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注解第一卦:乾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20:43
第一卦 乾卦

                                        上九

                                        九五【天】

                                        九四

                                        九三        乾卦【刚健,为君之道】

                                        九二【天】

                                        初九

【卦象卦名】乾卦由两乾相重而成,为天体运动反复不息之象,天以健行,故名乾卦。乾:为草木初生上出时冲破阻力掀开泥土刚健通达之状,含刚健之义。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如天行之健,故乾卦之象即为君之道也。

【爻象解析】乾卦以刚健为义,则爻皆有刚健之象,乃君子为君之道也,但以时位而言之。为君之道如龙象,能细能巨,能屈能伸,能隐能彰,进退随时也,故诸爻皆以龙言之。龙者,阳物也,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云“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操又云“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初九:潜龙勿用。

初居至下,犹如龙潜伏于下也【阳爻有龙象】,故曰“潜龙”。初九为乾之始,阳始生于下而微弱,刚德待养而成,须韬光养晦以待时,未可有所为也,故曰“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具刚中之德,虽处下位而大人之德已著,是君子进德修业而利于有所营为也,故曰“见龙在田”【“田”为地上可营为有益之处,故以“田”言之】。君子有所营为,必益于人,为人所利见,故曰“利见大人”。为君之道能细能巨,虽处下位,亦能有所作为而利益天下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三处下乾之终,失时则废,懈怠则旷,是处于危惧之地也。九三居乾而承乾,下乾未终而上乾复来,乃君子自强不息之象,故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虽处危地,君子知危能戒如是,此其所以无咎也,故曰“厉无咎”。孔子观此爻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四居上体,为跃进之象,然以刚居柔,处上体之下,又为潜退之象。九四之象为随时进退,时可进则进,时当退则退,故曰“或跃在渊”。君子处进退维谷之际,能进退随时,所以无咎也,故曰“无咎”。君子诚能随时进退,则其进也非贪位,退也非沽名,可以投事几之会,可以免失身之辱,何咎之有哉!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五居至尊之位,具中正之德,为德业有成而利益天下之象,大人之德彰显于上,犹如龙之飞腾于天也,故曰“飞龙在天”。大人利益天下,为众所利见,故曰“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上九刚而居上,为盛而不已之象,故曰“亢龙”【“亢”为高亢、盛极之义】。万物之理,进必有退,存必有亡,得必有丧。上九为乾之终,乃君子功成当退之时,苟盛而不已,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必受挫而有悔也,故曰“有悔”。老子曰“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此句总诸爻之义而言者也。刚健之为用,独上九不吉,群爻皆可,故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上九居上,故为“首”之象】。此句之义,刚健之为用,须戒其盛满,若居功自傲,富贵而骄,必自遗其咎,非为君之道也。乾卦六爻皆刚,故总而通言之。

卦辞:乾,元亨,利贞。

【集说】《彖传》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务,万国咸宁。

《周易本义》云:此卦六画皆奇,上下皆乾,则阳之纯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后可以保其终也。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余皆放此。

《周易程氏传》云:上古圣人始画八卦,三才之道备矣,因而重之,以尽天下之变,故六画而成卦。重乾为《乾》。乾,天也。天者天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乾者,万物之始,故为天、为阳、为父、为君,“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惟《乾》、《坤》有此四德,在它卦则随事而变焉,四德之义广矣大矣。

胡氏炳文曰:“元亨利贞”,诸家便作四德解,惟《本义》以为占辞。大通而至正,此天道之本然;大通而必利在正固,人事之当然也。《乾》为《易》第一卦,占得之者,其事虽大通,而非正固尚不能保其终,况它卦乎?

《朱子语类》云:问:“元亨利贞”。曰:当初只是说大亨利于正,不以分配四时,孔子见此四字好,始分作四件说。又云:“元亨利贞”四字,文王本意在《乾》、《坤》者,只与诸卦一般,至孔子作《彖传》、《文言》,始以乾坤为四德,而诸卦自如其旧。二圣人之意,非有不同,盖各是发明一理耳,今学者且当虚心玩味,各随本文之意而体会之,其不同处自不相妨,不可遽以己意横作主张也。

《周易折中》云:《乾》、《坤》之“元亨利贞”,诸儒俱作四德说,惟朱子以为占辞,而与它卦一例,其言当矣。然四字之中,虽只两意,实则四层,何则?“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人能至健,则事当大通,然必宜于正固,是占辞只两意也。但《易》之中,有言“小亨”者矣,有言“不可贞”者矣,一时之通,其亨则小,惟有大者存焉,而后其亨乃大也,是大在亨之先也;硁硁之固,固则非宜,惟有宜者在焉,而后可以固守也,是宜在贞之先也。其在六十四卦者,皆是此理,故其言“元亨”者,合乎此者也,其但言“亨”或曰“小亨”者,次乎此者也;其言“利贞”者,合乎此者也,其言“不可贞”、“勿用永贞”,或曰“贞凶”、“贞厉”、“贞吝”者,反乎此者也。《乾》、《坤》诸卦之宗,则其“亨”无不大,而其“贞”无不宜。文王系辞备此四字,故孔子推本于天之道、性之蕴,而以四德明之,实所以发文王之意,且以为六十四卦详略偏全之例,非孔子之说异乎文王之说,又非其释《乾》、《坤》之辞独异乎诸卦之辞也,学者以是读朱子之书,庶乎不谬厥旨矣。

【案】《乾》者,为君之道也,君子禀刚德之正而自强不息,如天行之健,必获大通,然非正固则不能保其终,即大通而必利在正固也,故曰“乾,元亨,利贞”。孔子推本于天之道,明君子刚德之正,故以“元亨利贞”为四德,是得理之精也,详见后面《文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