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上的朗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37:16
2010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课上的朗诵

华国清


  那年,我在上历史课时,常常听到隔壁教室的语文课上传出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我想,语文课能朗读朗诵,历史课何不也尝试尝试呢?他山之石,可为我用。

  朗诵声在我的历史课上第一次响起来,是在上《美国内战》一课时。我让一位有朗诵基础的学生朗诵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词。课前,我对朗诵的学生介绍了林肯演说的相关历史背景以及林肯在当年是如何构思这一演说的细节,并在多次的试听中提出改进的意见。经过详细的准备,学生的课堂朗读十分成功。朗诵声刚落,教室里掌声雷动。

  那次朗诵,至今已逾20年了。20多年来,学生们的朗诵声常常在我的历史课堂上回荡。我以为,对于一所名校,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赢得高分的场所,也是他们抒发情感、放飞青春的舞台。因此,在备课中,我总是精心挑选切合课程内容的朗诵材料,尽量提供学生课堂朗诵的机会。比如,我让学生在《希腊古典文化》一课中,朗诵《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片段;在《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一课中,朗诵《共产党宣言》的开首一段;在《变法维新运动》一课中,朗诵谭嗣同的《诀别诗》等等。在这期间,我对朗诵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新的尝试,课堂朗诵深受欢迎。

  那次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我准备让两位男生朗诵苏联二战时期的名诗《等着我吧》。结果有七八个男生报名,还有两位女生为能登台朗诵,竟愿“女扮男装”。结果,还是学生们设计了一个两全方案:两位男生朗诵,两位女生伴舞。那次的课堂朗诵堪称完美:在低回沉雄的旋律下,在女生缓缓流转的舞步中,男生深情激越的朗诵,字字心声掠过耳际,款款情爱荡漾胸间: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等到那酷暑难挨/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往昔的一切,一股脑儿抛开/等到那遥远的他乡/不再有家书传来/等到一起等待的人/心灰意懒——都已倦怠/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死神一次次被我击败/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等待”。

  很多年后,当年我课堂上的那些学子回访母校,见到黑丝已皆白的我几乎不敢相认,但说到历史课上的朗诵,不少人还能追忆起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慷慨陈词,嘴里还能蹦出《等着我吧》诗中的几个片段……

  历史课上的朗诵,是最普通最平常的教学方法,拿今天名头繁多且快速翻新的教法理论而言,与当下五光十色、设施豪华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朗诵”显得有点“土”,它只不过是“有感情的表达”。但谁能小觑一段动人心扉的诗文,一次声情并茂的“表达”,给诵者听者心灵滋润、情感升华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