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1月10日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24:17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1月10日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省长于幼军

   各位代表:

  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已经结束,开始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期。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在总结“十五”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我们在中共山西省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初步预计(下同),200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757.9亿元,增长39.9%,年均增长3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8.2亿元,增长40.8%,年均增长26.3%;粮食产量97.8亿公斤,年均92.3亿公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0亿元,增长14%,年均增长14.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2.5%以内。超额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经济指标。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五年省财政对农业投入169.4亿元,着力实施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增收、基础设施改善、饮水解困、减负增收、科技兴农等工程,逐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步建成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经济区、东西两山干果及优质杂粮经济区等特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大户达1.97万户,辐射带动150多万农户;完成移民搬迁22.9万人,105万人实现脱贫;农村548万人口摆脱了饮水困难;推广农业先进技术125项,覆盖全省85%的乡镇和农村;在全省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对粮农实行直补,农民入均年受惠100元;五年累计培训劳动力500万人,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万人。去年在部分地区连续发生大面积春旱、夏旱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肉、蛋、奶产量较快增长。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1%。积极推进七大优势产业发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开局良好,初步形成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在能源、冶金、化工、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上了一批新的企业和项目。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下降32.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1.3%。煤炭产业关小上大,推进采煤方法改革,五年压减矿井4187座,重点煤矿产量比重由2000年的30%提高到50%,矿区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40%,百万吨死亡率由1.8人下降到0.98人。2005年8月启动实施整合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的“三大战役”,查处关闭非法违法开采矿井4876处,经整合重组使合法小煤矿减少1188个。焦化行业关闭131户生产方式粗放落后的企业,大机焦比重上升到75.7%。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清理整顿焦化企业,关闭取缔污染严重的土焦、改良焦等五小企业3万多户。单位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下降52.1%,列入重点城市的大气环境和主要河流水质有所改善。五年累计完成营造林3387万亩,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77.3千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五年累计建成高速公路1168公里,实现了省到市“三小时高速通达”。改造干线公路4500公里,通乡油路5000公里,建成通村水泥(油)路7.5万公里,100%的乡镇、80%的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和客车。启动建设晋北、晋中、晋南铁路通道。运城、长治、大同机场相继建成通航。建成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和南干并送水到太原。2005年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2320万千瓦。广播电视覆盖全省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比“九五”末分别增长2.06倍和5.76倍,村通电话率达到98%。建成一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并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348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撤并乡镇574个。建立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完善了矿产资源保护、开发、有偿使用机制。规范了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综合改革。8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79户劣势企业破产退出,努力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和剥离办社会职能,推动一批企业联合重组。顺利完成了民航机场移交地方管理。稳步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财政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五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82.6亿美元,年均增长25.7%;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年均增长8.5%。积极推进外贸体制改革,整合重组外贸企业。太原航空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省级以上开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9.3%。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推动科学事业加快发展。五年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博士后工作站20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9项。9卢企业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5户企业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利申请量达8396件,比“九五”时期增长48.4%。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476万平方米,全部县(市、区)基本达到“普九”标准。调整高等教育的布局、层次和学科结构,重点建设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其他大专院校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境。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在十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3‰以下。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一些作品在全国获奖。建成了山西博物院。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经济普查取得圆满成功。外事、审计、气象、测绘、防震减灾、档案、人防、信访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都有新进步。安全生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生产安全状况有所好转。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省人民政府主动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对政府工作的依法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工作,加强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39件,制定行政规章40件。大力推进“四五”普法教育。建立完善了村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积极成效。在全社会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以及太行精神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五年新增就业15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5%以内。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基金征缴率、社会化发放率分别达到84%、95%和100%。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顺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2005年,建立了城市低保、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救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五保户供养等十二项社会救助制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分别达25平方米和24平方米。去年,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兑现。

  “十五”时期,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山西建设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落后的状况尚未根本好转,煤炭、焦炭、钢铁、电力行业存在市场隐忧;城乡差距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对外开放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好;资源遭受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部门和单位风气不正、奢侈浪费和官僚主义作风比较严重,贪污腐败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地方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仍较低,全省还有317万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尤其是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难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每年生产和交通等事故夺走数以千计宝贵的生命。所有这些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都使我们忧心如焚,寝食难安!各级政府务必予以高度重视,更加勤奋努力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加以解决,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厚望!

 “十五”时期的丰富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境界;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必须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们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全球产业加快调整和转移,有利于我省引进利用外资;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期,区域经济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我省加快发展;全国乃至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趋旺,使我省资源优势更加突出;经过几十年建设发展,特别是这几年加快发展,我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更快更好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也面临严峻挑战:我省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仅与东南沿海地区差距较大,而且在中部地区也位居中下,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以及治理生态环境的任务依然繁重;经济与社会的许多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我们务必居安思危,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创新思路,努力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十一五”时期的形势和任务,我省“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继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在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晋和人才强省战略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加快发展作为鲜明主题。我省属经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务必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发展。然而,发展不能是盲目的发展,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增添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突出主线。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落后,产业结构单一,过于依赖煤炭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太大,是制约我省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务必把科技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于经济工作的所有方面和全部过程,务必把改善生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突出位置,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务求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效。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滞后,体制机制束缚,人才相对不足,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较弱,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今后五年我们务必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地区创新体系,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坚持把统筹城市与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作为发展的重大任务。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农村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我省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务必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要求,在加快发展中更加注重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更加注重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解决好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建立城市带动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互为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城乡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是我省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务必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决策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重大问题,实施扩大就业、合理调节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等政策措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普遍享受发展成果。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省“十一五”期间将采用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指导、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各市、县的发展水平和工作业绩,取代过去长期使用几个主要经济指标指导评估的做法及模式。新的指标体系力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符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

  各位代表,我省“十一五”规划的蓝图和发展目标是宏伟的,也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预计到2010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将达到或超过全国中等水平。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努力奋斗,让宏伟的蓝图如期在三晋大地变为壮丽的现实!

  三、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大力发展七大优势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并通过整合资源、改革重组、创新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等途径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间相互融合,提高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到2010年,四大传统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00一2000多亿元。

  与此同时,大力培育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使之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煤化工业,重点发展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粗苯加工、化肥、煤焦油深加工、煤制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等项目。在上述领域精心做好产业规划,制定实施鼓励政策措施,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和引进技术以及招商引资和国有及民营企业一起上等途径,新上大批产业项目。到2010年,全省煤化工行业销售总收入由2005年的280亿元增加至1000亿元左右,其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装备制造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整机产品、成套设备和系列产品。努力实现载重汽车整车和煤机成套设备两大突破,整合培育和做大做强重型机械、铁路和轻轨机械、纺织机械、基础机械、煤化工和环保设备、精密铸锻件、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等产业,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效益。到2010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350亿元提高到1000亿元左右,其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左右。材料工业,重点鼓励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钕铁硼材料、纳米材料、耐火材料、高岭土材料、高性能陶瓷和纤维材料等。到2010年,材料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左右,其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左右。旅游业,进一步拓展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企业经营的思路,加强规划管理,在全省精心设计、建设若干条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培育享誉全国及海外的旅游品牌;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推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经营的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旅游景区开发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欢迎鼓励国内外旅行社来我省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加强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扶持一批旅游企业,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拓宽、创新旅游业务,在巩固提升观光旅游的同时,以精品旅游线路为依托,积极拓展商务会展游、休闲度假游、历史文化考察游、红色旅游、工农业特色游和自助游等多种旅游业务,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到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80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医药产业、食品加工业以及轻纺工业。调整优化国防科技工业结构,提高产品研发和制造水平,大力发展民用产品。

  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围绕增加城乡就业和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目标,大力改造提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装备起来,具有多种功能的煤炭、焦炭、钢材、化工、建材、小杂粮和干鲜果等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集购物、饮食、娱乐为一体的大型购物城和高水平的商业步行街及超级市场;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建立城乡一体的销售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建设几千家覆盖全省乡、村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产品的连锁店。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中介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会展、房地产、设计装饰、文化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精心组织实施大企业战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整合配置资源、提供发展条件等方面支持一批国有和民营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转让产权股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重组兼并或强强联合、搞好资本运作和到国内海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等途径方式做大做强。要着力培育一批技术进步、主业集中、主导产品突出、规模较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与此同时注重发展一批与大型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和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努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培育一批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

  继续实施“三大战役”,大力整合煤焦资源。继续按照“关小、改中、上大”的思路整合煤焦资源,提升煤焦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依法关闭所有无证非法开采的煤矿及采煤点。关闭取缔所有改良焦、小机焦以及不具备化产回收和污染严重的焦化项目。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制淘汰主要产煤县年产9万吨以下的煤矿,全省煤矿总数减少30%以上。加快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建设,鼓励支持煤炭大企业兼并、收购、整合小煤矿资源,扶持发展一批以现代化大型矿井为主业、同时并举非煤产业的大企业。“十一五”期间,对全省煤焦生产实行总量调控,不再审批新的焦炭项目,不再批准新上生产商品煤的煤矿,仅对搞资源深加工的项目按市场机制给予适当的资源配置。到2010年,全省矿井总数控制在2500个以内,矿区煤炭资源回采率由“十五”末的40%提高到60%以上,全省原煤年产量控制在7亿吨左右,百万吨以上煤矿产量占全省原煤产量的比重达80%以上。

  为推进调整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在今年二季度召开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总结过去五年、安排部署今后五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快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为核心,以多联产、洁净化为方向,引导鼓励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煤化工等行业的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改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促进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和污染减排。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筛选一批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循环经济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抓好一批生态示范园区,取得经验后逐步全面推开。

  今年编制并实施我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行动纲要和考核评价办法,通过法规政策和价格杠杆引导、约束全社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尤其是重点抓好高能耗和物耗的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鼓励支持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和商业民用节能技术。建立节水型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体系,提高废水、中水、矿井水利用率,全省平均中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坚持节约和集约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采取挖山填沟造地等多种方式缓解建设用地紧缺的矛盾。

  认真组织实施“蓝天碧水”和造林绿化两大工程,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今年始在全省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上半年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企业防治环境污染的目标责任制,完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法规和制度,加大力度治理11个中心城市、高速公路和汾河币流沿线及十大景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五年使集中供热基本覆盖城区居民户,电厂、焦化厂、化工厂等排污严重企业全部安装除硫脱尘等设施,多途径加快建设城市居民和工业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并强化监管保证各类环保设施全天候运营。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城市规划区及周边一定范围不准再上污染严重项目,并限期改造或逐步关闭、搬迁已有的污染严重企业。通过上述努力确保三五年内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状况明显好转,11个中心城市建成区的大气质量明显改善。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今年启动实施我省公路、铁路两侧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乡村绿化、环城带绿化和城市建成区绿化等重点工程,全省年均造林500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增加一个百分点。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从山西实际出发,按照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特色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

  抓紧研究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囿于农村发展农村,而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宽广视野和思路谋划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今年着手研究探索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这一重大方针和战略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的方式途径和政策措施,五年基本建立起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有效实现全省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中心,依托三大农业经济区、十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和蔬菜四大产业。突出抓好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种养业的比例每年提高10%一1 5%。抓紧建立完善农产品销售组织和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教兴农以及科技入户、科普惠农工程,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空间。建立完善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加强农民就业指导和培训工作,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加快推进具有比较优势的县域主导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质量。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张峰、横泉水库建设,积极推进引黄北干、坪上、吴家庄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的立项建设,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兴办中小型水利工程。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今年启动实施2000万亩耕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年内建成节水灌溉高效农田80万亩,治理盐碱地20万亩,完成高标准旱作农田300万亩。要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年产90亿公斤以上的生产能力。

  积极深化农村改革。继续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此基础上完善规范农民自愿进行土地有偿流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推动建立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支持太原率先发展,逐步形成太原城市经济圈,发挥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其他十个重点城市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和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要举全省之力,支持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和连片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以产业发展为龙头,采取扶持政策措施,着力帮助贫困地区从本地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出发,新上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和资源加工业及工业制造业,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后劲。积极争取国家对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加快老区、山区脱贫致富步伐。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今年着手,分期分批搞好全省农村建设规划,引导组织农民自觉按规划建房子、修道路、搞绿化、推广使用沼气、兴建卫生、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场所,搞好村容村貌,从根本上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着力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提高我省城市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加快大中城市改造建设步伐,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太原和全省中心城市及县城的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改造旧城区、建设新城区,建设好若干亮点片区和精品建筑,搞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注重城市生态建设,老城区要见缝插绿,拆旧造绿,增加广场公园、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新城区和城市主要进出口要成片种树,建设环城绿化带,大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大力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实施特许经营,鼓励社会各方投入,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大对煤矿沉陷区治理力度,三年新建住宅面积607万平方米,维修加固面积295万平方米,让16.3万户、57万人住上安全的房子;加快改造矿工棚户区,五年新建住宅面积614万平方米,基本把全省矿工棚户区改造为新的住宅小区,让9.5万户、26万矿区职工及家属告别低矮、简陋的棚户区,住进新楼房。

  继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重点抓好高速公路“五横”、“五环”的建设,五年建成1300余公里;改造干线公路5000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万公里;加快建设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客货运枢纽站场网络。铁路建设要建成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太中银高标准铁路,完成大秦、南北同蒲、太焦线、邯长线、侯月线等铁路改造。抓好太原机场改扩建,提升运城、大同、长治机场的客货运能力。加快建设和改造完善农村电网、省内主干电网和终端供电网,新上一批二回、三回500千伏线路;支持建设晋东南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今年建成侯马至禹门口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沿黄干线公路、若干运煤通道和红色旅游公路,新改建通村水泥(油)路1万公里。

    五、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建设和谐山西

  坚持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地区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和研发成果与企业融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自觉把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务求在推动我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务求在煤化工、煤制油、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以及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等方面的新技术推广应用上取得重大进展;务求在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资源等方面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务求在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中发挥科技进步的主导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普工作。完善科技创业投资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推进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并完善投资结构,引导鼓励社会各方兴办民办学校及职业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巩固、提升、普及义务教育,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推广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对全省农村和城市特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多途径发展各类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专业、学科设置,努力建设好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等一批大学,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建立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分期分批推进标准化中小学建设。规范教育收费标准,减轻学生家庭负担。

  认真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利用山西现有人才和人力资源,积极引进省外、国外各类优秀人才,为山西发展服务。要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市场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扩大就业。继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认真落实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免费培训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长效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年内把养老保险基本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争取把做实个人账户列入国家试点省份。扩大失业保险范围,推动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失业保险,今年基本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我省城市低保、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大病救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五保户供养等十二项社会救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困难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限制少数垄断行业的不合理收入。今年下半年按全国统一部署和政策要求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建立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统筹解决企业离退休人员、城市“低保”对象、军队移交政府安置的离退休人员、残疾军人等各类优抚对象的相关待遇,提高补助标准。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加强妇幼卫生保健,降低人口出生缺陷率。改革完善对食品、药品和医疗市场的监管,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保证食品药品安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防病保健的知识和能力。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流行,加强对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增进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安全。五年基本解决全省尚余1000万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做好老龄、慈善、红十字、残疾人等各项工作。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珍视生命”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抓好以煤矿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交通和防火安全的监管,搞好地震、气象等预报预测。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基础,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强化企业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全省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六、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增添发展动力

  坚持以改革开放扫除各种发展障碍,拓展发展空间,增添发展动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思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全省特别是省级国有企业产权、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导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转让部分产权股权或增资扩股,与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和人才,提升企业的规模、档次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分配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加快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改革。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加快集体企业产权、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今年省政府研究出台深化国企改革的配套政策,建立支付改革成本的国企改革专项基金,解决好企业转制和关闭破产中职工补偿、社保接续、移交社会管理以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办社会等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三年内基本完成上述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启动民间投资,研究制定有关法规制度和政策,拓展投资方式,积极稳妥发展创业投资机构、产业基金和非金融投资公司,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引导促进民间资金直接或间接投向生产和建设领域。要管好政府投资,建立政府投资决策和项目法人约束机制,完善招投标、重大项目稽查等制度,健全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监管机制。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三方沟通联系机制,通过政府组织银企洽谈会等途径方式,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创新担保方式,多途径加快建立信贷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高度重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的发展,支持金融业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金融信用体系,引导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合理界定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收支关系,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重点增强县级财力。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促进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政策和机制。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征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认真清理、修订、废止一切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法保护私有财产,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在资金融通、信用担保、管理服务、技术咨询、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支持发展。“十一五”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15个百分点。

  努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规划建设若干起点较高、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商品市场和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商品及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和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征集、评价和发布的平台,完善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社会信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工商、质监、药监、海关、检验检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大力整治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和“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积极帮助投资者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让国内外客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实现互利双赢。要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拓展利用外资的空间和领域,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完善招商引资促进机制和配套措施。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委托中介机构和网上招商等途径方式,积极主动、卓有成效地招商引资。今年一季度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二、三季度在香港、上海举行招商活动,务求全省利用外资有突破性的大进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支持资源深加工和机械制成品出口。继续加强开发区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发展,开展经贸,带动本省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进一步加强我省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环渤海经济区和周边省市的合作,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空间。

    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的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

  继续推进依法治省,努力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各级政府要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和全体人大代表的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政府有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大决策要自觉征询并认真听取人大、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意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人大、政协各项议案、提案的办理工作。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重视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

  继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以行政法制建设和经济法制建设为重点的地方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地方法规,重视搞好行政仲裁。积极推进“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各级政府干部要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在国家法规政策范围内,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抓紧建立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犯罪活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各级宣传、文化、新闻部门教育人民、引导舆论、凝聚民心、促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加快建设覆盖省、市、县的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影剧院、青少年宫、体育场馆以及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场馆。今年着手在太原市筹建大剧院、音乐厅、国际会展中心、地质博物馆,扩建省图书馆、科技馆。;加强文物、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保护。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发展民办文化。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认真做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努力使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入人心。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伟大的太行精神,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思想道德体系,搞好国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社会充满活力、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八、扎实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和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依法高效行政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切实加强政府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依法规范、高效优质、民主透明和清正廉洁行政的服务型政府、人民满意的政府。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自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和根本标准,大力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破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思路和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破除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树立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破除墨守陈规、保守僵化的思想束缚,树立敢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把中央大政方针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理念;破除小富即安、稍进则满、不思大进取的“小农”意识,树立与时俱进、敢闯敢冒、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破除“肥水不流别人田”、害怕与人合作吃亏的心态,树立“让投资者发财、本地发展”互利双赢的开放合作思想;破除由“四塞之地”地理环境长期形成的封闭保守心态,树立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会议讲话和文件中,要体现在促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措施中,落实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具体决策和工作部署上。要以各级政府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带动全社会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大转变,在全省形成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发展氛围。

  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坚决把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坚持民主科学决策的原则,健全政府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机制以及专家咨询制度,健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公示、听证和新闻发布制度。按照行政决策、执行、监督既相对分离制约、又协调高效运转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依法界定和规范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与职责,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协调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着力改变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行政效率低、行政成本高以及决策、执行集于一身,缺乏必要约束和有效监督等问题,保证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要确保政令畅通,政府对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部署一经法定原则程序作出决策,政府各部门单位及下级政府必须雷厉风行、坚决贯彻落实,不允许随意对待和中间梗塞。要逐步建立全面的行政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对行政管理权限的监督机制,完善政务公开、首办负责、服务承诺、行政不作为和过错追究等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坚决整治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玩弄手中权力刁难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的行为,以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保证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执政为民、改进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纳税人是养活公务员的“衣食父母”。各级政府干部和全体公务员理所当然应该尽心尽力地为人民谋利益、为基层和企事业单位服务。全体政府公务人员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以民为根本,敬民为父母”的从政理念贯穿到政府工作所有方面和各个环节中,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及根本利益的密切程度,作为政府工作轻重缓急的主要依据。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站起来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

  广大政府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善于抓战略重点,对事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主要领导亲历亲为,分管领导全力以赴,认真研究方案,调集精兵强将,精心组织实施,务求一抓到底,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善于抓关键环节,深入扎实研究把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战略思想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的体制机制、方式途径、对策措施和配套政策等问题,下大力气研究解决制约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各项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关键环节去推动工作;要善于抓落实举措,及时认真研究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落实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还要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沉下身深入基层和第一线调查研究,摸准情况、找准问题,拿出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具体对策,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要切实减少文山会海和不必要的应酬接待,大大减少各类检查、评比、验收活动,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抓工作的推动和落实;对作出的决策和布置的工作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协调推动,确保收到实效。

  总之,本届政府一定要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取信于民,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以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政德政风取信于民,以坐言起行、励精图治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政绩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不仅要确保圆满完成当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而且还要扎实做好各方面战略性布局工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现布好局,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省人民政府要在各级政府的支持配合下,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二件实事:

  一是建设安康居住工程住房500万平方米,解决6万户困难居民的住房。

  二是改造工矿企业棚户区,新开工建设住宅面积95万平方米,让1.6万户、4.5万人住上新房;启动治理矿山沉陷区,开工新建住宅面积206万平方米,让3.4万户、12万人住上新房,维修加固房屋面积125万平方米,让2万户、7万人住进安全的房子。

  三是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培训农民100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

  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40%的县,覆盖人口1000万左右,115个县(市、区)全面推行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

  五是解决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六是帮助山区农村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移民搬迁5万人,对农村55万特困群众实行低保,10万五保对象应保尽保。

  七是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城市“低保”对象、军队移交政府安置的离退休人员、残疾军人等各类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

  八是新建改建城镇中小学标准操场1000个。

  九是对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十是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增加5%。

  十一是继续实施村村通水泥(油)路和村村通客车工程,修建水泥(油)路1万公里,实现86%以上的建制村通客车。

  十二是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村连锁便民店800家。

    各位代表!我省“十一五”发展蓝图经本次人民代表大会审定,将成为号召、凝聚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山西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1月10日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规划纲要》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月10日在宿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 - 发展规划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2010年10月15日) 温家宝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 - 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事故煤矿系国家和山西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_ 2010年12月16日云 海《关于制定武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海南省委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面临严峻挑战2008年12月24日 18:53新华网 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1月20日在宿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1月12日在宿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月13日在宿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