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上的古巴:正式拥抱资本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52:56

  古巴出台私有化改革方案,准备拥抱资本主义?

  据瑞士《新苏黎世报》9月24日报道,古巴政府近日出台了部分行业私有化改革的具体方案:将在178个职业中允许个体经营,其中83个允许雇工,餐馆允许最多雇工人数由以前的12人提高到20人,同时开放出租房屋市场。古巴共产党机关报《格拉玛》周五公布了178个允许个体经营的职业名单,其中包括手工业者、宾馆服务员、电工、按摩师、机械工人、理发师、程序编制人员、汽车驾驶教员、花商和擦鞋人员等等。未来的个体经营者必须纳税和交纳社会保险。这178个允许私有化行业中的83个可以雇佣职员,建立小型企业。古巴政府很早就允许小型商店和小手工作坊私有经营,但是企业规模受到限制,这次也进行了调整,把餐馆和酒吧允许雇工人数由最多12人提高到20人。这次改革中还有一个新的内容是:允许私人房屋整体出租,以前只允许私人房屋中的个别房间出租。新政策还允许房屋所有者从银行贷款以翻修和扩建原有房产。不久前,古巴政府宣布到明年中旬裁减50万国家公务员,以缓解财政负担。由于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古巴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古巴政府希望通过这项私有化改革吸纳下岗的国家公务员再就业。

  

  在与美国的直接对峙中,社会主义古巴坚持了近50年。50年间,无论局势如何变幻,只有卡斯特罗和匮乏永远不变。 良好的排队秩序背后是严重的短缺!

  作为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大包干农民积极性不高,超过50%的土地闲置,80%的农产品依赖进口,这对于工业并不发达的古巴来说是致命的。不单是农副产品,各种生活物资的短缺使古巴人似乎早已习惯了等待,用哈瓦那大学博士研究生胡里奥的话说就是,“这是一个排队的国家。”公共汽车站总是挤满了人,因为公共汽车要一个小时才有一趟;卖冷饮的小店前总是挤满了人,因为1比索一个的冰激凌总是不够;兑换外汇券的地方也总是挤满了人,人们忙着把各种渠道获得的美元换成外汇券,因为只有外汇商店才能买到洗涤剂、家电、甚至好一些的卫生纸。

  据报道,古巴人平均月入只有320比索(约15美元,不到100元人民币),而买一个小面包或一块洗澡的肥皂都要10比索。古巴人的生活用品由政府按每人每月定量配给,并且需要凭本供应:每月食用油一瓶、洗衣粉一袋,此外,每人每天面包80克,每月大米6磅,鸡蛋8个,黑豆2磅,鸡肉2磅,白糖3磅,咖啡65克,巧克力粉70克,7岁以下儿童有少量奶粉盒。“凭本供应”的东西很便宜,上述生活用品的总价不到30土比索,也就是一美元多一点。便宜是一方面,对于古巴普通人来说,永远不够的配额才更加刻骨铭心。不足的部分古巴人会去黑市买,但价格却是天文数字,并且只收美元和外汇券。苏联解体后,古巴的经济愈发困难,随后卡斯特罗决定推行改革:“有限度地、有步骤地”发展私营经济,自由市场终于回到了古巴。“四条街市场”是哈瓦那为数不多的几家农贸市场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大约100个摊位,并没有满,但是叫卖声一直沸腾着。小贩一天能赚到200多比索,相当于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

  据《南方周末》报道,华人陶锦荣1993年到哈瓦那的“华区”(唐人街)开了一家以“天坛”命名的中餐馆。古巴政府特别批准“天坛饭店”新修了第二层,因为古巴规定饭馆不能同时接待超过12个客也人。但陶锦荣还是对女儿说:“要随时做好饭店最后被收回的准备。谁是饭店的老板?不是你,也不是我。”既然古巴人日常生活用品的三分之二必须到价格高于凭票证供应的市场上去购买,那么他们的正常收入能不能保障他们的生活呢?事实上单靠工资是远远不够的。约三分之一的古巴 家庭在美国有亲戚,他们或者是合法移民,或者是通过各种途径逃出去的。在1993年以后,古巴政府为了生存,宣布了美元合法化,持有美元不但不再是里通外国的证据,反而是受欢迎的。从那以后大量美元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古巴,一个在美国的古巴人只要每月寄回去一二百美元就可以大大改善他的亲属或朋友的生活,远远超过他们的工资所能购买的。因此,这三分之一的古巴人可以从他们在美国的亲戚那里得到接济,而其余的古巴人只得靠其它办法。

  世界银行在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到虽然古巴在经济上非常贫困,但是其婴儿死亡率却低于许多工业化国家。不仅仅是婴儿死亡率,作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古巴在社会福利方面却“异常完善”。古巴的多项重要公共健康指数都达到了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水平,其高效医疗体制的“秘方”在于其基础医疗制度,尤其是家庭医生制度。

  古巴的家庭医生诊所设在社区里,每120至150个家庭就有一名家庭医生和至少一名护士,古巴每千人拥有5.3个医生。而家属在医院陪床国家也免费管吃住,病人只需要花一点药钱即可。但这些福利只能提供给患者基本的医疗服务——最好的医疗制度只能提供基本的保障。遇到大病大灾,普通人也只能出高价去好医院。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家用电器常年匮乏。为此2006年古巴从中国进口了上百万台电饭煲和电冰箱,从古巴最穷的乡村开始,平均分发给全国的民众。古巴大街小巷的“国营供应点”门前张贴着配发给各户冰箱的领取情况。这是古巴和中国海尔公司谈判进口的,据说多达数十万台。它们被优先供应农村和偏远地区,直到2006年底才刚开始在首都配发。此前,古巴政府市不允许普通人购买家用电器的,所有的需求只能等待国家统一分配。但近年来古巴已经部分开放了购买许可,但价格对于一个普通古巴人来说仍然可望不可及。

  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古巴元首卡斯特罗对其当政以来所引以为自豪的政绩: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6.3%,即使在古巴最困难的时候也实行9年义务教育、现在已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生不但免交学费和书本费,学校还管饭并向学生提供学生餐费和校服。小学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受过高等教育的占受教育人数的57%。即使在内有经济困难、外有军事威胁的1990年,古巴的教育经费也比军事开支多1倍。

  据统计,目前古巴共有96所一个学生的学校。古巴驻华大使埃尔南德斯称,“即便在经济最困难的上世纪90年代,也没有停办任何一所学校”。1994年古巴严重油荒,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石油供应从1300万吨降到300万吨后,公共汽车以及政府部门的公车都缺汽油而开不出门。所以卡斯特罗一声号召,古巴所有的公车私车,都招手即停,只要顺路谁都可以搭车。而在哈瓦那的“涉外出租车”上则是另一番景象。这些车不用搭载顺风客,但每个司机都有张简单的表格和一支笔。司机被要求记录下每一单生意旅客的人数以及出发地和目的地等信息,以应对国家有关部门随时的检查。而大多数古巴人所谓“打的”,是“突突”冒着黑烟的前苏联大轿车。更准确地说,这是轿车模样的公交车。

  穷则思变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虽然卡斯特罗曾说过:“开放旅游业等于让自己老婆跟别人睡觉一样”,但他还是对外开放了旅游业。古巴政府把允许外国人进出的旅游景点与旅馆划为涉外特区,严禁古巴人进入此类地区。位于哈瓦那郊外,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巴拉德罗海滩,每天都接待着大批的外国游客。在这22公里白色沙滩上,游客都是欧洲与美洲的白人,没有一个古巴人,因为政府不允许他们进入涉外场合。据说,这是个合资项目,古巴政府没有钱,除了出土地与涉外政策,其他一切由外商投资,双方控股,国内国外两个总裁。加勒比海阳光沙滩孕育的古巴人天性自由浪漫,然而这片土地上的社会主义政权却又十分严格。“爷爷”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胜利后建立起一个特殊组织:保卫革命委员会,它类似中国城里的居委会和农村的村委会,平均管辖不超过几百人的社区,但它有权随时可以闯入居民家检查有否违法行为。在古巴有几千个保卫革命委员会,遍佈所有城市和农村。

  古巴只有三张统一的共產党官办报纸《格拉玛报》、《起义青年报》、《劳动报》。据介绍,哈瓦那200多万人中有近20万警察,职能不清什么事都能管,在路上可以检查任何人,包括外国人。古巴政府规定,除了政治宣传以外禁止做商业广告。美国与古巴没有大使馆,只有双方派驻的一个叫“利益办事处”的机构。美国驻哈瓦那利益处前有个长方型大广场,古巴政府经常组织民众在广场上发起抗美帝集会游行。作为回应,美国驻哈瓦那利益处大楼外墙上会用电子大屏幕打出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是自愿来集会游行,我们尊重你们;如果你们是被迫来的,我们同情你们!”古巴政府为了挡遮墙面上“反动标语”,在美国利益代表处七层大楼前,高竖著130根旗杆,上面飘扬著黑色星条旗。

  古巴这个曾被称为“美国后花园”的社会主义国度一直在用最纯粹的平均,实践着最绝对的主义。然而导演这美好一幕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最丑陋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