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旅行之三:逝去的青瓷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03:22:26

逝去的青瓷梦 柠檬:2007-10-05

 

       秀岭归来,我们直奔沙埠。

        H兴致颇高,问我沙埠有什么。我说青瓷窑址呀,那里有八处窑址,我们就去最大的一处,叫竺家岭的地方。一地的残片,沉默无语,那份凄迷,无法言说。

        竺家岭窑址位于院桥与沙埠的交界处,就在去沙埠镇的路边,穿过山洞,很快就到了。路况很好,H将车开得飞快,等我说“停”时,他已开过好远,只得返回。

        窑址上芳草萋萋,我惊讶于陶片消失的速度,不过几个月,堆积层又薄了不少。站在一地的碎片上,H忙不叠地架起三脚架。我在其中翻捡着,想找些青色的瓷片来拍照。然翻了很久也未能发现。记得上次来时,看到很多青绿色的瓷片散落着,还捡出缺了一个角的青瓷碗,后来给放回去了的。没几天呀 ,我的心有些痛。想起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篇“洋葱”写的《风雨兼程淘宝记》,很兴奋地叙说他和朋友们从宁海赶到沙埠淘走很多青瓷碎片的经历。看着遗址下竖着的一块省级文保单位的碑,唯有苦笑。保护文物,立块碑就可以完事了吗?

        一地没有烧制完成的陶片让人唏嘘不已,我干脆坐在上面,很享受地看着H在那儿不停忙碌的样子,让午后的风儿带着我的思绪随处飘飞……

        所谓青瓷,也即青色的瓷器。而青色是我迷恋的色彩,它透着神秘,有着水墨丹青的空灵。不记得哪位台湾作家,曾写过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说母亲自离开大陆后就不曾回去,而青色是母亲一生念念不忘的颜色,母亲让他回大陆找寻青色的布料,嘱他一定要青色,而不是绿色。他为此困惑好久,并如何艰难地在大陆寻找青色的丝绸料子。母亲最后拿着青色的丝绸含笑离去,他们用它做了寿衣。我想,于老人,穿上青色的衣服,是否就有了回家的感觉呢?

        青瓷也即越窑青瓷是中国独有,也是浙江最著名的瓷器了。中国最早的青瓷器就是东汉时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出来的。中唐至北宋初期的两个多世纪是越窑的鼎盛时期,浙江各地遍布青瓷窑。如今省内仍有25个名窑窑址。黄岩窑就是越窑系里独特的一种,刻花线条粗放,纹饰生动,极具五代风格。

        自古以来,青瓷一直倍受人们宠爱。人们赞美它“青如天,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罄”,“捩翠融青,古镜破苔,嫩荷涵露”。陆羽在《茶经》里认为它“类冰”、“类玉”,是最佳茶具。晚唐诗人陆龟蒙有诗云:“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然我最感动于瓷器专家陈万里对青瓷的描述,他在《中国青瓷史略》中说青瓷“似一泓清漪的清水般湖绿色”,多么精确而诗意!

        我没亲眼目睹过黄岩窑出产的完整青瓷器皿,1956年在秀岭出土的青瓷器也都收藏于温州博物馆了。但我很为照片上黄岩窑青瓷那种青绿的釉色和古朴的纹样着迷,觉得那是有灵性的器物。上次在这儿看到的青瓷残片虽不是上好的,但那种湖绿加一点淡墨的颜色还是很养眼。

       “九龙透天”的传说让我想象当年的座座龙窑该是何等的轰轰烈烈。只是曾经辉煌的一个产业,不知为何在地方志书和各类史书中竟无片言只语的记述,谜样地走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如突然消逝的玛雅文明,一如罗布泊深处沉默的楼兰古国。它的兴盛与它的凋零一样的悄无声息。不过也好,反而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有人说五代时柴世宗赞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柴窑就是黄岩窑,也有人说黄岩窑与秘色窑有关。我只是觉得黄岩的外贸好象自古以来就做得不错,当时海运发达,大抵都外销了吧?

        正胡思乱想着,H已收起三脚架,说阳光绵软,没了兴致。我抬头,刚刚的蓝天白云已消失,太阳在一片茫然的云堆里泛着无力的光。窑址上萋萋的芳草一如既往地在风中摇曳,一地的碎陶也一如既往地沉默着。千百年风雨的侵蚀让它们不再风花雪月,显得苍老而干涩。没有如冰似玉、温润撩人的感觉,这些淡褐色的碎陶片啊,再来时,你们是否依然安在?

        我的青瓷梦,在这个衰弱的夕阳下,逝去了,悄无声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