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大欢喜的语言艺术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21:26

皆大欢喜的语言艺术­

丁启阵­

­

据《论语·子张篇》记载,孔子说过处理政事“不患贫而患不均”的话。这话实在是准确地道出了我国的国情。无论事情大小,我们总喜欢讲个对等。夸奖人,就说“各有千秋”;责罚谁,便各打五十大板。总而言之,把原本有是非、高下、优劣之争的双方,裁判为彼此彼此、难兄难弟,是最容易得到皆大欢喜结局的处事方法。­

这个道理,在我们的语言艺术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下边我来举三个例子:­

《世说新语·排调》记载,东晋简文帝司马昱(371372在位)有一天邀请王坦之(字文度)和范荣期一同去皇宫觐见。这两位名士,论年岁是范荣期大,论职位是王坦之高。让谁走前边呢?有点不好办。于是,两人你推我让,忙乎了好半天,最后,还是按照年岁,范前王后。但是,王坦之嘴上却不愿意吃亏,边走边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荣期听后,反应也很快,脱口说道:“淘之汰之,沙砾在后。”我是糠秕,你是沙,谁也没有占着谁的便宜。­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九记载,元朝时,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有一位著名歌妓,艺名叫顺时秀,本姓郭,“性资聪敏,色艺超绝”,是当时演艺界的“白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天后级明星。翰林学士王元鼎经常去捧她的角儿,为讨她欢心,可以挥金如土。有一回顺时秀生病了,想要吃马版肠(现在一般写作板肠,大肠)。王元鼎一听,立即让人杀了自己价值千金的五花马坐骑,割了肠子,恭敬奉上。这事在京城传为佳话。当时有位中书参政,名叫阿鲁温,也对顺时秀着迷。有一次开玩笑地问顺时秀:“我跟元鼎比,谁更好?”搁一般人那里,这是一个相当难回答的问题,大概会说几句违心话去搪塞,讨好一下眼前又是地位较高的人。但是,顺时秀不是一般人,她的回答是:“参政宰相也,学士才人也。燮理阴阳,致君泽民,则学士不及参政;嘲风咏月,惜玉怜香,则参政不及学士。”她没有回避,也没有撒谎,实话实说。但是,因为她评价两个人时,虽有褒贬,但是褒贬相当,因此,不会太得罪某一个人。据文献记载,“参政付之一笑而罢”。­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溥仪是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代言人。按理说,这是两个针尖对麦芒、水火不相容的人物。但是,应溥仪邀请,胡适于1922530日上午,到紫禁城里跟他见了面,交谈了二十分钟。这样的会面、交谈,只要胡适言词稍有不当,在当时就很容易成为焦点新闻,夹在新旧两派之间,两头受气。《北京晨报》发表了《胡适为帝者师》的文章,上海《民国日报》发表了《胡适请求免跪拜》的评论,有些小报则大肆渲染胡适见溥仪时行了跪拜礼。若是任由媒体猜测下去,必定会出现对胡适不利的舆情。但是,胡适是个聪明人,他很善于化解这种舆论危机。723日,胡适在其主编的《努力周报》上发表了《宣统与胡适》一文,并把当日的日记公开发表出来。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称他‘皇上 ’,他称我‘先生’。”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先生,关系错综,孰高孰低,谁尊谁卑。一时之间,很难论定。新旧两派,谁也不吃亏。因此可以相安无事,风平浪静。­

例子说完,笔者却还有两句话要说:这种语言艺术,用于明哲保身,用于娱乐,都是可以的;倘若要想凭藉这种艺术,在文艺创作上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恐怕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