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与实力——钓鱼岛撞船事件棋局复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16:56
撞船事件专题
从日本民族性看钓鱼岛争端
台湾如何对待民间保钓
关注日本巡逻力量
名博沙龙:如何保卫钓鱼岛
视频合集

对峙17天的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终于以日方交还船长暂告一段落,但中日之间围绕在事件处理上的攻防战,却高潮迭起。
日本新上任的强硬派外相前原诚司主导下的中日关系走向何方,已成为中外分析家观注的焦点。中日关系,或将面临着几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该如何总结看待这次钓鱼岛撞船事件?我们该如何看待实力逆转背景下中日博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崛起过程中所遭遇的外交挑战?

一场空前而罕见的危机
中国渔民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偶有摩擦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此前日本一直都是谨慎处理,不让事件对中日关系造成冲击。1996年和2004年,两岸“保钓”人士先后成功突破日方阻碍,登上钓鱼岛随后被日方抓扣,也迅速得以获释返回。
为此,中方民间表现出从未有过的震惊、愤怒和惊愕的情绪,甚至官方的外交层面也表现出不适应感,应对措施慢了半拍,直至关注面从外交部上升到了总理级层面后,问题才得以解决。【详细】


被扣中国渔船闽晋渔5179号

被非法扣押的船长詹启雄
日方姿态几十年来从未见过
日本政府这次主动放弃避免矛盾升级、化解危机的机会,各部门各层级敢在中国方面多次强烈抗议后,态度更加强硬,展现出从未有过的蛮横姿态。
特别是选择在被一度视为“底线”的十天留置期到了后,继续坚持不放人,坐等中国的反制措施出台,或者说其就想看看中方还能拿出、还敢拿出什么反制措施,完全是一副不搞大不罢休的挑衅举动。【详细】
日方举动:不搞大不罢休
在这一场博弈中,日方的手段、决心和姿态都是在日本战败后从未见过的。2004年3月中国“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后,被日本抓捕的7名中国人很快就得以遣返。日方以特别措施来处理,并没有将其移送检察厅。请注意,当时还是小泉当政的时代。而这一次与上次日方举措完全不同,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将强硬进行到底。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日方多次对中方强调,"只要詹其雄认罪并缴纳一定罚款,即可获得释放",这显示了日本早有意或者说刻意要制做一个依照国内刑法来处置"中国渔民违法进入日本钓鱼岛海域"的案例,在达到自己设定的目的后才可能放人。
但是,这次事件的最终结果,说明日本还是误判了形势。【详细】

事件结果:民主党在国内被千夫所指
今天的中国比小泉时代的中国更强大,外交资源更多,军事实力更强大,政治上反制日本的手段也更多,承受中日关系恶化的能力更强了。今天的中国更没有理由在领土问题上向日本的恣意妄为做让步。
日本一度的蛮横态度看起来是安抚了国内的民意,令政治家们一度获利,但最终的受损者却还是民主党。因为还是不得不释放船长,被在野党和社会舆论千夫所指。
事件证明任何一国政府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以民意为借口,轻易挑起与邻国的对抗,都是极不负责任,也是极为愚蠢的。而且它损害的是中日的长远关系,损害了日本自己的长远利益。中日关系已经不是十几天以前了。这次事件给中日双方的记忆在今后很长时间都难以抹去。【详细】

钓鱼岛目前的现实是:中日两国都声明对其拥有主权,日本政府实际控制钓鱼岛,中方大陆及台港三地的民间都有活跃的保钓力量,台湾及大陆的渔船不时出入钓鱼岛海域作业,这些捕鱼活动是历史形成的,日方对这些作业渔船及民间保钓船通常采取驱赶行动,但日方此前从未抓扣中方的人和船。【详细】

日本冲绳那霸海上保安本部的资料显示,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该部就通过海空舰机监视对出没于钓鱼岛附近海域的中国渔船进行严密的调查统计,发现最多时竟有160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捕鱼,其中不乏被其视为"越境"捕鱼的。9月7日上午的事件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可以说是日方有预谋的一起行动。【详细】

日本此次扣押大陆渔船,用日本国内法审理中方船长,是其对钓鱼岛综合政治现实的一次突破。日本的强硬表现,暴露了其要压迫中方让步,使其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逐渐转变成"法理现实"的野心。它想下大的赌注,制造一个"判例",改写东海的现实。而中国决不可能接受日本的图谋。【详细】

',1)">

钓鱼岛事件成了菅直人内阁的政治赌博
这次日本不惜挑战中国,在有争议的钓鱼岛海域公开逮捕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是经过精心部署策划,并从上到下贯彻“依法处置”的强硬口径。这一方面是为了给日本扩大强化对钓鱼岛及其海域的实际控制作出重要的法律铺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争取继续执政的民主党菅直人内阁的执政能力加分。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用列宁的这句政治名言来解释日本在钓鱼岛撞船事件上的强硬依然成立。2009年实现政党轮替以来,执政危机就一直缠绕着日本民主党,今年7月民主党在上院选举中丧失多数席位加剧了这一危机。这次惨败本身,还不至于直接导致民主党下台(因为决定执政党地位的主要是下院,而下院选举要到3年后),却使民主党政权将难以推行其政策,也就是所谓的“瘸腿国会”。
因此分析日本强硬的原因不需要做过多联想,把目光投向纷乱的日本政坛就可以了。目前的菅直人内阁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如何保住民主党和他个人的执政地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菅直人内阁是在恶意消费中日关系:内政上,通过展示强硬姿态捞取政治加分;外交上,把对华强硬当作贴近美国的垫脚石。【详细】

日本民主党的渊源
要看清事件的全貌,必须还原当前日本执政党民主党的面目。要了解民主党的本质,首先要了解的是自民党90年代初的大分裂。而分裂的主角,就是现在的民主党巨头小泽一郎。当年的小泽是自民党内坐头把交椅的权势人物之一。
小泽在自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中失败,于是干脆脱党而出,利用他自己的原有班底和一些在野势力,组建了一个又一个新政党,但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破产失败。最后,凭着现在的民主党,乘着经济危机的东风,重新上台成功。而来自自民党的资深政客——小泽、鸠山和菅直人,成为长期主掌民主党的三巨头。【详细】


小泽一郎

三巨头:鸠山、小泽、菅直人

菅直人
小泽一郎:心机极深的老牌政客
当年的小泽是自民党内的权势人物之一,担任过自民党干事长,对于选举战术是万分精通。也因行事风格专横而树敌众多、因为经常牵扯黑金政治,个人形象独断专行,在民间的名声也不佳。所幸他能笼络组建起一大批近卫军,才能在政坛历经风雨而不倒。
以小泽的梦想,民主党取得政权后,是打算亲自出马的,无奈本人实在名声太臭,又碰上经济丑闻曝光,只好先让鸠山由纪夫出来顶替。但实际真正操控民主党的,依然是“实战经验”丰富的第一大派系头子,心机极深的小泽一郎。【详细】
鸠山由纪夫:不谙世事的“少爷”
鸠山由纪夫有对华友好的历史,强调“东亚共同体”“普天间机场搬出冲绳”等主张,身上有着浪漫主义色彩。但其本质是学者出身、缺乏政治经验不谙世事的“大少爷”。
名义上他是民主党内第二大派系的头头,靠的是政治世家(祖父是自民党首任总裁鸠山一郎)留给他的巨额遗产和影响力。小泽说过:“当年成立民主党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是鸠山兄弟俩拿出10亿日元作党的活动费,才有了今天”。【详细】
菅直人:处事圆滑的草根政治家
菅直人论背景远远不如小泽和鸠山。一般媒体喜欢突出他年轻时曾为激进分子的旧账,其实在政坛上厮混了30年的菅直人早已圆滑无比,甚至比鸠山小泽之类的“前自民党”更稳健。支持他当首相的政客名单中,极右、保守、中道、偏左,各色人物都有。其处世之道可见一斑。【详细】
名左实右:民主党的政治倾向
民主党以“中左”姿态出现,实际却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说自民党还算个“表里如一”的右翼保守党,民主党却更像锅混沌不清的大杂烩。这伙人大概只有一个共同目的“造反夺权”,即他们的口头禅“政权交待”。
简单的说,该党就是一伙从自民党和其他政党内分裂出来的政客(包括如小泽一郎类型的顶尖人物),再拼凑上其他一些或极右、或中右,或左倾的各色在野党派和团体,混合而成。
日本政党本来就以松散和派阀林立而著称,而民主党之政见矛盾,恐怕会更为激烈。总体而言,该党虽然暂时和日教组之类的左翼团体保持“蜜月”,但其总体倾向依然是偏右的。而且民主党说话总是朝令夕改,常常表现出极端的特质。【详细】


日本媒体此次空前一致支持政府

国土交通大臣前原诚司强硬表态
被削弱和撕裂的民主党
7月民主党在上院选举中的挫败,和刚刚结束的党首之争所造成的裂痕,注定了菅直人领导的是一个弱势的、处于风雨漂泊中的内阁。目前民主党在上院和下院的席位都不具有绝对优势,无法通过如政府预算、削减赤字等这类涉及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决议,这也决定了菅直人在对日本来说更为紧迫的内政问题上几乎没有多少施展拳脚的空间。【详细】
菅直人能待多久?
更为严重的是,习惯"跳槽"另组新党的“混世魔王”小泽一郎分裂民主党,现在看来恐怕难以避免。如果菅直人能够拉住力量强大的自民党(在党首选举前,自民党公开说如果菅直人当首相,自民党可以协助这个内阁;如果是小泽,则自民党将对抗到底),得到美国的支持(选举前美国人表露支持菅直人的态度,不欢迎小泽成为首相),即使小泽搞分裂,他依然可以稳住阵脚。否则,菅直人内阁大概不到年底就要倒台。【详细】
在领土主权问题打出强硬牌
在这种背景下,菅直人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保全相位,为此不惜搞运动,不惜折腾。钓鱼岛问题就成了手中绝佳的民意牌。试图以此拉住自民党,拉住保守选民;拉到民族情绪,拉到美国的支持。
而在菅直人权术操弄的背后,则是日本社会整体“右转”的事实。【详细】
菅直人新内阁

菅直人新内阁合影

菅直人虽然被认为是左派(主要指内政民生主张)人物,但在其阵营里封官晋爵、占据重要席位的,大都来自前原成司主导的“凌云会”和财务大臣野田佳彦领导的“花齐会”。小泽和鸠山派的干将,更是基本被踢出了内阁。
因为尽管菅直人竭力摆出“稳健”“保守”“亲官僚”的姿态,但主流的保守选民依然不肯轻易原谅他“不光彩的”激进左翼青年时代,在内阁中需要大量起用被大众喜爱的右翼人物,增加民意的支持率。
长期与中国交往密切的菅直人上台当政后,中日关系会变得如此的糟糕,这是谁也没有预料过的事。但若是从保住个人权位的角度思考,这一点就很好理解了。【详细】

菅直人是一个市民运动家、草根政治家,长期以来关注的都是国内问题,对外交和安保不甚了解。从现阶段菅直人的排兵布阵来看,他选择了将坚决拉开试图"改变日本"的小泽、鸠山势力之间的距离。
新内阁大量启用这些"亲美"政治人物来主导,表现出明显的“强化美日同盟、修复此前裂痕”的矫枉倾向。【详细】
撞船事件总导演:前原诚司

前原诚司

中日关系骤然紧张之际,号称“民主党之鹰”的前原诚司登上了日本外务大臣的宝座。前原诚司曾来华考察研究,能讲一口很不错的中文,对中国的政治思维相当了解。他既是“中国通”,更是“亲美派”。【详细】
前原诚司:鹰派代表
亲美少壮鹰派人物前原诚司从国土交通大臣改任外务大臣是民主党政权国际战略的关键性改变。鹰派不仅一跃成了新内阁的核心人物,还将成为左右日本政治动向的关键性人物。
前原曾一度击败菅直人夺得民主党党首宝座,过去在安保、防卫等领域已充分展现其鹰派本色。他强烈主张修改宪法,拥有军队,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甚至还主张搞核武器。
2005年12月22日,时任民主党党首的前原诚司在北京访问期间于外交学院讲演,公开对中国的军事力量提出批评,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原定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见也临时被取消。
前原也因此被日本舆论批评为“年少气盛,不知礼仪”,但他坚持“与中国就是要把话说清楚”。这位气势汹汹不管不顾的少壮鹰派,如今正式执掌了日本的外交大权。【详细】

前原诚司到冲绳察看海上保安厅巡逻船
事件前期:主管抓捕
16日,在刚结束民主党党内党首选举,尚未改组内阁的间隙,尚任国土交通大臣的前原诚司就旋风般地跑到冲绳石垣岛,视察与中国渔船冲撞的日本海上保安巡逻船的“受害状况”,慰问了围捕中国渔船的海上保安官们。
日本海上保安厅隶属于国土交通省。在抓捕中国渔船事件的前期,实际上就是前原诚司在幕后总指挥。【详细】
事件前期:主管外交
而在事件后期,他又借内阁改组之机,改任外务大臣,跑到前台指挥外交交锋;并借陪同菅直人出席联合国大会之机,赴美与希拉里会谈,实际上是事件的日方“总导演”。【详细】

民主党其他要员简介
冈田克也:中国情结
冈田克也 是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时的外交大臣(鸠山时出任,菅直人初期留任),现退出内阁转任民主党干事长,他的家族在陆港台三地都有非常大的利益和感情关系。
冈田克也虽然现在转做干事长,但他在防止民主党的外交战略政策进一步走向极端,可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详细】
莲舫:左右摇摆?
父亲是台湾人,母亲是日本人,会说流利的汉语,还在北大留过学,算得上了解中国。她属于野田佳彦(现任财务大臣)的花齐会,极右派野田是军人的后代,一上台就宣称要调查中国大量购买日本国债的动机。莲舫的真实政治倾向由此可想而知。【详细】

嘴上的对抗:从自民党小泉纯一郎说起
小泉纯一郎在21世纪第一个点燃了日本民族主义的火焰。小泉纯一郎上台后,刮起“小泉旋风”,高举改革大旗让自民党一下尽扫颓势。小泉上台以后,日本右翼极端势力一度十分活跃。特别是就历史问题,不断出现首相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否定南京大屠杀、质疑东京审判、通过美化侵略行为的历史教科书等现象。中日首脑级交流因此中断,中日关系长期处于政冷经热状态。
但是所有的对抗都停留在了嘴上,双方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对抗。随着民主党的上台,日本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有所转变。人们似乎看到了中日关系更加开放理性和互信的可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详细】


小泉对前原颇为欣赏

新一代鹰派登场:前原诚司
实质的对抗:从“历史观之争”到“领土主权之争”
这次的“钓鱼岛风波”与小泉政权时期首相6次参拜靖国神社引发的“历史问题风波”不同。对于钓鱼岛这样具有领土争议的问题,日本上上下下的认识与情绪基本上是一致的。
挑起这样的风波,可以转移日本国民中那种对政局动荡的迷茫感,获得一种情绪化的“积极民意”的支持。从目前日本的所作所为来看,将来在钓鱼群岛的控制方面、冲之鸟礁的岛屿化方面、东海油气田的开发方面、甚至南海主权划分方面都会表现出一种强势。【详细】
新一代政客的登场:更加亲美、更加极端
冷战时期,日本曾一度有过如火如荼的左翼“反安保体制”的反美抗争凤潮。如菅直人年轻时曾作为激进分子积极参加过,不过后来逐渐上了“正轨”。
而在21世纪,新一代日本人和政治家都是在美国文化的熏陶中长大,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普遍抬头。总体上看,虽然仍有民主党小泽、鸠山、冈田这样的“疏远美派”(是否亲华尚另当别论)一度当政,但主张强化日美同盟、紧密追随美国,甚至不惜“联美制华”与中国冲突的“亲美派”仍逐渐压倒“疏美派”成为日本政治和民意的主流。【详细】
“亲美派”压倒“疏美派”成为日本政治和民意主流
小泉是第一代的典型代表,48岁的前原诚司则是第二代,而且更为极端,不顾后果——小泉主要只是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并未在地缘政治上展开实质对抗 ,因而当时的中日关系是“政冷经热 ;前原则是主张直接对抗,被称为“日本最鹰派的政治家”。
前原诚司2005年作为民主党党首在美国演讲时,他就说过:“日本必须毅然应对中国在东海的油气田开发问题。如果中方的开发成为既成事实,日本就必须在争论区域进行试开采。”而这次在幕后主导撞船事件之余,他也跳出来直截了当地宣称:“在东海,日本不存在任何领土问题”(对中国春晓油气田)“今后将继续坚决加以应对”。【详细】

日本老一代外交传统:

以鸠山一郎、田中角荣、中曾根等为代表日本老一代政治掌舵者,曾经准确判断风向、在国际政治格局中折冲樽俎、在东西冷战夹缝中确游走,使得日本绝处逢生,占尽先机,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战后复兴,成了经济大国。即“历史为一个在战争中失败的国家提供了通过外交而获胜的机会。”【详细】
平衡之术
他们主张在中国(以及亚洲)美国之间走平衡,即不脱离美国体系,但也不过分得罪中国;借用中国来牵制美国,寻求与美国的对等关系,实现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从而两边获利。
他们把中日关系调控在“不冷不热”的所谓“正常状态”,这些人大多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但也有另外一派,主张强化日美同盟、紧密追随美国,甚至不惜与中国冲突、“联美制华”的策略,这些人往往被称为典型的右翼分子。
但实际上日本政客的思想往往比较多变和混杂,这两派也不是泾渭分明的,随着形势的变化,他们的倾向性和侧重会有所变化。【详细】



越过钓鱼岛 看东亚
谈钓鱼岛,眼光应该越过钓鱼岛。不要光看到钓鱼岛是中日角力的地点,正如当年长城,还应该看到,角力的过程也是彼此接触和交往的过程。对抗与合作是动态转化的,从一千年的长程看,中日近代的恶性国家竞争只是插曲。中国人不怕对抗,但更要掌握趋势。【详细】

中日间的巨大体量差异令日本人害怕

日本的军政高层为什么害怕中国?一位刚退休的海自参谋长这么回答:即使日本在100年里数次打败中国,中国还是中国;而如果中国在300年内复兴,一次打败日本,日本就没了。这话可以参考。【详细】
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令日本人害怕

如何面对一个强大、富裕、自信的中国,这是甲午以来日本(也包括亚洲诸邻居们)首次遭遇的课题,他们希望分享中国崛起的成果,更害怕局势的变化,这是近年来周边摩擦增多,防华声音日高的总背景。【详细】
中国军力的提升尤其令日本人害怕

中国经济崛起和东海的进取性能源政策只是日本产生焦虑的一个原因。新世纪以来,随着巨大的经济国力转化为迅猛的军事发展,日本对未来地缘战略地位产生了彻底的担忧。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加深。【详细】

中国GDP超越日本
为面子到为实质,“历史观之争”到“战略资源之争”
"钓鱼岛风波"是在中日GDP更换了席位之后发生的。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日本从保持了40多年的这个位子上退下来,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近十年来,日本一直在慨叹自己即将失去在亚洲的领袖地位,也一直在惊呼要提防来自于日益崛起的中国的威胁。
在中日经济关系发生历史性逆转的背景下,日本社会的对华心态发生历史性转折。为了表现自己还有的实力,中日摩擦一轮甚于一轮。这次钓鱼岛的撞船事件,也是日本向中国摊牌的一个举动。【详细】
过去,中日经常就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是否有南京大屠杀等历史问题争拗,基本上这是虚的;但是,日本悄然改变分歧的本质,与中国争夺战略资源,这是现实利益的争逐。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场冲突是早晚要到来的。这不是一次孤立的,也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详细】
越过钓鱼岛,一致的
这次的"钓鱼岛风波"与小泉政权时期首相6次参拜靖国神社引发的"历史问题风波"有着诸多本质的不同。
参拜靖国神社这样的"历史问题",在日本国内也是认识不一的,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但是,对于钓鱼岛这样具有领土争议的问题,日本上上下下的认识与情绪基本上是一致的。哪怕是左翼的日共、社会党,均坚定地认为,"尖阁诸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历史上从未成为中国的领土"。
民主党只有鸠山由纪夫在任首相台上的时候,曾一度宣称:尖阁可以讨论。但所谓“对华软弱”的冈田克也,却突然说:鸠山的话不对,他以外务大臣身份给予撤回。小泽一郎7年前,曾说过一句很"有趣"的话:如果需要的话,日本将很快制造出数千枚核弹,完全有能力对抗中国。所以,在外交牌中选一个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尖阁问题”,会得到日本社会的一致支持,钓鱼岛事件就这样成了菅直人内阁玩的无风险政治游戏。【详细】


前原7月在华试乘和谐动车

作为交通相,对中国动车心情复杂
中国崛起预示了巨大的国际结构变动
GDP总量是大国拉力赛唯一能一眼看懂的参数,中国恰恰在这条跑道上站在了"居二赶一"的关键点。
中国崛起预示了巨大的国际结构变动,利益在推动各种力量加速重组。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越南、韩国等周边中等强国,都希望与中国的崛起抢时间,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在日本学者鼓动称,现在是中国成功崛起前实现日本利益的最后机会。【详细】
日本内心很难真正服中国
对于中国来讲,国力提升,军力强盛,民族复兴,力量向外发散并主导地区的发展,已基本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日本国土狭小,近代史上曾经在国际舞台上称雄一时,也遭到过美国的痛击,沦为被占领国和仆从国。但基于历史因素,对于中国,从经济到军事,日本在内心其实是很难有真正的服气。
对于历史性的交错点,日本的抉择只有一个,合作或是对抗?其民族性格选择那一种方式,则决定了其民族的未来。现在看来,日本选择了后者,至少是在一定背景下要选择后者。【详细】
8月16日:日本“承认”中国GDP超越

8月16日,日本政府发布的季度经济统计,“承认”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在2010年超越日本。
其实,这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世界银行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经济总量早在2001年便超过了日本。
在日本东京,普通民众都能直接感受到这种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一些出租车司机称,他们经常能够拉到一些中国游客,而日本人则因为经济不好,乘出租车的人越来越少。【详细】
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赶日超美”短期的经济意义并不显著,各个市场也波澜不惊。不过,从国际政治及历史的角度考察,这是个重大的转折。更多的话语权、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更大的国际责任,这是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两项收获。
中国凭借贸易方面越来越大的优势、巨额的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以及对石油、铁矿石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渴求,已经开始改变世界经济的运转方式。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自信并开始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详细】
坐二望一
据世界各分析机构预测,2020-2025年,最迟不超过203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事实上,中国去年无论是工业增加值还是工业总产值,都已超过美国。与此高度合拍的数字还有,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汽车制造和销售的世界第一。【详细】
"正常国家":日本之痛

自卫队心怀旧日军之梦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但不是一个"正常国家", 二战战败国的身份构成了日本一个恒定的痛点:这个国家不是正常国家,不能拥有军队,国际地位与实力、贡献不符……
日美安保体制
美国既是日本的保护者又是监视者。换言之,日美安保体制其实就是战胜国占领体制的一个新时代变种。作为曾主宰过东亚和太平洋的世界强国,这两种身份的反差是巨大的。
美日同盟实际上是使日本得利的,二战后日本迅速复苏,并快速崛起,受美军保护是主要原因之一,他们可以埋头搞经济,而无需为巨额的军费耗费资源,无需为自身的存亡忧虑。因此,日本人对接受美国保护习以为常,以致不但没有屈辱感,甚至轻易化仇恨为友爱。【详细】
"正常国家":日本梦想
但与此同时,日本政治家们无论左右普遍都又有一个基本的信念: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要像其他主权国家一样,拥有完全自主的对外意志和能力。
日本一直在努力成为正常国家。争取拥有正式的军队、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争取一切机会向海外驻军,都是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努力的一部分。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还看不到日本摆脱这一身份的可能。【详细】

"离岸平衡手":美国掌控东亚大势的高明工具
说到日本因东海领土和权益争议与中国的军事关系,不能不说到美国的亚太战略。
美国人始终奉行一种叫"离岸平衡手"的战略,通过最小的代价控制某一地区的局势,进而追求美国在该地区利益的最大化。
美国的东亚战略既要扼制作为主要战略敌手的中国,也要控制当战略小伙伴的日韩。美国是不希望中日发生战争,当然更不希望看到中日联合,组成新东亚体系。【详细】


事件后菅直人访美

美日会谈
在中日之间,美国扮演平衡者
在中日之间,美国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平衡者的角色,既防止双方走得过近,也要防止双方斗得过狠。早在2005年中日关系降到冰点之时,美国即主动出面寻求中日双方接触,力求促成和解。而在2009年,鸠山政权上台并高调发展中日关系。美国朝野对此质疑不断,对中日接近相当紧张。【详细】
钓鱼岛主权争议很大程度上因美国而造成
1972年,美国向日本移交琉球即冲绳行政管理权时,将钓鱼列屿交给了日本人;中国并不承认这一移交,认为是侵害领土主权的非法行为。这一原则立场为两岸历届政府所确认。【详细】
美国人为何把钓鱼列屿交给日本
美国人1972年为何把钓鱼列屿交给日本?理由一望即知--日本作为重要盟国,不希望在冲绳外海未来有中国钉子;给中日之间种颗小牛痘,以便未来操控各方;归根结底,没把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当干部。【详细】
但是美国人又留了一手
美国把钓鱼岛移交给日本时。当时美国国院发布声明移交的是行政管辖权而不是主权,日本对钓鱼岛是行政管辖权而不是主权,这一点在那时候已经明确了。至今美国国务院的声明依然是“对该岛主权归属没有立场”,意在坐视中日相争,稳收渔利。“狼子野心,何其毒也”。【详细】

在日美安保体制约束下,日本自卫队不是一支可以独立进行国家战争的力量。它从属于美军太平洋战区的分工:东亚海区护航、反潜和后勤补给以及本土防卫。【详细】

而且日本确实担心出现最坏的情况,即中日在东海因主权争议开战,哪怕局部小战,所以,关于日美安保是否覆盖钓鱼岛问题,一直是其对美军事交涉重心。【详细】

但美国人并不傻,所以在此一问题上总是暧昧含糊,既不能伤害日本人对同盟的信心,也不愿意给日本定心丸,这一模糊政策是美国控制局势恶性发展的工具。【详细】

钓鱼岛争议的背后是中美的战略角力
美国在同时制衡中日的同时,也要看到日本是美国的盟友。中日关系在相当程度上是中美关系的投射。美国顾忌中国势力扩张、挑战她在亚太地区甚至世界的影响力;美国急谋对策阻遏中国继续坐大的决心,也就不言而喻。
此次事件也可看到中美背后的政治角力。事件扰攘近半月,却在中日美三国在联合国会议期间会面,后,日方态度才出现180度转变,在短时间内愿意以“中日关系”为考虑,释放詹其雄。不难令人联想到钓鱼台争议是中日小博弈和中美大博弈的微妙关系。【详细】
美国对日本的全面把控

从日本人对美深藏的民族主义情绪来说,日本政客们多次体会到受制于美国的痛楚,如何让美国老板松绑稍微松绑一点,如何在外交上走高明的迂回路线,让自卫队更"自主"一点,而换取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成为他们的重要目标。
他们会继续在"正常国家"之路上苦苦挣扎,会继续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寻找突破口。通过经济、军事的独立,实现政治上的独立,摆脱美国的控制与战后条约的约束力。也可以说,这才是日本的终极目标。
但是,美国和雅尔塔体制决定了不可能让日本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即是经济上可行,政治和军事上也不可行。因此,美国一直以占领国和宗主国的身份,对日本进行警惕地把控。

经济制衡
198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繁荣期,利用"非战"姿态大肆扩张经济,大大刺激了在冷战中劳民伤财的美国。美国最大的军事对手苏联没有了,日本却以最大的经济对手姿态横了出来!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时曾有一张西方漫画:捞的肥水直流的日本和德国,把因庞大军费开支而瘦骨嶙峋筋疲力竭的美国拖了起来,微笑着宣称:这位是冷战的胜利者。
但孙猴子毕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在军事政治和金融领域握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很快就轻松压制住了日本的经济扩张势头。"泡沫经济"的狂欢过后,"失去的二十年"降临到了日本人头上。
一个只有经济能量,军事政治却完全受控于美国的日本,说到底不过是美国的一架超级提款机。加上日本固有的缺乏资源和严重依赖外部的经济特征,他们的经济地位也随时可以被轻易剥夺。【详细】

政治制衡
日本政坛有句话:"谁与美国对抗,绝无好下场"。这个"下场"由谁来动手呢?一个听上去不起眼的强力部门--东京地方检察厅特别搜查部(简称特搜部)。
特搜部曾让无数日本政客倒台,其长长的名单,早期的有建立中日邦交的田中角荣,近期有主张疏美入亚的小泽一郎,其中的奥妙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日本的政治传说中,特搜部是中央情报局的分支,山姆大叔的"宪兵队"。这是完全有理由的——其前身确实就是1947年设立的占领军别动部门,专门搜查原来日本军队的各种隐匿物资。成员由原来美国领事馆的日本秘书,以及占领军司令部的日方雇员为主。日后改为特别搜查部,职责转为"反腐肃贪"。
由于日本政客手头大都不太干净,官商勾结的污点很多。只要那位政客有脱离美国意旨独自行动的迹象,出动特搜部就能将其扳倒。【详细】

日本要试图尽早与中国达成解决
为何日本在钓鱼岛的行为粗暴起来,以至此次扣押船长?今年4月以来,中国海军的大型舰队频频出现在冲绳附近海域,并在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间的敏感地区举行了海上军事演练。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的跟踪驱逐舰居然遭到了中国直升机的近距离警告。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的远洋军演,也越来越常态化。
换言之,随着中国海空和信息化军力升级,日本很清楚,时间不在日本一边,所以日本要试探底线,试图与中国达成解决。【详细】


联合机动编队
北海舰队
2010年3月中旬到4月初,由6艘舰船和2架舰载直升机组成的北海舰队联合机动编队,实施进远海、跨辖区远航训练。编队千余名官兵科学组训,按计划带动海军部队多个兵种多个专业,一路展开对抗演练。
编队所经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海域,为配合编队行动,3大舰队的航空兵、水面舰艇、潜艇、岸导团和电子对抗部队闻令而动,50余架飞机飞临海空,近60艘战舰紧急出航,近10艘潜艇解缆前出,10余个电子对抗分队紧急机动,沿途雷达站全程跟踪。【详细】
东海舰队
2010年4月,由东海舰队数艘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从中国东海出发,远航至宫古岛东南公海海域,进行远海实兵对抗训练,努力提高海上机动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这个编队激起的“鲶鱼效应”,在纵深几百公里、航经6000海里的航线上此起彼伏,接连不断。【详细】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在地球浩瀚的大洋上几乎根本见不到中国海军的片帆只影。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海军第三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作战飞机、大型远洋综合补给船陆续交付部队。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详细】

经过61年的发展,中国海军的航迹越走越远,逐渐实现远海训练常态化。从南中国海到西太平洋,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等深入深蓝水域,不断提高远洋综合作战能力。拥抱大洋,走向深蓝,几代海军官兵的梦想已经成真。【详细】

近几年来,中国海军的战舰组织训练越训越远,训练的海区随着战舰航迹的延伸也越来越多,从近岸到远海,从单舰到编队,从单兵种到多兵种,特别是组织带有实战背景的远航训练,海军舰艇实现远海训练常态化的大幕已徐徐拉开。【详细】
日本试图战略进攻最终失败 受损者还是民主党
今天的中国比小泉时代的中国更强大,外交资源更多,军事实力更强大,政治上反制日本的手段也更多,承受中日关系恶化的能力更强了。今天的中国更没有理由在领土问题上向日本的恣意妄为做让步。
日本一度的蛮横态度看起来是安抚了国内的民意,令政治家们一度获利,但最终的受损者却还是民主党。因为还是不得不释放船长,被在野党和社会舆论千夫所指。
事件证明任何一国政府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以民意为借口,轻易挑起与邻国的对抗,都是极不负责任,也是极为愚蠢的。而且它损害的是中日的长远关系,损害了日本自己的长远利益。中日关系已经不是十几天以前了。这次事件给中日双方的记忆在今后很长时间都难以抹去。【详细】

日本加紧钓鱼岛军事部署

日本“西南诸岛”

9月10日发表的2010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首次明确表明要加强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西南诸岛的岛礁防御,要尽快落实在与那国岛驻军。显示日本已经策划以军事部署和准备军事行动,扩大实际占有海洋版图,争夺海底资源获取实利。
首次日美收复岛屿演习
今年12月,日美计划进行“夺回离岛”的合军演,并标明其假想敌是中国。此次军演将模拟日本收复一个被“占领”的偏远“西南诸岛”,美军则将调动第七舰队投入战斗。可见,日本已经作了最坏打算,就是若中国抢先登陆钓鱼岛,日本将会同美国夺回。【详细】
单方面扩大防空识别区
今年5月,日本已经通知台湾当局,决定把日本最西端的与那国岛上空的台日防空识别区界线,扩大至该岛外海较靠近台湾一侧的上空。日本这项修改,实质是扩大了领空范围,同时压缩了台湾防空识别区的空间。【详细】


2010版的防卫白皮书,明确的把中国海空军列为其重点防备的目标,并提出了自卫队的扩充计划与装备采购合同。同时在民间营造出一种中国威胁,日本被迫自卫的形态。
日本通过长时间,密集的播放中国舰队的活动、扣压中国渔船等行动,营造出一种日本受了欺负的形象,以强化国家在钓鱼岛上强硬的民间情绪,借此得以通过预算提升军备。
从西南有事法案到离岛法案,直到本次事件后冲绳驻军扩充到2万,日本有步骤地准备以军事实力对抗中国在东海的力量扩张。【详细】


中国对日本在经济和政治上拥有全面的优势
日本对华战略的荒唐性在于,中日关系对其远比过去更重要,它本应该慎对两国敏感问题,主动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但日本的做法正相反,妄图在"经济上依靠中国"的同时加大"军事上对抗中国"的力度。(附,中国的出口经济显然很大程度有赖于美国。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
中国整体上蒸蒸日上,日本经济相对萎缩;两国角力,中方在经济和政治上拥有全面的优势,军事上的优势也日益显露。【详细】


中国一公司的抵制震动了日本国内

船长获释后 日经指数迅即大涨
日本又遇“少子化”和欧美疲软两大打击
日本国内市场在“少子化”面前已经开始萎缩,而日本产品在欧美市场的销售是一路走跌,汽车出口更是减少50%以上。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经济赖以生存的北美市场一塌糊涂。
如今的美国,债台高筑,国内失业始终高达10%,更不象以前那样敢于超前消费。
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想以美国市场为依托重振日本经济,无异于与虎谋皮。【详细】
日本成了极少数非出售资源对华有顺差的国家
日本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能在亚洲大陆尤其是中国市场。日本经济不但被中国超越,而且已经完全依赖于中国市场的拉动。
中国目前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日本必须靠中国市场来消化他的过剩产能。近10万家日本企业主要靠中国市场存活。日本引以为豪的汽车产业,也正以不可阻遏之势向中国转移。
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已超过对欧美等国,粗略估计已超过40%。【详细】
反制日本,中国首先利用经济资源,特别是市场资源
19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停止部长以上级交流,双方扩大航权、煤炭出口两项重要经济谈判叫停。此外赴日旅游和稀土也出现了民间自发的抵制。【详细】

2009年台湾和大陆赴日游客,分列日本外来游客的第二、第三位,占679万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再加上香港,近一半游客来自两岸三地。日方为吸引大陆游客,今年7月还专门放宽赴日签证。
两岸三地若真正联手抵制,将重创日本宾馆、商店等服务行业,银座的百货公司就会面临赤字。中国一企业取消万名员工来日计划,就让日本至少损失13亿日元。【详细】

同时,日本对中国各种资源的需求一直很大,减少或限制对日资源出口也是一个有益的举措。中国每年向日本输出煤炭400万至600万吨。现有的五年供货计划将于明年3月到期,原应于近期敲定配额和价格。
而稀土出口更是制约日本的王牌,中国是全球主要的稀土出产国,2009年占全球稀土供应的97%。中国将2010年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额减少72%,导致全球价格飙升。【详细】

官方层面停止省部级交往,说明所有大型经贸投资合合作谈判均已终止。如中日扩大航权问题的谈判等,如果丢失中国市场,对日本"出口立国"的经济将是致命的打击。
日本技术的优势,遭到中国市场优势的平衡,而且市场作为报复工具,容易立竿见影。可以说直接左右了日本经济走向。日本如果再认为与中国搞政治摩擦,不会影响日本经济,实在是判断失误。【详细】
日本加紧钓鱼岛军事部署


在小泉执政时期,中日关系出现过"政冷经热"的局面,因为双方较量局限于历史之争,也就是说日本经济相对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但是现在形势不同了,在此情况下,日本新执政团队居然主动挑起了与中国的事端,甚至把摩擦扩大化,除了在日渐自信和强硬的中国面前失败外,也会在将来持久的损害与中国至关重要的经贸关系。
日本自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政治一直处于混乱低迷状态,陷入长期萎靡不振的“失去的10年”乃至“失去的20年”。金融海啸后,日本股市跌至新低,失业率升至新高。【详细】
日本国债总额已经达到GDP的两倍。同时,日本今年预算财政收入才47万亿日元,支出却要达92万亿日元,也就是说,国家预算的一半需要向国民发行国债。巨额的财政赤字使得日本已经寸步难行,在另一个危机—人口出生率低迷的情况下(为此日本专设少子化应对大臣,现由莲舫出任),未来前景愈显险恶。【详细】


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要发展经济,扶植更多的企业的开拓国际市场。日本的经济复苏,离不开中国广大的市场和廉价商品与劳动力的提供。
强化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就是强化日本的国家财源。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制约着日本的中国策略。【详细】

回望1970和1980年代,中国还需要日本的资金和技术,东京当年常可亮出财大气粗的“经济牌” ,动辄恫言停止援助、撤离日资企业。但现在攻守已经异势,日本被中国反打“经济牌”。
在中国迅速崛起这个亚洲最大的战略新变局面前,日本人还痛在心里。【详细】

更强有力,更实际的反制措施
有人说,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很被动,但实际上中国作为政治大国可运用的资源丰富得多。此次事件只是派出了部分经济反制措施。
若要加大反制力度,针锋相对。中国还有没有所谓更强烈的反制措施?【详细】


9月14日台湾保钓船宣示主权

日本海上保安厅围追堵截

“打倒日本军国主义”
32年前中国大陆曾出动百余艘渔船逼近钓鱼岛
1978年4月,中国百余艘渔船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捕鱼,日本海上保安厅进行了有组织的拦截。4月12日上午,日方报道说东海钓鱼岛附近海域出现了很多中国渔船,称"共有108艘"。其中,16艘渔船进入钓鱼岛12海里范围内。日本巡逻船以中国渔船进入所谓的日本"领海12海里内"为由,要求中国渔船退出。而中国渔民则在木板上写出"这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有权在此作业"等字样进行抗议,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钟。此后,中国渔船多次进出钓鱼岛海域。【详细】
这就是1978年的钓鱼岛事件,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采取大规模的宣示行动,这一事件的背景就是中日正在商谈签署和平友好条约,不少日本政客借签约要求中国承认钓鱼岛属于日本,右翼团体要求要到钓鱼岛修建直升机场。日本政府也借机顺应右派要求,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谈判进展得极为缓慢。【详细】
中国派出大规模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起到了实质的震慑作用,海外华人闻之无不人心大快。5月27日,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宣布将重启友好条约谈判。8月12日,条约正式签订。事后,日本右派在北小岛上立一灯塔,并要求日本官方承认,也遭日本政府拒绝了。【详细】
同年10月25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指出:"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时,双方一致约定先不触及钓鱼群岛问题。在这次《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之际,我们也一致同意先不触及钓鱼群岛问题。两国政府在谈判时也都认为还是避开这个问题为好,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也行……"邓小平还指出,"我们这代人智慧不够,这个问题谈不拢,我们下一代人总比我们聪明,总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详细】
1979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自民党众议员铃木善幸时又强调说,可考虑在不涉及领土主权情况下,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同年6月,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正式向日本提出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详细】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背景真相:中国曾连“争议”都难以构成
请注意,这时是日本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对尖阁列岛拥有主权",而非今日的中国要求日本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日本处于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处于守势。当时中国在经济上显然有求于日本,海上军事力量更是弱小,完全没有相提并论的可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己方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提出的。【详细】


保钓人士在钓鱼岛示威

两岸三地共保钓
还需韬光养晦,更要有所作为
连年来日本霸占钓鱼岛海域,派出保安部队在附近海域武装执法,还计划将钓鱼岛“国有化”及驻军。钓鱼岛实质上成为中国的沦陷区。在日本政府虎视眈眈,想让占领钓鱼岛既成事实面前,中国只有二条路,要么放弃,要么坚持,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钓鱼岛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问题;民间的力量无穷无尽,而中国大陆、台湾、及海外炎黄子孙都有巨大的民间力量资源(这也是华人的优势)。【详细】
日本对中国钓鱼岛的长期霸占,就是采以政府和民间的配合,民间组织上岛安装灯塔、放置木制日本国旗,背后都是日本政府在保驾护航。
见招拆招,那就是组织"千船齐发钓鱼岛",由港台大陆一千艘民间船只全方位直插钓鱼岛,背后则由解放军海军撑腰。两岸三地要发动一场保卫钓鱼岛的「人民战争」。【详细】
人民战争是中国八年抗日保家、克敌制胜的法宝。让日本侵略者置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过,过去是暗的,今天来明的。
以中国民间力量组织大规模的渔船同一时间前往钓岛,将钓鱼岛团团围起来,和日本人玩海上游击战,相信中国的千船万艇齐动员,会令日本当局措手不及。
民间声势浩大的宣示是有意义的,至少证明,中国起码还没有对钓鱼岛丧失主动权。【详细】
原则不能退让,神圣领土不能放弃。
中国应当把中国人独有的政治智慧重点放在调动民间力量上。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充分调动人民的爱国热情,表达合理诉求,表达大国的自信心和国民素质,利用民用船只定期并且长期的开展示威战、宣传战,规模要越来越大、国际关注也会越来越多。【详细】

日本加紧钓鱼岛军事部署

东海油气田

解放军退役少将徐光裕认为,中国至少还有几项可以做:
第一,将东海油田的谈判无限期推迟,甚至取消,东海油田的勘探和生产全面扩大到所谓"争议区"。
第二,定期派出有战斗力的渔政船在钓鱼岛海域护航,使之制度化,并适时逼入核心区域。
第三,在我钓鱼岛海域开展军事训练。过去,美国人就曾将钓鱼岛当成靶场。中国海空力量在中国海域打靶,天经地义。
第四,支持学界对日本非法占领琉球群岛问题拨乱反正。日本占领琉球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以琉球群岛为基点掠取海洋权益,更不用说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韩国对独岛主权的保卫值得学习
领海岛屿非战争争夺,最著名的案例当属“一个人的战争”。1953年,日本趁朝鲜半岛内战,曾一度派兵占领了独岛。韩国郁陵岛居民在23岁的洪淳七的领导下,偷买枪械,组成“独岛义勇守备队”,开赴独岛助手。此后,洪淳七独自守卫独岛长达3年8个月,多次势孤力弱与日本渔船和海上巡逻船对峙。1956年韩国政府派出海上警察驻守独岛,洪淳七对独岛的守护,差不多是自杀式的,但却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守土护国大业"。【详细】

更多的全球华人专家借此认为,为解决钓岛问题,必须有新的思维,再也不能用"外拖内压"方式,而要转为" 外争内放",善用民意,放开民间保钓,学习韩国夺回独岛的经验,也发挥毛泽东"人民战争海洋"的优良传统,正视今日钓岛及周边海域已被日本有效控制的残酷事实,不能再拖延。【详细】


今年两岸三地的一系列抗议事件证明,理性在中国社会的反日行动中迅速上升,中国不会因民间反日情绪自乱阵脚,它只会增加中国社会的凝聚力,以及两岸的凝聚力。
一是中外都应当充分尊重中国民众在涉及国家主权及民族尊严时表达各种意见、甚至是激进情绪的权利。没有要求不惜与日本一战,以及呼吁抵制日货声音的中国,不是有13亿人口的真实的中国。
另一方面,我们也须警惕极端的或者消极的一些言论的扩散,因为这些只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对解决问题有害无益。【详细】

随着中国多元社会的发展,中国民众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各种对外表达情绪的途径也在大众媒体及互联网上自发形成。对这些情绪及表达出口,光靠堵只会越堵越多,引发暴力和社会动荡。
对于国内的、民间的愤怒情绪,国家应该提供正常的发泄渠道,让所有声音通过理智的方式对外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合力,达到配合外交与政治回旋的作用。【详细】

以历史的大视野,才能看清钓鱼岛问题
此次钓鱼岛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事件虽然暂时过去,但值得总结和需要反思的东西多得很。我们既要冷静思考,慎重决策;又不能一厢情愿,随波逐流。
任何中日争端容易因为历史感情和现实心理因素变得格外敏感,往往使得任何冷静的思考和高瞻远瞩的政策难以成型。中国要做地区乃至全球领导国家,必须展现超越历史和现实局限的大智慧,而不是毫无思路的一味苦情。【详细】


中国驱逐舰编队

美国三航母编队

中美高层会谈 汇率之争
打破雅尔塔体系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根本出路
首先,中日两国的冲突乃是原生性的,是大陆中国走向海洋崛起为世界大国与日本既有的海洋大国梦想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伴随着中日两国的国势和国力地位的变化而衍生的。
由于历史、经济、思想的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中日之间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冲突,以至于小规模的对抗,都是正常的。从大的方向上讲,任何规则与秩序的重组都是一个动荡的过程,控制的好,动荡的小一些罢了。
中日在东海地区以至于钓鱼岛问题上的解决,最终还是诉诸于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外交实力、国家意志的较量。【详细】
从海军方面说,日本短中远期对于中国海军已越来越难以招架。日本海上自卫队长期暗藏在内心深处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
两国的交锋依然可以依托大陆,中国海航的中远程反舰歼轰机群庞大,日本即便拥有先进的防空驱逐舰也难抵挡;
日本常规潜艇数量有限,质量也逐渐不占优势,难抵狼群战术;
日本无论舰基还是空基的反舰攻击能力都有限。若中国海军组建航母舰队,更能压缩日本战略空间。
归根结底,随着经济实力互易,日本在钓鱼岛、东海油田实无胜算。
假设一下,倘若美国这一外来因素突然消失,以今日的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不言自明。【详细】
但在现实中,东海会不会战争,钓鱼岛最终以何种方式收回,最终不取决于中日两国实力对比,而取决于中美两国实力对比。
美国远跨太平洋,依然是亚太地区的决定性力量,这就是雅尔塔体制,这是美国、中国、俄罗斯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角逐而成的地缘政治结果。
它决定了65年来的远东格局,这一体制,还要在东亚维系一段时间。在这一体系下,中国若真对日动武,首先是对抗美日同盟,还面对的是整个国际环境迅速恶化的后果。【详细】
实力的全面超越是打破雅尔塔体系的根本手段
"坐二望一",这是一个尴尬位置,中国的崛起说到底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逐次全面赶超,必将遭遇或明或暗的阻挠与制掣。
中国对日本有着诸多反制手段,而至于美国怎么反制中国,作为世界单极霸主,怎么玩都行,能源通道、边境安全、领土主权,民族问题、外经内贸,都有可行性。
如当下的一个汇率问题,就能闹得沸沸扬扬。在目前的国际秩序和实力框架内,中国只能招架,难得还手,更遑及主动进攻。【详细】


国家之伟力,根植于民众
力量对比的根本,在于内部实力的积聚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简单的感情好恶问题,而是取决于利益的走向和力量的对比。而力量对比的根本,则在于内部实力的积聚。
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矛盾之中。在继续发展经济、向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努力的同时,调整财富分配格局、转变分配方式,已经成为最迫切的课题。
近年来,中共执政的探索重点,就是要找到解决上述各种社会矛盾的路径,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积极改善国内的民生,解决社会转型期积累的诸多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对经济、社会和精神的需求。这才是当务之急。
构筑平等和谐的社会,建设民富国强的中国,这既是内生的目的,也是外延的手段!【详细】
收复钓鱼岛是中国外向发展路的新课题


自1950年入朝参战之后,外患就再也对中国的安全形不成实质性威胁。
如果说过去30多年中国最大的外交利益是为改革开放营造一个稳定、和平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那么今天,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中国所要求的外交利益应更上一个层次。
中日两国真的没有任何机会走向合作吗?围绕东海油气资源以及钓鱼岛问题的争端真的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吗?当然不是。
中国今日在周边关系上,特别是海洋方向所遭遇的争端和烦恼,都是向外"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展中遭遇的问题,终需通过发展来化解。中国崛起本身最终能使当前的一些问题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能把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碾碎。
中国崛起,必须要迈过日本这道障碍。我们所说的迈过,不是要压倒日本,而是要消除日本对中国的过度敌意。【详细】

现代国家对抗,并不一定要以暴力为表现形式,摧毁一个强大的苏联,并没有直接点燃战火,而是代以实力和价值观的角逐。
所有这些东西发展下去时间对中国最有利,关键就是我们这条线是斜的,他们的线是平的。
如果中国能够保持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未来最终将美国排挤出亚太秩序,那么日本选择倒向中国是个必然的趋势。这是一个只信服强者的民族。【详细】


针对马英九的上台,东京从一开始就忧心如焚。因为,马英九在年轻时代就是"保钓"分子。在此次撞船事件过程中,日本媒体就不断地在刺探两岸是否会在"中华民族长远的共同利益"下,采取一致对抗日本的政策。如果答案是"是"的话,东京的"两岸分裂牌"就再也玩不下去。反之,东京就可以毫不顾忌地继续勇猛前进。
9月13日台湾保钓船出海,台湾海巡署派出12艘船为保钓船护航,是历来保钓任务出动最多舰艇的一次。起到了良好的宣示、配合、呼应作用。
两岸携手,才能更好的共护主权。【详细】

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暂告收场,但两艘巨大的国家之船才刚刚开始迎头驶近,未来也许还要发生更大更强烈的碰撞。但是,现阶段的中国,国运的趋势相当明显,一个迎面的冲突,中国有相当多的资源可供多角度化解。
中国现阶段应通过“恩威并施”的两手,来影响“游戏规则”的变化。不但要化解危机,更要塑造态势,要变坏事为好事。
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今后注定要在坎坷不平的过程中艰难地推进下去。“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战胜易,守胜难”。大国崛起,难有一帆风顺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