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日记(4)---由无数次“不可以”所想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32:59

探亲日记(4

                2010.9.10-17

 

           由无数次“不可以”所想到的

     这几天,没有什么特殊事,我除了写点什么,就用PS软件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此外,便与两孙儿在一起玩,有时也与他们闲聊几句。就在日常接触中,我们确乎又悟到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事。

两个孙儿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不可以”。爷爷奶奶倒成了他们的教育对象了。我把这些天还记得的事一一叙述如下:

    一天下午,我们领小孙儿里欧去公园玩。他骑自行车,到了第一个十字路口,他自动停下来,朝左右望了望,确认两头无车,他才右转弯向公园骑去。到公园后,我问他为什么要停下来。他指着路口地上的白色大字STOP,说:“你看,不可以不停的。只要是车子,到这里都要停下来看看。”回家的路上,我们见社区路上车子极少,随便就过了马路,里欧见了说:“爷爷奶奶,这不可以的,要走STOP前那里过街。”原来那前面有两条黄线,也就是人行横道线了。

一天下午,我们到里欧学校去接他。下课铃声已响,他从教室里出来,从老师手中接过两张纸去擦他的桌椅。奶奶好奇,就跟他进到了教室。老师并未说什么,里欧回过头来说道:“奶奶,你不可以进来!”奶奶赶紧转身退出教室。

还有件小事发生在我身上,一天晚饭后,我与里欧面对面坐着玩游戏,说话时不小心一滴口水落在桌上,里欧看见了,指着那滴口水说:“爷爷,这不可以的,你可不可以把它揩掉?”我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立即照办了。过后,我对老伴说了这事,说我又接受了里欧的一次教育。老伴笑得合不拢嘴:“你也该让里欧来管教管教你了。”我回答道:“你受教育的次数恐怕比我还多哩。”说着,其实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快乐。

有一天下午,只有我们与里欧在家,突然有门铃声,奶奶说可能是妈妈回来了,叫里欧快去开门。里欧说:“奶奶,我不可以去开门,我太小,打不过坏人的。”我去开门,却是商店来送灯具的人。好小子,警惕性还真高!

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出去玩,要乘电梯下楼。媳妇大姐正靠在电梯门傍,电梯门一开,里面没人,她便顺势进去。三孙儿拜瑞喊道:“大姨妈,不可以,要让带小孩的先进去。”于是大姨妈便立即退出来,让推车带孩子的先进电梯。这对白人夫妇也对这种礼让报以微笑和点头。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珊儿开车带我们出去玩,途中去加油站加油,我们顺便进小超市卫生间“方便”。卫生间门外便有一门,我认识“EXIT”这词是出口之意,便欲推门出去。里欧在我身傍,一把拉住我:“爷爷,不可以从这里出去!”我指着英文“出口”一词,里欧仍摇头坚持说“不可以”,他又偏着小脑袋想了想,手又指着另一些我不认识的英文,很吃力地给我解释这是什么“出口”:“爷爷,要是里面着火了,才可以从这里出去。”我终于明白了,这原是超市的紧急出口,通常进出超市,客人只能走门傍有收银台的正门。此应急通道虽开,却也不应由此出入。这并不难理解。我摸摸里欧的头,赞道:“好孙儿,真懂规矩!”

特别让我们有些费解的,有几次逛超市,里欧总跟着我们走,我们见他想要什么东西,如冰捧、巧克力糖之类,便叫他去拿两个,也给哥哥一个。他总是不去拿,奶奶告诉他我们有钱,你要什么爷爷奶奶给你买。可他又说:“不可以!我要先告诉我的爸爸妈妈。”他跑出去找着爸爸妈妈,得到爸妈许可,才回来拿了两只冰琪淋。

事后,我们跟珊儿和梅儿说,你们干脆告诉里欧和拜瑞,爷爷奶奶可以给他们买东西,他们也可以要的。他爸妈却也是说“不可以”,并解释道:“美国学校从小就是这么教育的,没有例外,我们要说了,就和老师讲的就不一样了。”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孙子们这么多“不可以”原来都来自学校老师,影响那么大,真个是“立竿见影”了。而且家长与老师配合得那么默契,真是难得。

这些事让我联想起国内见到的一些事:每到中小学校下课放学之时,附近公交车站站台便挤满了学生。车一到站,个个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地挤着上车,也不管前面有没有老人。上了车就争座位,连空着的绿色座位也照样去争,傍边有老人,他们也安之若素,视而不见。有一次,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拄拐棍站在两个小学生傍边,一脸无奈。我站起来让他坐,他见我头发花白,白眉也有两、三公分长,不肯就坐。我说道:“你比我大得多,身体看来也不如我,坐吧。别客气了。”他坐下后向我指指前面的两个十多岁的学生摇摇头。我笑着说:“孩子嘛,一个个背着这么重的书包,也真难为他们了。老哥,别生气。”

还有一种现象多发生在中学生身上。一放学,他们推着自行车一窝蜂踊出校门,然后一跃而上,要么几个人并排边聊边骑,悠悠然旁若无人;要么就是飞车狂飙,各显其能,像似特技表演;要么两三个人共乘一车,后面的甚至还站在后车架上,洋洋自得,一种“英雄气概”。什么交通规则,什么文明礼貌,一概没有,还让人为他们提心吊胆。

我所说的这些现象,自然不是普遍如此,也有不少好孩子好学生,而且是越来越多,但这些现象如今也决非个例,可说是为数不少,屡见不鲜吧。我相信学校老师肯定进行过这一类公民素质教育,但做得怎么样,也还值得找个“参照物”虚心比较研究一下,别怕人说三道四,给你扣什么帽子;另一方面,总有些学生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些学生所以如此,十有八九与家庭有关,其父母恐怕也就是这份德性了。

讲的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小事”。在一些人看来,似无必要做文章,用不着拿自家孙儿来炫耀,更犯不着为美国佬脸上贴金。他们尽可以这样指责,而我则依然如旧,爱之深,痛之切,故言之亦苛。

凡是到过美国或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同胞,几乎都承认美国中小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文明程度居于世界前列。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能经久不衰地永立于世界文明强国之林,长远来看,并不决定于它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如何,而是要看它国民的整体素质怎样,高则兴盛,低则衰败,客观规律如此,绝对无情。

记得在网上读到过我国元老李先念之女婿刘亚洲将军的题名为《美国的真正可怕之处在哪儿》的文章,他归结了三条:“第一,美国的精英体制不可小觑。他的干部制度,他的竞选机制,能够确保决策者是一批精英。”“第二,美国的大气与宽容。”“第三,精神和道德的伟大力量。”显然,这三条讲的主要都是人和人的素质。谁都知道,人的高素质不是先天的,是靠后天的教育,靠一件件小事上显现出来的精神与道德的光采与力量。靠这种教育成效的积累与释放。

我愿以这些话诉于我的同胞,我们早到了该认真反思我国素质教育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