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元包装虚假广告金龙鱼1:1:1比倒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0:12
“1∶1∶1”终于又比出麻烦来了!继2002年金龙鱼调和油遭消费者公开质疑之后,此次再度将金龙鱼推向舆论风暴中心的是中国粮油学会。9月7日,中国粮油学会在京城各大媒体发表声明,愤怒谴责“1∶1∶1”假借学会之名“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尽管如此,眼下,由凤凰卫视当家花旦吴小莉“领衔主演”的新一轮“1∶1∶1”广告片在全国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得正酣。10年来5亿巨资的广告投入,着实令金龙鱼调和油在抢占眼球和市场方面尝尽了甜头。如此看来,“虚假”也好,“误导”也罢,数年如一日地为“1∶1∶1”最后买单的无疑还是不知情的消费者。
虚假宣传惹恼中国粮油学会

(中国粮油学会委托千龙网发布的声明全文)
9月7日,中国粮油学会发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郑重声明》,再度引起媒体对金龙鱼的新一轮“口诛笔伐”。声明中指出,“近日,个别单位在媒体上盗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副会长李志伟的名义,错误地宣传长期食用菜子油、橄榄油、红花子油、大豆色拉油、花生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给本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该声明指出,“上述报道内容是错误的和不负责任的,未经本会同意和合法授权,不代表本会及油脂专业分会副会长李志伟个人的观点。”
该声明最后表示,“本会严厉谴责上述行径,并要求有关单位立即停止在新闻媒体上的不实报道,以消除影响。本会将保留诉讼法律的权利。”
引发这场事端的是8月26日刊登于北京某媒体的一则文章《你的炒菜油是否健康》,文中借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副会长李志伟之口,从专家的角度,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所有食用油进行了点评,得出的结论是:长期食用单一的菜籽油、橄榄油、红花籽油、大豆色拉油和花生油,都会引起营养不均衡。
此外,文章还以“均衡营养”为名,向消费者推销“1∶1∶1”的概念。文章发表后,被40多家网站转载。
9月9日上午,记者致电中国粮油学会要求采访李志伟副会长,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负责人告知“出差了”。对于记者“报道中个别学术评论及观点是否出自李志伟副会长之口”的问题,该负责人作了这样的回答:“这份言论的发表并没有经过李志伟本人同意,如果它是经过我们授权或签字的,那我们还会发表这样的声明吗?”
有意思的是,虽然在《你的炒菜油是否健康》以及《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郑重声明》中从头到尾并没有出现“金龙鱼调和油”的字眼,但京城众多媒体根据“1∶1∶1”的口号,还是很快地“对号入座”,将帐算在了“金龙鱼”的头上。一时间,有关“金龙鱼涉嫌虚假宣传”的报道满天飞。
负责金龙鱼品牌营销管理的、远在特区的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对此事的态度显得十分谨慎。他们一方面否认“盗用”专家名义,另一方面表示将尽快调查此事,给大家一个说法。
1∶1∶1究竟怎么比出来的

(金龙鱼产品)
金龙鱼的“1∶1∶1”高调唱了这么多年,那么到底什么是“1∶1∶1”,恐怕还不是尽人皆知的事。
“1∶1∶1”的比例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等权威机构的研究结果,即当人体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达到1∶1∶1的比例时,就能确保营养均衡。
2002年7月,金龙鱼推出了第二代调和油,由精炼菜籽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等8种油品调和而成,随即抛出了“1∶1∶1”的宣传口号,称“新一代调和油,巧妙结合了中国人饮食的实际情况,使人体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达到1∶1∶1的最佳比例,能确保营养均衡。”
从金龙鱼方面提供的资料上看,其对于自己不遗余力推销的“1∶1∶1”理念是这样阐释的:“世界各国的营养学家对人体膳食中不同脂肪酸的需求量有着长期的研究……单纯从日常膳食中摄取脂肪酸存在不均衡、或饱和脂肪酸过高的情况。所以,需要食用经过多种植物油精心配比脂肪酸、采用专门配方和工艺调和而成的调和油,才能帮助达到人体膳食脂肪酸的1∶1∶1完美比例。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就是这样一种食用油……居民在保持现时的膳食习惯及营养摄入量不变的基础上,食用根据膳食科学设计的产品脂肪酸0.27∶1∶1恰当比例的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有助于人体吸收脂肪酸的比例达到世界三大权威机构验证的1∶1∶1的完美比例……”
而针对所谓的“1∶1∶1”,中国粮油学会专家也于近日作出了毫不留情的批判,“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没有任何单一食用油或者食用调和油的成分能达到1∶1∶1的均衡营养比例。凡是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的产品,均在健康、安全和营养的范围内。”
“如果油脂真的达到1∶1∶1的比例,外观会呈现粘稠状,甚至根本无法流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另一位专家表示。
其实早在两年前,
在全国各地就屡屡发生消费者对“1∶1∶1”质疑的事件。2002年中秋节前夕,南京一位有“另类王海”之称的消费者——杨鸿在对当地一些商场、超市的调查中,发现“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存在着宣传上的“文字游戏”,误导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遂开始介入维权。
杨鸿在购买了金龙鱼调和油后,以“涉嫌夸大宣传”为由,向媒体和工商执法部门进行投诉和检举,媒体及工商部门立即展开行动,对金龙鱼在上海的生产基地——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进行调查。
无独有偶,2002中秋前夕,一位北京的消费者吴某也站了出来,将批判的矛盾直指“1∶1∶1”。吴某说,他从电视广告、商场的招贴广告和产品的外包装上得知,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符合三大权威机构所提出的健康理论”,于是在北京家乐福超市购买了一桶5升装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但他发现,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在醒目的“1∶1∶1膳食脂肪酸的完美比例”的产品标签下,具体的产品营养成分表却显示三者的比例是“12∶44∶44”。
“既然厂家的产品没有达到1∶1∶1的健康标准,为什么还要在产品的宣传广告中大力宣传这个概念呢?这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吴某说。
2002年8月17日,由吴某个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吴某在发布会上,向金龙鱼厂商提出两点要求:一、立刻停止对消费者造成侵害的所有虚假宣传,包括电视、平面媒体广告和商场内的广告,对第二代调和油产品标识中的虚假内容进行修改;二、在媒体上公开向广大消费者赔礼道歉。
面对质疑声四起,金龙鱼方面的解释是这样的:“广告中所出现的1∶1∶1指的是人体每日膳食应摄入的脂肪酸比例,由于人体所摄入的饱和脂肪酸来源除了调和油之外,还有肉类等食物,因此广告中所说的1∶1∶1并不是金龙鱼调和油的脂肪酸比例,以金龙鱼调和油的12∶44∶44比例,再加入正常摄入的肉类等食物所包含的饱和脂肪酸后的比例,就正好是1∶1∶1。”
5亿元巨额广告费都摊给了谁

(金龙鱼市场份额图表)
我国是一个食用油消费大国。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达到1200多万吨,销售总额大约为600亿元。2002年,食用油的市场总供给超过1634万吨。与此同时,食用油的消费需求也正日趋多样化、细分化、高档化。食用油正在成为一个市场巨大、前景诱人的朝阳产业。
金龙鱼无疑很早就瞄准了这个巨大商机。1974年,郭兄弟集团在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团有限公司,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团专为中国的粮油企业而设立的一个投资公司。1990年,嘉里粮油投资的第一家油脂生产厂——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此后不久,在北京、广州、上海出现了金龙鱼生产基地。
1993年,中国取消了平价油的政策,油价暴涨。金龙鱼抓住了这个机会,不惜血本抢占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散装油价。低价格使金龙鱼获得了初步成功。1996,金龙鱼开始在全国重点布局,嘉里粮油先后建成了七大粮油生产基地。2001年,金龙鱼占有市场50%以上的份额,累计销售5亿瓶,总销售额达到60亿元。
截止到2002年底,金龙鱼系列共推出了16个品牌,除金龙鱼外,还有鲤鱼、元宝、胡姬花、香满园、花旗、手标、巧厨、嘉龙、万黛兰、海皇、花鼓、卫星等15个品牌。但似乎哪个品牌的知名度都不如金龙鱼,这无疑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1∶1∶1”广告的狂轰滥炸。有数据显示,在最近10年中,金龙鱼投放的广告费用高达5个亿。
从2002年7月金龙鱼推出第二代调和油至今,“1∶1∶1”的广告也差不多对中国人“轰炸”了整整两个年头,尤其是逢年过节,则势头更猛,且“演员”不断更换、花样不断翻新。
不管“1∶1∶1”中的水分有多少,在一片争议与质疑声中,金龙鱼调和油依然占据着超市中“最有利”的位置,以及为数众多的中国老百姓的厨房。这不能不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事情。金龙鱼何以能在非议声中保持“红旗不倒”?对“1∶1∶1”的批判是太早或太晚、太多抑或太少?
“对我们中国粮油学会来说,这次主要是因为涉及到了学会中的个人,我们才会有这样的举动。至于以前1∶1∶1如何宣传,那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中国粮油学会那位不愿透露职务及姓名的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但她同时指出,在对企业商品广告的播放和刊载中,许多媒体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如果他们对广告真实性的审查严格一些,那么消费者受到的误导和欺骗就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