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新棋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16:13
作者:林华生 胡 伟 王少普 魏志江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0-09-04  浏览:1815
显示全文   
东亚共同体,谁来主导?
林华生:中国的崛起,让日美万分焦虑,形成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下,日美持续不断地展开“遏制”(containment)和 “接触”(engagement)策略。遏制策略包括1990年代对中国的经济制裁,近几年逼迫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制造贸易摩擦以限制中国产品的入口等等。
“接触策略”包括把中国引进APEC 和G20,引进六方会谈。美国总统奥巴马更强调G2。而日本前首相鸠山更强调了“东亚共同体构想”,强调“日中战略互惠伙伴”以及“日中韩紧密合作”构想。
现阶段,中日美正展开拉锯战。美国时而强调“美中紧密合作”而冷落日本,让日本惊慌失措;日本时而大搞日中紧密交往,无形中又让美国感到一股压力,又气又恼。中国似乎正处在四处被人求爱的时刻,基本上严阵以待,但有时又感到受宠若惊,一时拿不定主意。
总之,中日美的关系错综复杂,就像这几天日本的天气,忽冷忽热。那么,中美加强合作,说明美国会摈弃日本以致削弱日美的合作关系吗?中日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加强,说明日本肆意对美国施加压力吗?日美同盟出现了波折(譬如普天间军事基地迁移问题)说明两国关系会长时期恶化下去吗?会有利于中美和中日的进一步靠拢吗?
胡伟:林教授讲中日美关系的瞬息万变,像3月的天气。我3天前在奈良参加东北亚名人会的时候,天气很热,我原本穿了棉衣,但是在奈良穿衬衫就够了。后来我去了和歌山,天气很好,沙滩很美,我还下海游了泳。但到了东京,我不得不把棉衣又穿上了。这5天里,我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气。中日美的关系有时候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很大变化。
研究国际关系首先要有历史视角和理论视角,即方法论。我想到法国的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他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从三个层次分析历史。第一层次是事件, 一般持续几分钟几小时到几天几月几年,千变万化,反映的是历史的表面现象;第二层次是所谓“态势”或“周期”,如经济的衰退和复苏,通常以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来观察;第三层次是长时段历史,也就是“结构”,它是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通常要以上百年、几百年的时间计,比如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长期趋势,由此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布罗代尔分别将这三个层次称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
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我们必须判断长短时段的不同因素。有时候我们过度重视事件因素,而忽略了较长时段因素的影响。事件有很多,我今天主要讲长短时段、尤其是长时段因素的影响。
长时段因素,尤其是中国的崛起,这是影响世界的大事,而它不是最近才发生的。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已经浮出世界政治格局水面。尼克松在上世纪70年代访华,他曾说世界是“五极格局”。其中中国就是重要的一极。“五极格局”就属于长时段的因素。我认为中日的一体化难于日美一体化。我对中日一体化进程并不乐观。所以“五极”应该是长时段格局。到了现在,我们总会忽视俄罗斯,因为它自苏联解体后力量减弱。但是,目前俄罗斯实力正在日益增强,我相信俄罗斯会再度成为强国。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令人惊讶。中国GDP今年肯定超过日本,我相信今后中国的发展肯定会超过日本。因此从长时段角度来看,中国未来几十年上百年,会逐步向强国发展。这个过程可能有曲折,但会是总体上升的趋势。相比之下,美国是维持,日本相对走下坡路。
对美国来讲,今后中美谁是世界的领导者是一个问题。因此中美关系不会很好,这是格局决定的。虽然奥巴马提出了G2,但是美国也要逐步适应中国的崛起。从短时段因素来看,中美关系会更好或更坏,但是不会改变基本的态势。诸如人民币升值问题,还有西藏和台湾的问题,都是短时段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与历届美国政府不同,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中国表现比较友好。但是他也受中美利益格局影响,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还在对中国施压。但是这样的短时段事件不可能产生长时段的影响。
王少普:刚才胡教授讲了长时段的问题。我来说短时段和事件。像胡教授说的那样,世界秩序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因此未来世界面临选择:是继续维持类似美国为主的霸权稳定结构?还是一种新的结构?
美国很担心被新的霸权稳定结构代替。这个问题很多国家都在考虑,中国也在考虑,并且提出了新的世界秩序构想,以避免再出现新的霸权稳定结构。这个构想即“国际关系民主化”。也就是中国不追求新的霸权,而是希望在美国霸权之后形成民主化的世界与地区秩序,也就是世界上的事情由多数国家做主。但是很多人不相信未来会有这样的秩序和结构。可是如果纵向看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虽然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时间,但是是可能的。
比如二战之后联合国建立,最开始它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是冷战之后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又出现了从G7到G8到G20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获得了对世界事务的发言权。我认为东亚共同体要求的出现,实际上也反映了这种潮流。
东亚共同体现在主要面对两个问题:范围到底怎样确定;主导权由谁来承担。
中国主张10+3;日本主张10+6;美国主张它也应该参加,或者放弃东亚共同体,搞亚太共同体。
其实三个主张有区别,但是也有联系,其联系主要表现为,三个国家都支持在未来成立亚太共同体。以此为基础,可以将目前三个国家关于东亚共同体的不同主张联系起来,可以相互联系:第一个阶段,10+3,第二个阶段10+6,然后再和北美共同体合并,搞亚太共同体。最近,我在冲绳参加了一个关于中日美关系的学术会议,有美国学者讲,你的建议不错,但是先搞10+3,美国可能不会同意。我说,毕竟美国不是东亚国家,日本政府也不太赞成美国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正式成员,那么是不是可以让它首先作为观察员参加?不知道我这样的“和稀泥”的调和方案是否可以得到赞同。那位美国学者认为,如果这样,美国有接受的可能。
关于主导权问题,鸠山前首相曾对胡锦涛主席提出,中国和日本应该在东亚共同体中发挥核心作用。我赞赏鸠山对待中日关系和推动东亚共同体的积极态度,但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目前可能很难实行。东盟首脑会议,东盟国家提出自己是东亚共同体的主导;中国也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分时段来看的话,至少中时段中,东盟是主导,而中日韩发挥积极的协助作用。就像中日韩三国在清迈协议中发挥的作用一样,该协议在由东盟主导的10+3的框架中,但是中日韩出资金最多。
从东亚共同体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现在发挥主导作用的是东盟。重要原因之一是中日美在安全上没有建立起根本的互信。而且,中日形成核心来主导东亚共同体,美国也是不会放心的,因此必定有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所以在目前发展阶段中,东盟作为主导,各方面是比较赞同的。这反映了东亚共同体的发展和欧盟有所区别的重要特征。这个发展过程中,逐步协调东亚以及东亚与亚太国家关系,实现地区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未来发展出地区的非霸权稳定结构,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虽然很困难,但这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环节。3‹‹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