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寻访大唐碎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4:54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客观说来,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本了无新意,只因碎叶典故,平添了几分挥之不去的历史沧桑。从踏足中亚的第一天起,碎叶遗址就让笔者魂牵梦萦,算算已有三年之久。不久前,笔者赴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出差的路上,取道托克马克,与好友多方打探,终于一睹碎叶真容,圆了一个心愿,却多了几分思索。

图为碎叶遗址。张春友摄
碎叶城又作素叶城,因其依傍素叶水,故此得名,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市西南8公里处,汉武帝时代就在这一带设立过行政机构。唐代与龟兹、疏勒、于田并称为“安西四镇”。
国内史学界和地理学界对碎叶城的具体位置一直存在争议。1982年,一位农民在阿克-别希姆(Ak-Beshim)遗址发现了一块红色花岗岩质的汉文石碑残件。经考证,该残件是佛像或菩萨像基座,上部残缺严重,经缜密辨识,碑铭所记事为时任安西副都护兼碎叶镇守使杜怀宝为其亡母造的一佛二菩萨像,并题铭记述此事。这一发现最终确定了碎叶城的具体位置。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东经75°30′北纬42°50′处的阿克-别希姆(Ak-Beshim)遗址最终确定为碎叶城遗址,并树立指示牌。经过近20年的风雨蚕食,这块并不太起眼的铁质指示牌早已锈迹斑斑,但却是当地唯一一处明确写明古代碎叶城字样的地标性“建筑”。
是否为李白出生地的争议是碎叶城另一引人关注的地方。关于李白出生地,至今学术界仍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称为“碎叶论”;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称为“江油论”。“江油说”如今已渐成共识。即便如此,李白出生地的争论却一刻未曾停止。
碎叶是古地名,所以,即使记者经过了前期大量的材料积累、准备,甚至绘制了地图,但寻访之路却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当笔者终于在一大片稻田的掩映中找到了碎叶城遗址时,激动的心情却又转瞬即逝。
虽然碎叶城遗址已经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的文物保护单位,但因多年疏于管理,远远望去,碎叶城城墙遗址仅仅略高于周围的农田,真有点“风吹草低见碎叶”的意味。史料记载,该城分为内外两道,外城墙全长16公里,土石结构。转眼千年已逝,当年土石结构的城墙如今已经风化瓦解成为一座巨大的土堆。城内建筑格局及城墙仍依稀可见踪影,但土石结构的墙壁早已被周围稻田里的田鼠磕得千疮百孔,多数甚至成了田鼠们的安乐窝。站在遗址的一角,土城几乎被荒草覆盖,城墙内依稀可见整齐排列的房屋地基结构,墙壁虽已经风化瓦解,但最高处仍有一人多高。记者从城墙上激动而又小心翼翼地下到一个面积较大的屋子,生怕脚步无意间会踩塌、毁坏了这千年的遗迹,亦或者担心自己的鲁莽打扰了酒后正酣的诗仙太白。站在屋子的内部,举目远眺,想当年金戈铁马,前辈先贤守土戍边,该是何等一番气势。据说,当时从碎叶返回中原要走三个月的时间,通讯、军需供给之艰苦可想而知。相较之下,我们今天这些驻外的工作人员就要幸运许多了。
距碎叶遗址西南7公里处,尚存一处建于9-11世纪的伊斯兰教宣礼塔“布拉纳塔”(Burana Tower)。当地管理员告诉记者,经过千年风蚀,该宣礼塔现在的高度只有27米,仅为当初的一半左右。布拉纳塔旁边是一座建于8-9世纪的城池,可能是粟特人建立的,后来成了黑汗王朝的首都八剌沙衮(Balasagun),此后,又成为西辽国首都虎思斡耳朵。岁月无情,该城池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土堆,如果不是历史资料及当地管理人员的介绍,几乎无法引起笔者的任何留意了。在布拉纳塔的一侧,有16个约30厘米高的水泥台座。据管理员介绍,原来每个台座上都固定着一块木板,板上面有个青铜盖,木板上记载这座古塔千年的历史。相传,玄奘西行到达此地时,曾在此讲经弘法。比较遗憾的是,笔者到时,这批珍贵的古书正在修复过程中,无缘一睹真容。此外,考古学家曾在此城的废墟内发掘出四枚唐代钱币,上面有“开元通宝”和“大历通宝”字样,昭示着这片不起眼的土堆那个年代的繁华。
不知不觉间,落日的余辉已经洒在了荒草丛生的碎叶遗址之上,微风袭来,甚是惬意。多少春秋变换、日月轮回,古老的碎叶就这样安静地躺在这里,等待着如我一般寻觅它的人。驱车离开之际,我不禁回头凝望,默默与大唐碎叶相约——下次再见。(记者 张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