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集:拷问李连杰壹基金“生死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40:36

评论集:拷问李连杰壹基金“生死门”

2010年09月15日07:41新京报社论我要评论(137) 字号:T|T

新京报:应给“壹基金”们打开合法生存之门

新闻链接:李连杰自曝壹基金无法取得合法身份或被迫中断

因为李连杰的知名演员身份,“壹基金”具有很高知名度,在很多公益慈善场合都可以看到它。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基金,却没有合法的身份证。其虽然暂时可以向公众募款,却没有独立的账户和公章。因此,李连杰日前在做客央视《面对面》时透露,该基金可能随时停止运行。

这样的话让人黯然。最近,盖茨、巴菲特要到中国“劝善”,中国的富人们热情不高。不少人怪罪富人为富不仁,然而,壹基金运作中的困难及可能的命运,就昭示了一个令人难堪的事实:在当下,一个人(哪怕是名人)要组织公益慈善事业,所遭遇到的困难可能超乎想象。

李连杰说,从2005年筹备“壹基金”以来,一直困难重重,到处求人。“有人说我是装孙子,我不是装孙子,我是真孙子。”这番话,令人感慨。

我国确实存在若干向公众募集资金的公募公益慈善基金,但数量十分有限,而且是由政府部门领导的。如果活动了好几年的壹基金还拿不到公募基金的牌照,那其他人就更难拿到了。而更多获得财富之后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士,即便想自己出资成立私募公益慈善基金,也很难被批准。现在的慈善体制对公益慈善基金的成立、运转,设立了高不可攀的制度障碍。

可以设想,中国人的同情心不会弱于外国人,中国很多富人同样也有公益、乐善之心。问题是,不合理的制度妨碍了人们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人们只有捐款、捐物的义务,而很难直接投入公益慈善事业,按照自己的心意安排项目。资金、物品只能捐赠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基金会,而这些基金会对捐赠人的责任感缺乏,资金的使用未必完全合乎捐赠人的意思。事实上,这些基金会经常把捐赠资金交给政府,让很多公益慈善捐款变成了对财政的“补贴”。

凡此种种做法,不断地侵蚀着公众、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人士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结果,中国目前的人均财富迅速增多,国人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公益慈善之心,社会对公益慈善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公益慈善事业之发育严重不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到去年为止,全国从事慈善事业的人不到两万人,而美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超过900万人。按照这样的人员规模,甚至不能说中国存在一个公益慈善事业领域。

到了对公益慈善事业制度进行彻底反思、根本变革的时候了。一个社会,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人越多,投入到公益慈善领域的资源越多,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也就越和谐,这样的关系又会激发出人们的善心,对于社会秩序而言,这是稳定的基石。明智的政府会十分珍惜社会秩序内在维持稳定的这一机制,它对公益慈善事业所做的事情,就是为其发育提供便利,而不是设置门槛。

为此,正在起草过程中的《慈善法》须对公益慈善事业采取开放态度。有关部门已起草完成了《慈善法》并上报国务院。但据说引起最大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慈善组织登记注册。有些部门因为惯性,依然想保持严厉控制的制度。但是,这样的制度显然已经完全不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与社会稳定的政治目标背道而驰。法律确实可以对公益慈善组织设计一些监管机制,但绝不能为公益慈善组织的登记注册设置太多障碍。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全发育,再也不容延宕了。

东方网:官方垄断导致慈善制度扭曲

马光远 经济学博士

9月12日,李连杰在接受央视专访时透露,他所创立的“壹基金”面临可能中断的命运。他说:“壹基金”是一个已经生了的孩子,但是没有身份证,身份和法律结构模糊,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保证,做“壹基金”这样的尝试,就有可能面临中断。

其实,“壹基金”可能中断,一点都不令人吃惊,“壹基金”在成立之初被动选择和中国红十字会合作,已为今天可能的“停盘”埋下了伏笔。2004年末,李连杰亲身遭遇东南亚海啸,其后他决定回国做慈善。最初的想法是成立一个由民间发起、遵循市场规律、跟国际接轨的慈善机构。但在研究了相关法规后,他发现,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民间发起公募基金几无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

因此,这个著名的“壹基金”,全称是“中国红十字总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开户行也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只有收款人中有“李连杰壹基金计划”的字眼。也就是说,“壹基金”从来都不具有独立身份,只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一个专项募款计划;基金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也没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只在中国红十字总会账户下单列了一个科目。

“壹基金”遭遇的尴尬,绝非个案。审视一下世界慈善史,我们不难发现,民间慈善有着远比“国办”慈善事业悠久的历史,中外概莫能外。无论汉唐还是晚近,中国的慈善事业基本上都可以定义为“非官方和民间的”。但在时下的中国,长期以来,政府的官办慈善机构,如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慈善总会,以及官办的公益基金,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慈善事业,广大民间的慈善组织,在注册困难、成立无望的情况下,只能挂靠在官办机构,或者长期游离在官办的慈善组织之外。

这样由官方来垄断慈善资源的制度逻辑,使我国的慈善环境一直呈现扭曲状态:一方面,中国贫瘠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频繁天灾使基层民众呈现出对慈善的极度渴求;另一方面,大量民间慈善机构由于缺乏合法身份,长期被拒于主流的慈善体系之外。完全官办的慈善模式抑制了民间慈善力量的成长,也导致中国日常慈善事业,从融资到运行,都长期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中国慈善机构的成立门槛之高和审批过程的繁杂严格,令人叹为观止。比如,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而根据现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要成立社会团体,需面对非常严格的准入程序,经过复杂而严格的审批。在这种情形下,一个民间基金被批准成立,需要非常非常好的运气,而大量民间慈善机构缺乏这样的运气。

正是这种人为设置的种种制度障碍和门槛,令很多有志于从事慈善事业的力量要么放弃,要么委身于官办机构。而在缺乏独立性的情况下,很多挂靠的民间慈善机构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慈善事业,极大打击了这些机构从事慈善的积极性。李连杰的“壹基金”要停摆,李连杰感叹自己是真孙子,真真切切折射出民间机构在中国开展慈善的身份尴尬。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慈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2010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中国以64名富豪人数,仅居美国之后排名全球第二。中国百万富翁的人数已经以47.7万人位列全球第四,亿万富豪的数量在百人以上。然而,和全球第一财富大国美国在慈善方面的数据比较,中国的情形却颇令人尴尬:美国慈善捐助总数量世界第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最高。数据显示,美国慈善捐助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而中国2009年全国收到捐赠总计332亿元,占GDP的比例不到可怜的0.1%。如果看人均,美国人均捐款额是中国的7000多倍。

数字后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显而易见,过高的门槛的确阻止了更多人释放自己的爱心。

频繁的灾害使得中国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民间慈善热情高涨,从制度上松绑民间慈善组织,让慈善回归民间,已成摆在制度面前极为迫切的事情。当前需立即做的是,必须降低民间慈善机构成立的门槛,废除诸多繁杂而无用的审批程序。

我们相信,如李连杰“壹基金”这样的遭遇会越来越少。毕竟,对于一个制度而言,阻止人们释放善意,即是在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