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合中欺骗:媒体的伦理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51:02
当前,媒体面临着一个看似相互矛盾的伦理困境:一方面,为了迎合受众而媚俗,一些报道和广告放任低级趣味泛滥;另一方面,却利用虚假报道和广告,帮企业欺骗公众,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欺骗中迎合,媒介这种伦理困境的出现,是背后的资本推力使然。

  看似相互矛盾:迎合受众却又欺骗受众

  一方面,当前的媒体,无论报纸、电视还是互联网,都存在着小报化现象。小报化不是指报纸开张的大小,而是指类似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便士报的煽情新闻理念。当时,美国大众报纸深陷黄色新闻泥潭。

  为迎合受众,如今中国一些媒体也在奋力追求耸人听闻的信息,“劣币驱逐良币”,煽情新闻泛滥,严肃新闻失宠。当媒体对明星的床头伦理和大腿伦理津津乐道时,对于自己的伦理困境却麻木不仁,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出面治理。

  例如,2007年9月5日,国家广电总局通报批评四川电台和成都电台,指其近期在每天21点以后,用两三个小时谈论、渲染描述性生活、性经验、性体会和性器官,大肆吹嘘性药功能,内容淫秽不堪,色情下流,严重污染社会风气,责令停播有关节目,并处理有关责任人。9月13日,又有湖南、广东、海南等5家电台的11套广播节目,因同样问题被责令停播。广电总局还发动全国群众监督,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因过度追求受众而走火入魔,给这个神圣的行业抹了黑,玷污了“探照灯”的形象。

  另一方面,媒体却又十分矛盾地表现出对公众的傲慢,以虚假报道欺骗受众。在娱乐、体育报道领域,诽谤性新闻、捏造的报道比比皆是,滥用新闻自由。比如,今天说这个明星离了婚,明天又改口说没有。至于无中生有的明星绯闻,更是不胜枚举。

  在时政、社会新闻报道领域,媒体成为强势部门的“传声筒”。有些部门的工作报道,基本上站在部门利益角度出发,堂而皇之地发表。越是强势部门,越是在媒体上拥有话语权;越是弱势部门,越是失去话语权。

  在财经、健康、教育报道领域,媒体沦为枪手。媒体面临着一个尴尬处境:媒体的主要收入来自广告商,但房地产商之类的广告商,为了与其他利益群体博弈,经常要求媒体说谎,如发布假信息误导公众。这时,媒体应该怎么做?是帮客户欺骗公众,还是永远说实话?

  尽管明白有违良心,媒体还是作出了多数人痛、少数人爱的选择。尽管设置许多为公众说话的版面和栏目,但在其他的很多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媒体还是无可避免地成了商家的代言人,不遗余力地传播他们的观点,并且为重要客户“把关”,过滤对他们不利的信息。

  矛盾背后是统一:资本是幕后操盘手

  当今媒体上,特别是传统媒体,观点和信息被强势集团垄断,普通民众越来越失去话语权,尤其是弱势群体。话语权不与阶层的人口数量成正比,而与财富和权力成正比。对利润的追求,对权力的卑躬,削弱了新闻工作的使命,给这个追求真相的行业抹了黑。这样做不仅隐瞒了真相,牺牲了公正,而且是一种拙劣的说服技巧。

  从古希腊开始,传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说服。一个集团的真理并不适用于另一个集团,但媒体常常以部门和商家的视角甚至价值观,对公众叙述市场领域的所谓真相和真理。读者也是有思想的,他们比媒体想象中的更有头脑。起初的一个阶段,读者也许会被媒体牵着鼻子走,但时间长了,他们也会发觉不对劲的地方。媒体的公信力,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流失。

  既迎合受众又欺骗受众,看起来十分矛盾,其实并非如此。这种矛盾是靠资本逻辑统一的。

  资本逻辑就是不断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现代社会起支配作用的力量是资本逻辑。今天资本全球化的趋势更加突出,资本逻辑以一种更广泛、更深刻的方式在影响和支配着当代人的生活。

  在市场化的生存环境中,媒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本压力。上世纪末期以来,媒体管理模式调整,媒体进入事业性与商业性的双重性质时代。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媒体越来越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竞争越来越残酷,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有了赢利目标,媒体在争取商家的“复杂的恩赐”之时,在不知不觉中,滑进了媚俗的泥潭,以追求受众和利润的最大化。

  互联网是媚俗的催化剂。如今,互联网取代电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最好的窗子”。互联网带来了大众传播媒介的革命,而且在舆论监督的进步方面功勋卓著,但在目前这个阶段,互联网也是媒体小报化的领军者。在网络的带动下,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的体育和娱乐报道纷纷超出正常的好奇心,人情味报道变了味,冲撞着人们感官刺激的底线,记者变成了追逐隐私的狗仔队,窥阴癖被当作了新闻。新浪娱乐有“明星八卦”频道,搜狐的类似频道叫“星闻”。报纸的花边新闻,多自网络转来。

  媚俗是为了迎合。由于人类并非完全的“理性动物”,媚俗便有了市场。社会责任论也认为,人类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合乎理性地做出正确判断。不少受众的低级趣味及鉴别能力不足,使那些粗制滥造、夸大渲染的新闻,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当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在下降,媒体低俗内容的流行,迎合了部分受众的低俗需要。

  迎合是为了利润。媒体以低级品位迎合受众,其实是把内容当作诱饵钓受众,把他们“转卖”给广告商。

  欺骗也是为了利润。尽管商家和媒体是“抱团取暖”的共生关系,但媒体对商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目前这个阶段,媒体的广告收入,主要来自商业、房地产、汽车、电器、医药等行业。记者和编辑们,也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自己要报道新闻,最终的目的是把读者送给广告商,这些大客户是不能得罪的。永远说实话,就意味着失去这个客户的广告,也许是这一类的广告,媒体的收入和运转就成了问题。

  做强势部门的“传声筒”,除了出自对权力的敬畏和膜拜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利润。一方面,有了强势部门保驾护航,媒体就能经营和发展得更好。另一方面,越是强势的部门,越是重视新闻宣传,公关活动也做得越成功。他们有很多从事宣传工作的员工,提供大量新闻稿,给记者和媒体节约了不少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

  媒体的伦理抉择

  媒体在伦理困境中失去良知,失去公众的信任。信任的失去容易得像高山流水,但挽回信任难如背水上山。

  身陷伦理困境尽管有各种主客观原因,但媒体除了具有企业属性之外,同时也是社会公器,维持着公众对社会的信心,媒体必须作出伦理抉择。

  1.伦理抉择来自观念的抉择。

  媒体的伦理困境,也是价值选择的困境,这种选择不是简单的善恶之间的选择,而是在多种善之间、多重义务或责任之间的抉择。由于承担着多种角色,各种角色相关的责任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给媒体履行责任带来了巨大困难。

  但是,媒体对自己的财政状况负有责任,也对强势部门和商家负有责任,但更应该对公众负有责任。媒体享有新闻自由,但自由不能泛滥,媒体应承担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道德主要不是对自己的义务,而是对社会利益的义务。

  媒介经济是“眼球经济”,吸引受众注意力无可厚非,但从一家媒体吸引受众注意的方式,可以判断它的责任感,以及它究竟忠实于谁。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实,不只是对强势部门忠实,更不只是对资本力量忠实,更重要的是对公众忠实。为无权者代言,为无钱者代言,是媒体对谁忠实和社会责任感的衡量标志。

  媒体需要给自己加上必要的“约束”,建立“自由而负责”的传播事业。媒体只有恪守操守,坚持 “社会责任至上”的传播理念,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构建起对社会、对受众负责任的话语空间,构建导向正确、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受众只会将信任投向有责任心的媒体。

  2.媒介伦理抉择也来自实践中的抉择。

  公正客观地报道,不仅是写作新闻的技巧,也是新闻道德的要求。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没有权力只发表自己喜欢的东西。媒体应该加强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公益性原则,杜绝任何形式的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和虚假广告。新闻工作者应当加强职业精神,公平、恰当地报道受众中的所有阶层,报道他们的声音和信息。

  结语

  面对日益强烈的公众指责,媒体急需加强公信力,挽回可尊敬性。被誉为“灯塔”的新闻媒体,如今迫切需要“道德指南针”,帮自己在崎岖的道路上不再迷失方向。

  毕  竟(作者单位:武汉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