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的铁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7:24:12

飞扬的铁花



张文波《 人民日报 》( 2010年09月25日   07 版)

  打树花是河北省蔚县暖泉镇神奇而独特的社火活动,由来已久。暖泉古镇位于华北平原通往蒙古高原古商道的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南北商贸流通的旱码头。在这里,散落着很多冷兵器时代的遗迹和争战的符号——古堡、瓮城、连环套院、古地道,还有逐渐没落了的小铁匠铺子……小镇冶铁业的发达,北方人的勇敢和彪悍,最终成就了打树花这样一种充满激情和震撼的民俗活动。

  暖泉镇打树花,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据说,唐睿宗为欢度元宵佳节,曾在宫中树起百棵十丈高的巨木,挂满各种绚丽的花灯,那时被奉为时尚的“花树”。这一习俗传到民间,被演绎成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参与元宵节的狂欢。流传到暖泉这个地方,冶铁匠人从铁水飞溅的火花中得到启示,创造出击打、泼洒铁水的娱乐方式,并最终形成今天的打树花——把沸腾的铁水不停地泼洒到高大的古堡门楼的砖墙上,红彤彤的铁水反弹飞溅,在空中炸开,如同绚烂的花雨。这种民俗活动传承至今, 成为当代中国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每到正月,暖泉镇家家户户贴对子、扎灯笼,村村堡堡出节目、演社火——跑旱船、推车子、背阁、扛阁、晃阁、舞狮、耍龙、牛斗虎……北官堡则家家户户都要捐献生铁,送到堡的楼下,由村长或主持人监秤、报分量——“某某家捐生铁多少多少斤!”其实,捐多捐少是没有关系的,重在参与。打一场树花,最少需要生铁1000斤,捐不够的由大户补足。待到正月十几,雄伟的北官堡门楼上张灯结彩——要打树花了!

  十里八村的人们开始聚集到北官堡,堡门楼下立时成了人的海洋。近年来,随着暖泉镇知名度日益提高,观看树花的人越来越多,暖泉镇政府在北官堡西200米的地方建了树花广场,并仿照北官堡门楼的样式,修建了堡门和高墙。出于古镇旅游发展的需要,打树花也不再局限于每年的正月十几了,而是在每个周六的晚上,都进行表演。另外为增加表演的观赏性,还与剧团合作,中间穿插了一些其他的民俗表演,由过去单纯的打树花变成了一台充满地方特色的树花晚会。树花广场和树花晚会,正在成为古镇暖泉一道亮丽的风景。

  夜幕降临,偌大的树花广场,已是人头攒动。高大雄伟的堡门楼下,一人多高的炼铁炉早已点火多时。 

  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响起,庄严的祭炉仪式开始了,祭拜火神,祈求平安。四个反穿羊皮袄的壮汉在领头师傅的带领下,大步走上来。香案早已备好,祭品多是当地的四时果品,最显眼的是一只猪头,显示着严谨和隆重。师傅在前,焚香祷告;徒弟在后,抱拳、躬身、跪拜。仪式很简单,但是极虔诚,加之香烟缭绕,气氛凝重,令人顿生肃穆之情。

  这时,树花广场的灯突然全部熄灭,一片漆黑,只有铁锈斑驳的堡墙在炉火的映照下,越发显得崔嵬凝重。正彷徨间,一个极粗犷极高亢的声音似从半空响起:“打树花咧……”

  这时,从炉子里倒出的铁水被两个人抬上来了,一同走到堡墙根儿的还有那个打树花的艺人。他全副武装,像走上战场的武士,戴着羊皮手套的大手拎着一只硕大的柳木勺,他的步子好大,几十米阔的表演台仿佛两步就走到了中央。他用木勺轻轻地荡了荡锅子里的铁水,仿佛那不是沸腾的铁水而是美味的羹汤,有几颗火星溅出,轻轻落在地上。突然,他猛地盛起满满一勺子铁水,奋力向高高的堡墙甩去,红艳艳的沸腾铁水,飞落在冰冷的堡墙上,遽然炸裂,反溅开来,在空中形成飞扬的火雨。一时烈焰熊熊,照亮苍穹,照亮青色的堡墙,落在地上,再反溅开来,大地变成火的世界花的海洋,噗噗的声响更添震撼的力量!掌声像潮水般响起来,叫好声此起彼伏。一勺一勺的铁水,接连不断地扬起来,冲向堡墙,飞向夜空,落向大地。藏青色的毡帽,在火里仿佛黎明时那初现的天光;雪白的羊皮袄,雪白的羊皮护腿,灰白的羊皮靴,健硕的身躯,在火雨中舞动着,那样刚劲,那样坚定,那样沉稳,似乎能听到踏地的声响和低沉的呐喊。熠熠的火光照亮他黧黑的脸庞,他的神情专注而凝重,如同浴火重生的金刚。

  这就是树花,暖泉镇的打树花。这是勇敢者的游戏,这是暖泉人民的豪放与激情,也是这个塞外水乡不同于江南小镇的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