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来信”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27:11
XX兄,你好。
 
到汉城已有近一月时间了,组建建设银行汉城分行的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我们的办公地点在汉城市中心的金融大厦(Seoul Finance Center),大厦周围都是大的办公写字楼,饭店及政府机构,楼群林立,车水马龙。上下班高峰时,街道上涌动着巨大的车流,街道两旁则是行色匆匆的人流,显得有些拥挤和杂乱。不过,整体看来,秩序还是主流,尽责的警察和初来者且费精力才能弄明白的交通标志,调节着大街上的车流和人流,那是一曲还算和谐的混作音乐。
我行在金融大厦的七层,办公面积三百多“枰”。“枰”是韩国人衡量面积通常用的单位,一枰相当于3平方米多一点,三百多枰也就是九百多平方米的样子。我七月下旬到汉城时,分行的办公室已经装修好,电脑硬件配备到位。但除这些外,其余都还是一张白纸。
万事开头难。从何开始我的工作呢?孙子兵法言,“上兵伐谋”。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建立而言,战略考虑当然是第一位的,谋划清楚主要做什么是最为紧要的头等大事。我想,我到汉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确立中国建设银行汉城分行的基本经营战略。在这一战略之下,再来构造分行的组织框架,设立部门并规定相应的职责结构。然后,按照经营战略考虑及组织框架,排列出需要的人员结构。随之而来的,当然就是组织招聘当地员工了。
我先后走访了中国工商银行汉城分行和中国银行汉城分行。其中中国银行在汉城已经有十年的经营历史,新的一家分支机构也准备在近期开业。工商银行也有了几年的经营经历,并且在釜山设有另一分行。两行在韩国的经营,整体看都是不错的,其经验和体会是一份难得的财富。
通过与两行总经理的交谈,我了解到了两行的基本经营情况。中国工商银行汉城分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贷款和贸易融资方面,其中贷款占到总资产的一半左右,其它的银行服务性业务,如汇款业务等,量不大;中国银行情况稍有不同,贸易融资是主要业务,占到全部业务的60%左右,汇款等零售业务做的较大,贷款和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占的比重都不大,比例分别都只有10%强些。从人员情况来看,工行内部各部门主管大多为国内派遣,高层管理人员中,有一位副总经理在当地聘任;中行国内派的员工更多,当地员工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在高层管理方面,中行也有一位韩国副总经理。这种员工结构,韩国本地员工的工资性支出相对可以水平低些。在这两家银行参观时,我见到的韩国职员也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大多从事一般性的银行业务操作性工作。
作为新进入这个市场的银行,我不是很想与兄弟行的业务完全同构,考虑到建设银行国内业务的特色,同时考虑到与国内业务之间的联动,以及开始运行这家银行时的困难,结合总行和国外咨询机构曾做的研究报告,我想我行汉城分行的业务战略在起步阶段,只能以批发业务为主。实行以资金业务为主,贸易融资和贷款业务相辅助的业务战略体系:用资本金和拆借资金额度,购买一些风险相对小的生息资产,保证基本的收益;同时,与国内分行加强联系,将贸易融资业务做起来;公司类贷款业务不作为先期重点,有所选择地进入,且强调以加入银团贷款为主,不出现风险为前期经营主要宗旨。显然,运转一段时间后,我们有必要根据市场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战略调整。
经营战略一经确定,我就围绕战略开始下一步行动了。我收集了一些韩国经济和金融方面的资料,与几位同事一起分析了其他国外银行和本地银行的机构设置情况,在基本业务战略的框架下,按照总行确定的开始时人员控制规模(刚开始20人左右),参考兄弟行的一些做法,设计了一个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图。
我们汉城分行设立六个部门,它们是:总务部、资金部、贸易融资部、信贷部、会计部和运营部。总经理为最高管理者,另设两位副总经理,其中一位在当地聘任,分别担任管理不同部门的责任。由于我行总行只是派出了三人,其余人员均要在当地招聘,除了我、一位副总经理和贸易融资部主管为国内派出外,其余都是韩国当地的管理者和员工。仅从管理队伍人数来看,中方数量大大少于韩国当地人员。不过,从出资的角度来看,国内派出人员均为资方代表,而韩国员工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劳方”了。这样的分行组织结构、人员结构,与工行和中行的情况是不大相同的。相对而言,我们的地方特色显得更浓厚些。
作为总经理,我想在分行起步阶段,抓住业务的最主要方面,保证基本的经营运作稳健。鉴于资金业务的重要性,我从一开始就决定直接管理资金部,先不交给副总去管理。显然,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我考虑会放开这只手的。另外,为了更好管理的需要,我还将设立由副总和各业务部门主管参加的信贷管理委员会,决策大的资产业务事项;同时实行每周例会制度,做好上周各项业务或事务的总结,安排新一周全部的工作。这样定位和工作程序化下来,一家分行及运转的大体轮廓就出来了。
当分行的组织框架图确定并画出来后,我多少有点轻松感,毕竟事情有了一个基本定位和开头。但是,一个艰巨得不容我有任何放松的事情马上就压到了头顶上:战略确定之后,招聘什么样的当地员工?如何面试?如何选择?用什么样的薪酬体系招到适用而价格又可以承受的人才?
我晚上又有点睡不着觉了。
其实,七月二十一日一到汉城,次日就开始了第一批人员的面试,这是原来我们汉城代表处介绍的少量备选人员。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我想先招聘到秘书等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员,因而事先让代表处先挑几位秘书等人选面试。至于业务人员,我觉得还是通过正式的猎头公司进行物色为好。还好,一位中英文都不错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另外一位在我们代表处帮过忙的、曾经在韩国某大银行工作过的韩国人,看来较适合总务类的事情,我们先将其收入到了旗下,加上原来代表处的秘书(准备用于做业务人员),招聘业务人员的工作就有了工作人员的基础。巧的是,我在这批面试人员中,发现了一位很适合做我行后台业务的业务主管人员,这是一个多少有点意外的收获。
与猎头公司打交道对我而言是件新鲜事,也是件颇有重大意义的事。
一般来说,招聘员工是件具体操作性的工作,若是按照时下的“宏观、微观”分类方法,它显然是属于微观性的事情。但我不完全这样看。我想,招聘人员也必须要有宏观思维,有战略考虑,而不是仅仅靠碰运气或是走到哪算哪,完全被动地按照猎头公司提供的数量巨大的备选人力资源进行漫无头绪的挑选。事实上,受制于多种现实条件,我也必须整体上有一种选择员工的“宏观谋划”,先确定一个招聘的大的原则和战略,在此基础上,再细划每个岗位的职能职责,具有相当针对性地去选择。现在看来,这样的宏观战略考虑,省去了我相当大的时间耗费。宏观谋划为微观选择确立了方向,不在这个“谋划”中的候选员工,迅速地从我们的视线中除去。
招聘员工对我们分行而言,受制的现实条件主要是,高质量人才需要高价格去购买,但我们的人力费用预算实在不充裕。而且,我行进入韩国市场是“后来者”,目前在汉城已有50来家外资银行,中国的银行也已经有两家,你想要在此生存下去,就必须拥有一支相对成熟的经营队伍,起码要有足够数量具有银行经营丰富经验主管和员工,这就决定了我们只有开出较高或高出平均水平较多的薪金,才有可能吸引一些适合我行战略的人才过来。在平衡多方因素之后,我们确定的招聘原则是,选择有银行经历的人员为主,看重经验和从事过的业务经历,基本上采取业务对口方式,以前做过什么业务,到我行还基本做什么业务,让招聘业的人员大多数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而不是还要“边学边干”或“边干边学”;同时,在年龄结构上,基本为新老结合,业务主管以经验丰富者、年龄较大者为主,经办人员则可以为年轻人;一点都没有银行业务经历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我们择两至三位优秀者。我的直接想法是,我一步就要建立起一家银行,而不是先建立一家银行实习场所,后再通过员工熟悉银行业务之后,再演变成为一家银行。
由于招聘谋划的相对清楚,与猎头公司提出这些人员要求后,分门别类的人员简历相继送来了。送来的简历总数可能超过了二百份,而我招聘的业务人员仅为十二名左右。应当说,猎头公司提供的经过初步整理的资料是令人满意的,这大大地节约了我们挑选过程中的时间。虽然主要是我一个人在进行人员的挑选,不到一周时间,我选定了的三十名候选人,准备面试。
面试的工作非常辛苦。我们分行的工作语言是英语,而我已经近七、八年没有使用英语进行工作了。主持正式的面试,对我是一次恢复语言“功能”的锻练,当然也是一次考验。其实,我真正面试别人的机会并不多,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经验。特别是面试银行不同业务种类的人员,你必须熟悉各种业务,至少你应当清楚所有业务基本的内容。我动员起了自己几乎全部的时间资源,用英语撰写了一些面试问题,并就一些重要的岗位,设置了一些专门的问题。从过程来看,由于事先准备充分,面试推进得非常连贯且有相当大的实际价值,让我实实在在地了解到了被试者思维方式、处事能力等的一些信息,为选择合适的人进入我行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依据。
我设计的面试问题或许对于其他人进行面试时有些借鉴作用,我列了几个主要问题在下面。
――请介绍你自己,包括你的基本情况、接受的教育、工作经历及其家庭背景等情况(通过这种介绍,主要了解被面试者的英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你在银行业务方面哪方面最具有优势?你想加入我行主要想从事什么工作?想要什么职位?
――你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XX银行(公司)?
――你了解中国建设银行么?
――对于薪金,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考虑?
面试的过程非常有意思,尽管很累。各种各样口音的英语,各种各样的回答,令你总是精神百倍,不觉得时间过得快。有的被面试者还反过来向你提问,面试过程就转化为一种讨论过程了。我一直认为韩国人的英语较差,但面试中一些韩国人的英语水平好得多少有些令人吃惊,当然,其中有些是长期在英语母语国家生活过的结果。说实话,第一批主要候选人面试结束时,我对在韩国办分行已经有了大大高于刚来时的信心。
事至这一阶段,一切都显得较为顺利。在我选定的候选人中,我认为他们的基本条件都符合我行的战略要求,而且在面试的候选者中,那些我认为背景材料不错的人,大多数都表现出相当好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足够构造我们分行这条即将进入韩国市场的高质量航船。我的下一步做什么?当然就是与他们签合同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全按照我所设想的往前走。在与选中的候选人谈薪金时,由于对薪金体系的理解不同,我与候选人、猎头公司之间出现了相对曲折化的僵持,十几个人只有一人签了雇用合同。这其中,我与猎头公司总裁的争论最为激烈,双方都不相让,面红耳赤。那天下午近两个小时的你来我去的言论和观点对抗毫无结果,最后在一种双方都无可奈何的气氛中,勉强微笑地道别。由于这一僵持还在演化之中,我只能在下次谈及了。不过,就在昨天下班前,事情已经出现了某种转机。
今天是朝鲜半岛“自由日”,即朝鲜半岛从日本统治中解脱出来的纪念日,韩国放假一天,加上明后天是周末,共三天休息。我在这个长周末里,准备好好地放松一下筋骨,开车到汉城郊外走走。说实话,由于雇用员工合同还没有着落,我又在几分焦虑中,盼望周末快些结束。
这次谈到此。祝兄周末愉快。
 
弟:陈彩虹 于汉城金融大厦
 
二○○三年八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