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46:20
引文(摘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66年出版)
老子第一个提出了“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字本来是人走的道路,有四通八达的意思。这一意义引申为“方法和途径”,已初步地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意思。“天道”一词,在春秋时期已是指天象运行的规律,也有时包括人生吉凶祸福的意义。老子吸取了道与天道的一般涵义,把它概括为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最普遍的原则。“道”有物质实体和它的规律这两方面的意义。
关于“道”,老子有简明的概括。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第25章)
译文:有这样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比天地更在先,听不见,看不见,它不靠外力而存在,永远循环往复运动着。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叫它什么好,就叫做“道”,勉强给它起个名叫做“大”。
老子的“道”,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道”是混沌未分的原始物质,它是“混成”的,其中“有象”,其中“有精”。由这种混沌状态的原始物质剖判为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二,“道”是最原始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实体。
第三,“道”不同于任何具体事物那样的性质,因而老子称它为“无名”。可是“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它是没有相状的相状,没有形体的形象。它的形象是不固定的,所以叫做“恍惚”。
第四,“道”不是肉眼或身体能够直接感触得到的。对于“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见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第14章)。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三者指的是同一个东西。老子说“有生于无”,不是从空无中产生万物,而是说“道”产生万物。
第五,“道”是物质,又是物质运动的规律,如“天之道”、“人之道” (第77章),“谓之不道”(第55章),等等。
老子避免了以前唯物主义者用某一种或多种元素来说明世界的困难。但老子过分强调了“道”不通于具体事物的特点,割裂了“道”和具体事物的关系。(同时,由于“道”又是原始物质,这就使“道”具有神秘性和模糊性:“恍惚”)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老子的理论,从本质上说,仍和古代所有朴素唯物主义者一样,建立在直观、臆测的基础上。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对伏羲以来我国古代哲学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伏羲哲学中,“混沌”只是被划分为“阴阳”。伏羲并没有指明“万物”、“混沌”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老子通过“道”把这一切联系起来。在老子哲学中,“万物负阴而抱阳”,“道”是最原始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实体,又是物质运动的规律。
老子为什么提出“道”呢?史官出身的老子,具有当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他看透了周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内幕,深刻地认识到周朝的大分封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因此,他坚决反对周朝的礼乐文化、典章制度。老子虽未指名批判周公,但是他说:“夫礼者,忠信之薄也,乱之首也。”(第38章)
老子提出“道”的目的在于论证“德”的历史性,指出今世之“德”是对“道”的历史背叛,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思想武器。他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第38章)
老子认为“上德”就是“道”本身,“道”的基本特征是“自然”和“无为”。“自然”就是自古以来中国农民“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道”就的农民利益的代表和象征;“无为”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人为干预的淳朴状态。
与虚假的仁义道德相反,老子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38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第59章)——最好的社会制度就应该象种植庄稼一样,减少人为干预,减少不合理的压迫、税收,而应该增加爱心和亲自耕耘。
但是,社会离开“道”已经很久了。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第75章)意思是说,老百姓挨饿是苛捐杂税压迫造成的;老百姓造反是官逼民反;老百姓不怕死是因为活不下去。
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呢?是那些“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的统治者压迫造成的。这些统治者满口“仁义道德”,实际是“盗夸”——强盗头子。“非道也哉!”(第53章)怎样改变这些不合理现象呢?老子主张回到古代,按照“道”的原则生活。为此,老子提出了著名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他说: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农民平均主义理想的空想性。林语堂说:“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你会觉得,林语堂先生说的可真对!几千年来,老子的“小国寡民”,成为中国农民世代向往的天堂。
通过“道”,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系统地论证剥削制度不合理的第一个哲学家。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进步思想家,空想的社会改革家,起着深远的影响。老子哲学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是唯一可以和孔子哲学相抗衡的最大哲学流派。关于这方面内容,将在下文《老子哲学的后世影响》中进行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