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联姻:大清公主的政治婚姻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0:02:57
清顺治在十年八月,顺治皇帝将年仅十三岁的幼妹和硕公主下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一位大清王朝金枝玉叶一生的悲欢离合也就由此而拉开了序幕。这位和硕公主就是皇太极第十四个女儿,也是她最小的女儿,人称“十四公主”。

  十四公主的生母是来自察哈尔部的奇垒氏,虽然并非出自门第高贵的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但却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蒙古女子。在十四公主出生后还不满两年,皇太极就去世了。

  顺治元年八月二十日,不到三岁的十四公主与冲龄即位的顺治以及孝端皇太后、孝庄皇太后等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护卫下,告别盛京沈阳,踏上了迁都北京的行程。从关外到关内、从盛京到北京,一个月的行程没能给她留下任何记忆。盛京宫殿、昭陵地宫对于她来说更是相当渺茫而陌生。

  从十四公主有记忆时起,见到的就是气势雄伟无以伦比的紫禁城。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她的生活空间,她在花团锦簇中享受着童年,尤其是当她的几个姐姐在顺治初年相继出嫁后,她已经成为宫中惟一的公主。从嫡母孝庄皇太后到各位太妃,都把她视为心肝宝贝,她不愿长大,也害怕长大,一旦长大就要像所有的姐姐一样嫁出去;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母亲们的身边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顺治十年,十四公主已经十三岁了,按照满清的祖制,她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从一统海内的大局出发,顺治把挑选十四额驸的目标从蒙古王公转移到汉族官员的身上,而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在当时则成为最佳的人选。于是,吴应熊成为大清入关后惟一一个迎娶皇帝女儿的汉人额驸。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他的父亲吴三桂在明、清、李自成三家角逐中开山海关迎降清军,在明清鼎革的历史剧变中立有不世之功,并在追击李自成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这一年的八月十九日,顺治为十三岁的妹妹十四公主与吴应熊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同吴三桂结为姻亲,表明清朝统治者已经把满汉吴应熊额驸府内院旧址联姻作为调节满汉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此时的满汉联姻虽然不可能像满蒙联姻那样成为一项大清王朝的国策,但是,顺治重用汉人官员、与汉人联姻的政策,很快就在政治上结出了硕果,而可悲的是,十四公主却成为了这桩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康熙十年,即公元1671年,是十四公主的公公吴三桂的六十大寿。对平西王来说,此次为六十大寿锦上添花的寿礼莫过于朝廷恩准十四公主、额驸吴应熊以及他们的儿子吴世霖不远数千里来云南祝寿。从家庭的角度,是儿媳来给公公拜寿;而从君臣的角度,接待十四公主实际就同接驾差不多。十四公主的云南之行,已经把吴三桂推上人生的巅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此时十四公主与吴应熊缔结连理已经十八年了。在这十八年中,国家结束了战乱,额驸的父亲也已经位极人臣,称得上是国兴家和。但身在其中的十四公主所感受到的却是朝廷与吴三桂之间猜忌日深……她深知:自己南下拜寿就包含了消除猜忌的使命,而要消除猜忌,又谈何容易!

  十四公主以金枝玉叶之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到数千里之外的昆明给公公拜寿,这已经把国事与家事连到了一起。

  从结婚以后,十四公主一直恪守夫妻之间不议论朝政的准则。她已经从姑母、姐姐们的联姻中,感受到政治因素对联姻所形成的冲击。为了避免这种冲击,她同额驸绝口不谈朝政,而善解人意的额驸也乐得妻唱夫随。她和他都清醒地意识到:他们解决不了朝政,虽然一个是皇帝的姑姑,一个是平西王的儿子;皇帝与平西王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可能一致,这中间的是是非非他们也无从梳理得清楚,一旦把朝政掺和进来,家也就不像家了。

十四公主虽然不同额驸谈论朝政,她却一直都非常关心朝廷对平西王的态度以及平西王在数千里之外的动向,这是她的家庭能否稳定的关键。伴随着海内一统的实现、伴随着南明将领李定国的忧愤而亡以及清军对支持南明土司的平定,曾被依为干城的平西王已经开始失去大显身手的舞台,在朝廷中的地位也今非昔比。

  尽管如此,但是当十四公主与额驸一行人马一进入昆明城,依然能够感受到无可比拟的喜庆气氛。四季如春的昆明姹紫嫣红,繁花似锦;而通往平西王府的大道两旁已经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在距王府还有几十米远的道路两旁已经跪满了迎接公主的人,为首的两个银发的老人就是平西王与王妃,公主立即下车,大礼参拜公婆。

  平西王府位于昆明城西北角的五华山,这里原本就有喷薄而出的泉水所汇聚成的湖泊,南明桂王的宫殿就在此处;吴三桂在搬进桂王的旧居后多次进行扩建,因山就水构建亭廊馆阁,其规制仅次于紫禁城。蜿蜒数十里、临泉而建的亭阁更是名甲天下,即使在皇宫内院长大的十四公主,也是前所未见。

  王府西侧还有一处园子,名曰“安福园”,把泉水引进园子里的水渠,宛若一条流动的碧带,水流两边建有楼台,凌空而建的桥梁连接起两岸的建筑。来自两广的奇花异草、购自福建的珍玩之器以及从三吴地区搜罗来的书画交相辉映,奢华中也不乏书卷气。

  “安福园”是平西王的休憩之处,也是他金屋藏娇之所。那些从苏州买来的少女住在园中,或弹曲,或轻吟,朝夕歌舞,颇有安享福禄之意,倒也名副其实。额驸的父亲耗费三年的时间修建一处如此奢华的园子,是“安福”享乐,还是韬光养晦?下车伊始的十四公主,又焉能说得清。

  然而,此时的十四公主更为关心的是额驸的庶母陈圆圆。在十四公主的心中,她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女人。这个明朝末年的江南美丽女子,如同柳如是、顾眉、李香君等秦淮名妓一样名满天下。在明朝,妓与娼是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妓靠的是才艺。一些天生丽质的女孩子因家庭变故而被卖身,由于被买主视为摇钱树而给予琴棋书画、诗词曲赋等多方面的训练,也使得她们有可能凭自身的文化素质跻身上层。明清之际的社会巨变与天下兴亡的惊涛骇浪,留下了她们中一些人的坚毅身影——或毁家抒难,或不改初衷……

  明清争夺天下腥风血雨的经年大战,为陈圆圆提供的舞台却迥然有别于其他的秦淮名妓,因为被崇祯帝的老丈人田弘遇强买到北京,继而又被田弘遇送给兵权在握的吴三桂以及接之发生的甲申之变、吴三桂一家三十多口成为刀下之鬼……吴梅村的《圆圆曲》已经用诗的语言把吴三桂与陈圆圆之间的悲欢离合展现给人们,“冲冠一怒为红颜”虽然多有贬意,但吴三桂用情之深也可见一斑。

  对于这个曾经直接影响到吴三桂决策的人、这个在清王朝定鼎中原中起过意外推动作用的人,十四公主要借南下昆明拜寿之机,一睹其芳容。可公主得到的却是,陈圆圆已经出家为尼,这样的抉择令十四公主不胜震撼!

  吴三桂对陈圆圆的炽热情感持续了二十多年,直至顺康之际陈圆圆在吴三桂的心中依然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当朝廷决定让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的正妻享受妃的待遇时,吴三桂首先想到的是陈圆圆,而不是给他生下额驸儿子的原配张氏。陈圆圆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从无非分之念,为了维护平西王府的平静,她坚决拒绝了妃的荣誉。这个目睹过兴衰废替的女人,已经清醒到能坦然拒绝非分之荣的程度。

  尽管额驸的母亲张氏有些霸道,但多年来陈圆圆都能从容应对,彼此也能相容;尽管平西王佳丽甚多,但风韵犹存的圆圆在王府的地位依然如故。为什么她要离开王府、离开相依为命将近三十年的丈夫?为什么她要主动放弃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而独自遁入空门?……难道这个既聪明又清醒的女人,已经从极盛中预感到“福兮祸之所依”?

  两年之后,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云贵总督甘文焜从贵州发出的一份驰递到京的急报,把十四公主惊得目瞪口呆,吴三桂扣留朝廷派去的折尔肯与傅达礼、执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据云南反,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服,国号“周”,以明年为周王昭武元年。也就是说,吴三桂造反了!从此也拉开了 “三藩之乱”的序幕。

  为了打击吴三桂的气焰,康熙在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下令处死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为叛寇所累”的额驸及其子为三藩之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顷刻之间,十四公主失去了两位朝夕相处的亲人,失去了一个和睦完整的家庭,这一年她才三十三岁。虽然她依旧是金枝玉叶,但毕竟是嫁出去的。她不禁想到另一个孤苦无依的人,就是那位出家为尼、与青灯古佛为伴的陈圆圆。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她最了解吴三桂的内心世界,也许只有她最能见机知危,在灾难发生之前从容淡出名利场。

  都说人生苦短,可对十四公主来说却是人生苦长。同各位姐姐们相比,她的寿命仅次于活了六十九岁的五姐,然而长寿对她竟成为一种负担,丧夫失子的打击让她年复一年地去品尝孤苦的滋味、去回首人生的种种不平与不幸。

  中国历史上风云际会的三个男人,顺治皇帝、平西王吴三桂、康熙皇帝,决定了十四公主一生的命运;而中央与地方在利益格局上的激烈争夺、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较量的白热化,决定了她一生的主旋律。

  在此后独自支撑的三十年寂寞孤苦的岁月中,虽然康熙多次下诏安慰在三藩之乱中受到巨大伤害的姑母,然而这对于幼年丧父、中年丧夫并丧子的十四公主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康熙四十三年,即公元1703年,十四公主,这个一生被三个男人用政治婚姻套牢的大清公主,终于撒手人寰,淡泊离世,终年六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