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39:17
对于那些练毛笔字的人,尤其是老一辈来说,“三多轩”这名字一定略有所闻。这家曾经是中国三大文房名庄之一的老字号牌子,由黄其佩创立于道光时期(1825年),掐指一算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了。
黄其佩原是染色纸工匠,租了高第街的三多轩熟药店后座做工场,后又买下其整个店铺。熟药店原名“三多轩”意为“多福多寿多丁”,黄其佩执掌店铺后,则以宋代欧阳修的“文有三多:做多、想多、商量多”来注解店名。店业传到黄其佩之子黄润培时,改为专营色纸、宣纸、色笺、雅扇等文房四宝、文具用品的笺扇庄,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并称为中国三大文房名庄,在省内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有很大影响。
民国后到第三代黄金海(高第街宜安里,往里走的一座四层大屋里原住着一位老人,他叫黄金海,于2001年过世,曾是中外闻名百年的老字号 “三多轩”的店主。)手上更到达了顶峰。譬如说宋庆龄有一幅写有《易经》的丝织帐衽,是托三多轩装裱的;抗战前,名演员马师曾以50银元(当时1银元可买20斤大米)购买三多轩一盒箭镞印泥;,陈济棠赠送给段祺瑞、吴佩孚等北方军阀的寿礼亦指定由三多轩精制;广西、广东、海南、湖南的寿屏生意全由三多包揽经营;广东国画研究会、岭南画派都以三多轩为专业供货店,指定会员、学生来店购买,军政民人谭延闿在三多轩买了文房四宝,离开广州后还从南京寄来“三多轩笺扇”题字,黄金海把此五字复制于店中顶楼临街墙壁上,以作炫耀;高第街禁行汽车,但达官贵人到三多轩则直开汽车到门口。三多轩在香港也设有分店,由黄金海之子经营。抗战时期,由于广州被日军入侵,黄金海被迫把三多轩关了躲去佛山,但是当时日军驻广州的宪兵队长,硬是把黄金海从佛山捉了回来,原来这个队长是一个中华文化迷,捉黄金海回来是要他继续开店。抗战结束后,这位宪兵队长在日本开了一间文房四宝文物店,1973年申请注册“三多轩”商标,1974年开业,现在的经营者叫石橋桂一。有兴趣的同学google搜索三多轩的话,首页第一条就是链接去一个日本网站。
建国后,三多轩也免不了成为了国企。1958年,因为北京路扩建,三多轩从高第街221号(今高第路56号)迁到北京路320号、322号。1994年至1996年,三多轩人均创利占全国“老字号”企业的首位。1996年以后,侨房租金飚升,因不堪重负,一直租用侨房经营的三多轩经营效益急剧下降。1998年1月,因华侨业主收回一半经营场地,三多轩被迫迁往文德路83号,当时的经营相当艰难。由于亏损,2000年10月,东山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决定暂时让三多轩停业。同年11月底,广州东宁实业公司接管三多轩,对其进行改制。“改制”后的三多轩以新面目重返文德路83号,但铺面给人的感觉已是“虎落平阳”的架势。
而在黄金海去世后,黄金海的孙子黄锦琪在广州第一工人文化宫内榕泉影院东侧竖起起了“新三多轩”这一招牌,“老三多轩”的店面约40多平方米,中堂墙面正中一幅大字《老三多轩》就算是店铺招牌了。在其下方挂着一张“三多轩”第三代老店主黄金海的大照片。中堂右侧柜台展示着各式宣纸、笔墨,与前一个“三多轩”专卖各地品牌文房四宝所不同的是,这家“老三多轩”所卖的纸笔,全部都有“三多轩”的商标字样。据了解,现在改制后的原国营“三多轩”已成了一间只文房四宝的销售店,里面的产品都是贴牌的,质量甚为参差,而“新三多轩”则是自己在安徽、湖州召集以往三多轩多年的生意伙伴或旧熟识老师傅生产供应宣纸和笔墨,而印泥则是广州自产,后来还把“三多轩”的商标成功抢注册回来。
开张5个月后的“新三多轩”,已经闯出了一点名堂,如广州美院设置“中国画材基础”课程请黄锦琪去介绍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恢复水印木雕;以前卖50大洋一两的箭簇印泥也重新生产出来,但因工艺复杂,年产量只有2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