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旗帜上书写移民风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42:10
共和国的旗帜上书写移民风采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丹江口库区移民乘轮渡进行大搬迁。(资料照片)①5本报记者 崔培林 特约记者 高帆 摄

  本报记者 贾林伟 

  通讯员 吴家宝 刘富伟

  这是一部气壮山河的移民史诗。

  时间指针回拨到2009年8月16日。这一天,南阳作为河南唯一移民迁出地,吹响了全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的号角,率先启动了世界上迄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中国南水北调的丹江口库区移民大搬迁,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中国规模最大、强度最大的一次库区移民。

  国家行动,风雨可度。到去年9月5日,21天,从淅川一个县顺利迁出移民22批次2606户1.1万人,南阳自行安置4492人。对此,省委发来贺电:“南水北调移民工作的第一仗打得不错!”

  再接再厉,一往无前。今年6月17日至9月4日总共80天,从淅川一个县迁出移民76批次1.37万户6.08万人(不含淅川县内安置人口),南阳7个县市区安置3.8万人。

  至此,渠首南阳已和谐迁出丹江口库区移民7.18万人、本地安置4.2万人。其搬迁速度、搬迁强度、搬迁和谐度均刷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最高纪录,在共和国移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9月6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挥笔欣然批示:“工作有成效,注意持续性,继续把后续工作做好,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贡献。”8月17日,新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首站来到南阳,对移民工作非常满意:“的确不易,值得尊重!”

  这是一部催人奋进的精神宝典。

  “你不搬我不搬,南水咋能北调?”远离故土,舍下先祖,移民忍受着离乡剧痛,义无反顾地奔赴新家园,泪眼中开创新未来。这些世代生息于丹江口水库沟沟汊汊的移民乡亲们啊,他们用离去的身影刻下无声的誓言: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

  “决不让乡亲们带着一丝遗憾离开故乡!”以人为本,移民最贵,迁出地淅川与安置地新野、唐河、社旗、卧龙、宛城、邓州的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当父母、视移民为亲人。他们用血肉之躯守护着中线渠首的和谐,用血肉之躯托起调水源头的希望,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用黝黑的脊梁树起时代丰碑:一切为了移民乡亲!

  “顾全大局、舍己为公,万众一心、团结协作,艰苦创业、拼搏进取。”伟大的“移民精神”蕴含着渠首移民乡亲的大义和渠首移民干部的奉献,也凝聚了新时期南阳人“丹水早日北调泽润京津”的精神力量。历史永远铭记,人民永远铭记——共和国的旗帜上也有渠首移民的风采!

  “移民工作法”:

  创新南阳的时代名片

  水,水,水!北京缺水,北方干旱!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目标的最终敲定,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部署,南阳一下子进入了紧急的“移民时刻”:2009年8月底前完成试点移民1.08万人的迁出任务,自行安置4301人;2010年8月底前迁出第一批大规模移民6.5万人,市内安置3.8万人;2011年9月前须搬迁第二批大规模移民8.6万人,市内安置5.6万人……时间之紧、压力之大、任务之重,均被称作“前所未有、空前绝后”。

  地处中线工程渠首和主要水源地,南阳人深深懂得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这是我国继三峡工程之后最大规模的库区移民,渠首移民事关南水北调大局。上个世纪移民搬迁的痛楚还没有抹去新的搬迁又摆在面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天下第一难”:移民搬迁难,“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搬迁难,难在移民故土难离上,难在亲情文化割裂上;移民工作难,移民规模之大、移民强度之大史无前例,新老移民交织、一批二批交织、外迁内安交织,移民工作压力之大前所未有。

  面对这个使命特别光荣、任务特别艰巨的“国家大考”,市委书记黄兴维、市长穆为民明确提出,南阳把移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举全市之力,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精心做好搬迁、安置的动员、组织、协调工作。“南阳!”“又是南阳!”从去年万余人的试点到今年大规模集中搬迁,南阳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移民奇迹。反观引领丹江口库区大搬迁的“移民速度”,我们不得不感叹这片令人神往的神奇土地,(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