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43:28


  最近,比尔·盖茨与巴菲特要来了,中国一些"评论家"几乎表现出一边倒的趋势:歌颂伟大的外国慈善家,鄙视"怕被劝捐"的那帮渺小的中国富豪!

  尊重外来友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妄自菲薄可不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本分!

  中国企业家中难道真的没有慈善的先行者吗?有啊。不仅接二连三,而且有的比美国的比尔·盖茨与巴菲特捐得还要早、还要裸的呀!那么,为何要制造这样一种舆论--比尔·盖茨来了,"怕被劝捐"的中国富豪们诚惶诚恐?

  在中国,赚钱不容易,捐钱也是不容易的。

  别的不说,就说创办慈善基金会吧,在中国大陆,主动这样做的企业家有哪一个没成为被骂的"靶子"?

  从2004年底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的牛根生,到2009年先后宣布捐股捐资的曹德旺、陈发树,哪一个不是在"誉满天下"的时候,同时也收获了"谤满天下"?

  先说牛根生。他2004年底宣布裸捐股份,2006年辞去总裁,2009年辞去董事长,从而成为由做企业华丽转身做公益的专职慈善家。他捐得最早,惹出的话题也最多。先有人说他号称捐了四五十亿,怎么不见有夺人眼目的大项目出手?其实,看看老牛基金会这5年的财报就可以知道,在"裸捐"股份未变现的情况下,老牛基金会的主要现金来源就是所捐股份所产生的红利,就这,也已支出1.6亿元人民币,涉及的公益慈善项目达60多个。至于股份变现,那是一步一步的事,老牛基金会2009年首次变现部分股份已获公益现金9.55亿港云,相信未来几年会有大动作出手。接着,又有人不断攻击"老牛基金会将牛根生所捐献的一部分蒙牛股权质押给摩根士丹利",以为这下子发现了牛根生做慈善的软肋,殊不知,全世界的公益慈善基金会都有双重职责(包括我国的社保基金也是这样):一是做公益慈善事业,二是让手中的公益资产保值、增值,否则,所有的公益慈善基金会就只有死路一条:只出不进,直至枯竭!老牛基金会用手中的股权获取抵押贷款并进行投资运营,正是其增加自身公益资产的一种运作方式。

  再说曹德旺,有人说他承诺多时,还不兑现,光说不练。是的,由于种种原因,他所承诺的捐股事宜还未落地,基金会也尚未建立。但众所周知,执行是需要处理许多不期而遇的细节的,我们给他个三年两年的筹备时间又何妨?

  最后说陈发树。去年甫一宣布,便召来许多意相不到的质疑。今年更有人揭发陈发树的新华都基金会只有1亿元的注册资金,其所承诺的价值83亿元的股票根本没进入基金会,并以这样的标题质疑他的诚信--《陈发树83亿豪捐: 拷问慈善的真诚度》。他有所不知的是,按照中国的《公司法》,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管当有意愿捐出股份时,每年所捐比例不得超出其本人在该公司所持股份的25%。陈发树宣布了捐赠意愿后,并非能够一步到位,他得按法律程序一步一步来。

  但对国内慈善家极尽苛责的那些"质疑者",在洋人慈善家面前却一下子变得无比乖乖,立刻把他们奉为圭臬,要借他们的名义来"修理"中国这帮"怕被劝捐"的企业家了!他们莫非忘了,我们本土已有先行的慈善家?虽是"敝帚",犹可"自珍"啊!

  这里面似乎有一个看不见的"攘内迎外"的逻辑: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喜欢质疑的那部分"中国评论家",对美国慈善家用的是"照神镜",没有一丁点怀疑,只有一万个歌颂;对中国慈善家用的是"照妖镜",布满一万个怀疑,然后将他们的慈善轨迹在外国慈善家面前全部归零,淹没为"被忽略的背景"。

  这种"谁大捐,谁的负面闲话满天飞"的状况若不改善,目前想捐的人,恐怕也会拖到临死的那一天才肯付诸实践。但愿在中国,不要只有死人捐股捐钱才会被人免贴"作秀"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