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流媒体的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5:48
魏然(美国南卡州)

  最近两年是美国主流媒体的灾难年。一方面,互联网、手机、电子书等新媒体势如破竹,终结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报纸、杂志的读者流失给网络和手机;另一方面,经济衰退使媒体经营环境恶化,广告收入一减再减。美国报业公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报业广告收入锐减近18%,2009年近400家报纸发行量比上一年减少十分之一。杂志业同命,2009年,广告售出页数减少了三分之一,多达360份杂志在关门大吉。

  美国大报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的收入由黑变红,盈利消失。《邮报》2007年盈利为6000万,2008年亏损近2亿;《纽约时报》在2007年盈利2亿5000万,2008年却亏损3000万。中西部大报《芝加哥论坛报》、西岸大报《洛杉矶时报》,都因经营困难而申请破产保护,重组债务。报界裁员数量空前,《纽约时报〉新闻部原有职员1200人,去年128人丢掉饭碗。根据劳工部数据,美国报业新闻从业人员的规模,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450万,减少至260万。

  以传统媒体为主,舆论主流式微,内伤严重。在笔者任教的新闻传播学院,主修新闻的学生明显减少,而新闻传播从业员申请转行来教书的求职信有增无减。

  美国主流媒体陷入危机,地位趋弱,对国内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民主体制,都有着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为了生存,陷入危机的主流媒体在新闻业务上都不得不进行调整。

  严肃的新闻报道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特别是编采成本高、大众缺乏兴趣的国际新闻。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驻外记者站和驻外记者的数量大减,其中无线电视网驻外记者站减半。各大报派出的记者,从2002年至2006年间砍掉了四分之一,包括《波士顿环球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

对新闻传统构成挑战

  目前,全美所有报纸派出的驻外记者仅有141人。《华盛顿邮报》曾以“美国驻外记者寿终正寝”为标题,就此作了报道。在没有驻外记者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对国际新闻报道以简单的速食为主,后方汇集的资讯多于前方的现场报道。

  在新闻业务上,多年来为人诟病的“一窝蜂式”(Pack Journalism)报道、“空降式”( Parachute Journalism)报道(接到采访任务后,临时抱拂脚)有抬头之势。最近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报道,可谓是“一窝蜂式” 报道的最新事例。

  然而,在其他媒体苦撑时,福克斯电视网却一枝独秀,该新闻台今年利润可达到7亿美元。妙计是什么?在共和党谋士的领军下,该台将严肃新闻作为脱口秀主打,以言论为主,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用激情和煽情形成了“福克斯效应”。新闻脱口秀成本低,收视率高,主播充分发挥明星的边际效益,出书、作演讲,推高收视率。福克斯的经营理念已经对以事实为优先的美国新闻传统构成了挑战。

有人会说,美国主流媒体趋弱,互联网会取代之。不错,国际新闻报道在网上都看得到,但有研究发现,很多网站的新闻基本上是传统媒体提供的,没有合格和资深的国际新闻报道人员。因此,若没有主流媒体的素质,网络是不能取代传统媒体而成为主流的。

  奥巴马总统去年访问亚洲,在日本演讲时强调亚洲的重要性。他说,让每个美国人都明白,美国与亚太区域的前途攸关。但若了解美国主流媒体的都知道,他要让美国人明白这一点实属不易。

  例如,主流媒体是美国大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虽然每年到中国旅游的人成千上万,但对中国社会的全面了解还得依靠媒体。但是,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减少,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报道自然也会减少。

  中美关系是当前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且现在是美国民众最应该认识中国的时候,但主流媒体很难大展拳脚,无法向民众全面、详尽地报道中国。近年来,美国传媒对中国政治和经济进行分割式报道,对经济议题的报道比较平实、客观,但在报道政治议题时,仍然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看来,这种状况还会延续下去。

  作者是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