下了一个秘密:这位老师成了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老师;事事认真成了我的座右铭;当老师成了我远大的理想。
师范毕业后,我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小学老师。我喜欢天资聪慧的学生,更喜欢天资平平的学生,甚至所谓天资愚笨的学生。 教育好每位学生是我的天职。我深深地懂得表扬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苦苦寻找着表扬学生的理由,精心设计着教育的计谋,以创造表扬的理由。
智残生小王,一次,发高烧,口腔严重溃疡。我买了些吃的,去他家探望他。他父亲向我介绍了他在医院里捡药盒的事。他们领好药,他父亲心里着急,在医院里就打开药盒,让小王吃药,随手就把药盒丢在地上,小王学生看到了,顾不上吃药,先捡起药盒,把它丢进垃圾桶里。然后回来吃药。听了他父亲介绍,我猛然感到,小王是位办事认真的好学生。我当着小王的面,对他父亲说,小王是位好学生,虽然他的字写得不太好,但他的笔迹很认真,他扫地也很认真,只要他事事认真,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学生。那次家访后,小王好像变了个人。各方面进步都很快,语文、数学都能合格。现在这位学生已参加工作,我听说他是车间里奖金拿得最多的员工。
我常想:小王的进步是不是因为我的那次表扬?我想一定是的!我坚信:我的学生中,总会有学生将来要写一篇类似《表扬的力量》的文章。
教育小故事
像往常一样,担任班主任的我每天上课前先到教室转转,“报告老师,陆某还没到校。”“又是他,老毛病又犯了,这样的学生真是无可救药”。陆某是我班的问题生,父母离异,平时一切基本由年老的奶奶照料,迟到是家常便饭。为这事我找了他好几次,情况有所好转,怎么又……?心里正想着,他气喘嘘嘘跑进了教室,我用剑一般的目光瞪着他说:“出去,你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让你家长另请高明吧!”说着就往外推他,“老师,我肚子疼,打你电话你不接,真的。”陆某小声说着。虽然声音不响亮,带着委屈和诚恳。我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看了一下,果然有个未接电话,是他家的号码。 “先去上课,下课后再说。”
我还是半信半疑。事后,我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头天晚上陆某肠胃不适到医院看急诊,还吊了针,回去已是深夜,一觉醒来已经快到上课时间了,奶奶心疼他,想要他多睡一会儿,但他坚持到学校上课,早饭没吃就急冲冲往学校跑。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就这件事来说,陆某战胜了自我,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我不问原因当头一棒错怪了他。 “陆某,对不起,老师向你道歉”,“不,老师,是我错了,我上学迟到,又犯错误,惹您生气了,以后我一定改。”
时至今日,我一直感到幸运,通过那次事后,每遇到问题,我就提醒自己冷静头脑,首先想到孩子的悲伤、忧愁和痛苦,感觉到孩子的颤动。而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我认为教育的基础在于教师怎样看待学生的痛苦,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情感和道德修养才能做到。
《爱心教育》中说得好:“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的确,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时,多一丝冷静,少一丝急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冲动;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威严;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用自己满腔的情和爱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相信,这些学生会在你亲切的笑容里,温馨的问候中,真诚的关怀下,找回迷失的自我,重塑崭新的自我!
高惠珍
举手之劳,点滴成习
——教育小故事
习惯,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普通,对于有些人来说则是一种责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也是在培养一种责任感。
那天的班会课上,我照例先给学生听写了一段话:
如果在我经过的时候,我能帮助别人;如果我能用一个字或者一首歌鼓励别人;如果我能在别人犯错的时候为他指出来;那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然后,我没有像以往那样就让学生读后谈自己的理解或体会,而是让他们回忆刚才是否注意老师进教室是做过何事。大家先是一愣,面面相觑,良久,才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好像捡起了地上的一段粉笔。”许是受了她的启发,另一个学生插嘴道:“老师还把我掉在地上的一本书捡了起来……”我微笑着说:“那么你们是否注意到刚才谁或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行动吗?曾经呢,是否注意过或自己有过吗?”大家开始回想,有的还小声议论起来……
一番回想评议之后,学生们忽然明白了,其实许多时候仅仅是举手之劳的事,只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搜寻生活中那些曾经忽视的点滴,从中也发现了自己的那些闪光点,他们由寻觅到兴奋,又由兴奋而深思……是啊,举手之劳,点滴成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就在这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中。他们似有所悟!
环视讲台下那一张张真纯的脸,我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就让我们从那些举手之劳的平凡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储蓄起我们的良好行为。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它们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普通,那份责任感已深植于内心,于是我们会感到充实,我们没有虚度此生。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已明白,你已有自己的体会。”朗朗的书声中,我听到了一种向善向上的激情。
从那天起,班中开展了制作“储蓄卡”的活动——每天记下自己那些好行为,以查检自己的不足。他们在自己的这张储蓄卡写上精选的名言,绘上自己喜欢的图画,兴致勃勃地记下自己的闪光点。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只要给他信心和鼓励,让他感到自身的责任,都可以做得很好……我想,这张储蓄卡正是要让学生在储蓄起良好行为的过程中,也时时警示自己,学着管理自己,从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习惯。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我愿意相信,孩子们在努力!
我更盼望,孩子们真正健康成长!
薄惠琴 2008.5
我的教育小故事
曾有这样一句话“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牺牲,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基本道德,他要求教师能够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注重“严师出高徒”,注重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必须达到绝对的服从,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学生思想受到钳制,不能自主创新,只能完全的一味的接受,也不能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与学生的情感的构建,要与学生拉近距离,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
我新接这个班的时候,发现有个女同学,由于基础较差,第一次单元练习成绩很不理想。上课时,她还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回答问题时细声细气像蚊子叫。
但是仔细看过她的作业后,我发现她成绩虽然不太好,但作业书写特别认真,页面非常整洁。我把她请到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对她说:“老师发现看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你愿意把你的作业在班上做一个展览吗?”
孩子使劲地点点头,于是我把她的作业给全班学生看,并大大表扬了她。然后对她说:“你的作业写得这么认真,说明你学习是努力的,以后有不懂的就来问老师,尽量减少作业上的错误就更好了。”
孩子大受鼓舞,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第二天,她上课特别有精神,还敢于举手回答问题。我就在同学面前对她大加赞赏。这件事情以后 ,我惊喜地发现,女孩一天天活泼起来,成绩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因此,我觉得,孩子的自信无论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最大限度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李镇西在《爱心教育》中说道:“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的确,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时,多一丝冷静,少一丝急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冲动;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威严;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用自己满腔的情和爱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相信,这些学生会在你亲切的笑容里,温馨的问候中,真诚的关怀下,找回迷失的自我,重塑崭新的自我!
薄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