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与淮海战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10:38

粟裕与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作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结束,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对比解放战争期间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均为以多胜少,唯有淮海战役是以少胜多。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以70余万对国民党军55万,最后歼敌47.2万;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军以100万对国民党军60余万,最后歼敌52.1万。而淮海战役,则是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最后歼敌55.5万。

因此,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听说后,在记事本上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不久,斯大林又对即将出任驻华大使的尤金说:“淮海战役打得好,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少见的。这个战役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19世纪80年代,美国西点军校专门派出考察团,来到淮海战场旧址进行实地考察,对这一结果的评价是:“不可思议”。美国参谋学院战斗研究所也认为,在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是规模最大、最具决定性的一战,“认定淮海战役是最有研究价值的一次战役”。

淮海战场上,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直接指导下,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运筹帷幄,出奇制胜,不仅创造了战役上以少胜多的奇迹,而且把大兵团作战指挥艺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两方面,均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正在平津战役前线的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十分关注淮海战役,尤其对几个月前的辽沈战役后期巧施妙计,从自己手中救走了5万余人马的名将杜聿明逃走又被活捉的全部细节,很有兴趣。为此,他还责怪参谋长刘亚楼未能全面收集好材料。

刘亚楼说:“林总,你对华野的作战情况特别感兴趣,是不是想与粟裕同志比个高低?”

林彪回答:“你这个人说话欠考虑。首先,我对打了大胜仗的兄弟部队都很感兴趣;第二,我对粟裕同志的了解,比你们要全面和深刻。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后来,由于经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风格。我因为长期以来,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我的担子很重,打仗较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之一、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也给予了粟裕以及他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很高的评价。华东军区领导机关在奉命准备向苏联尤金大使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时,在场的刘伯承边看地图边对陈毅说:“淮海战役这个仗,主要是三野(华野)打的。”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还回忆其父说过这样的话:“淮海战役主要还是华东野战军打的。我们中野武器装备差,兵力少,打黄维时是瘦狗拉硬屎,幸亏有粟裕派来部队及时支持,否则我们中野打光了也打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