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墨鱼车”之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02:53
中国的“墨鱼车”之惑作者:Jack Perkowski  发布于:2010-06-10  

连恩·丹宁(Liam Denning)是《华尔街日报》的一位记者,为“股闻天下”专栏(Heard on the Street)撰写报道。上周,他给我打了个电话,表示了他对中国汽车销售增量与汽油需求增量之间的疑惑。以下是他的困惑。

正文分享打印字体大小加入收藏来源于:福布斯中文网
推荐的评论文章
  • 《福布斯》2011中国慈善调查
  • 同时实现环保和盈利的二十种方法

中国的有钱人越来越多,大家会觉得中国在各方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但正如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保罗·桑吉(Paul Sankey)所指出的,中国在今年第一个季度的客车销售量同比增长了77%,而汽油需求仅上升了3%。JBC能源咨询公司(JBC Energy)表示,自去年7月起,中国的汽油需求始终比较平缓。

为什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脱节呢?

中国的行事方式总是令人迷惑不解。过去三十年取得的发展与增长说明,中国的经济与市场往往与人们所熟悉的西式风格大相径庭。

虽然本人在《管理巨龙》一书中时常谈及中国存在两个市场的概念,但连恩的问题让我们再次注意到这一事实:对每一种产品而言,中国都存在两个市场,一个是以高价格、高科技为特征的国外/本土市场,另一个是以低价格、基础技术为特征的纯本土市场。究其原因,在于中国13亿人口中大约4亿人均收入在8,000或8,000美元以上,而9亿人的人均收入仅为前者的十分之一。

这种现实体现到汽车上,首先看到的是去年售出的1,360万辆汽车,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这1,360万辆只不过是人们在美国随便一座城市中看到的汽车、卡车或巴士这类车辆,也即传统型汽车。每年,中国为交通运输业大约制造5,000万台汽油与柴油发动机。2009年,1,360万台发动机被用在了国外/本土市场消化的传统车型中,而其他3,600万台发送机则用在了中国的纯本土市场消化的非传统车型中。所谓非传统车型,就是摩托车、农用运输车以及连恩在文章中提到的“墨鱼车”(译注:即喷黑色浓烟的车辆)。

一旦理解了这一事实,就不难明白汽车销量与汽油需求增量之间的差异了,我也是这样对连恩解释的。虽然经济迅猛发展,但与汽车销售量的增速不同,第一季度的汽车运输量并没有上升77%。汽车销量的增长一部分肯定来自于整体需求上升,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应该来自于车型的转换,即由高耗油、高污染的非传统车型转向环保省油的载客汽车、卡车与巴士。

从摩托车、“墨鱼”(农用运输车)变为小引擎的迷你货车、轻小型汽车与载客汽车,这不仅反映了中国的经济现状,同时也符合政府政策。在经济复苏计划中,农村地区通过将耗油车辆置换传统运输车型可获得由政府提供的奖励。如果试图理解中国的汽车业,别忘了“墨鱼车”!

 

杰克·潘考斯基(Jack Perkowski)是JFP控股有限公司(JFP Holdings)创始人,兼任常务董事,定期在个人博客managingthedragon.com发表商业评论,著有《管理巨龙:我是怎样在中国打造 亿万美元公司的》(Managing the Dragon: How I’m Building a Billion Dollar Business In China)。

 

双语阅读:China's 'Inkfish' Dilemma

 

译  李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