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上不上春晚为何成了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26:27
 
作者:三峡在线
众所周知,赵本山是最受观众喜爱的小品演员,从1990年2007年,他已经17次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中间只有1994年缺席了一年。用赵本山自己的话来说:我是观众吃惯了的那道菜。的确,赵本山的表演的小品总是让人关注与期待,据三峡在线所知,有很多的观众看春晚就是为了看赵本山的小品。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春晚节目一审、二审,甚至于三审、四审的时间,也正是每年的这个时候,赵本山上不上春晚也总会成为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前不久,赵本山的父亲病逝,更是让人们对他会不会上2008的央视春晚充满了疑云与猜测,半天他与春晚的事情也是炒得沸沸扬扬。好在今天,三峡在线从网络消息获知:赵本山的经纪人高大宽说:“赵本山还在处理家里的事情。虽然,明年春晚他肯定会上,但目前小品的方向和搭档都还没定。”这一消息无疑让春晚剧组与全国观众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三峡在线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赵本山上不上春晚成为了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呢?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三次被春晚拒绝的演员成了春晚最受欢迎与关注的常青树呢?可以说,从1987年开始一直到今天,赵本山走过的春晚20年的风雨之路,见证了中国一个最伟大的喜剧小品演员的诞生。这20年,他经典演绎了从“能不能”上春晚到“会不会”上春晚的演艺历程。

 
就像相声演员郭德纲在一次采访中所讲的那样:“赵本山为上春晚,拉一车茅台,挨个领导送,最后也没让他上。有一年他(彩排)迟到了,最后愣没让他上那年的春晚……”。做为一个以耍嘴子为职业的相声演员来讲,虽然郭德纲的这一席话有些言过其辞,但并不是空穴来风,他所讲的这些都是赵本山曾经的亲身经历。
据赵本山的经纪人高大宽证实:1990年之前,春晚曾经三拒赵本山。第一次是1987年,也是最郁闷的一次,在姜昆的引荐下,春晚剧组首次邀请他赴京面谈。赵本山所在单位很重视此事,专门为他买了10瓶茅台酒作为送给春晚剧组的礼物。从小到大没有送过礼的赵本山不知道怎么送?送给谁?结果赵本山在宾馆一天喝一瓶茅台,到了第11天,酒都喝光了,他干脆回东北去了。第二次是1988年,因为录音不合格,赵本山的节目被临时取消了。第三次是1989年,他为春晚准备的小品《老有少心》虽然顺利地通过了审查,但临近春晚因某位编导认为东北土话太多提出修改,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三次被拒之后,直到1990年,赵本山才凭借小品《相亲》第一次亮相春晚。可是1994年因为家里有事推迟了向春晚剧组报到的时间惹怒了春晚导演组,最终没有上成。

1990年的《相亲》

2001年的《卖拐》
 
除了94年那个小插曲之外,从1990年后,赵本山就成了春晚的常客,17次的纪录几乎没有哪一位演员能敌。每年参加,几乎每年都会得到小品类的一等奖。三峡在线觉得,与赵本山同一个时代表演小品,就像乔丹存在的NBA时代一样。从1990年的《相亲》、1991年的《小九老乐》、1992年的《我想有个家》、1993年的《老拜年》、1995年的《牛大叔“提干”》、1996年的《三鞭子》、1997年的《红高粱模特队》、1998年的《拜年》、1999年的《昨天今天明天》、2000年的《钟点工》、2001年的《卖拐》、2002年的《卖车》、2003年的《心病》、2004年的《送水工》、2005年的《功夫》、2006年的《说事儿》、一直到2007年的《策划》,毫无疑问,赵本山用他自己的作品与实力捍卫了当今中国“小品王”的地位。

2006年的《说事儿》

2007年的《策划》
 
面对近几年的一些作品,虽然有很多观众质疑赵本山的小品表演是否已“江郎才尽”,但三峡在线却不这样认为。目前的赵本山依然处于一个创作与表演的高峰期。正如连续几届的春晚导演郎昆谈到赵本山时说的那样“若干年内,还没有人能取代赵本山的小品地位。”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也从学术角度研究了“赵本山现象”,他说:“赵本山是一个立足民间的喜剧表演艺术家,也许会有人因为他的过于世俗、文化层次不高而轻视他,曾经有人建议,是否让赵本山到戏剧学院进修一下,我却认为他应该是戏剧界研究的对象。赵本山的表演艺术来源于他深厚的东北农村生活根基。他把中国农民的朴实、机智、小狡猾、大善良演绎得惟妙惟肖。”这样的评价,三峡在线觉得无疑是对赵本山表演艺术的最大肯定。这也正是赵本山为何如此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赵本山:我依然还是人们心目中的NO.1
 
一个用自己的实力与作品说话的表演艺术家,用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作品与他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征服着所有的观众,这便是一个演员的成功之处。我想,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与他的作品才会如此深入人心而备受关注,赵本山上不上春晚成了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