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礼纲:愿孕妇之死能弥补社会管理的漏洞(中国青年报 2007-1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46:39
愿孕妇之死能弥补社会管理的漏洞
2007-12-04
方礼纲
在孕妇李丽云之死事件中,当人们过多地聚焦“拒签”时,忽略了一些重要细节。这些细节暴露了我们某些社会管理功能的虚置,使得它与李丽云的死同样有着必然的联系。
据11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看到李丽云日益隆起的腹部,肖志军日益焦急。他咨询得知,上地医院只需要2000元就可以包干生产。为了得到2000元的救助,他通过114查询台,在10月中下旬打遍了妇联、民政局、救助站、市长热线等一系列与民生相关的求助电话,甚至包括110。但无一例外,石沉大海。”“与此同时,他到衙门口村委会、衙西居委会、鲁谷社区找领导。时间久了,社区失去了耐心,后来衙西居委会书记就板着面孔正色道‘你还不走的话,我让房东赶你走。’几次三番下来,肖志军觉得组织不可靠,开始给家里打电话。”家里不理他,居委会说到做到,将他送到救助站。“抵达救助站后,肖志军先请求借钱,以便妻子生产,救助站表示只同意食宿。随即肖志军希望救助站能提供火车票,以返回湖南老家,但救助站拒绝了他。”
上述记录几乎囊括了具有社会管理功能的所有部门。如果这个记录是真实的话,我们就不能视而不见和麻木不仁了。联想到有些地方救助站将危重病人扔到邻县的报道,上述记录所反映的问题恐怕并非特例。“夫妻俩抱头痛哭”的那个凄风冷雨的夜晚,距孕妇李丽云之死尚有17天,而这时孕妇已“极度虚弱”,想必是因饥寒交迫免疫力极度下降进而感染风寒。但此时,死亡离她应该还有一段距离。只要有人帮一把,死神会望而却步。由于个人和“邻居”力量的有限,他们将求生的希望寄托到妇联、民政局、救助站、市长热线、村委会、居委会、社区等一系列“与民生相关”的单位,他们觉得只有这些组织才能帮他们渡过难关,可还是事与愿违,社会无情地抛弃了这对患难夫妻。
笔者曾与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香港社会工作者共事过一段时间,她介绍的一些情况令我记忆深刻。她说,香港每当冬天到来,气温稍降的时候,他们就组织义工上街,将整车的棉被棉衣拉到贫民、乞丐、流浪汉聚居的地段,然后由志愿者分发给这些人。香港还鼓励市民义购这些被褥衣物,亲自参与“送温暖”行动,让市民通过慈善公益活动激发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而且这种行动是经常的而不是一阵风式的。在这一点上,香港政府是说得少做得多。
谈到问题,人们总习惯从制度上找原因,现在看来制度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我们往往并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执行者不去认真执行,同时缺少第三方监督,使制度形同虚设。好的制度没有好人去执行,好制度也会造成恶果。相反,有缺陷的制度如果“好人”去执行,制度也会充满人性。如何让“好的制度”有“好人”去执行,如何让一些社会部门“由虚变实”,这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