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撞船事件之始末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59:00
            钓鱼岛撞船事件之始末分析    钓鱼岛撞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与往常领土争端的小摩擦不同,此次事件从一开始就扑朔迷离,事件紧凑,疑点重重,着实有些令人费解。
    事件发生的时间十分微妙,
    9月14日是民主党总裁选举,撞船发生在9月7日,距投票仅一周时间
    9月末,联合国大会召开,各国首脑与会,互相接触
    东盟峰会召开
    9月16日大阪地方检察院官员以篡改证据的罪名被捕
    9月30日俄罗斯总统表示要视察千岛群岛
    各界的反应速度和态度
    首先是新闻,日本共同社几乎从事件开始同步而详细报道了各步骤细节。
    日本政府主要官僚也都在第一时间异口同声地表述为主权事件
    中国外交部也是异常迅速的反应,不似以往的保持克制,冷静之类修辞。首要要求只有一个,放人
    菅在选举得胜后,前原新任外相,立刻在电视采访说是偶然事件,担仍不放人
    事件背景
    民主党上台,在美军基地问题上与美国搞僵,现急于修复关系
    民主党主张以政治为主导施政方针,在实施上遇到官僚系统与旧自民党势力重重阻力
    日本与中国就东海油田等谈判虽有阶段性成果,但无实质性进展,处于拉锯状态
日本经济低迷,尚无短期复苏迹象,民族主义抬头
    自70年代中日友好条约缔结,双方原则上遵守“搁置争端,共同开发”协定,虽然摩擦不断,但也都息事宁人。
    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无非是三个假设。中国故意制造了事件,日本故意制的,或者纯属偶然。
    如果说中国故意制造的,那么此次事件应当是精心策划好的,至少船长是经过训练的。媒体也有一种说法是说中国渔船是间谍船,或作业船,在附近海域实施勘测或者 侦查。这个假设很容易被否定,前原在担任外相后,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船长起初承认有意识撞船,在和中国使馆人员接触后,改口主张在自己领海内捕鱼。 如此看船长的水平不仅不是专业间谍,连口径都没有被统一过。至于渔船如果是间谍或者探测船,日本政府也不会最先交还船和船员,后放船长。
    如果事件纯属偶然,无论是从中日双方已有的共识,还是日益紧密中日关系的发
展,中日双方都会息事宁人,低调处理。而不是像日本政府官员似统一口径似的表态,导致事件升级。   
    所以,只剩下最后一种假设,日本政府制造了事件,至少是利用了事件,达到不告人的目的。
    很长时间以来,日本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心里想当矛盾。中日关系自安倍政府以
来,虽已有所改善,但信任与合作仍然十分脆弱。民主党是公认亲中的,中以小泽 为代表。况且日本经济的恢复,朝鲜半岛核问题,油田及资源谈判都要与中国紧密合作,涉及国家利益,此时与关系僵化,却会令日本政府头痛。
    起初,就 时间来看,事件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小泽,民主党内的新兴实力想给小泽一郎留一个头痛的尾巴。因为此次民主党党首选举与往常不同,几乎是内定原则日本政界,这 次却是例外的候选竞争。并且临近选举仍没有人能有把握谁会胜出。与中国关系对峙,国内民族情绪和缓和国际关系有着互相矛盾的因素,一旦小泽当选,事件本身 也可以给他一个下马威。
    不过,这种看法未免显得菅总理也太小家子气,尽管是首相竞选,始终还是党内选举,无论谁组阁领导政府,始终要面对国际关系,即使菅直人赢得竞选,民主党搞垮了中日关系,各界的压力是指向民主党,首相是谁并没人在乎。
    打压小泽的成分是有的,不过不是主要目的。
    再看政府官员对事件的态度与处理,渔船是与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相撞并被捕获
的,海上保安厅是政府的行政机构,不隶属自卫队(军队),撞船发生后,海上保安厅 将渔船并人员是送至冲绳地区检察院,接受当地检察机关处理。并没有送至东京政府机构,也没有外务省的介入。在20日之前,菅直人政府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始 终坚持强调两点,态度强硬。一,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二,肇事船员依日本国内法律处理。这无异于对中国政府外交解决锁上了大门,激怒中国,意在使事件升 级。
    16日发生了看似与此次事件无关的事,大阪地检官员因伪造证据被捕。之后,释放船长的时候,冲绳地检在东京最高检察院,与政府官员, 包括外务省,紧急磋商后,以含糊的措辞宣布释放船长。检察院在媒体与国民面前,两罪归一,不但信誉扫地,也成为国际交涉的替罪羊。可巧的是,被捕的地检, 正是曾经带队执行小泽献金问题的人。检察院作为制约政府官员和政客的一股势力,在此次重叠的事件中损失惨重。
    菅21日开始,借联合国大会之机,飞抵美国,会见奥巴马总统,会后共同宣布强调日美同盟,保障日本利益,在撞船事件上协调一致。修复了因冲绳美军基地移驻问题而疏远了的日美关系。这也是撞船事件的成果和目的之一。
    美国在之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强调南海利益,树立中国强势和敌对的形象,形成与东盟亚洲各国的军事协作关系,与日中摩擦遥相呼应,展现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牵制中国的战略企图。
    事件的脉络似乎渐渐清晰。菅直人代表的民主党政府因上台后屡次办事不力,各方面都显象危机。与美国同盟关系因基地问题而疏远。中国因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包括在东海油田,稀土,及经济谈判中陷入僵持。国内经济不前,民族主义抬头。国内政治因与官僚机构斗争,包括各省厅和检察机关,从而以政治为主导的施 政方针执行不畅。利用此次事件也不可谓不是打破危机一个办法。美国出于战略需要,挑唆日本实现中日摩擦,尤其是在南海。在这适当的时候,日本政府以调发中 国的强势形象满足了美国的胃口,修复美日关系,并且以中日争端明示地方政府(冲绳),在美军基地等问题上让步。并且适机地示警检察机关,为以政治为主导的 施政方针作铺垫。暂时搁置本已难以发展中日关系,也无甚大害。这可能就是日本政府如意算盘。
    不过,意外还是发生了。
    首先,中国政府一反常态,反应速度极其迅速,三天内召见日本大使三次,最后一次级别直至副部级,升级速度令人惊讶。以至于最后连限制通关,及扣留日本人的拼 命手段都用上了。而日本政府的反应却显得很迟钝,或者有意搁置等待事件升级,不过从事后日方急于修复关系来看,日本政府似乎是被中国的反应搞得措手不及, 没有应对方案。直拖到日美首脑会晤,东亚共同体联合公报发表,中国船长才被释放,搞得日本政府在国内国际都很被动。
    有报道说美国施压让日本放人, 意图不激怒中国,在东盟会议取得实质成果,所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令美国也很头痛。不过从日美发表了联合声明看,双方缓和了关系,拉近了距离。美国牵制中国的 战略企图也得到了日本明确化的响应,日本借以修复日美关系的初衷得到了满足,转移内政焦点,制造社会舆论,为美军基地问题收场创造条件,同时也打击了国内 官僚势力。堪称紧密合作,双赢的典范。
    诸多得必有所失,失在错算了中国的反应,和意外势力的介入。中国可以说从一开始就看清了日本的意图的,之所 以高调回应,其一以展现核心利益回应美国的战略企图,对日本以损害一方利益,获取另一方利益的做事方式表示愤慨。并且敲山震虎,警示东盟各国以显示对南海 问题的关注,从而影响最近的东盟会议的海权协议。再次,日中的双边谈判主题很多,虽然中方略占优势,但大多谈判处于胶着状态,陷于停滞状态的谈判可以给将 来修复日中关系是给中国带来更多主动权。同时也可以在“政冷经热”的环境中通过经济界给日本新兴亲美势力施压。
    从日本首相急于与中国首相非正式会晤,到派遣特使前往中国缓和关系,中国的目的也可以说是达到了。
    日本表明自己的立场,入队之后,另一个意外发生了,俄罗斯对事件警觉起来。俄罗斯意识到,美国在亚洲实力的巩固和加强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日本作为亲美势力 在亚洲的领头羊同样给俄罗斯带来威胁,于是俄罗斯总统提出要视察库叶岛,重提已经沉静了的日俄领土问题,意在协调同中国的立场,警告日本,遏制美国的企 图。
    纵观事件,并非偶然和孤立的,其背后是个大国,地区之间的力量较量。中国国力和实力的增强,在蚕食美国在亚洲的权威,随着中国台湾距离的拉 近,美国牵制中国的手段在削弱。从而美国的战略目标转向印度和东南亚。此次事件,美国即使不是策划者,也是始作俑者。日本也是基于种种原因冲到了最前面, “搁置争端,共同开发”的建交时的君子协定也变得过时了。而日本的苦衷在于在两个大国的夹缝间求生存,日本失去了良好的机会成为地缘政治中的一极,在此次 事件中重新投回到美国主张的单极的意识形态中去,以期解决自身的困境,而不惜失去了自身的战略资源。
    事件只是一个表象,评论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并无意义,这只是持久的各方势力角逐中的一个小环节。定会有更有趣的后续事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