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奏响“东进”序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35:56
欧盟奏响“东进”序曲
Razeen Sally

盟(European Union)终于开始考虑要与亚洲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了。今年,布鲁塞尔启动了同印度、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简称:东盟)这三个亚洲地区主要经济伙伴的谈判进程。不过,可能除了韩国之外,欧盟与其他两个国家和组织达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协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布鲁塞尔传递出的信息是,有充足的理由来签署具有商业意义的“新一代”双边贸易协定。许多亚洲市场都在阻止欧洲出口商的进入,主要是通过非关税壁垒,即模糊和歧视性的国内规定带来比关税或配额更大的障碍。这些壁垒提高了亚洲消费者购买欧洲产品的价格,也使欧洲企业无法完全渗透到亚洲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中的某些领域。
欧盟的目标是消除这些壁垒,鼓励在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及投资中建立透明的监管环境。布鲁塞尔还主张在广泛的领域实现服务业自由化、放宽外商直接投资规定、出台强有力的竞争法、落实公平的政府采购以及透明的海关流程。在欧盟看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应比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标准更胜一筹,应是WTO的改进版。
欧盟与亚洲国家的协议将是对这些宣言的考验。从历史角度看,亚洲的自由贸易协定都在贸易问题上兑了水;它们最多会消除90%或更多的商品贸易关税。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基本都将农产品排除在外,并包含了复杂的、对贸易构成制约的原产地规定,令拥有全球供应链的企业很难完全符合要求。最糟糕的是,这些协定很少解决那些真正阻碍贸易和投资的国内非关税壁垒问题。
布鲁塞尔同韩国缔结实质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最大。韩国可以说是是该地区最具商业思想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伙伴,它同美国达成的全面广泛的协定就证明了这点。在谈判中,韩国同意取消双边商品贸易中的几乎所有关税,并向美国出口商和海外投资者完全开放了大多数服务市场。后者将在金融服务、电信、快递和法律及会计等专业服务领域获得大量的全新业务机会。欧盟可以将韩美协议当作同韩国进行谈判的基础。
在经过了四轮的谈判后,欧盟已经表明,它也希望得到同样的待遇,甚至更多。布鲁塞尔想要韩国取消包括汽车在内的所有工业品的关税、取消大多数农产品的关税、大幅开放服务业、取消对欧盟投资者在所有权、设立企业和经营方面的限制(尤其是银行、保险和电信等核心服务领域)、开放政府采购、加强竞争方面的执法、约束政府补贴行为,以及减少韩国产品和食品安全标准的限制性条件。作为回报,欧盟提出取消双边商品贸易的所有关税,这也是迄今为止它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做出的最大让步。
不过仍有问题需要解决。韩国不太可能完全开放受到严格保护,且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农产品领域。政府采购、竞争规定和各种监管壁垒可能不会彻底包括在内。原产地规定的要求也可能相当麻烦。不过,欧盟与韩国在明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机会仍然不小。可能的结果是达成一个相对完整而彻底的协定,不过依然会出现很多遗留问题。
与印度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就商业意义而言则要逊色很多。印度的做法更像是表面文章:它的贸易协定主要是关于良好的外资政策,几乎完全没有实质性的商业内容。甚至在2007年6月谈判举行之前,新德里就明确表示将把大部分农业领域排除在协定之外。鉴于欧盟自身对农产品的保护,它也乐意做个顺水人情。由于印度从90年代开始实行单边自由化,因此开放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前景要乐观一些。不过近年来印度在进一步开放方面止步不前,很难通过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来解决印度在监管方面的重重壁垒。在监管合作方面达成更有力的框架协议可能会比缺乏实质内容的自由贸易协定更加可取。
同样,欧盟会发现与东盟达成实质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除新加坡之外,东盟国家现有和计划中的自由贸易协定也都是表面文章:他们将多数农产品领域排除在外,也很少触及制造业、服务业和投资领域的监管壁垒。而且,东盟是一个笨重的10国集团,缺乏统一的谈判机制,几乎不可能共同解决最敏感的贸易壁垒。双轨制的做法可能更好:同整个东盟达成一项更强有力的监管合作协定,而非软弱无力的自由贸易协定;而同坚决支持自由贸易的新加坡达成强有力的自由贸易协定。同东盟其他国家达成强有力的双边贸易协定可能会流于形式,就像美国与马来西亚和泰国达成的协定那样。
从更普遍的角度来说,布鲁塞尔应反思在该地区执行的自由贸易协定策略的缺陷。根据欧盟委员会(EU Commission)自己的数据,日本和中国合计占欧盟潜在亚洲出口市场的55%。欧盟不见得非要同这些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增加贸易和投资,而且这些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也难以真正解决问题。比如,欧盟和中国应建立商界积极参与的定期高层次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以重点消除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实质性壁垒。
欧盟内部也有工作要做。欧盟仍动辄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采取保护主义的反倾销和其它贸易保护措施。如今这些措施被频频用到中国的进口产品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像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那样获得欧盟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应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种象征性举动会对改善双边关系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并同意在今后的反倾销和安全行动方面采取克制态度。作为回报,中国可能会更积极地履行知识产权等WTO的义务,并进一步开放国内服务市场。
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的自由化多是单边进行的,而并非是通过WTO或自由贸易协定。难点在于找到具有创造性的途径鼓励中国、印度等国进一步实行单边自由化,这会因在服务、投资、政府采购、竞争规则、海关管理和补贴等敏感问题上的双边监管合作而进一步得到加强。商界的参与对这种努力能否发挥作用至关重要。这种由下而上的做法可能比贸易谈判中自上而下的政治官僚做法更务实、更彻底,也更有成果。
对自由贸易协定情有独锺也会转移对内部基本“功课”的重视。如果欧洲企业在亚洲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这首先不是因为亚洲的市场壁垒。毕竟,这些壁垒一直在逐步取消,并已经比过去低了很多。其实,主要问题在于欧洲的内部市场缺乏竞争,从而妨碍了欧洲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在内部进一步实行自由化,包括更多地接受外部竞争。这就需要更加开放的进口政策。
人们需要对欧亚贸易关系进行认真的战略思考。强大的双边合作框架是必需的,而这并不局限于自由贸易协定。更重要的是,欧盟需要从狭隘的商业主义中转变,不要寻求以优惠条件进入亚洲市场的某些领域,而是采取同其内部市场政策密切相连的贸易政策。但最终,竞争更激烈的内部市场将比任何贸易协定都能令欧洲企业在亚洲市场更富竞争力。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机构Europe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