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怎么吃 关系着民族的命运(续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15:25
吃什么怎么吃 关系着民族的命运(续二) 中华民族膳食与就餐的“十大平衡”
    
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有如下精辟论述: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
     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
 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
 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
 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
主副食比例适当,保持酸碱平衡
    
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结构从整体来看,是在素食为主的基础之上,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所谓平衡膳食,就是要求日常饮食长期、经常地,尽量注意做到多样化,食品广而杂。要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和平衡。中国的方块字是智慧的符号,自古以来,论及人体健康状态时,常用精、气、神充足加以描述。精、气是生命的支柱,气的繁体字“ ”字里有米,神的另一半是庄稼,这两个字中都包含有“米”,中华民族素有“世间万物米称珍”之祖训。中餐有“主、副食”之分:主食包括稻、黍(高粱)、麦(麦类)、菽(豆类)、粟(谷子)和玉米、莜麦、荞麦、黍子、薏米等杂粮以及薯类。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我国的先贤从生活实践中已经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主食的巨大健康作用。《随意居饮食谱》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病人产妇,粥养最宜。李时珍称:米油是穷人的人参汤,婴儿“食米油,百日则肥白”。中医认为糙米味甘、性温,健脾养胃、补中益气,调和五脏、镇静神经、促进消化吸收。主食精与粗的平衡是现代营养学用于指导人们科学安排膳食的最简便易行的办法。
提倡适量肉食
 孔子在《论语·乡党》篇指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提倡适量肉食。指日常饮食即使肉类丰富时,亦不可食肉超过食谷。
 人有32颗牙齿,其中臼齿20颗,用于磨碎谷物、豆类和种子类食物;切齿8颗,用于切咬果蔬;惟独4颗犬齿为撕咬肉类所用。臼齿:切齿:犬齿=5∶2∶1。依此推算,人类正常食物结构中植物性与动物性食物比值应为7∶1,正是这个神秘的比例,凸显了人类合理的膳食结构。说明了植物性食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这无疑是数百万年人类自然进化的结果。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美国居高不下,国内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和农区蒙古族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以肉食为主的牧区,男性成年居民前列腺肥大的发病率远高于农区。显示膳食结构与前列腺疾患的发病率有关。
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
 四条腿的是形容猪、牛、羊等畜肉,两条腿的是指鸡、鸭、鹅等禽类;一条腿的指鱼类和食用菌类(蘑菇等食品)。常言道:“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鱼类含油脂量低、蛋白质丰富,且消化率高达98%,是健康的食品;菌类(蘑菇等食品)能量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中所含各种多糖类物质均有抗癌作用。木耳被誉为“素中之荤”。
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
 商代的宰相尹伊,他是中国最有成就的厨师,就是他通过烹饪发明了熬中药。英、美科学家发现素食者与非素食者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组成明显不同———当人的消化液与上述肠道微生物作用时,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也不同,这导致非素食者更容易患癌症。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提倡食物来源多样化,具有广杂性、主从性和匹配性。适合人类消化道的生理结构和人体全面营养的需要,由于微量元素等微营养素只能从外界摄取,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或产生,所以杂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主张:为保持身体健康,每天要吃30种以上不同种类的食物。
食物寒、热、温、凉四性的平衡
 食物也有寒、热、温、凉四性,同中药一样,平衡组合,才能有益于健康。绿豆性寒无毒,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菊花苦平无毒,清热明目;西瓜则有“天生白虎汤”之誉,用于发热、口渴、尿赤。羊肉甘苦大热无毒,补虚祛寒,效同人参。我国百姓夏天喜喝绿豆汤、菊花茶,以西瓜为餐后水果;冬天则喜食涮羊肉;螃蟹性寒,生姜性热,吃螃蟹时佐以姜末。破坏摄食时食物四性的寒热平衡,自然有损健康。这种食物的选择和搭配正是基于对食性平衡的了解。“五味调和,不可偏嗜”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五味调和,方可增进食欲,相得益彰。2500年前,古代医书《黄帝内经》就阐述了过量食用食盐的危害。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高血压抽样普查结果显示,北京约五分之一的人口患高血压。与“南甜、北咸”的饮食习惯相对应的高血压患病率存在规律性的变化,自北至南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大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北京市高血压患病率为广州市的4.4倍。因此,改变口重的饮食习惯,科学地安排膳食,已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山东农民每天吃盐17.3克,高血压患病率15.3%,广西农民每天吃盐7.5克,高血压患病率8.2%,爱斯基摩人每天吃4克盐,高血压发病率是4%。日本秋田地区居民由于习惯吃咸鱼,日食盐摄入量达26克,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8%。
“食宜细缓,不可粗速”就餐速度快与慢的平衡
 《养病庸言》一书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医说》中记述说:“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要求病人每口饭咀嚼50次再吞咽下,有利于机体康复。咀嚼是帮助摄食及消化的重要环节。进食时缓嚼慢咽,能使唾液大量分泌,可预防消化道癌症。
唾液的神奇作用
 中医说:“远唾损气,多唾损神”;隋代名医陶弘景说:“勿咳唾,损肥汁”。元代李鹏飞《延寿书》说:“口中津液是金浆玉醴,能终日不唾,常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留,面目有光。”
 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助消化、溶菌酶和分泌抗体杀菌解毒。唾液具有使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神奇作用,如:亚硝胺、黄曲霉毒素、3,4-苯并芘及烷化剂、烟油,鱼和海味的焦煳物等,其对细胞的致突变性在30秒钟内可完全丧失。对化学合成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唾液也有明显解毒作用。这是咀嚼时唾液中含的多种酶与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食宜暖”,膳食的冷热平衡
    
“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
 “食宜暖”,生冷、寒凉的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泻。体虚胃寒的人,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的论述是值得借鉴的,他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的动静平衡
 人们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营养与热量消耗之间需要保持平衡。《食寿保元》书中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论语·乡党》篇说:“食不语,寝不言”  《千金翼方》中说:“食勿大言”,“及饥不得大语”。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高谈阔论、分心,以利纳谷和消化。“饮食以时”就餐时间和饥与饱的平衡“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太饱,这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尚书》中有“食哉惟时”之论,有规律地进食可保证消化吸收机能有节奏地活动,宜固定时间进食、脾胃协调配合,有张有弛。定量定时进食是保护消化功能的调养方法,是饮食养生的重要原则。“废止朝食论”是不可取的!《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饱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晚餐“少吃一口、舒服一宿”。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提倡进食适度。这也是控制肥胖的好方法,妇女减肥和保持体重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要学会“羊吃草”。什么概念呢?就是少量多餐;做到“顿顿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
你想聪明吗?快去跑步吧!
    
你想美丽吗?平衡就餐吧!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的平衡大脑在血糖与激素作用下调控饮食与体重,该平衡调控机制对热量摄取与实际需要的调节难以置信地准确。但只要额外摄取4000大卡,体重就增加一磅。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与消耗不平衡。摄入的能量超过机体消耗就会储存,长此以往,其结果必然导致肥胖!必须使进食量与体力活动保持平衡,才能维持体重稳定。为防止热量摄入过度,含油脂、糖、酒的“纯热能食物”,含糖饮料、冰激凌、果酱、奶酪等都应当控制。东方有一句老话:少食健康。有两条证据可以证明:有严格膳食规律的动物比自由进食的动物寿命长;长寿村的村民吃得很少,且主要吃素。所以中国古话说:“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命益。”“百练不如一走”由于人类花了100万年才完成了进化、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是为步行设计的,而且步行运动量容易掌握,不易发生偏颇。所以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百练不如一走”。当然你身体比较好的时候,应该遵从古希腊的名言。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希腊,岩石上刻有这样一句名言:你想变得健康吗?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跑步吧!人类需要的三大营养———饮食营养、行为营养、心理营养第一是饮食营养,第二是行为营养,我觉得运动就是行为营养,其价值不亚于食物的进补,运动可以加速机体的代谢,舒展身心,解除抑郁,提高食欲。合理运动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加强对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吸收。进行有规律的、具备一定强度,并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肥胖。同时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度,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再一个就是心理营养,我们腹部有丰富的神经系统,称为“腹脑”,“腹脑”神经细胞的数量要比脑细胞还要多。为什么许多人一生气就胃痛,恶心、呕吐,就是“腹脑”的反应。
 第三是心理营养。我们每天上班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天空是晴朗的,阳光是灿烂的,心情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如果注意这三个方面的营养,我们就会获得健康。
     “寓医于食”———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西方公认的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就曾指出:我国应该以食物为药,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我曾经在德国用榨芹菜汁来控制血压,收到一定的效果。杂粮莜麦面、荞麦面蛋白质含量较一般禾谷类高1至2倍,其所含的亚油酸、黄酮苷、酚类、微量元素等有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的作用。
     菊花茶、天麻、钩藤,芹菜汁可降血压,“天麻钩藤素汤面”是著名的养生膳食。
     绿豆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保肝明目,有“济世之谷”之誉,而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豆类。
谷类、薯类的防病治病功能
 《本草》记载,五谷杂粮中的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可治疗因积热而发的其他病变。1982年平野京子教授发现它含有木瓜蛋白酶,可分解体内的病变细胞,解释了薏苡仁治疗痤疮、疣和抗癌功能的机理。红薯含8%的膳食纤维,且大多是可溶性膳食纤维,通便功能很强。李时珍称:“红薯食之使人长寿少疾”,“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充粮食延年益寿”。日本东京大学曾对130种植物性食物抑制胆固醇生成的功能进行研究,发现红薯是其他食物作用的10倍。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红薯中含有雄性激素。所以每天中午吃一块红薯,坚持几个月你健康就好多了。

出处:摘自《北京晚报》200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