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问题:经济面具下的大国博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33:42
 
2010年03月26日08:46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11个月以后,奥巴马再次变脸,以全球经济再平衡为借口,又翻出“人民币汇率牌”。本月内,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发难不绝于耳。15日,美国130位国会议员联名写信给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信中指出:“中国的货币操纵行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已严重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中国通过将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低估状态,为本国企业提供了一项补贴,并不公平地令外国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信中要求美国政府采取包括征收反补贴税、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通过在外国和IMF的多边外交行动,从而形成一种由法律和国际压力组成的综合策略,迫使中国重启人民币升值。16日,14位美国两党参议员抛出了升级版的“舒默法案”,力图通过立法形式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构成更具体、更强大和更具操作性的威慑力。曾经相当失望的美国制造业联盟(AAM)再次兴奋不已,摇旗呐喊之余,更出钱资助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PI)完成了一份调查报告。前天公布的该项报告释放了一些数据指出:对华贸易逆差令美国在2001至2008年间损失了240多万个就业岗位(占目前美国失业人口总数约30%)。并将就业岗位流失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中国压低人民币汇率、通过其他政策为中国制造商创造不公平的贸易优势,以及劳工标准低下。
同一时段内,“人民币没有低估,美国别说三道四”、“人民币汇率是国家主权之一”、“人民币汇率是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等国内呼声强烈回应美国的责难。到目前为止,汇率测算在技术层面仍然处于学术争论阶段,并未形成被广泛认可的测算模型,更远谈不上各国政府间的一致同意。显而易见的证据是,即使在国际学术界,由于采用的汇率测算模型不同,对人民币“低估”的水平各不相同,上述EPI的结论是41%,而一些学者采用购买力平价方法(PPP)得出的结论是40%(但通过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对GDP的调整,低估的40%全部消失),另一些学者得出的结论则是16%-18%。既然没有共同的汇率水平估算方法,美国单方面主张对中国所有产品征收27.5%的反补贴关税又从何而来?而通过胁迫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日元、马克的升值历史以及2005年中国汇改以来的中美贸易数据现实都给给出了确凿的答案———不可能!
至此,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被政治化”,只能解读为是经济面具下的大国综合博弈,让仍在技术层面争拗不休的经济学家只能选择走开,而以国家利益为指导原则的外交家走上前台。从大国崛起的历史脉络中,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也曾领略过老霸主英国的贸易和汇率战。今天,崛起的中国面临类似的境况。借用美国罗斯福总统用来激励美国海军的话:说话要好听,但手里一定要有大棒!距离是否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时间只有三周时间,答案即将揭晓。无论美国政策目标是什么,关键的问题依然在于———我们手里有什么样的经济大棒?而在更长远的国家战略中,是否应该重新定义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