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1:11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王仕军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江苏 南京210045) 2009年10月
第5期总第146期
开放导报
China Opening Herald
October 2009
No.5 rI.0tal NO.146

[摘要]本文从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条件如何、怎样发展低碳经济
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学术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简要评论。
[关键词]低碳经济 研究 述评
[中图分类号3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5—0044—04
[作者简介]乇仕军【1973一),山东高密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防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
学。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从《京都议
定书 到“巴厘岛路线图”,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气候
问题而努力,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国
际社会的重视,有的国家甚至提出要发展“零碳经济”。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如何从自己的国
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事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资源
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影响重大而深
远。围绕这一问题,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多有价值
的见解,笔者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简要综述如下,以
有助于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

、什么是低碳经济
国内较早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
经济”(Low-carbon Economy)最先由英国政府提出,是
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
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
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
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
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44
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
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
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
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
展模式。
鲍健强等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
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
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
果,但实质上,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
方式, 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 它将全方位地改
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
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刘细良强调现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中,人类自身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
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
益的绿色可持续经济;是人类社会经历原始文明、农业
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
命、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
金乐琴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
也有密切联系。理解低碳经济需要把握其三个重要特
性:(1)综合性。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
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
题。(2)战略性。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人类发展的
影响是长远的。低碳经济要求进行能源消费方式、经济
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进行一次全新变革,是人类调
整自身活动、适应地球生态系统的长期的战略性选择,
而非权宜之计。(3)全球性。全球气候系统是一个整体,
气候变化的影Ⅱ向具有全球性,涉及人类共同的未来,超
越主权国家的范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面对全球
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低碳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潘家华认为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一是认为低碳经
济是贫困的经济,咱们不能搞。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要
走向贫困,而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
二是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就
不能发展了。低碳经济绝对不应该排斥高能耗、高排放
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尽量提高碳效率。三是认
为一旦搞低碳经济,我们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
空调了。其实并非如此。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
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四是认为搞低碳经济
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这
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不对。从长远战略上来看,低
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的竞争不是传
统的劳动力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
率的竞争。如果我们为减少成本,图当前一点蝇头小
利,将来我们的产品、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就可能没有竞
争力,从而被排斥出世界经济的主流。五是认为低碳经
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我们现在还没到发展低碳经济
的水平,以后到了那个水平再说。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
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
的、防治污染的、环境友善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
贡献。
二、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黄栋等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至少出于以下考
虑:首先,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中,伴随工业增长所带来的能源和资源消费会大幅度增
加。未来20"--50年间,中国必须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
体减排之间寻求平衡。其次,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
45
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诺更多的温室
气体减排义务。第三,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
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不论从产业盈利
潜力还是创造的就业机会来看,低碳产业都是未来蓬勃
发展的朝阳产业,这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动因。
付允等指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非常紧迫,理由至
少有三:其一,中国面临较大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
其二,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其三,我国资源超
常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认为,
我国应尽快提出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相关指标可以作为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引导型指标。理由有三:一是我
国要用先进理念引导发展而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
老路;二是自“九五”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以来,没
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部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统计、考
核指标,特别是缺乏对执行情况的监督;三是从国情出
发,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冯之浚等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
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
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国内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以及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
排放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这既符合我国
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又可以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
在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看来,我国发展低
碳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高碳模式”严重
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中国目前正处在重工业
化阶段,支撑重工业的是能源。国际能源和资源产品不
断大幅涨价,我们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依存度越来越
高,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差,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的
稳定性;第二,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碳
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打压和限
制中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第三,从国际来讲,“碳
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过去大家争夺
的是土地、石油、煤炭、矿产等,将来就会争夺碳排放
权。而现在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位于产业链低
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我国能源
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1/s,这
将挤占本土战略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第四,从社会角
度看,高碳排放和其他伴生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造
成严重后果。据多项社会调查显示,环境污染已经和腐
败、贫富差距扩大一起,跃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前几位
因素。“碳排放”已经不是~ 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
个政治和社会问题。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怎样
王毅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
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长远看,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
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我们可以利
用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使一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技
术取得竞争优势,甚至扮演领先者的角色,并尽早到达
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拐点,但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
济、走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
低碳能源和技术,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我国的现代化
进程。从近中期看,作为率先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
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存在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
和要素组合优势,较快实现跨越重化工业阶段的历史机
会。在常规1青况下,未来2o年全球化石能源供应相对充
足,而目前相对较低的能源价格也许是廉价石油时代结
束前中国加速工业化的最后时机。但就自身条件来看,
中国受到发展阶段的制约,实现低碳转型面临快速经济
增长、国际贸易分工的低端定位、巨大的就业压力、以
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以及体制机制等
方面的障碍。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包
括低碳化在内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金乐琴等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不利条
件:一是发展阶段。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
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
二是发展方式。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式的
特点,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
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三是资
源禀赋。中国“富煤贫油少气” 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
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四
是贸易结构。在现阶段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美、日、欧
等已进入知识经济或服务经济时期,在全球产业分工体
系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在产
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
大落差。当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有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减排空间大。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处于高能耗
阶段,加上节能技术水平较低,能源管理漏洞较多,使
得中国的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二是通过结构
调整、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
地较大。三是减排的成本低。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
4-6
减排成本比较低。从国际上看,框架公约规定每吨成本
超过3o美元,中国的成本大体在15美元。四是技术合
作潜力大。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
存在较大落差。另一方面,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的机会在
增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
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此外,中欧之间签署的
《中欧关于气候变化的共同宣言》,美国发起的《亚太地
区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等多边及双边合作都把
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合作作为基石。
庄贵阳认为,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许多市
场gin度障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人
口基数庞大,减少贫困、发展经济、满足就业、提高全
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仍然是中国面临
的最大任务。一个国家(或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
长,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人口、人均收入、能
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从人口因素看,虽然出生率、人口
自然增长率、婴儿死亡率、总和生育率都远远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但中国毕竟有13亿的人口基数;从能源结
构因素来看,虽然通过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和CDM项
目实施,可再生能源开发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中国以
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
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人均收入因素来看,中国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的决心和
努力不会动摇,这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中
国不会以降低人均收入或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控制温室
气体排放目标。
姜克隽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非常有利的
条件就是成本优势。这首先是因为大量的减排技术在中
国应用时,其成本低于发达国家。再者,中国经济具有
后发优势,与老的传统工业国家相比,在扩张过程中,
建立新企业新设备的成本要比改造更新旧企业旧设备的
成本低。与日本、美国、欧盟相比,中国可以以较低的
成本来发展低碳经济。从燃料角度来说,在中国采用超
临界机组的成本可能会比普通的火力发电更低一些。虽
然超临界机组初步投资非常高,但是因为中国现在资金
充裕,所以发展低碳技术的投资问题不是很大。
四、应当怎样发展低碳经济
鲍健强等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有这样几种
方法和途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
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二是降低对化石能源
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三是发展
低碳工业,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效率, 减少二氧
化碳排放;四是建设低碳城市,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
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五是通过植树造林、生
物固碳,扩大碳汇(Carbon Sink)
郭万达等认为未来40年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
要“战略机遇期”,鉴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外交谈判问题
比较复杂,我们应“内外有别”,对外要本着“共同但
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国际谈判,“对内”,则要抓住
机遇,积极主动地发展低碳经济,要做到:一是将低碳
经济纳入国家战略,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二是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有关
低碳经济的国际谈判和国际规则的制定。三是确立“城
市化和低碳化”并行发展的战略,增强我国长期可持续
发展的能力。四是培育低碳城市,建立区域性低碳经济
发展的示范区。五是实施向低碳经济投资的激励政策。
潘家华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能盲目寄希望
于调整产业、能源结构,因为两者都受到客观条件的制
约,空间十分有限,重点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提高
能源效率,二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三是引导消费者
行为。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发展低碳经济还有其他一些
可以努力的空间。如碳捕获与埋存技术,虽然用来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现在还不具备经济可行性,因为它耗能特
别高,但作为一种技术选择,我们可以继续研发,使这
种技术将来具有商业可行性,这是战略投资。而且碳捕
获与埋存技术在有些领域是能够产生收益的,例如用它
来提高石油采收率。一些发达国家在进行三次采油时,
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加以液化,注入到地底下把油驱赶
出来。我们还可以利用国际贸易来发展低碳经济。
陈晓春等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所带来消费领域的
变化并非是自然形成的,经济基础的变化需要经过消费
者不断克服长期形成的消费倾向惯性,这个过程需要政
府和社会不断引导,逐渐形成适应低碳经济的消费观念
和消费行为。一是引导家庭合理消费,鼓励学习型消费;
二是引导个人文明消费,诉求消费正义;三是引导企业
低碳生产与消费,支持环保企业;四是政府要合理引导
消费,坚持“低碳化”运作。
任卫峰认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动
环境金融建设十分必要,必须在制度层面上构建相应的
激励性机制,推动环境金融理念的建立及相关培训。政
府在制定一系列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
标准时,应考虑金融方面的因素,且不能局限在现有的
金融体系内思考问题。应鼓励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
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捕捉低碳经济下的商
47
业机会的积极性;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逐
步兴起和蓬勃发展。
五、简要评论
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
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
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
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
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
的低碳发展路径。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们需要多一
些理性,少一些武断,在出台政策过程中要多一些审
慎,少一些莽撞,唯有如此,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才会真
正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
济研究,2005,(3):79-87.
[2】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08,(3):14—18.
[3】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
业经济,2008,(04),153— 160.
[4]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光明日报[N],2009-04-
21.
[5】金乐琴等.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
索,2009,(0i), 84— 87.
[6】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绿叶,2009,(05).
20-27,
【7]黄栋等.论促进低碳径济发展的政府政策【J】,中国行政管理,
2009,(05),48 49.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
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08)-8—1o.
(9 J冯之浚等.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
光明日{艮,2009—04—21.
[10】张春华.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发展之路【J】,WTO经
济导刊,2009,(O1).22—27
[11]王毅.中国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与政策保障[J],绿叶,2009,
(O5).28-32
[12]座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
2008(O2) 34 36.
【l3]姜克隽.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优势[J],绿叶,2009,
(05),ll一19
I14】郭万达等.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开放导报,2009,(04),5-9.
[15]陈晓春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
(O4),71— 74.
[16】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
(O3).38— 42.
(收稿日期:2009-09-08 责任编辑: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