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乖舛的库尔德民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5:25
历史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世界之间的冲突事件连绵不断,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首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彼时伊斯兰教一方的主角人物萨拉丁(Saladin)温文尔雅、气宇轩昂,沙场上又摧坚折锐、所向披靡。1187年伊斯兰联军势如破竹地攻占耶路撒冷,使得整个基督教世界震惊不已,由是不得不调集各地勇士东征讨伐。但丁在《神曲》中置萨拉丁于炼狱,并使之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凯撒大帝平起平坐...。这位传奇人物的某些事迹虽是家喻户晓,至今许多人却不知道他是一个血统上与波斯人极为接近、百年来又与阿拉伯、土耳其人和伊朗人水火不容的库尔德人(属印欧语系)。
萨拉丁对伊斯兰教来说,尽管曾建盖世之功,其子孙却是命运多舛,灾难不断,近年来更不时成为新闻报导中的悲剧角色。几天前,土耳其当局又与库德劳工党成员在6个地区进行激烈冲突。这是自库尔德劳工党领袖奥查兰于1999年在肯尼亚遭土耳其特工秘密绑架之后,所发生的最大规模的冲突事件之一。
据估计,库尔德人口约有2500万之多,其中1/3居住在伊朗西部,1/3强居住于土耳其东部,1/3弱在伊拉克北部,另有少数散居在叙利亚北部和亚美尼亚共和国的南部。库人大多数虽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但却不似一般逊尼派教徒那么严守清规戒律。经济上库人多依靠农畜牧业为生,然而山区土地贫瘠,又得不到各地政府的适当照顾,因此生活上始终属最低阶层。
伊斯兰教徒自公元七世纪建立大帝国之后,库尔德人无论是在阿拉伯人、波斯人或突厥人治下,均能在超越民族的泛伊斯兰教精神下与同教异宗的统治者和平共处。及至十九世纪,库尔德人趁着英、法、俄蚕食奥斯曼帝国之际,随着民族主义浪潮提出了民族自决要求,却因此受到各个地区的统治民族的残酷迫害。
伊朗方面
在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逐步瓦解的过程中,伊朗开始长期遭俄国与英国的瓜分,库尔德人居住区则划入俄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势力退出,英国则继续控制该国的政治、经济,由是自然地把伊朗逐步推向纳粹德国的怀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为惩罚伊朗战时的亲德政策,于1946年1月扶植了一个库尔德共和国。同年,美、英施加压力迫使苏联自伊朗撤军,于是库尔德共和国便于该年年底在伊朗政府军攻击下宣告结束。自此以后,库尔德人便成为信奉什叶派的伊朗人眼中的“叛徒”。
土耳其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奥斯曼帝国除当前的土耳其部分之外尽遭列强瓜分并吞。土耳其不甘受辱,便于战争期间加入以德国、意大利为轴心的中欧阵营。中欧阵营战败后,战胜国在色弗列(Sevres)会议上决定允许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自治,然而在土耳其当局的百般阻挠下,自治始终无法实现。土耳其当局除了视库人为“土耳其山胞”并禁止其使用库尔德语之外,还有计划地强迫东部库人迁居至土耳其内地。西方国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惟恐土耳其再次投入德国怀抱,战后又积极争取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因此始终对其迫害少数民族的行为采取姑息态度。最近十年,欧洲联盟的多数成员则为了阻止文化上属伊斯兰教圈的土耳其加入欧盟,才严肃追究其“人权问题”。也就因为如此,库尔德人这些年在土耳其的处境略有改善。
伊拉克方面
英国自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伊拉克之后,便积极巩固对该殖民地的统治。上文提及的色弗列会议,虽明文规定伊拉克摩苏尔地区(Mosul)的库尔德人将举行投票以决定其独立及归属问题,然而英国却觊觎该地区所蕴藏的巨大油田,非但对举行投票不感兴趣,甚至于1926年鼓动国际社会承认该地区属伊拉克领土范围。伊朗政府则因边界领土归属问题与伊拉克纠纷不断,便长期在军事上援助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进行武装斗争。
值得顺便一提的是,六、七十年代美国不但已取代了英国在中东的影响力,甚至还把伊朗、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三国视为维护该地区的安全与美国利益的“卫兵”(见“尼克松/基辛格宣言”)。1968年伊拉克的社会复兴党虽然在美国的支援下政变成功,但其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却不为美国所信任。因此美国在协助伊朗政府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族独立运动过程中,并非对库尔德的游击队给予充分军事帮助,而是仅仅期待他们通过游击战给予伊拉克政府军事威胁,直到伊拉克接受伊朗所提出的领土要求为止。
1974年伊拉克不堪压力,在领土争议问题上对伊朗做出让步,并以“伊朗终止对库人的军事援助”作为交换条件。自此,孤立无援的库族游击队(persh merga)随即受到伊拉克政府军的扫荡,导致上千名游击队和5000名以上的库尔德老百姓的死亡。有趣的是,伊拉克一方,也根据交换条件不再支持伊朗的伊斯兰教反政府力量,而即刻将流亡在伊拉克的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驱逐出境,由是又给1980年8月爆发的两伊战争多埋下了一条导火线。
1979年伊朗政变导致巴列维傀儡政权的流亡与霍梅尼的掌权。此后,美国惟恐伊朗的原教旨主义运动成为该地区维护主权的典范,一方面视伊拉克为新的“卫士”,一方面把伊拉克由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除名,而后更在巧妙的安排下,鼓动萨达姆对伊朗发动了一场延续8年之久、导致两交战方共牺牲上百万军民生命的两伊战争。
库尔德人惨遭杀害事件,尤以两伊战争接近尾声的1988年所发生的“施用毒气弹杀害5000名左右的库尔德村民”的惨剧最为骇人听闻。两星期前,伊拉克起诉方还以此为理由,给萨达姆多提了一条罪状。然而根据美国情报官员的报导,两伊交战时,双方都使用了毒气弹,且目标均非针对平民。从该官员所获得的情报看来,牺牲者当时只是不巧地陷入火线,而受到伊朗一方施放的氰化物毒气弹(Cyanide-based)所杀害(伊拉克一方彼时只有芥子弹)。此事笔者在《一个美国中东问题专家兼情报官员的证言》一文中已作介绍,此地不再赘言。
1990年8月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之后,美国原鼓励库尔德人和伊拉克的什叶派群众发动军事起义,然而当北部库尔德人和南部的什叶派采取行动后,却不见美军的配合援助,于是造成伊拉克政府军打击报复和200万库尔德人逃亡土耳其、伊朗的悲惨事件。此时在国际舆论再三谴责之下,美政府下令划北纬36度线之北、33度以南为“非军事区”,以保护库尔德难民和什叶派的安全。目前库尔德已加入联合政府,表面上虽然放弃独立要求,实际上早已在“非军事区”划定之时,就已成为全面自治的“国家”。伊拉克库尔德族之无法正式取得独立地位的原因很多:一是土耳其为防止其独立举动波及土耳其,因此积极提出反对;一是伊拉克中部逊尼派阿拉伯人口的居住区“含油量”不大,因此必然反对库尔德人霸占最多的石油资源;一是伊拉克北部库尔德生活区也存在上百万的突厥人口。一旦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则同一地区的突厥人自然也有同等权利;一是库尔德族宣布独立,必然加促长年受逊尼派压迫的什叶派采取分离行动,因此也对沙特阿拉伯的诸多什叶派人口造成独立或推翻政府的诱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伊拉克什叶派与沙特及伊朗什叶派互相结合”的疑虑。最后,如果伊拉克正式分裂为三个国家,经过一阵磨合之后互相间既能和平共处,对内又能维护主权与资源,那么,外国势力瞎忙一场后就必须一无所获地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