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黑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42:05
海南黑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王东劲 侯冠彧 马海正

近日发现有多个网站转载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的论坛文章,为尊重原作者,请在转载时注明原作者及文章出处
------------------------------------------------------------------------------------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海南畜牧业发展潜力和海南黑山羊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海南黑山羊生产性能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海南黑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策略,并具体列举了一些目前可以试行的种质资源保护措施。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畜禽种质资源是满足人类食物与健康的直接来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40%人口直接依赖畜牧业满足其每天的生活需求。畜禽种质保护就是保护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不致丢失,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5%的绵山羊品种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且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1]。海南畜牧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畜禽品种资源危机相对大陆更为严重,如五指山猪、文昌鸡和目前的海南黑山羊(东山羊)等都是受到严重威胁的品种。所以现在对畜禽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生产性能提高和特性基因的保护已是迫在眉睫。

  1 海南畜牧业发展潜力

  1.1 丰富的饲料资源 海南位于中国的最南端,特殊生态条件和地理环境类型及各民族生活习惯的不同,长期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海南畜禽品种资源。地处热带地区的海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境内植物种类繁多,现有大面积天然草地约947.9万亩,可供放牧的灌木丛2700多万亩;类型众多的高产优质人工牧草如王草、柱花草、坚尼草和黑籽雀稗等及农副产品如甘蔗叶和木薯淀粉等为养殖产业化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

  1.2 有利的养殖政策 近年来,海南省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步伐,重视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把养羊业作为农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海南顺利通过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验收。现在海南已建成动物疫病监控、防疫监督、防疫监测、防疫屏障等4大体系,颁布了40多项配套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地方标准,畜禽产地检疫率达100%,屠宰检疫率达100%。"无疫区"催生全岛畜牧养殖热。据海南省统计局统计,2003年畜牧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畜牧业完成增加值41.57亿元,比上年增长8.9%。肉类总产量52.49万吨,增长5.6%。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34.25万吨,增长6.1%;禽肉总产量16.68万吨,增长5.2%。年末生猪存栏量325.36万头,比上年减少2.7%;牛存栏量150.21万头,增长0.5%;羊存栏量95.49万只,增长0.7%。增长率首次超过水产业,位居全省农业类产品首位。今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冬交会"上,海南畜牧业一举引资7亿多元,进一步拓展了"无疫区"畜牧业发展的空间。

  2 海南黑山羊的形成和现状

  海南黑山羊是在独特气候带、地形地貌、海拔梯度、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孕育出的优秀地方群体,它具有肉质鲜嫩、膻味小、营养滋补、耐湿热、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据说海南黑山羊来源于雷州黑山羊。现主要分布有三个群体,即普通黑山羊、东山羊和壅羊,三者多为黑色,也有麻色及褐色。饲养的羊主要以黑毛为主。黑山羊按体型高低可分为高脚种和矮脚种。高脚种腹部紧缩,乳房不发达,好走动,喜攀登。矮脚种,骨骼较细,腹大乳房发育良好,生长快,产双羔多,采食稳定,不择食。

  目前海南黑山羊群体退化非常严重,成年公羊在42-45㎏(雷州公羊54㎏),体高在60厘米左右;成年母羊体重在28-30㎏(雷州母羊47.7㎏),体高在45厘米左右。目前这些指标还在进一步下降,各种优良特性也都在逐渐消失。政府对海南黑山羊生产的投入和扶持较少,养羊的规模化、产业化基本没有,各地饲养山羊仍多以农户自我投入为主。虽然这几年黑山羊的生产发展较快,但基本上仍是以小型分散饲养为主,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专业化的养殖,造成饲养数量少,出栏率低,产品单一,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据统计海南黑山羊在年出栏近百万只的基础上,还短缺50万只左右,可见海南黑山羊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3 海南黑山羊生产性能下降的原因及保护利用建议

  3.1 生产性能下降的原因 海南畜牧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源保护观念与意识,对海南黑山羊群体没有进行过具体的保护繁育及提纯复壮工作,造成现有黑山羊群体严重退化,生产性能急剧降低;再者受特定地理条件的限制,与外界的沟通较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小农户分散养殖"模式,大部分农民没有科学养殖经验,对黑山羊的选育杂交做的不够,最终导致群体的近交衰退。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黑山羊的养殖热潮,舍饲养羊得以推广,但海南黑山羊本身数量少、大部分个体较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附近省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黑山羊品种大量涌进,致使现在的海南黑山羊群体乱杂态势加剧,遗传关系混乱,生产性能低下。如果不能及时做到选育、改良和保种的有效结合,随着养殖范围、群体的扩大,海南黑山羊种质资源多样性将会继续降低,最终必将丧失海南黑山羊遗传基础的优势,彻底破坏和摧毁其独特热带地方群体的产品优势与若干优异特性,使海南黑山羊产品在岛内竞争中失去可发掘的相对优势,失去黑山羊产品在未来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3.2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

  3.2.1 摸清家底 在确立保种措施之前,要收集各方面信息资料,查清海南黑山羊的养殖历史,区域分布特点,群体进化过程中的引血杂交情况等。然后从分子水平弄清海南黑山羊与雷州及附近省份黑山羊的遗传关系和多样性的变化程度。将分子标记信息与品种演化调查相比较,最终确立海南黑山羊在山羊品种中的地位。

  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的确定是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方案的第一依据。种质资源保护就是要保护各品种所具有的遗传特性,对那些血缘关系较近,遗传特性相似的品种(或群体)就没有必要进行重复保护了。DNA多态性的遗传标记(SSR、RFLPS、RAPD、PCR-SSCP、AFLP和小卫星DNA等)在分析群体间遗传关系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敏度。Usha等(1995)研究了用微卫星标记做谱系鉴定的随机公牛排除率,认为单独应用一个微卫星标记能鉴定出一个错误谱系的概率是在0.62~0.72之间,而5个标记一起运用时排除不正确公牛的概率可达99%。叶绍辉等(1998)对云南保种山羊mtDNA的限制性酶切研究表明,云南保种山羊和朝鲜本地山羊源出同一祖先,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亚洲山羊起源的一致性。李祥龙等(2000)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研究了我国主要地方山羊品种及部分国外品种共计23个山羊品种251个山羊个体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中卫山羊和雷州黑山羊核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相对其它品种来说较为贫乏,应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经分析研究目前我国有不少畜禽品种的血缘关系较近,存在"同种异名"的现象。例如现在的蒙古羊与苏尼特羊二者之间的关系都很难说清,海南黑山羊群体与雷州黑山羊之间的关系等等。

  3.2.2 保护和利用相结合 畜禽种质资源是畜牧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需求的重要基因库。畜禽品种的消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原封保存现有的所有品种是不可能的,是违背社会发展总趋势的。应该在动态中保护,确定保护目标,尽量使保护与改进利用结合起来,边保边改,改中有保,既保护了种质资源,又提高了品种的生产性能,既为未来的发展储存能量,又提高品种的经济价值,使品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需要。

  海南黑山羊具有很多优异的遗传特性,产品有很强的相对市场优势,但是过低的生产性能和传统的饲养方式,限制了黑山羊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必须将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发展黑山羊产业,这样既能起到保种的作用,又可开发独具特色的海南黑山羊产品。具体的讲,就是建立保种开发基地,进行群体的提纯复壮、科学的选育和引血杂交,培育出高产又具海南特色的黑山羊新品种。在拥有数量的基础上,加强本品种选育,进一步提高品种生产性能与产品质量。这种开发性保种与欧美的荷斯坦奶牛、约克夏猪等上百年的发展进化实践是一致的。这些经久不衰的地方品种,成为今日遍布全球的高产品种,正是它们历经上百年的保种、选育与适当引入外血的结果。综合以上利用海南黑山羊独特的种质特性,科学适当的引种杂交,定能推动海南养羊业的向前发展,从而使海南黑山羊群体的数量、产品品质不断提高,规模化、产业化的形成指日可待。

  3.2.3 产业化经营 发展产业化经营,为养羊户提供必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服务是海南黑山羊山羊合理开发利用的保障。利于海南黑山羊进行科学的选育、生产性能提高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总体来说就是要在全岛联系并建立一些养殖规模较大的养羊公司或示范户,以其为核心带动全省更多的农户投入到养羊生产中来。具体讲在产前服务中,要为农户提供优良种畜,给农户做好市场行情推断和预测,使农户在产前对经营胸中有数。其经营模式为,"信息咨询+农户";在产中服务中,要搞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工作,加强科学养羊的指导,使农户在生产中无后顾之忧。其经营模式为,"科技服务+农户";在产后服务中,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路线,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实现海南黑山羊的商品价值,使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其经营模式为,"加工公司+农户"。在以上的产业化经营实体之中,农户是基础,是核心,把保护农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同时也应提倡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确保海南黑山羊产业化经营健康的发展。

  4 海南黑山羊保种措施

  根据海南黑山羊群体的发展现状及海南畜牧业的实际情况,活体保种、冷冻技术和繁殖技术的有效结合,则可基本实现海南黑山羊群体保护和产业化发展。

  4.1 活体保种 需要保护的畜禽以小群留养于原来的环境中,地点可以是中小型实验场或保护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继续保留和增强畜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可继续对该品种进行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活体保种与利用结合起来就是开发性保种,是目前很多专家学者提倡的一种保种方式。

  Simon(1999)指出羊品种保存世代间隔为3年,100年内Ft≤0.1、Ne≥190只则品种安全,如0.1<Ft≤0.2、190只>Ne≥90只则品种受潜在威胁[12]。吴常信(2000)采用实验动物和计算机模拟研究指出,在100年内群体的Ft≤0.1,肉用羊Ne≥200只, 世代间隔为3年,该品种的保存安全。以上两者分析基本相同,为我们制定海南黑山羊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开发性保种的群体内,公母畜性别比例应当根据市场情况予以调整。公畜产品销路好就增加公畜的比例,母畜产品销路好就增加母畜的比例;产品销路都不好,则保持最少的饲养只数即公母畜比例为1:1。保种群中的留种与继代的方式,根据群体遗传学理论以各家系按性别比例等量留种为宜,不一定要采用随机交配,因为有目的的避免全同胞和半同胞交配可以降低近交率,提高保种效果。

  4.2 冷冻技术 活体保种与冷冻方法结合进行黑山羊的保护和利用,可以适当增加黑山羊的引血杂交,降低黑山羊种质资源丢失的机率。冷冻保种包括冷冻配子、精液、卵子、胚胎等,现在对牛羊的精液、胚胎进行长期保存是完全可行的。冷冻精液库与活体保种结合起来,可较长时期保存大量的基因型,不仅免除了畜群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改变,还克服了活畜保种中的疫病、自然灾害等所造成的保种困难,减少了自然选择、近交遗传漂变、交配体制等活畜保种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冷冻精液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如果将来想要获得与现有遗传特性基本一致的纯种,必须通过利用冷冻精液对畜群进行一系列的回交。为了克服冷冻精液的缺陷,最好是结合冷冻胚胎来进行畜禽的易位保存,在需要纯种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受体及时获得。哺乳动物的冷冻胚自20世纪70年代初首获成功以来,已经在20多种哺乳动物获得成功,奶牛、黄牛、山羊、绵羊的冷冻胚胎已得到较广泛的使用。牛的冷冻胚胎已经在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如美国仅1992年就有大约2万枚冻胚出口,70%以上的奶用公牛是胚移后代。另外利用重组DNA技术将某种畜禽细胞的总DNA进行克隆,然后超低温保存,需要时,可借助探针技术从文库中获取所需的基因。

  4.3 繁殖技术 繁殖技术主要包括超数排卵、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胚胎克隆等。利用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母畜的作用,通过利用生殖激素使具有所需特性的母畜同时排出多个成熟的卵子,从而获得多个胚胎,并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将这些胚胎提供给普通的受体母畜孕育。对于低繁殖力家畜牛、羊是很有价值的。在动物保护育种中应用,可以提供纯种,达到快速恢复种群及培育新品种的目的。胚胎移植在欧美国家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年产胚胎移植牛超过35万头。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应用,受胎率基本在50%以上。海南黑山羊由于个体较小,在进行胚胎移植时,要考虑到受体的承受能力。

  5 结语

  海南黑山羊种质资源的保护是海南省畜牧业腾飞的有力保障之一。对海南黑山羊群体资源的家底调查和遗传关系的鉴定将为其种质特性的提高、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要尽可能做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不断优化保种方案,探索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从而实现海南黑山羊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