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探索:世界观(两个派系、四个派别、十六个种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13:09
(2007-03-11 09:20:34)转载
分类:管理哲学
哲学探索:世界观(两个派系、四个派别、十六个种类)
新哲学"李溪贵
摘要:
世界观,也称为“宇宙观”,它是哲学学说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立场和根本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不论他是属于唯心主义派系,还是属于唯物主义派系,都最终来自于自己的“主观”,取决于自己所相信和拥有的世界观。这就是:哲学中的世界观存在着两个派系,四个派别,十六个种类的世界观。我们必须对这十六种世界观进行认真的甄别和区分。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与“客观世界是可知和不可知的问题”。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主观物质构成体”与“客观物质构成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由此而导致产生的“有神论”与“无神论”、“认知和利用客观规律”与“无视和放任客观规律”的问题。“主观物质构成体”=“客观物质构成体”。这时就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这就是主观辩证唯物主义者所努力追求的,但由于受到了“辩证法”的局限性的制约,而很难实现,并犯了实践中的严重错误;只有利用“四维论”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者才容易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
关键词:世界观 主观客观
哲学探索:世界观(两个派系、四个派别、十六个种类)
世界观,也称为“宇宙观”,它是哲学学说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立场和根本看法。人们在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过程当中,把感觉结果经过人的大脑的逻辑(数理逻辑和物理逻辑)思维、进行去伪存真,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得到感受结果,形成人们的世界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不论他是属于唯心主义派系,还是属于唯物主义派系,都最终来自于自己的“主观”,取决于自己所相信和拥有的世界观。这就是:哲学中的世界观存在着两个派系,四个派别,十六个种类的世界观。
这十六种世界观之间存在着的差别在人的“主观”之中是比较难以区别的。这就是产生“诡辩”的秘密源泉。因此说:把“诡辩”仅仅归罪于“辩证法”是最为愚蠢的,更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必须对这十六种世界观进行认真的甄别和区分。
第一节    世界观的根本问题
任何一个人,在一生中随着认识的不断变化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其世界观是会随之发生变化的。探索研究不同的“物质构成体”,由于受到实践认识的局限性的制约,往往会形成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等各种观点。这就是说:在人类还没有真正认知和掌握客观世界之前,就没有一个人是一个纯粹的唯心主义者,也没有一个人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这就是自古希腊哲学形成后,人们将哲学叫做“爱智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与“客观世界是可知和不可知的问题”。
一、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来自于人们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之本源问题的认知和争论。承认“物质第一性”还是“意识第一性”是区分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的唯一标志。
“物质第一性”是唯物主义哲学派系的基本观点,“意识第一性”是唯心主义哲学派系的基本观点。它们都是以自我的“意识存在”为基准进行争辩的。唯物主义哲学派系认为:物质世界在自我的“意识存在”产生以前就存在着;而唯心主义哲学派系认为:物质世界在“上帝”或自我的“意识存在”产生之后,是人类感知到了物质世界的存在而存在。
这就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两大世界观派系。客观唯心主义坚持“有神论”,主观唯心主义坚持“唯意志论”;唯物主义反对“有神论”,反对“唯意志论”,坚持“物质决定意识”。
二、客观世界是可知与不可知的问题
“客观世界是可知与不可知的问题”实际上揭示着“主观”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的问题,亦即能否达到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的问题。
唯心主义派系和客观唯物主义派别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主观唯物主义派别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客观唯心主义派别认为“上帝”创造和改造世界。主观唯心主义派别认为人的“意识”可以随意创造和改造世界。客观唯物主义派别认为自然规律一成不变,并由自然规律自发地创造和改造世界,人们不能创造和改变客观规律,更不能调正和利用客观规律,人类在客观世界的变化面前无能为力,世界是不可知的。
只有主观唯物主义派别认为人类可以认知、调正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但不能盲目利用或破坏客观规律。盲目利用或破坏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这是主观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四维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主观机械唯物主义则只承认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在“一维时间”中的变化规律可以调整。主观辩证唯物主义则只承认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在“二维时空”中的变化规律可以调整。
由此可见:也只有主观四维唯物主义才能在“四维时空”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和“客观世界是可知与不可知的问题”的存在,直接揭示着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亦即:是“主观”决定“客观”,还是“客观”决定“主观”;以及“主观”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的问题。
第二节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主观物质构成体”与“客观物质构成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由此而导致产生的“有神论”与“无神论”、“认知和利用客观规律”与“无视和放任客观规律”的问题。
主观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四维唯物主义都认为:“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但主观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客观”决定“主观”,并不认为“主观”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主观”能否真实地反映“客观”?这就产生了表达“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的“主观误差”。
一、主观与客观
世界观具体表现为作为“主体”的人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中作为“客体”的“物质”或“物质构成体”的根本观点。“主体”与“客体”是相对的定义。“主体”就是感觉者、认识者——人。“客体”则是被感觉者、被认识者——“物质构成体”。而对人与人之间的“主体”与“客体”的界定则是:把认识者定义为“主体”,把被认识者定义为“客体”。因此,也就形成了相对定义的“主观”与“客观”。
就世界观来说,它首先所涉及的是“主体”的“主观”与“客体”的“客观”,其次是“主观物质构成体”与“客观物质构成体”。也就是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什么是“主观物质构成体”、什么是“客观物质构成体”的问题。
在世界观中,“客观”与“主观”的界定如下:
在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当中,客观唯心主义的“客观”是承认“有神论”的“客观”,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是否定客观规律和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的“主观”。
在客观唯物主义和主观唯物主义当中,客观唯物主义的“客观”是承认客观规律但盲目地遵从客观规律的“客观”;主观唯物主义的“主观”是承认客观规律但科学地遵从客观规律、科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地调正和利用客观规律、而不应该是反对科学的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对于此,主要是主观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四维唯物主义予以认知和承认;而主观机械无物主义是不完全承认的。
“有神论”与“无神论”、“认知和利用客观规律”与“无视和放任客观规律”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主观”与“客观”的不一致,造成了“主观物质构成体”与“客观物质构成体” 之间的较大误差。
二、主观误差
“事物”亦即客观的“物质构成体”,当被人的主观意识所反映时,所形成的“主观”与“客观”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实践中,由于所持世界观的不同,每个人对同一个“物质构成体”的观点在每个人的意识当中形成的“主观物质构成体”与“客观物质构成体”是不尽完全一致的,最终导致成功或失败。这就产生了“主观误差”。
因此定义:“主观物质构成体”就是意识当中形成的虚拟的“物质构成体”。“客观物质构成体”就是表现出某种精神的现实当中存在的“物质构成体”。
因此定义“主观误差”为:
“主观误差”=“主观物质构成体”—“客观物质构成体”
当上面的“主观误差”为负值时,就意味着缩小或隐瞒了“客观物质构成体”;当上面的“主观误差”为正值时,就意味着放大或虚增了“客观物质构成体”。比如:国民经济总产值、产量等统计数字的虚实就表现为“主观误差”。
当“主观误差”=0时,就有:
“主观物质构成体”=“客观物质构成体”。
这时就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这就是主观辩证唯物主义者所努力追求的,但由于受到了“辩证法”的局限性的制约,而很难实现,并犯了实践中的严重错误;只有利用“四维论”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者才容易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
“主观误差”具体表现为“物质构成体”的形体、质量、运动、能量、弹性、刚性、人性等本能或属性等方面统计数字的误差。
第三节    世界观分类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学说中两大派系且相互对立的世界观。它们对立于意识和物质,而全部或部分地统一于精神。这就是说:唯心主义坚持“意识第一性”,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并形成了“对立”;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亦即承认物质是运动的,由此而达到了“统一”。
一、世界观分类
世界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另一类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最基本的两个哲学派系。
(一)唯心主义世界观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类。根据它们与所使用的“方法论”又形成“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小类。
客观唯心主义包括“客观机械唯心主义”、“客观辩证唯心主义”、“客观四维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包括“主观机械唯心主义”、“主观辩证唯心主义”、“主观四维唯心主义”。
(二)唯物主义世界观分为“客观唯物主义”和“主观唯物主义”两类。根据它们与所使用的“方法论”又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小类。
客观唯物主义包括“客观机械唯物主义”、“客观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四维唯物主义”;
主观唯物主义包括“主观机械唯物主义”、“主观辩证唯物主义”、“主观四维唯物主义”。
二、各种世界观的对应关系
(一)“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包括:“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物主义”。
(二)“机械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包括:“客观机械唯心主义”——“客观机械唯物主义”,“主观机械唯心主义”——“主观机械唯物主义”。
(三)“辩证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包括:“客观辩证唯心主义”——“客观辩证唯物主义”,“主观辩证唯心主义”——“主观辩证唯物主义”。
(四)“四维唯心主义”——“四维唯物主义”
包括:“客观四维唯心主义”——“客观四维唯物主义”,“主观四维唯心主义”——“主观四维唯物主义”。
与这十六种世界观相对应的哲学体系和哲学思想,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哲人的哲学学说中和具体实践中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论述或论点。
在社会实践中,发扬和光大科学的以主观四维唯物主义为代表的主观唯物主义思想是人类社会所必需的,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并且也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节    唯心主义
一、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即是把客观世界看作是虚有的“上帝”或人们的主观意识随意创造出来,并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唯心主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论的感受结果是“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客观世界的本源,客观世界是意识的产物”。认为“宇宙统一于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由虚有的“上帝”和人的主观想象随意创造出来。因此,唯心主义又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个派别。
唯心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类,尤其是原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无知。但它发展成为“哲学体系”的社会根源和在人类社会中盛行却是人占有物、人占有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需要,以及阶级的产生。
唯心主义成为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主要的思想工具。
唯心主义在西方社会中主要表现为:以“有神论”的宗教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在中国社会中则主要表现为:以“无神论”的儒教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他们都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并发挥着消极作用。
二、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把客观世界看作是虚有的“上帝” 创造出来,并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客观唯心主义从根本上否认人类具有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客观唯心主义是客观机械唯心主义、客观辩证唯心主义和客观四维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客观唯心主义在实践中则又是客观机械唯心主义、客观辩证唯心主义和客观四维唯心主义的综合表现。
三、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把客观世界看作是人的主观意识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来,并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主观唯心主义不承认人类具有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主观唯心主义是主观机械唯心主义、主观辩证唯心主义和主观四维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主观唯心主义在实践中则又是主观机械唯心主义、主观辩证唯心主义和主观四维唯心主义的综合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个派别对于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不是采取积极的事前规划和预防措施,而是消极被动地进行事后盲目的处置,他们都不但不能正确地引导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相反,却严重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五节    唯物主义
一、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把客观世界看作是:自然规律和人们的主观意识利用客观规律改变客观世界,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在不同程度上是可以认知的。
唯物主义把客观世界看作是物质的世界,不是由虚有的“上帝”或是人的主观意识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来。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论的感受结果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和精神,物质是客观世界的本源,意识和精神是物质运动的产物”,承认“宇宙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是劳动者阶级与剥削者阶级进行斗争的主要思想工具。
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人类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不断认知。
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意识被动或能动地创造出来。因此,唯物主义又分为客观唯物主义和主观唯物主义两个派别。
在西方,唯物主义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朴素唯物主义;十六——十八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也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十九世纪以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主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中国,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则一直是老子的客观唯物主义延续到近代,直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主观辩证唯物主义传于中国,中国才形成了以主观辩证唯物主义为代表的主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派别。尽管在这期间,毛泽东毕生实践了主观四维唯物主义,但毛泽东没有也没能够从理论上建立起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只是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思想也没有被人类社会所认知和完全接受。毛泽东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思想使他老人家站在了人类社会的高峰上,高瞻远瞩。
二、客观唯物主义
客观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自然规律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人们不能改变客观世界,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客观世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变化的,人们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不能利用客观规律。
把客观世界看作是纯物质的世界,但人类对客观世界是不可认识的——即不可知论,意识不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以及人们不能按照人的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是客观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客观唯物主义是客观机械唯物主义、客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客观四维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客观唯物主义在实践中则又是客观机械唯物主义、客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客观四维唯物主义的综合表现。
客观唯物主义沉重打击和毁灭了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信心。
三、主观唯物主义
主观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人们在认知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的主观意识可以调正和利用客观规律改变客观世界,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人们可以推进或破坏客观世界的发展。认为客观世界是可知的。
把客观世界看作是纯物质的世界,但是人类应该追求“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能够完全认识整个客观世界,人类可以按照遵从客观规律的主观想象进行改造和创造,这是主观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主观唯物主义是主观机械唯物主义、主观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四维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主观唯物主义在实践中则又是主观机械唯物主义、主观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四维唯物主义的综合表现。
客观唯物主义派别同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个派别一样,对于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不是采取积极的事前规划和预防措施,也是消极被动地进行事后盲目的处置,不能正确地引导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主观唯物主义派别则与它们都不一样。主观唯物主义派别对于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采取积极的事前规划和预防措施,并主动地在相对的被动局面中积极进行事后妥善处置,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运用于以后的实践中去,正确地引导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六节    机械唯心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
一、机械唯心主义
机械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上帝”和人们的主观意识受“机械论”制约并改变世界。
机械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由虚有的“上帝”和人的主观想象在“机械论”的制约中创造出来。机械唯心主义包括客观机械唯心主义和主观机械唯心主义。
(一)客观机械唯心主义
客观机械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认为“上帝”受“机械论”的制约并可以按照机械论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
(二)主观机械唯心主义
主观机械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认为人们的主观意识受“机械论”制约并可以随心所欲、主观臆断地按照“机械论”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
二、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自然规律和人们的主观意识按照“机械论”改变世界。人们可以粗浅地认识客观规律,但不能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意识机械地、被动或能动地创造出来。机械唯物主义包括客观机械唯物主义和主观机械唯物主义。
(一)客观机械唯物主义
客观机械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自然规律可以按照“机械论”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
(二)主观机械唯物主义
主观机械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人们的主观意识可以按照“机械论”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机械地追求“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机械地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是可知的。
主观机械唯物主义在实践中表现为“拿来主义”,亦即“教条主义”。“拿来主义”普遍地表现为照抄照搬,把别处的“物质构成体”拿来之后,不考虑环境条件的变化就去使用,其结果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第七节    辩证唯心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心主义
辩证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上帝”和人们的主观意识受到“辩证法”的制约,并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客观世界是由虚有的“上帝”和人的主观想象在“辩证法”的制约中创造出来。
他们把这个虚有的“上帝”看作为“客观存在”,是一成不变的;这个一成不变的作为客观存在的“上帝”所创造的客观世界及其客观事物,只能由“上帝”和由“上帝”授权的“人”在“辩证法”的制约中去随意地加以改造和创造。其认识根源则是:将认识过程中的某个方面、或某个部分夸大或僵化为绝对,看作为“物质构成体”的主要方面,承认并夸大“意识”不受客观规律制约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心主义包括客观辩证唯心主义和主观辩证唯心主义。
(一)客观辩证唯心主义
客观辩证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认为“上帝”受“辩证法”的制约并可以按照“辩证法”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
(二)主观辩证唯心主义
主观辩证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认为人们的主观意识受“辩证法”的制约并可以按照“辩证法”随意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
他们也承认构成客观世界的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没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人们可以对客观世界即客观事物根据人的需要随意进行改造和创造,没有也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其认识根源则是:将认识过程中的某个方面、或某个部分夸大或僵化为绝对,看作为“物质构成体”的主要方面,承认并夸大“意识”不受客观规律制约的“能动作用”。
二、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自然规律和人们的主观意识按照辩证法改变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意识辩证地、被动或能动创造出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客观世界纯粹是物质的世界,构成客观世界的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而且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人们对客观世界即客观事物的改造和创造受到客观规律的严格制约。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客观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辩证唯物主义。
(一)客观辩证唯物主义
客观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自然规律按照辩证法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辩证地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
客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能能够认识客观规律,但不能掌握客观规律,更不能利用客观规律改变客观世界。尽管他们认为世界是辩证发展变化的,但他们否定“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能力,否定人类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主观辩证唯物主义
主观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们的主观意识按照辩证法改变世界,并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拉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辩证地追求“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辩证地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是可知的。
主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可以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客观规律改变世界。
第八节    四维唯心主义与四维唯物主义
一、四维唯心主义
四维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认为“上帝”和人们的主观意识受“四维论”的制约并可以按照“四维论”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客观世界是由虚有的“上帝”和人的主观意识随意地创造出来。
四维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由虚有的“上帝”和人的主观想象在“四维论”的制约中创造出来。他们与辩证唯心主义者一样把这个虚有的“上帝”看作为“客观存在”,是一成不变的;这个一成不变的作为客观存在的“上帝”所创造的客观世界及其客观事物,只能由“上帝”和由“上帝”授权的“人”在“四维论”的制约中去随意地加以改造和创造。四维唯心主义包括客观四维唯心主义和主观四维唯心主义。
(一)客观四维唯心主义
客观四维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认为“上帝”受“四维论”的制约并可以按照“四维论”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
(二)主观四维唯心主义
主观四维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认为人们的主观意识受“四维论”的制约并可以按照“四维论”随意地改变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
二、四维唯物主义
四维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自然规律和人们的主观意识按照“四维论”改变世界。
四维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意识在“四维时空”中被动或能动地创造出来。四维唯物主义包括客观四维唯物主义和主观四维唯物主义。
(一)客观四维唯物主义
客观四维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自然规律按照“四维论”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人们对客观世界是不完全可知的。
客观四维唯物主义认为人们能能够认识客观规律,但不能掌握客观规律,更不能利用客观规律改变客观世界。尽管他们认为世界是在“四维时空”中发展变化的,但他们否定“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能力,否定人类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主观四维唯物主义
主观四维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们的主观意识按照“四维论”改变世界,并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推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全方面地追求“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人类对客观世界是完全可知的。
主观四维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可以完全认知和掌握客观规律,并能够利用客观规律改变世界。
正确运用主观四维唯物主义世界观,必须全面地认知和掌握“物质构成体”在“四维时空”中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客观规律,并在改造“物质构成体”或在创造新的“物质构成体”的发展过程中,适时调整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变化,以使“物质构成体”向着我们预期的方位目标或方向目标前进。
主观四维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表现在:它在“四维时空”中探索研究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构成体”的发展变化。主观四维唯物主义要求达到并能够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基本一致,将人和人类的“主观误差”控制在一个不影响整体发展变化的合理的范围之内,使“主观”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四维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定“有神论”。
任何否定了"主观"与"客观"存在着必然联系的哲学,都否定了"人与物"之间的科学关系,都是反科学的哲学。
主观四维唯物主义认为:客观规律中的基本规律是“质变量变规律”,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是“价值守恒定律”。社会发展规律是最终 “由公平和谐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主观四维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同样服务于劳动者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