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11:43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09-5-15 9:43:36   来源:精英中学

一、 界定

     模式这一概念是由模型转化而来的,来源于拉丁文”Modulus”,基本意义是指尺度、样本和标准。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主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它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特点:可操作性、中介性、完整性、针对性、开放性

      功能:普及教学理论、发展教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素质。

二、 传统课堂的弊端

1.教条化: 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缺乏激情、创造、灵性、活力

2.模式化:教学结构的模式化、教学具体行为的模式化

3.单一化:教学目标的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化、活动角色的单一化

4.静态化:一是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无交往,二是课堂上只教固化了的知识,而极少涉及探究知识的方法。

三、 课堂教学理念的变革

1.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

教学内容: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

教学过程:从接受到体验

师生关系:从“我—它”型到“我—你”型

 2.师生交往的有效化

      无(低)效交往:形式、造作、垄断、独裁

      有(高)效交往: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彼此评判、共享智识

a)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实施要点:回归生活世界;

                             将时间、空间还给学生;

                             注重学生学习指挥的启发;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b)        课程的整合化

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      自主的课堂。

自主是学生的一种状态,对于将要发生的课堂,从情感角度上,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从理智的角度讲,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心理发展角度讲,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生态度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寻求教师的帮助的。

1、   特征      a. 自主学习在教学条件下进行

             b. 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c. 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兴趣

             d. 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e. 学生对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能进行监控,并对认知策略进行调整

             f. 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度会有所不同

2、实施要点 a. 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

             b. 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个人意义,即实际意义;制定客观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作一种目标。

             c.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先学后讲;课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设置疑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排除干扰因素。

             d.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e. 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

             f. 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二)      合作的课堂

合作的课堂教学是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轰动,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主要倡导者斯莱文认为,大多数合作学习具有三个核心因素:小组目标,个体责任和成功的均等机会。

      1、优势     a.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主体共同参与

                  b. 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

                  c. 保证全体学生发展

                  d. 促成教师角色转变

     2、基本方法 a. 小组游戏竞赛 集体授课--小组学习--教学比赛--成绩评定

                  b. 小组分割积分 分数想加构成小组分数—小组比较

                  c. 切块拼接 6人小组—同职交流—返回本组教学—测试

(三)      探究的课堂

探究的课堂不仅教学生“是什么”的知识,更要教学生“为什么”的知识,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更要学生明白、理解。“学生不是容器,而是等待燃烧的火把”。

 1、理念 a.   以学生发展为本  

          b. 关注每一位学生

          c.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d. 关注合作与创造

          e. 关注知识的结构

 2、实施 a. 问题阶段:提出问题---确定选题

          b. 计划阶段

c. 研究阶段:学生收集、筛选信息,教师帮助、指导、参与

d. 解释阶段

e. 反思阶段

   (四)建构的课堂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播,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他被重新建构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

1、   基本四要素

创设一个相关的学习情景-----情景与学习者经验的相互作用、自我体验------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内外化的双向转化-----学习者的意义构建。

2、   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景。

 创设学科内部前后联系交汇的情景。

 创设过程展开的情景。

 创设适时迁移的情景。

3、   呈现专家认知过程和建构的方法,培育学生建构能力,优化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