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广场(第五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15:58
热点一、关于物质构成微粒及化学用语的教学
莱州市扬务沟学校 鹿冠香:离子化合物中最小的微粒是离子,它的化学性质有组成它的离子决定。在初中阶段只给学生讲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初中生的知识面有限,我认为不能过多的深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个概念是有局限性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由离子构成的也由构成他的离子共同保持。不知专家是否认同我的观点?
王磊(组长):这句话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就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是会改变的。所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我一直认为,讲分子时不要太过拘泥于那个定义表述。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分子种类对应于物质种类,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物理变化不引起分子种类改变…
市中区齐村镇中学 李庆超:组成与构成:曾几何时,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说法:组成用于对物质宏观状态的描述,而构成则用于对物质微观状态的描述。当看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28页第一行“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这句话时,我想一定是印刷问题,毕竟这样的问题编写者不会出错。借全市初中化学教师培训之际,曾就此问题咨询过教研员,当时的回答是:“实施新课程,主要是转变观念,不要去抠字眼,组成与构成,谁去考这个?”组成与构成的使用,是一种“习惯成自然”,还是有着特殊的规定,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也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
卢巍(副组长): 这个问题现在一般不再深入追究,如果一定要追下去,那就要从“组”和“构”两个字的字面意义去澄清。“组”只是简单组合在一起,其中的个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应该还没有结为一体;构则是“勾心斗角”“相接相合”结为一体,原个体到了新整体中就成了整体的部分,不易分割。就如同水中的水分子——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
城阳区第十中学孙广敏:
学生在建立微粒观时很生硬,有点“被”微观的感觉,请问如何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微粒观?
毛利新(副组长):“被微观”说的很好,就像我们认识一个人一样,第一次被告知名字的时候,就是被知道的,但是后来的进一步了解才使这个人生动起来。在微粒教学中,第一次是被动的,但随着后来生动的化学、生活现象的引入和解释,必然使被动变为主动。
指导教师谢 经超:我总感觉化学用语的教学是一个难点。
刘素雁:化学用语在初中化学中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蕴含着物质的元素观、物质的微粒观、物质的“宏观、微观、符号”统一观等丰富、逻辑的化学观念,渗透着“理想模型”、“比较”、“实验”、“分类”、“假说”等多种科学方法,化学用语又是学习化学的必须的“工具”,在学科教学和学生发展方面具有非常更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学生来说,他们对这部分内容记忆和理解层面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容易成为学生发展的“分水岭”。 我认为进行化学用语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物质的‘三重表述’统一”。学生对物质进行的“宏观表述”、“微观表述”和“符号表述”以及建立三者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最典型的思维方式,这是学习化学用语的最基本的点。
热点二、关于化合价的教学
郭仓乡中学 邢祥光:学生在学习化合价时,学生接受起来困难,化合价本身不是十分科学的理论,鲁教版教材在这一块说的很简单,请问专家:对于这一块内容给学生说到什么程度最好呢?有什么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谢谢!
王磊(组长):我以为,学习化合价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两个:一是认识和观念层面的,即认识到元素之间相互结合组成物质是有一定规律的,宏观定量看就是化合价。二是能力和方法层面的,借助化合价判断熟悉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进而体会元素原子之间的组合配比(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化学式的推论含义);借助化合价书写和推断陌生物质的化学式(但不主张做繁琐的代数运算);借助化合价预测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对于高中化合价是重要的知识技能基础)。其中对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记忆是必要的的。
黄燕宁:对于化合价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多个水平的处理:1不提化合价,学生在初中学过一些化学式,但是不解释化学式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个水平比课标的要求低);2知道化合价与物质的组成有关,记住几种元素的化合价,知道物质中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3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角度对几种化合价进行解释,但不要求学生迁移;4要求学生根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推断1-18号元素的化合价
东昌府区于集镇中学 高风艳:卢教授下午好:在学习化合价时,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学生会感到很茫然,化合价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来的?若分析讲解的多了,不符合课标要求,在教学时感到很无助,到底怎样处理才好?请您指导,谢谢!
卢巍(副组长):您再看看专题讲座(三),其实化合价就是用来度量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比例关系的,因为不同原子之间(化合)比例不同,就要确定一个统一标准,就如同在商品交换的初期,一头牛可以交换5只羊,一只羊又可以交换20只鸡……最后为了交换方便,人们给商品定了价值(用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生产劳动量作为标准)。这其实是人们把计量的思想引入化学反应关系的一种举措。
补充解释: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化合,有不同的数量比关系,这便是元素的一种特有属性(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友能力一样)。那么怎样定量描述这种属性呢,用的就是化合价(就像我们用长度描述一个人的腰围粗细)。化合价的标准又是怎样规定的呢?那就看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的数目,得到一个电子计—1价(得到了1个单位负电荷),失去一个电子计+1价(原子失去电子后,正电荷相对过剩1)。 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不存在得失电子,所以元素在单质中的化合价为零。(至于共价化合物的情形可以视学生的基础,需要的话,用电子对偏移的思路解释)
孙志学:化合价,就是元素相互化合时表现的性质,核心是“化合”、“价”,“价”就是数值,所以就是用数值表示元素相互化合时的性质。因此,有人说“化合价化合价,只有化合才有价”,故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荣成市第二十九中学 梁艳红:丛老师您好,请问:在化合价的引入的时候,课本有这样一段话:“有时候,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作用靠各自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来实现的,这种情况下,化合价的数值就是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我觉得这句话如果只是告诉学生和没说的效果是一样的,那么要说,老师要说些什么呢?
丛祥滋:化合价的学习确实是一个难点,简单的讲,化合价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并按一定规律结合时所表现出的元素的一种性质。其根本规律是“等价交换”的原则。这个“价”的单位就是电子得失数(或共用对数)。我建议你以典型物质(如NaCl、HCl、H20)为例,把道理让学生初步理解就行了,重在知道常用元素的化合价并会运用于化学式的书写。但不要举例太多,也不要总结电子转移的规律。
热点三、关于化学变化及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问题
成武县大田集镇初级中学 张秋霞:通过王老师的介绍,使我受益匪浅,原来以为物质的化学变化就那几个点:比如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类型有几个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好像就没了,但是现在知道我们初三整个化学教学其实处处都有物质化学变化这样一个主题。
王磊(组长):是啊,我的体会就是化学家研究物质有两大法宝:一是根据组成静态认识物质,二是根据变化(反应)动态认识物质。这点是初中生就应该并能够体会的。
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 毕德银:王媛老师您好:我认为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应注重理解应用型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型的,教材中的方程式,可以规定部分必考的,没必要都让学生记住。
王媛: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特有的符号化的语言,信息丰富,一个很简短的化学方程式把物质的反应条件都表达清楚了,它是国际统一、具有流通性,便于表达和交流学习工具。所以首先要认识到它的功能所在,然后按照:书写—认识—应用的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切不可死记硬背,增加学生的负担。
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庄扶中学 周春凤: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在初中应该如何把握?得氧失氧还是化合价升高与降低?
黄燕宁:课标上初中只要求氧化反应(从与氧气反应的角度认识),不要求还原反应,更不要求氧化还原反应。
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学校 张晓丽: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如何设计教材才能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
张利平:按照人们认识自然科学规律的历程进行设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除了学习外显的知识外,更重要是的学习研究方式和研究态度。
文登第二中学 孙旭升:“关于化学方程式的问题,它是一个高度凝练符号化的语言,它蕴含的信息丰富,一个很简短的化学方程式把物质的反应条件都表达清楚了,发生什么反应,生成什么物质了,有没有伴随能量变化,物质的形态是什么样等等,物质的种类变了物质的形状状态也可能变了,而且在目中程度上还能表现出变化的程度是大的还是小的;快的还是慢的,并且还能反映出某些反应能不能进行到底的。还能反映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关系和宏观质量关系,所以它高度凝练,并且这种符号国际统一、具有流通性,便于表达和交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这段话不好理解呀,谁给解释下。
崔素芳:化学方程式蕴含着很多信息,如上述专家所讲。化学符号系统凝集智慧,这套符号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即要让学生学会书写和运用化学符号表达,又能了解体验这种最简洁语言表达纷繁物质世界的智慧。这是一种好水平创造性教学,需要我们一起探索。
热点四、关于化学课程开设的相关问题
平度市仁兆镇冷戈庄中学 逄永山:一年的时间学化学太难了,这不是在为学生打基础,而是在扼杀学生的兴趣。
王磊(组长):我本人也很赞同从初二开始学习化学,也在呼吁,但是好像挺难被决策层采纳的。
丛祥滋:王教授,您好!希望您带领化学界同行,呼吁高层要重视基础化学教育。据说在美国工程师协会注册的工程师中,化学工程师占去半壁江山,而我国少之又少。这说明我国的科学教育仍然非常薄弱,孙先生的科学救国的纲领在百年后仍然只是个口号而已。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初中)中,化学学时是最少的。我想用威海的事例说明学习时间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威海义务教育实行5.4学制,化学学2年,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明显比6.3要好,我们的教学要求明显高于6.3制地区,中考题难度相应也大些,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实验与探究活动也有时间实施。因为5.4制比6.3制整整多学了1年的化学,而6.3制实际学习时间是不超过9个月的。确实太短了,要实施科学素养教育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栖霞市臧家庄镇寨里中学  骆琳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本确实不难,但是通过辅助资料可以发现光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不行的,就需要老师自己去查阅扩充,在扩充知识的过程中,很难掌握一个度字,往往是按标准课程的话,每周的课就是不够用,这是老师很头疼的问题?
王媛: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宏观的,我们的主要依据是教材,把握教材内涵,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热点五、关于调动学习动机问题
博兴县湖滨镇寨郝中学  顾春霞:  怎样让学生主动学化学?在我们学校。盯自习时很多同学主动做数学、英语,几乎没有人学化学,很伤心啊
娄延国:靠教师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靠化学学科的学科魅力吸引学生,靠学生能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来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
招远市竞技体育学校  宁翠珍 :化学用语的教学是一大难题,往往学生学到这里,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有没有高招?
卢巍(副组长) : 先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用语的重要意义:是化学科学的语言,就如同到了英国就要会说英国话一样,学习化学就必须会用化学用语。之后想办法调动积极性识记和使用。另外老师的教学要注意知识特点,其实在最初阶段化学符号的学习跟汉字的学习没什么区别,观其型、解其构、明其意,然后用有效的策略加以记忆,再提供机会不断使用就好了。
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李蕾香: 学生总是感觉化学难学,根据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难学的原因是化学知识点太多,学生又没有形成系统,接受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知识,所以,要教会学生整合知识.
石秀竹:将知识及时梳理。建议主线内容有:如构成、组成、变化、分类、性质等。再把知识纳入到以上主线中。溶液知识在分类中混合物中;物质知识又以分类中的纯净物中。整理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图表、树状图或网络图(圆形图容量大)等。其中网络图可以呈现知识的联系。
热点六、关于实验教学问题
东港区南湖镇中心初级中学  盛祥玲 :初中化学课时量少,进行探究实验,行得通吗?
章丘市绣惠镇中心中学 王云胜: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只对科学探究的某个或某些环节进行有重点的探究。每个实验如果都追求深而全的探究,既完不成任务,也没必要。
莱阳市万第中心初级中学  宋伟明 : 实验探究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但是化学实验准备起来却十分麻烦,化学教师既要备课、上课,又要准备实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娄延国:行得通,关键是要规划安排好探究活动,不要过频繁做完整的探究活动,将与碎片式的探究结合起来。
孙志学: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教学时空,另一方面就要追求高效教学。
山东省鱼台县鱼城镇中心中学  张英: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鲁教版沪教版中的哪个实验较好?
国家级专家黄琼:一个是经典,一个是创新。就看您从什么角度思考了!目前我认为鲁教版的好,无毒无害!操作简便!而且蕴含的东西也更多些!
龙口市黄城实验中学崔呈祥:如何使化学教学简单化,有些东西死记硬背,是否可行,请专家指点?
省级专家程同森:请尝试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万不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沂南县苏村镇初级中学  李永涛: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提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程同森:课堂的随机应变足显教师的教学智慧。有很多汇集这类经验的书可供参考。新课程特别强调课堂的生成性,课堂如果发生了预设以外情况,这很可能是你的课堂教学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恰好可以借机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这种应变能力是逐渐形成的,祝你在与学生的不断对话中形成这种能力。
山东省烟台第六中学  李玮和:在学习完水的化学性质之水的分解和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提出学生可能曾听说过的例子----新制的生石灰中加水可将生鸡蛋煮熟或不慎跌入刚浇过水的生石灰堆中的小孩严重烧伤。从而引出水与生石灰发生的化学反应。
黄琼:这个例子是可以使用的,不过有个建议,我们化学老师吧,老是跟自己过不去,专门找些负面事例当例子,这种事情吧,一开始确实能吸引学生,但久而久之会不会造成学生的化学恐惧感呢?会不会造成谈化学色变呢?现在社会上,为什么那么多广告可以蒙骗大家,除了国民科学素养不高之后,是否还有我们留给学生的印象,只要是化学的就不好呢,我想这问题值得反思!所以吧,从我看来,还是有一些正面事例比较好!
蒙阴县蒙城中学公 丕刚: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中,有气体生成的实验中,气球鼓起来了,有的题目考虑浮力的影响,有的则又不考虑,弄得学生挺糊涂的,到底什么时候考虑浮力的影响?
程同森:我用分析天平做,气球的浮力影响是不可忽略的。这种浮力当气球涨的较小时在托盘天平上是测不出来的,你提出的问题当看试题图示中用的何种天平,且看气球的大小。
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 毕德银:王媛专家:您好!鲁教版教材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不是很好操作,很多教师仍采取原来的做法。有何变通之法没有?
王媛:您好!这个实验的目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成分的方法,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的时候知道了,主要要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谢谢参与!
济南党家中学 王锡纯:完成一个探究活动一般需较长的时间,而课堂45分钟远远不能满足探究活动的需求,放在下课须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那么时间冲突应怎样处理?
张利平:那就需要老师对探究活动做出精心设计。咱们初中化学中的绝大多数实验探究活动能在45分钟内完成的,完不成的,如铁的生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在家完成。
老兵新招:
第一招:《质量守恒定律》教育价值的再认识及问题线索的新设计。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了教育价值,课程专家以及我们广大教师都做了很多的研究并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本文采用新的研究视角,试图发现新的教育价值而应用于教学中。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源自于从质量的角度对化学变化的研究。拉瓦锡之前的和同时代的化学家们虽然也像拉瓦锡那样在使用天平进行化学研究,但他们只是专注于研究化学变化时物质的种类是否变化。只有拉瓦锡在研究物质燃烧、金属煅烧时,却专注于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正是这样一种研究思路的转变,开创了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新领域,正是因为发现了化学反应的量的规律,才把人们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和应用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化学进一步确立为现代科学树起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拉瓦锡因此被誉为“定量化学之父”。
现在,当我们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应当缅怀拉瓦锡的伟大功绩,应该用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所表现的智慧来启发教育我们的学生,让学生体悟到为什么是拉瓦锡(也包括罗蒙诺索夫)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别人,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超出常人的新观念,即从新的角度(量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的新思想,应当看到,这种因为新思想、新观念所表现的智慧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学生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在今后生活学习中不断发展自己提出新问题、采用新思路、开辟新领域的能力。
但拉瓦锡这种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的智慧却没有被我们看做宝贝捧在手心里而是暴晒在大街上了,如今的教科书都忙不迭的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写在了教材的开头,我们的教学大多数也是把这个问题直接抛出来让学生在这个既定方向上去思考,如同一个没有谜面的谜底,不但突兀也让人直挠头皮,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同时也把训练学生寻找研究方向的机会抛掉了,因此也就难于培养学生开拓方向、另辟蹊径的能力,也就培养不出有原创力的学生。为发挥以上所述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课堂做了新的设计。(见下面的课例)
(二)在根据天平的称量结果这一实验事实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后,要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尽管无数实验证明了这个定律,但是人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实验,有没有‘万一’”?比如,我们见到的乌鸦都是黑的,但保不住日后会见到一只白乌鸦,不需多,只要见到这么一只,以前我们下的“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就被推翻了。在此,要静场,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只有对这个“万一”的深刻思考,才能使以下的原子分子论解释有价值,才能让学生形成“只有经过科学理论证明的经验定律才称之为科学定律”的观念。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把有限经验当成普遍真理的危险性。见课堂设计中的“思想驿站”。
(三)在下课之前,或许还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化学变化中质量确实守恒吗?学生会大惑不解,我们既有称量的事实又有原子分子理论的解释,怎么还能怀疑呢?教师要适时指出,我们相信质量相等这个事实,实质上是相信了天平,认为天平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但是如果质量不相等,现有的再高精度的天平也称不出来怎么办?即天平欺骗了我们怎么办?另外,化学反应中原子质量不变是我们的一个假定,既然是假定,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这个假定提出怀疑呢?爱恩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解答了这个问题。有人会认为提出这样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会搞乱学生的已有认识,但继续这样追问的好处是能培养出学生不迷信权威、永远保有怀疑批判的精神。这正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爱恩斯坦的质能关系式也已经证明了这样的追问是何等正确和智慧!老师们可以讨论,是有这个追问有利于学生发展呢,还有没有这个追问有利于学生发展呢?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出发前的预演(第12节后“先学作业”)
1、小游戏:用六根火柴棍摆出四个等边三角形。
2、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化学变化,一种物质可以变为其他物质的奇妙深深吸引着我们,除了关注物质的质变的玄妙和不可思议,你还能从另外的角度对化学变化提出问题吗?
13节  让天平说话
远方的风景
1、尝试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认识转变思路可以实现创新的道理。
2、通过天平的称量实验,归纳得出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行囊装备
药品:铜粉、镁条、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铁钉
仪器:电子分析天平、坩埚、石棉网、500mL烧瓶、50mL小烧杯、锥形瓶、气球
踏上旅途
一、提出问题
交流用六根火柴摆四个等边三角形的体会。当原有方法受阻的时候,转变思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要表扬转变思路成功摆出的学生,让大家感受在探究活动中转换研究角度、采用新的思路容易破解难题开创新局面的道理。
回忆以下反应,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木炭的燃烧:
铁丝的燃烧:
过氧化氢的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氯酸钾的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如果我们不仅仅迷恋于物质之间“质”的奇妙变化,我们还能对化学变化提出什么问题呢?

(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一定要让学生经历这个思考过程。)
如果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他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被誉为定量化学之父的拉瓦锡就是从这个方向思考化学反应的人。

有人认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人认为,二者并不相等,他们都能从生活中找出自己的例证。你能从生活中找一些符合或不符合这两个假设的化学变化的例子吗?
(期望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举出如生锈的铁钉质量增加,煤炭燃烧质量减少等实例,建立自己心中实际生成的假设。)
二、动手实验
1、取50mL小烧杯,内放1光洁的铁钉和1试管,试管中盛有约5mL硫酸铜溶液,放在电子分析天平上称量,质量         ;将铁钉放入小试管中,待一会儿,观察天平示数有无变化。          。取出铁钉观察现象。

2、用电子分析天平一块称取1cm长一段镁条和盛有10mL稀硫酸的一只烧杯,质量为       ;将镁条放入烧杯中的稀硫酸中,反应完毕,重新称量,质量为       。
3、用电子分析天平同样称取与上述实验等质量的一段镁条和盛有等质量稀硫酸的一只锥形瓶(配有胶塞),质量为       ;将镁条放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中,迅速用胶塞塞紧锥形瓶口,待反应完毕,重新称量,质量为       。
4、锥形瓶中盛有稀盐酸,瓶口套紧一气球,气球内放置有0.1g碳酸钠粉末,称量其质量      ;将气球内放置的碳酸钠粉末倾入锥形瓶中待反应完成后再称量其质量      。(如下图)

(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另外的实验去做。以上实验是学生按照教材的提示自由去做的,有课本的提示,成功的应该是多数,少数失败的实验同样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会从反面证实质量守恒定律。当学生完成各自的实验后,统计有多少天平是平衡的?多少是不平衡的?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时指出只要完全称量了反应物的质量,也称量了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天平一定是平衡的,并把归纳的结果——“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板书在黑板上,指出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失败的同学这时就会仔细检查实验中是否称量了应该称量的,并再次进行实验。)
思考
以上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为什么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你是否认可下面的定律?

思想驿站
尽管无数实验证明了这个定律,但有没有‘万一’?如同我们见到的乌鸦都是黑的,但保不住日后我们会见到一只变异的白乌鸦,只要见到这么一只,以前我们下的“凡乌鸦都是黑”的结论就被推翻了。
如何证明这个‘万一’是不存在的呢?


整理行囊
清点成果
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
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2、加热M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至反应不再发生为止,剩余固体质量为N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得到氧气的质量为           克。
3、在以下的反应中,5g A物质和4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 C物质和     g D物质,这是根据            定律进行计算的。
4、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g,燃烧一会儿后质量变为bg,同时生成水蒸气cg和二氧化碳dg,则生成物共       g,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g。
5、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加热(内含空气),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的是

出发前的预演
化学变化为什么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此教案设计的意图还在于为后面教学原子的内容作铺垫。
第二招:让死的知识活起来。咖啡要加糖,明星也要包装。
三、说出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是分子的名片,从这张名片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甲: 现在时兴名片,两人见面先递上一张名片,看过名片,姓甚名谁,头衔名分,一目了然。
乙:可不是吗,名片增加认识、方便交流。
甲:说来新鲜,分子也有名片。
乙:头一回听说,上面印了什么?
甲:分子的名片倒是简单,只是一个符号。
乙:嗷?你不妨举个例子?
甲: 就说这水分子吧,名片上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H2O”。
乙:这不是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吗?
甲:可不是吗!嘿,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符号,里面的道道深着哪!
乙: 说来听听?
甲:“H2O”这个符号表示一个水分子。
乙:就这么简单?我以为有多高深哪!
甲:别急,还有更细的说道。你看,这里有元素符号“H”,你知道的,在元素符号中“H”代表氢原子,“O”代表氧原子,再看,H右下角有个数字“2”,表示氢原子有2个;O右下角没有数字是说氧原子个数是1,嫌麻烦没有写。这就是说,H2O还表示一个水分子由此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就好像看到你这张脸,就知道上面保准有一个嘴巴、一个鼻子外加两只眼睛。
乙:别瞎比划了。快说你的,这符号还能“深”到哪里去?
甲:前面你也知道,水是由无数的相同的水分子构成的,假如你喝水呛了,那是水分子集体迷了路,一块冲进了气管里!
乙:是啊,水分子集合起来,还能冲开长江大堤呢!还是说这符号吧。
甲:这不明摆着吗,既然水是由同样的水分子构成的,“H2O”这个符号既然能表示一个水分子,难道就不能代表水吗?
乙:当然,当然。还有吗?
甲:追根寻底,无数的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了无数的水分子,又是这无数的水分子构成了浩瀚无比的大海大洋,氢原子的集合我们给它们什么称呼来着?氧原子的集合呢?
乙:这还用问,不是氢元素、氧元素嘛!
甲:这不得了,这个符号还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乙:说的有理。
甲:不光这些,等你学后边,你还会知道这符号神通更大,连分子质量大小、物质元素之间的孰轻孰重都能表示出来呢!
乙:看把你能的!
当日作业:
专题五 概念原理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两项均为必做作业)
1.专题作业:请选择本专题的三个案例之一发表您自己的观点。
2.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状况调查问卷
点击完成调查问卷
巍巍道来:
很想了解大家的想法,也很想与大家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同志们一样,有些无奈!因为短短的两个小时,3万多个帖子,由于个人水平所限,阅读慢,打字更慢,我们专家团队应接不暇,又渴望、又着急、有无能为力!没能给大家一一回复,真的感到很不礼貌。还有前几天老师们的作业以及发表的文章很多未及细读,也感到深深的遗憾。希望大家谅解!
现在是晚上11点27分,虽然研讨窗口已经在下午四点就被关闭了,也不能发言或回复大家的帖子了,但是我们团队成员还齐刷刷地端坐电脑旁,有的在浏览下午老师们发来的帖子,有的在查看老师们今天的作业,还有的正在赶编明早见报的“化学广场”……一片忙碌。
我本想好好表扬团队各位专家这种敬业精神的,可是他们说:“跟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比,我们这点忙碌微不足道,至少我们不用忙着赶交作业!” “只要劳动能给参训老师们提供些微的帮助,就是对我们的最大奖赏了。”“我们的干劲是被老师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催化出来的!”“我们的劳动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心里美呀,所以不觉得累!”……
哦,我的团队,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我感动的真想流泪。
还有,我要悄悄地告诉大家:在8月4日的公告2中,团队列出的研讨话题,涉及了四个专题,多达二十几个问题,其实不是为了难为大家的,只是想用问题的方式对前四个专题的重点内容做一个盘点,希望大家对其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讨,即便研讨时您还没来得及仔细琢磨那些问题也没关系的,我列在下面,您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再想一想,有机会咱们再交流好吗?
8月4日在线研讨话题:
专题一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整体分析
1.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您认为在教师理念中最核心的是什么?化学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您能否即刻写下课程标准的五个一级主题?列出每个主题中您认为重要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什么作用?
3.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的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
如:(1)“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
(2)“学生的学习水平”
(3)“教师本人对学生的期待”
(4)习题的难度
(5)中考试题的难度
4.您如何理解“化学课程的体系” ?有人说“化学课程的体系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的”,也有人说“新教材编排的花样辈出,把原有的课程体系打乱了,无法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5.应该按照怎样的线索分析一节教材的内容?
6.您对初中化学教学存在哪些困惑?您的学生学习哪些知识最为困难?他们怎样表现?
专题二指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
1.“身边的物质”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您所使用的教材是如何组织和呈现这些内容的?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价值是多层次的,而教学是有时限的,您认为最应该保障实现的价值是什么?
3.以氧气的制法为例,谈谈您如何挖掘教材中知识所承载的教学价值和功能?
4.如何用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
专题三 引导学生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承载的化学基本观念有哪些?举例说明化学科学观念对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影响。
2.  借助哪些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元素观?
3.  您所使用的教材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编排相关内容的?
4.  “观念建构必须源于知识教学又高于知识教学”这句话怎么理解
5.  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联系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6.  您现在对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的教学有了那些新的认识?今后教学这些内容时有了什么样的新打算?
专题四 发展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科学认识
1.初中学段学生应该对化学变化形成怎样的概括性认识?
2.从哪些角度发展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科学认识?
3.分析您所使用的教材,它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呈现了人类对化学变化的认识?
4.从学生未来学习化学的需求(这是化学教育本体论的视角)和学生科学意识发展需求(这是一般认识论的视角)看,“化学方程式”的教育价值是什么?该如何教?
5.由于您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将来不再学习化学或从事与化学有关的职业,您认为自己应该怎样教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教学内容”才不至于对这部分学生无效?
6.如何促进学生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学习“化学方程式”?


山东省鱼台县清河镇中心中学董亚苹
我认为初中阶段的微粒观不能过于的拔高,一是素材有限,二是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应该把元素观放在首位,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感觉元素观的任课老师课堂开放程度大一些,素材精选,讨论充分。走向实际的多一些,易于学生接受。微粒观的问题组很多且庞大,系统性不太明确。
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周日娟
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在用教材时要有自己的理解,不能被动的从教材中获得知识点,而要有对学科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对整个初中化学功能价值的理解,才能用好我们的教材。我们一定要备每一节课时一定要想到它在整个化学变化体系中的位置,关注到整体,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知识可以应用出来,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会知识的价值,对认识发展的作用。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李考
学生初始学习化学的热情很高涨,是因为化学学习初始阶段知识内容简单并且实验内容多,现象丰富充满乐趣,贴近生活。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出现离子只是以后,化学知识会变得抽象有难度,学生的学习激情会有所减弱,应适时借助通俗教具配合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应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自身动手实践中加深的知识点理解与应用
博兴县曹王镇第二中学孙星艳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出现的实验心理障碍,诸如: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心理;抗拒性逆反心理;不注意观察实验的心理;盲动随意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禁锢学生潜力的发挥,阻碍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真知。请各位专家老师谈谈自己的意见做法。
胶南市海青镇中心中学徐明媚
研修中我发现了一些非常简单但自己以前确实从没注意到的问题,正是因为自己不足才不知道问题所在。原本觉得教学时对学生要求太过严谨,现在想想学生想问题不全面就是因为知识中的确有漏洞。现在考虑不周只是做错道题或是做题时有点小遗憾,但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再考虑不周,可就会造成损失了。所以,还真应该培养他们严谨的作风。向我们化学这样的学科才具备培养学生这种态度的优势吧
巨野县高级中学张乃师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教师应把握时机,利用学生这股激情,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至镇初级中学徐茂进
1.学生课堂提问题少,即使有问题也难得主动提出。2.学生更愿意依赖教师讲解答案,目的仅是将数据写入空白处,探究心理少,一些学生只为完成作业而做题。
3.知识点仅限于书本,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有效教学?
 
沂水县夏蔚镇中心校武金玉
探究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两方面看,不要为了探究的形式去探究。而应该具体的设计好探究的问题。这应该是关键。另外未必教材上的探究活动就一定适合你,给它做点改进可能效果会更好。
山东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张园园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有好几种思路和途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几种思路都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来比较一下,从中选出最优的思路。大量事实证明,科学的思维总是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只暴露成功的、正确的思维过程是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企图完全避免学生的错误的思维是没有必要的,相反我们要在一些情况下,甚至有意识的让学生绕一些弯路,体验一些错误的思维过程。这样一方面可以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错误环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意识
山东省济南育英中学贾国莲
我培训的体会:1、经过这次培训,我对课本的某些知识点的认识比以前更进了一步,像化学变化的认识,决不仅仅局限于第一单元,而是贯穿在整个初中教学当中,从接触“化学变化”的概念讲起,到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然后认识化学变化的类型,进而控制化学变化的条件来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让学生理解物质发生这些化学变化的原因还是因为微粒结构造成的,等等。2、经过这次培训,让我深深感到危机和自己的不足,要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继续学习,多向周围的老师们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3、也借此机会感谢给我指导的专家、老师们。
临淄区雪宫中学徐迎春
经历三层楼——一楼:元素符号出现的必要性,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在化学世界里你如果没有统一的语言是非常不方便交流的,也就是书上那幅两个背着包的、茫然的人的插图所传达的信息,于是,便于交流的诉求就有了。——看来确实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个事。于是再上层楼:人们在解决这个棘手的语言不通的问题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或者说波折?因为曾经出现过多种表现形式,为什么我们现在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段化学史查出来是很有意思的,撷取代表介绍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丰富在学生心理的感受。再往上爬,第三层楼——学生就能慢慢有这样的体会,原来,把一种事物用符号来表示不是一个很单纯的事儿,不是轻易能成型的,因为这里面有个“符号化”能力的问题。就像奥运会上使用的各种体育运动的图标,简洁、生动、可爱、好用,没有人讨厌。这是个本事,我们元素符号的诞生也是承载有这个本事教育价值的,学生也就有了好好学学这种本事的需求。再来看元素符号,还那么可憎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比来看,效果确实好跟多。——是所谓“上三层楼,登新境界”。
再来反思,观念的高明在哪里?在于它能帮你确定根源,抓住灵魂。所以,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都要观念先行,则能教出学生眼里的无限风光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张劼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提出了化学变化,但并未解读新物质;自然界中的水,通过水这一物质载体去认识物质的分子、原子、以及分子、原子发生变化的问题,来理解新物质与旧物质的本质区别,对化学变化的认识深化一步;到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就认识一些反应的类型,同时知道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物质可以发生多种变化,而且多种变化有不同的特征;到了大自然中的燃料,逐渐形成控制条件实现化学变化的这样一种意识,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就更深刻了;酸和碱的单元,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跟它的组成和结构是有关系的
济南燕山学校(中学部)陈梅
怎样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们勇于开口说话,乐于展示自我呢?我想到了学生们第一次进化学实验室的情景:他们脸上写满了好奇和兴奋,就像刚进城的老太太,这也摸摸,那也动动,我喊破了嗓子,才让他们安静下来……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何不干脆就奖励他们做试验的机会呢?于是我公布了新的奖励机制:1、作业每得一次五星小组加一分;2、课上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组加一分,;3、测试每得一次满分小组加一分;4、为了鼓励后进生,树立他们的信心,以上三条给与他们双倍的加分。每月得分最高的两个小组可以去实验室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并可以得到象pH试纸一类的奖励。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上课,我已经不用再唱独角戏了,学生都会积极的展示自己,为小组赢得加分,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刘元金老师
“鲁教版”教材重视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理解性建立,它将分子概念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 分子概念的引入和分子概念的理解性建立, 教材首先在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中“化学变化的奥妙”主题下引入了水分子的概念,并且引出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然后又在第二单元“水和溶液”通过具体实例“水分子的三态变化”和“水的电解”, 讨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有何变化”这一关键问题来形成对分子的理解性认识。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这样两个核心理解: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没有形成新的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只是物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形成了新的物质, 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对于原子的理解性认识, 教材通过“水的电解”分解事实的认识来形成。接下来的“认识原子”主题更进一步揭示了原子的微观结构, 加深了学生对原子的深刻理解。



只一声:姜——
——记化学研修团队志愿者姜瑞丰
因为远程研修,我们十一个人走到了一起,我们有了一个家!在我们的家里有一个小伙子,我们亲切地称他为“姜”(带点“儿化”)。“姜”是化学研修团队的志愿者,高高的、瘦瘦的、笑容可掬的……还带着一脸稚气!只有21岁,比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孩子还要小!
“姜”是电脑高手。
只一声:姜——,他就会为我们介绍指导;
只一声:姜——,他就会为我们安装检修;
只一声:姜——,他就会为我们奔跑联系;
……
因为我们十个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远程研修这个平台,太多的不知道、不清楚、不能解决,所以一声声的“姜——”此起彼伏,“姜”穿梭于我们之间,笑容可掬的……
因为我们的团队没有电脑高手,所以制作“课程简报”成为我们的一大难题,只一声:“姜——”,“姜”就爽快的揽下了这项工作。当我们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之后,伸着懒腰离开1106(化学工作室)时,“姜”又忙上了,直到次日辰时四五点!
唯恐惊扰了我们“姜”那少得可怜的睡眠,清晨,无论是团队中的哪一位,颤颤的推一推1106的门,轻轻地,只一声:“姜——”,“姜”又如压缩的弹簧,立即弹到我们的面前,投入了一天紧张的工作……依然笑容可掬的!
偶然,“姜”趴在电脑桌上睡着了,枕着他消瘦但能支撑未来的胳膊。我们便放低了讨论声,轻轻地在他背上搭件衣服——嘘,让“姜”多睡会……”
(省化学课程团队  供稿)
为你喝彩----研修所感
山东临沭县第二初级中学  袁永
为省教育厅喝彩:省教育厅安排的暑期远程研修给我们一线教师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尤其是农村的教师平时参加一些教学研讨机会就少,对新课改的精神得不到很好的领会,可以说这次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启发和提升。
为省专家团队喝彩:你们牺牲宝贵时间为一线教师传经送宝。你们的专家讲座、课例的编辑、作业的批改、困惑的解答都无私的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广大教师们,让教师们在理念、实践各方面有了一次洗礼和提高。
为指导教师喝彩: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你们辛苦了,每天的作业点评、作业推荐、班级简报的编辑、困惑的解答,让你们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腰累、熬夜是常事,可你们没有怨言,默默的把本职工作尽职尽责的做好。
为学员们喝彩:顶着烈日,每天6个小时的学习,看视频、研讨困惑、撰写作业、学习他人经验、发表言论等都做的那么认真。珍惜研修的机会,忙着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你们是最棒的!
同仁们,让我们一起喝彩为这次研修进行呐喊助威,让我们将研修进行到底。

开心一笑
化学老师买五斤肉就被少了五两秤,太气愤了!于是前去理论。化学老师扶扶眼镜:“师傅,或许你今天多喝了几杯乙醇,没认清秤星吧,肉是氢、氧、碳三种元素的结合,难道你这肉氢和氧结合得太多了?照理说肉是脂肪,不是汽油煤油这些烃一类物质,怎么这么快就挥发了250克呢?”杀猪匠眼睛一鼓:“老子是巷道里赶猪--直来直去。你绿蚊子吃屎,瞎嗡些啥呀?”
为期5天的第一时段结束了,明天休息吧!
一日不见,会不会如隔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