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优质生物课堂的几点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0:54
青岛63中 孙丽君
摘要:生物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的改革。这就要求每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学思路,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刚刚工作不久的新老师,结合自己的学习摸索和浅显的经验积累,总结几点心得做以浅述。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还给学生一片更广阔的科学天空,使学生切实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真正体现生本理念。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深有感触,仅就生物课堂教学浅谈自己零散的几点感想。
一、       导课高效,激活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有效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激活整节课堂的教学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的导入方法,主要应从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根据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而定。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音乐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切入正题。比如在上《开花和结果》时,上课伊始给学生播放flash《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中愉快的进入当堂课的学习主题。
2.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
如在上《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将新鲜的桔梗花插在滴有红色墨水的水中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为什么会桔梗花的茎横切面以及花瓣部分变红,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
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具体生动的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学起来必然有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内容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比如,在讲《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科学家发现病毒过程的相关画面,再配以解说,以此导入本节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另外,还可借教具导入,练习导入,名人轶事导入,问题导入等等,我认为都是行之有效,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二、       过渡自然、行之有效
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一节课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如何巧妙的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1.巧用俗语,自然过渡
例如,在学习“食物链”的有关内容时,我用一句学生都熟悉的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入,学生在我生动的诠释中体会到生物之间确实存在着“吃与被吃的”的关系,从而自然地进入食物链的学习中。
2.多学科渗透,巧妙过渡
在讲完“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所指的藻类植物之后,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又是指什么植物?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苔藓植物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生物学科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篇佳作不仅体现在精彩绝伦的开头和似“余音饶梁三日不绝”的结尾,还应体现在中间各环节之间了无痕迹的过渡上。一堂高质量的课也毫不例外,应该拥有巧妙的、水道渠成般的过渡,这不仅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更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三、       激情引趣,推波助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某门功课的热情而成为今后漫长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自上第一节生物课起,就应该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成乐趣,把乐趣转化成志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而轻松地学习生物。
1.注意运用语言技巧
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再讲主要组织时,在语言上运用形象的比喻,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雨后春笋——分生组织;藕断丝连——输导组织;不折不挠——机械组织;出淤泥而不染——保护组织。
2.注重学生合作探究
例如,在学习《种子结构》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利用老师发下的花生种子,参照课本的文字和图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然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教师给以及时的点拨、表扬和鼓励,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要点。
3.贴近生活经验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现实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来自于生活。因此,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要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走进学生的生活。譬如,在讲完蒸腾作用的原理之后,我问,为什么人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移栽植物时要剪掉部分枝叶?”由此,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在讲解《输血与血型》一节时,大家了解了血型的种类,知道如果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进而顺理成章的理解了现实生活中在献血以前要验血的必要性,并且在情感上认同义务献血人人有责。
另外,直观启发,巧妙设疑等也是不错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要围绕学生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会感到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四、       灵活驾驭,决战课堂
“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前要精心备课,而在课堂中能否顺利发挥还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观察他们是否对讲解的内容感兴趣,是否在认真听讲,听懂的程度如何等等,相应地来调整课堂内容和节奏。当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以适当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鼓舞学生振奋起来;当观察到学生不太懂的时候,可以用更明了的方法去讲解;当某个学生表现不错时,还可以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这些都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方法。
有时学生会想出一些突发性的问题,教师不能随意放弃任何一个教育时机,而要慎重的妥善处理。记得我在讲授氧气有助燃作用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那太阳燃烧也和氧气有关?我本想脱口告诉他太阳燃烧的原理,可又灵机一动问他,浩渺的宇宙中有氧气吗?让学生课后自己查找资料尝试解决,第二天学生手里拿了好几张打印的关于太阳燃烧的资料。可是有很多知识这个男生又看不懂,所以读下来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首先对他的积极好问,强烈的求知欲望予以充分肯定,然后再用简单通俗的话为他解释,看到他恍然大悟的频频点头,让我也强烈的感受为人师的幸福。再如,学习胚胎的发育时,有个同学突然问道,老师,为什么胎儿生活在羊水中没有被淹死呢?我借机将这个问题摆到全班同学面前,调动全班同学的思维。心思缜密的同学考虑到,胎儿获得氧气与常人不同,他是通过胎盘获得。并以此为契机调动学生学习呼吸系统的兴趣。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突发性提问可以顺水推舟,也可欲擒故纵,这都依赖于教师灵活的教育机智。
五、多媒体教学,画龙点睛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实现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和多样的手段。
在单元复习课中,一个单元的内容较多,可用课件浓缩单元教学内容, 建立系统科学的认知体系,突出重点、难点。 强调交流与协作: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群体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多媒体教学好处固然很多,但是也要避免课件过于花哨,方式过于庞杂,导致学生一节课下来不知所云,抓不住重点。更不能“一鼠走天下”。因此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合理使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
总之,如果自然界只有遗传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人类社会只有传承没有创新,就没有文明的发展;教育没有改革,就不会有进步。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创新力的本质是创新思维。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然会得到创新的成果。以上是我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想法,我深切地感到,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不但需要政策和导向,更需要一线的教师加强学习与研究,才能使教学改革见实效,以最终实现改革的初衷。
(本文获山东省第十四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评选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