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神州智慧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2:16:19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尚书.周书.洪范 时间:2010-01-20 13:38来源:转载 作者:清雅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汉书·五行志第七》)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旪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艾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乡用五福,畏用六极。”凡此六十五字,皆《雒书》本文,所谓天乃锡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汉书·五行志第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尚书·周书·洪范》)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尚书·周书·洪范》)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尚书·周书·洪范》)  
明白金、木、水、火、土五行奥秘。  
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汉书·五行志第七》)  
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以妻,则火不炎上。”(《汉书·五行志第七》)  
传曰:“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木不曲直。”(《汉书·五行志第七》)
传曰:“好战攻,轻百姓,饰城郭,侵边境,则金不从革。”(《汉书·五行志第七》)  
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汉书·五行志第七》)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従,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従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尚书·周书·洪范》)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宾,八曰师。(《尚书·周书·洪范》)  
(四)五祀: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尚书·周书·洪范》)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尚书·周书·洪范》)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尚书·周书·洪范》)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尚书·周书·洪范》)  
(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尚书·周书·洪范》)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尚书·周书·洪范》) 
 (十)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尚书·周书·洪范》)
 
一曰天官,掌邦治; 大宰,小宰等职;
二曰地官,掌邦教; 大司徒,小司徒等职;
三曰春官,掌邦礼; 大宗伯,小宗伯等职;
四曰夏官,掌邦政; 大司马等职;
五曰秋官,掌邦刑; 大司寇,小司寇等职;
六曰冬官,掌邦事; 司空等职。《周礼》  
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
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
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
四曰政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
五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
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 
 (《周礼》)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乐 先王制定礼、乐是教人平好恶,节制人的欲望,保持人的本性,让人生活在道规定的做人标准上,顺行天理。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史记》乐书第二)  先王制定礼、乐是教人平好恶,节制人的欲望,保持人的本性,让人生活在道规定的做人标准上,顺行天理。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於天地,然後能兴礼乐也。 ”(《史记》乐书第二)
 只有明天地,才可以制礼、乐。乐使人归于道,礼使人守万物次序。古者黄帝、帝喾生而神灵;帝尧其知如神。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动,性之颂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於内,知诱於外,不能反己,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於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彊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史记》乐书第二)  
人的本性静,本性对外物感应,人就产生了好恶等欲望(执著),如果对欲望毫无节制,人的本性就埋没了,人表现的全是后天欲望,人完全物质化、掉物质中了。于是先王制定礼、乐,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节制人欲望,保持人的本性,这就是治国的王道。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诸声音,形於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於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史记》乐书第二)  
先王立乐的总则就是:感动人的善良本性,让放心邪气不沾染人本性。人本性主宰自己做出的事情就符合道的要求,社会各方面就溶和。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史记》乐书第二) 
 音(音乐)是由人心创作出来的,而人心又受到外物影响,哀、乐、喜、怒、敬、爱心不是人的本性。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正通矣。宫(八十一丝)为君,商(七十二丝)为臣,角(六十四丝)为民,徵(五十四丝)为事,羽(四十八丝)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搥,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史记》乐书第二)  
音乐与治理国家是相通的,音乐的宫商角徵羽类似国家的君臣民事物,如果他们是正确的次序,则国家治、五音正。  
“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志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志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诗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诗者,见利而让也。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木,居中矩,句中钩,累累乎殷如贯珠。”(《史记》乐书第二)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格物致知: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修炼,才能够明天机。  
诚其意: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古人云:没有见人好德如好色。  
正其心:心思不集中,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  
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大学》)  
治其国: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治国在于教民重德。  
平天下:天下太平,明明德于天下。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孔子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讲为政的原则就是讲德,教化人民修身养德、保持人的善良本性,并且以《礼》作为行为标准,社会就能够治理好,老百姓知道羞耻,不会做不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天下人向往的。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讲为政的原则就是讲德,教化人民修身养德、保持人的善良本性,并且以《礼》作为行为标准,社会就能够治理好,老百姓知道羞耻,不会做不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天下人向往的。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第二》)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第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第二》)  
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安则社会安,家庭人员就是要讲孝道,孝也是《礼》的一部分,孝的表现在敬上,孝敬父母,管教好孩子。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第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第二》)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第二》)  
社会需要君子来治理,那么对君子要求就更严格,这里是孔子对君子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第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第二》)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兒,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第二》)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第二》)  
这里是孔子讲的具体政事的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中庸 如果人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远离各种诱惑,修身重德,由先天本性主宰自己,就可以领悟天地化育玄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 如果人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远离各种诱惑,修身重德,由先天本性主宰自己,就可以领悟天地化育玄机。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  
“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中庸》)  
修身要力行,要时时刻刻做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只有自己知道怎样修身重德,做修身重德表率,才能够教化万民,才可以做天下王。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中庸》)  
君王也是德配天下,大德之士。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道德  道化生万物,万物都具有道的特性,如果人溶于道中,他就是归真的。道也规定了做人的标准,人就应该遵守道规定的做人标准。君王治理国家就应该教化万民修身,顺行天道,国家才能太平。道化生万物,万物都具有道的特性,如果人溶于道中,他就是归真的。道也规定了做人的标准,人就应该遵守道规定的做人标准。君王治理国家就应该教化万民修身,顺行天道,国家才能太平。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第四》)
道者万物之奥。(《道德经》)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道德经》)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帝喾高辛: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记》)
德是人做好事、吃苦得来的,人做坏事就会失德,就会遭报应,做人就应该积德行善,君王治理国家就应该教化万民重德,国家才能够富有。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道德经》)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史记》) (原文有删节)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周礼 时间:2010-01-14 11:06来源:转载 作者:清雅  《周礼》记录的是周王室官制,周王室官制设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部官,每部有很多具体官员,他们都有具体职责。《周礼》中很重视对老百姓的做人教育。
《周礼》记录的是周王室官制,周王室官制设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部官,每部有很多具体官员,他们都有具体职责。《周礼》中很重视对老百姓的做人教育。  
天官冢宰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
 
地官司徒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施十有二教焉:一旦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日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和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愉;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教、友、睦、姻、任、恤;三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以五祀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
 
春官宗伯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夏官司马
 
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
 
秋官司寇
 
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冬官司空
 
《冬官司空》早佚,到汉时补以《考工记》。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论语·八佾第三时间:2010-01-15 10:25来源:转载 作者:清雅  人能够远色、欲,为情不过,修身养德,敬天知命,守人道,保持人的本性善念,就是一个好人。但是人类社会善恶同在,人很容易被欲望诱惑走向邪路,所以圣人制定礼、乐以教化万民。礼、乐只是形式,归正人心才是关键。
人能够远色、欲,为情不过,修身养德,敬天知命,守人道,保持人的本性善念,就是一个好人。但是人类社会善恶同在,人很容易被欲望诱惑走向邪路,所以圣人制定礼、乐以教化万民。礼、乐只是形式,归正人心才是关键。  
《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欲无限极,祸乱生焉。圣人惧其邪放,于是作乐以和其性,制礼以检其情,俾俯仰有容,周旋中矩。故肆觐之礼立,则朝廷尊;郊庙之礼立,则人情肃;冠婚之礼立,则长幼序;丧祭之礼立,则孝慈著;搜狩之礼立,则军旅振;享宴之礼立,则君臣笃。是知礼者,品汇之璿衡,人伦之绳墨,失之者辱,得之者荣,造物已还,不可须臾离也。(《旧唐书·志第一》)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第三》)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论语·八佾第三》)
季氏在家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队;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按天子祭宗庙的方式祭自家宗庙,已经是非礼了,违背了做人道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篇第三》)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第三》)
礼、乐是归正人心,如果人追求礼、乐形式和外表,那就是本末倒置,达不到目地。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八佾第三》)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第三》)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第三》)
礼、乐由圣人制定,要保持圣人原话,理解圣人原意,信要诚,不要走形式,要使自己心性真正有所提高。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第三》)
人要知道敬天、地、神,知命。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第三》)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第三》)
每个人能够做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第三》)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第三》)
君、臣之道。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第三》)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论语·八佾第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第三》)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第三》)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第三》)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第三》)
孔子一些具体看法。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第三》)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唐五礼 时间:2010-01-15 10:33来源:转载 作者:清雅  盖一国之立,秉承上天,有正神护佑,怎能不祀?为何不敬?商汤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古代君王认为老百姓是上天的老百姓,自己只是行上天意志,管理老百姓而已。
《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欲无限极,祸乱生焉。圣人惧其邪放,于是作乐以和其性,制礼以检其情,俾俯仰有容,周旋中矩。故肆觐之礼立,则朝廷尊;郊庙之礼立,则人情肃;冠婚之礼立,则长幼序;丧祭之礼立,则孝慈著;搜狩之礼立,则军旅振;享宴之礼立,则君臣笃。是知礼者,品汇之璿衡,人伦之绳墨,失之者辱,得之者荣,造物已还,不可须臾离也。(《旧唐书·志第一》)  
五帝之时,斯为治本。(《旧唐书·志第一》)
 
时代犹淳,节文尚简。及周公相成王,制五礼六乐,各有典司,其仪大备。(《旧唐书·志第一》)
 
暨幽、厉失道,平王东迁,周室浸微,诸侯侮法。男女失冠婚之节,《野麕》之刺兴焉;君臣废朝会之期,践土之讥著矣。葬则奢俭无算,军则狙诈不仁。数百年间,礼仪大坏。虽仲尼自卫返鲁,而有定礼之言,盖举周公之旧章,无救鲁邦之乱政。仲尼之世,体教已亡。遭秦燔炀,遗文殆尽。(《旧唐书·志第一》)
 
太宗皇帝践祚之初,悉兴文教,乃诏中书令房玄龄、秘书监魏征等礼官学士,修改旧礼,定著《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恤》五篇,总一百三十八篇,分为一百卷。(《旧唐书·志第一》)
 
吉礼:
 
大祀:天、地、宗庙、五帝及追尊之帝、后。中祀:社、稷、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帝社、先蚕、七祀、文宣、武成王及古帝王、赠太子。小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风伯、雨师、灵星、山林、川泽、司寒、马祖、先牧、马社、马步,州县之社稷、释奠。而天子亲祠者二十有四。(《新唐书·志第一》)
 
大祀散斋四日,致斋三日。中祀散斋三日,致斋二日。小祀散斋二日,致斋一日。散斋之日,昼理事如旧,夜宿于家正寝,不得吊丧问疾,不判署刑杀文书,不决罚罪人,不作乐,不预秽恶之事。致斋惟为祀事得行,其余悉断。若大祀,斋官皆于散斋之日,集于尚书省受誓戒,太尉读誓文。致斋之日,三公于尚书省安置;余官各于本司,若皇城内无本司,于太常郊社、太庙署安置。皆日未出前至斋所。至祀前一日,各从斋所昼漏上水五刻向祠所。接神之官,皆沐浴给明衣。若天子亲祠,则于正殿行致斋之礼。文武官服裤褶,陪位于殿庭。车驾及斋官赴祠祭之所,州县及金吾清所行之路,不得见诸凶秽及缞绖者,哭泣之声闻于祭所者权断,讫事依旧。斋官至祠所,太官惟设食。祭讫,依班序馂,讫,均胙,贵者不重,贱者不虚。中祀已下,惟不受誓戒,自余皆同大祀之礼。(《旧唐书·志第一》)
 
盖一国之立,秉承上天,有正神护佑,怎能不祀?为何不敬?商汤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古代君王认为老百姓是上天的老百姓,自己只是行上天意志,管理老百姓而已。
 
宾礼:以待四夷之君长与其使者。(《新唐书·志第六》)
 
军礼:皇帝亲征,仲冬之月讲武于都外,皇帝狩田之礼亦以仲冬等。(《新唐书·志第六》)
 
嘉礼:皇帝加元服,皇太子加元服,皇子冠,皇帝纳皇后,皇太子纳妃,亲王纳妃,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而会,临轩册皇太子,皇帝御明堂读时令,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于太学。(《新唐书·志第七》)
 
凶礼:天子赈恤水旱、遣使问疾、吊死、举哀、除服、临丧、册赠之类。(《新唐书·志第十》)
 
唐初,徙其次第五,而李义府、许敬宗以为凶事非臣子所宜言,遂去其《国恤》一篇,由是天子凶礼阙焉。(《新唐书·志第十》)
 
凶灾,乃人造业所致,所以人应该向上天诚心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并且需要改正,一国之君,更应该检点自己为政过失。
 
附周五礼六乐:
 
以五祀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周礼·地官司徒第二》)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帝舜 时间:2010-01-21 13:43来源:转载 作者:清雅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史记》)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史记》)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史记》)
 
於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於二女;舜饬下二女於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於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史记》)
 
尧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史记》)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尚书·虞书·舜典》)律度量衡:律,音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尚书·虞书·舜典》)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史记》)五礼:吉、凶、宾、军、嘉。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尚书·虞书·舜典》)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虞书·舜典》)
 
舜乃至於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史记》)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従,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尚书·虞书·益稷》)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従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尚书·虞书·大禹谟》)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
 
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尚书·虞书·大禹谟》)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尚书·虞书·舜典》)
 
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尚书·虞书·皋陶谟》)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尚书·虞书·大禹谟》)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尚书·虞书·舜典》)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尚书·虞书·舜典》)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尚书·虞书·舜典》)
 
皋陶曰:“在知人,在安民。”(《尚书·虞书·皋陶谟》)皋陶曰:“亦行有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尚书·虞书·皋陶谟》)
 
皋陶曰:“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尚书·虞书·皋陶谟》)
 
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尚书·虞书·大禹谟》)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尚书·虞书·舜典》)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尚书·虞书·舜典》)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尚书·虞书·舜典》)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虞书·舜典》)
 
帝曰:“龙,朕谗说殄行,震惊联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尚书·虞书·舜典》)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尚书·虞书·舜典》)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唐官制 时间:2010-01-23 15:25来源:转载 作者:清雅  贵妃、惠妃、丽妃、华妃各一人(正一品),掌佐皇后论妇礼于内,无所不统。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各一人(正二品),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
初,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曰:“吾以此待天下贤材,足矣。” 一、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升降之。
 
凡文官九品、三十等:正第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王。从第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嗣王、郡王、国公。正第二品、从第二品
正第三品、从第三品
正第四品上阶、正第四品下阶、从第四品上阶、从第四品下阶
正第五品上阶、正第五品下阶、从第五品上阶、从第五品下阶正第六品上阶、正第六品下阶、从第六品上阶、从第六品下阶
正第七品上阶、正第七品下阶、从第七品上阶、从第七品下阶
正第八品上阶、正第八品下阶、从第八品上阶、从第八品下阶
正第九品上阶、正第九品下阶、从第九品上阶、从第九品下阶
 
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凡勋十有二等:十有二转为上柱国,视正二品;十有一转为柱国,视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视正三品;九转为护军,视从三品;八转为上轻车都尉,视正四品;七转为轻车都尉,视从四品;六转为上骑都尉,视正五品;五转为骑都尉,视从五品;四转为骁骑尉,视正六品;三转为飞骑尉,视从六品;二转为云骑尉,视正七品;一转为武骑尉,视从七品。凡以功授者,覆实然后奏拟,战功则计杀获之数。
 
凡文散阶二十九:从一品曰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曰特進,从二品曰光禄大夫,正三品曰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曰银青光禄大夫,正四品上曰正议大夫,正四品下曰通议大夫,从四品上曰太中大夫,从四品下曰中大夫,正五品上曰中散大夫,正五品下曰朝议大夫,从五品上曰朝请大夫,从五品下曰朝散大夫,正六品上曰朝议郎,正六品下曰承议郎,从六品上曰奉议郎,从六品下曰通直郎,正七品上曰朝请郎,正七品下曰宣德郎,从七品上曰朝散郎,从七品下曰宣义郎,正八品上曰给事郎,正八品下曰徵事郎,从八品上曰承奉郎,从八品下曰承务郎,正九品上曰儒林郎,正九品下曰登仕郎,从九品上曰文林郎,从九品下曰将仕郎。
 
武散阶四十有五;从一品曰骠骑大将军;正二品曰辅国大将军;从二品曰镇军大将军;正三品上曰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下曰怀化将军;从三品上曰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曰归德将军;正四品上曰忠武将军;正四品下曰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从四品上曰宣威将军;从四品下曰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正五品上曰定远将军;正五品下曰宁远将军、怀化郎将;从五品上曰游骑将军;从五品下曰游击将军、归德郎将;正六品上曰昭武校尉;正六品下曰昭武副尉、怀化司阶;从六品上曰振威校尉;从六品下曰振威副尉、归德司阶;正七品上曰致果校尉;正七品下曰致果副尉、怀化中候;从七品上曰翊麾校尉;从七品下曰翊麾副尉、归德中候;正八品上曰宣节校尉;正八品下曰宣节副尉、怀化司戈;从八品上曰御侮校尉;从八品下曰御侮副尉、归德司戈;正九品上曰仁勇校尉;正九品下曰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从九品上曰陪戎校尉;从九品下曰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二、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京职事官:三师、三公、六省、一台、九寺、三监、十六卫、东宫诸司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天子所师法,大抵无所统职,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无其人则阙之。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
 
六省: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御史台
 
九寺 :次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天子政令:门下省出纳,中书省参议,尚书省施政;御史台弹劾官员,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左右丞可以纠正御史台不当弹劾)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国子监、少府、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十六卫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诸卫折冲都尉府:掌领属备宿卫,师役则总戎具、资粮、点习,以三百人为团,一校尉领之。左右羽林军: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大朝会,则周卫阶陛。
左右龙武军:掌同羽林。
左右神武军:总衙前射生兵。
左右神策军:掌卫兵及内外八镇兵。(以上军队负责天子和京城安全)
 
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司主要官员为:郎中(并从五品上)、员外郎(并从六品上))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总焉。
 
上之逮下其制有六:天子用制、敕、册;皇太子用令;亲王、公主用教;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用符。
 
下之达上其制有六:表、状、笺、启、辞、牒。
诸司相质其制有三:关、刺、移。
 
吏部
 
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吏部司: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其告身、假使、补流外官。
司封司: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爵九等。
司勋司:掌官吏勋级。功勋最高十有二转。考功司: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按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四善和二十七最考核。
 
户部
 
尚书一人,侍郎二人,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户部司:掌户口、土田、赋役、贡献、蠲免、优复、姻婚、继嗣之事。度支司: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以近及远,与中书门下议定乃奏。 
金部司: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两京市、互市、和市、宫市交易之事,百官、军镇、蕃客之赐,及给宫人、王妃、官奴婢衣服。仓部司:掌天下军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事。
 
礼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礼部司:掌礼乐、学校、衣冠、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铺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赙之数。祠部司: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
膳部司:掌陵庙之牲豆酒膳。诸司供奉口味,躬鐍其舆乃遣,進胙亦如之。
主客司:掌二王後、诸蕃朝见之事。
 
兵部尚书一人,侍郎二人,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兵部司:判帐及武官阶品、卫府众寡、校考、给告身之事;判簿及军戎调遣之名数,朝集、禄赐、假告之常。 
职方司: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
驾部司: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
库部司:掌戎器、卤簿仪仗。
 
刑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
刑部司:掌律法,按覆大理及天下奏谳,为尚书、侍郎之贰。
都官司:掌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而理其诉免。比部司:掌句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逋欠之物,及军资、械器、和籴、屯收所入。司门司: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阑遗之物。
 
工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
工部司:掌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贰。
屯田司:掌天下屯田及京文武职田、诸司公廨田,以品给焉。
虞部司:掌京都衢、苑囿、山泽草木及百官蕃客时蔬薪炭供顿、畋猎之事。
水部司:掌津济、船舻、渠梁、堤堰、沟洫、渔捕、运漕、碾硙之事。 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门下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贰侍中之职。
左散骑常侍二人(正三品下),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
左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起居郎二人(从六品上)掌录天子起居法度。典仪二人(从九品下),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次,侍中版奏中严、外办,亦赞焉。
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官殿诸门开阖之节,奉管钥而出纳之。
符宝郎四人(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
凡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曰表,六曰状。 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贰令之职,朝廷大政参议焉。
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進奏,参议表章。
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右补阙六人,右拾遗六人,掌如门下省。通事舍人十六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庭通奏。
 
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二曰制书,大赏罚、赦宥虑囚、大除授则用之;三曰慰劳制书,褒勉赞劳则用之;四曰发敕,废置州县、增减官吏、发兵、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则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则用之;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于旧则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秘书省: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丞一人,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殿中省: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丞二人,监掌天子服御之事。其属有六局,曰尚食、尚药、尚衣、尚乘、尚舍、尚辇。内侍省: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内侍四人,监掌内侍奉,宣制令。其属六局,曰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 内官贵妃、惠妃、丽妃、华妃各一人(正一品),掌佐皇后论妇礼于内,无所不统。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各一人(正二品),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美人四人(正三品),掌率女官脩祭祀、宾客之事。
才人七人(正四品),掌叙燕寝,理丝枲,以献岁功。
宫官: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 御史台大夫一员(正三品),中丞二员(正四品下),大夫、中丞之职,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侍御史四员(从六品下),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下),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八人,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监察御史十员(正八品上),监察掌分察巡按郡县、屯田、铸钱、岭南选补知太府、司农出纳,监决囚徒。
 
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大事奏裁,小事专达。凡有弹劾,御史以白大夫,大事以方幅,小事署名而已。
 
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总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诸祠庙等署。光禄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丞二人,主簿二人,掌酒醴膳羞之政,总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卫尉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丞二人,掌器械文物,总武库、武器、守宫三署。宗正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丞二人,掌天子族亲属籍,以别昭穆;领陵台、宗玄二署。太仆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丞四人,主簿二人,卿掌厩牧、辇舆之政,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大理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掌折狱、详刑。凡罪抵流、死,皆上刑部,覆于中书、门下。鸿胪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丞二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司农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掌仓储委积之事。总上林、太仓、钩盾、霡官四署及诸仓、司竹、诸汤、宫苑、盐池、诸屯等监。太府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掌财货、廪藏、贸易,总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
 
国子监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国子学:博士五人(五品上),助教五人,直讲四人,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 
太学: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业,每经百人。广文馆: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领国子学生业進士者。四门馆: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直讲四人,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为生及庶人子为俊士生者。律学:博士三人(从八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律令为颛业,兼习格式法例。书学: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
算学: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
 
凡授经,以《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各为一经,兼习《孝经》、《论语》、《老子》,岁终,考学官训导多少为殿最。
 
少府: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掌百工技巧之政。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铸钱、互市等监。将作监: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掌土木工匠之政,总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等署,百工等监。军器监:监一人,正四品上;丞一人,正七品上。掌缮甲弩,以时输武库。都水监: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泽、津梁、渠堰、陂池之政,总河渠、诸津监署。
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皆参议焉。
集贤殿书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脩撰官,掌刊缉经籍。
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校书郎二人,正字二人,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司天台:监一人(正三品),少监二人,丞一人,主簿二人,主事一人,监掌察天文,稽历数。
内府局:掌中藏宝货给纳之数,及供灯烛、汤沐、张设。
 
东宫官: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各一人(从二品),掌晓三师德行,以谕皇太子,奉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詹事府:掌统三寺、十率府之政。
左春坊: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
崇文馆: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课试举送如弘文馆。司经局:掌经籍,出入侍从。
典膳局:掌進膳、尝食。
药藏局:掌和医药。
内直局:掌符玺、衣服、繖扇、几案、笔砚、垣墙。
典设局:掌汤沐、灯烛、汛扫、铺设。宫门局:掌宫门管钥。
右春坊:掌侍从、献纳、启奏。
家令寺:总食官、典仓、司藏三署。
食官署:掌饮膳、酒醴。
典仓署:掌九谷、醯醢、庶羞、器皿、灯烛。司藏署:掌库藏财货出纳、营缮。
率更寺: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之政。
仆寺:掌车舆、乘骑、仪仗、丧葬,总厩牧署。
厩牧署:掌车马、闲厩、牧畜。
太子左右率府:掌兵仗、仪卫。亲府、勋府、翊府三府:掌其府校尉、旅帅及亲、勋、翊卫之属宿卫,而总其事。太子左右司御率府:掌同左右卫。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掌昼夜巡警。
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凡财物、器用,出者有籍。
太子左右内率府:掌千牛供奉之事。
太子内坊局:掌东宫閤内及宫人粮禀。
 
太子内官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四品),承徽十人(正五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司闺二人(从六品),掌导引妃及宫人名簿,总掌正、掌书、掌筵。
掌正三人(从八品),九掌皆如之。掌文书出入、管钥、纠察推罚。
掌书三人,掌符契、经籍、宣传、启奏、教学、禀赐、纸笔。
掌筵三人,掌幄帟、床褥、几案、舆繖、汛扫、铺设。司则二人,掌礼仪参见,总掌严、掌缝、掌藏。
掌严三人,掌首饰、衣服、巾栉、膏沐、服玩、仗卫。
掌缝三人,掌裁纫、织绩。掌藏三人,掌财货、珠宝、缣彩。司馔二人,掌進食先尝,总掌食、掌医、掌园。
掌食三人,掌膳羞、酒醴、灯烛、薪炭、器皿。
掌医三人,掌方药、优乐。
掌园三人,掌种植蔬果。
 
王府官傅一人(从三品):掌辅正过失。
谘议参军事一人(正五品上):掌訏谋议事。
友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
侍读:无定员。
文学一人(从六品上):掌校典籍,侍从文章。东、西閤祭酒各一人(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
长史一人(从四品上)、司马一人(从四品下):皆掌统府僚、纪纲职务。
掾一人(正六品上):掌通判功曹、仓曹、户曹事。
属一人(正六品上):掌通判兵曹、骑曹、法曹、士曹事。主簿一人(从六品上):掌覆省书教。
记室参军事二人(从六品上):掌表启书疏。
录事参军事一人(从六品上):掌付事、句稽,省署钞目。
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功曹参军事:掌文官簿书、考课、陈设。
仓曹参军事:掌禄禀、厨膳、出内、市易、畋渔、刍藁。
户曹参军事:掌封户、僮仆、弋猎、过所。
兵曹参军事:掌武官簿书、考课、仪卫、假使。
骑曹参军事:掌厩牧、骑乘、文物、器械。
法曹参军事:掌按讯、决刑,士曹参军事。掌土功、公廨、自功曹以下各一人(正七品上):掌出使杂检校。
参军事二人(正八品下):掌出使杂检校。
行参军事四人(从八品上),掌出使杂检校。
典签二人(从八品下):掌宣传书教。 亲事府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副典军二人,皆掌校尉以下守卫、陪从,兼知鞍马。
校尉五人(从六品上),旅帅,队正,队副,皆掌领亲事、帐内陪从。
自旅帅以下,视亲事多少乃置。 帐内府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副典军二人,自校尉以下,员、品如亲事府。 亲王国令一人(从七品下),大农一人,掌判国司。
尉一人,丞一人,学官长、丞各一人,掌教授内人;
食官长、丞各一人,掌营膳食;
厩牧长、丞各二人,掌畜牧;
典府长、丞各二人,掌府内杂事。
长皆正九品下,丞皆从九品下。 公主邑司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掌公主财货、禀积、田园。
主簿一人,录事一人,督封租、主家财货出入。
外职事官:州、县、镇、戍、岳、渎、关、津
 
天下兵马元帅、副元帅,都统、副都统、招讨使:掌征伐,兵罢则省,都统总诸道兵马,不赐旌节。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
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搜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备、军籍、赐予皆专焉。
掌书记:掌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号令升绌之事。
行军参谋:关豫军中机密。
观察处置使:掌察所部善恶,举大纲。
 
大都督府、中都督府、下都督府:都督(从二品)掌督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禀,总判府事。大都护府、上都护府:都护(从二品)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
 
州设:刺史(从三品)、别驾(从四品下)、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录事、司功参军事、司仓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田参军事、司兵参军事、司法参军事、司士参军事、参军事、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士。县设:令(正五品上)、丞、主簿、录事、尉。县令掌导风化,察冤滞,听狱讼。
镇设:将(正六品下)、副、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
戍设:主(正八品下)、副。镇将、镇副,戍主、戍副,掌捍防守御。
五岳、四渎设:令(正九品上),掌祭祀。
关设:令(从八品下),丞,掌禁末游,察奸慝。凡行人车马出入,据过所为往来之节。
 
(全文完)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鸿范(洪范)  天乃锡禹鸿范九等,常伦所序。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乡用五福,畏用六极。
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 
武王曰:“於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
箕子对曰:“在昔鲧堙鸿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从鸿范九等,常伦所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鸿范九等,常伦所序。”
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乡用五福,畏用六极。
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事:
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恭作肃,从作治,明作智,聪作谋,睿作圣。
八政:
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五纪:
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皇极:
皇建其有极。
敛时五福,用傅锡其庶民,维时其庶民于女极,锡女保极。
凡厥庶民,毋有淫朋,人毋有比德,维皇作极。
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女则念之。
不协于极,不离于咎,皇则受之。
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则锡之福。
时人斯其维皇之极。
毋侮鳏寡而畏高明。
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国其昌。
凡厥正人,既富方穀。女不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
于其毋好,女虽锡之福,其作女用咎。
毋偏毋颇,遵王之义。
毋有作好,遵王之道。
毋有作恶,遵王之路。
毋偏毋党,王道荡荡。
毋党毋偏,王道平平。
毋反毋侧,王道正直。
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曰王极之傅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顺。
凡厥庶民,极之傅言,是顺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三德:
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平康正直,彊不友刚克,内友柔克,沈渐刚克,高明柔克。
维辟作福,维辟作威,维辟玉食。
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僭忒。
稽疑:
择建立卜筮人。
乃命卜筮,曰雨,曰济,曰涕,曰雾,曰克,曰贞,曰悔,凡七。
卜五,占之用二,衍貣。立时人为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女则有大疑,谋及女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女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而身其康彊,而子孙其逢吉。
女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
卿士从,龟从,筮从,女则逆,庶民逆,吉。
庶民从,龟从,筮从,女则逆,卿士逆,吉。
女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
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庶徵:
曰雨,曰阳,曰奥,曰寒,曰风,曰时。
五者来备,各以其序,庶草繁庑。
一极备,凶。一极亡,凶。
曰休徵:曰肃,时雨若;曰治,时旸若;曰知,时奥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曰咎徵:曰僭,常旸若;曰舒,常奥若;曰急,常寒若;曰雾,常风若。
王眚维岁,师尹维日。
岁月日时毋易,百穀用成,治用明,畯民用章,家用平康。
日月岁时既易,百穀用不成,治用昏不明,畯民用微,家用不宁。
庶民维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五福: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六极:
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这是从《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找到的《洪范》,《洪范》对组建社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我们处理日常事情也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礼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道德经》告诉我们,我们人、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当然他们就有道赋予他们的特性,我们就需要根据道赋予人的特性来管理社会、根据道赋予万物的特性来管理自然。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茝(chǎi ),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笫(zǐ )几席,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史记>>礼书第一)  
中国古代先王,根据人生有欲望特点,制定礼仪以养人之欲,使人的欲望不之于膨胀,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保持正常状态。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不符合先王制定“礼”的事情,不要做,否则会增加人的欲望,那就不好办了。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史记>>礼书第一)  
所以礼是上事天,下事地,符合道要求的,君王要提倡礼,老师要教导礼,社会才能够生生不息。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yy8a8.cn)
详文参考:http://shenzzh.com/a/jingdianjuxian/2010010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