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20:52
一、引言
生活处处皆有经济学的影子,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很多事情都可以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它。本文要分析的就是我们大学中的一个现象——‘挂科’。所谓挂科,本文的定义是大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而没有通过的现象就叫挂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挂科是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在各个高校里都存在的事情,在笔者所在学校——物资学院来讲对于挂科现象更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在运河源BBS上,还曾有“挑战挂科之王”的帖子,跟帖者还不少,可见挂科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是一个经济学的初级爱好者,虽然对浩瀚的经济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都知之甚少,但很有兴趣同时也努力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挂科’这个问题,还望各位行家对我的分析多多批评指正。
二、从收益比较和消费者效用的两个角度分析挂科
挂不挂科,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不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而是利益权衡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经济学里的人性假设寻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必然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分析。只是因为不挂科的机会成本太高,换句话说,考试要取得好成绩,相对而言需要很大投入,首先是备考阶段要搞好,如果想得高分,平时不认真还不行,包括丧失某些个人的自由、时间投入、精力投入,甚至还有额外的投入一些资金,比如买参考书之类的。相比之下,挂科反而有更好的预期回报,挂科便成为自然与理性的选择。或者说挂科同学准备考试的"机会成本"更大,所以宁愿选择挂科。
选择了不挂科的同学会出现更高的"沉没成本",这使得不挂科的选择变得更加不容易。
比如投资一个项目,完成可能要1000个亿,投入500万之后,你开始怀疑这个项目是不是值得做,但是如果放弃,500万元就"沉没"了,所以你往往还会固守这个项目。但这也许是一个恶性循环,在经济学上叫做"路径依赖"。也就是说,一个挂科同学因为准备考研或是参加各种活动等而错过考试,又因为放不下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在挂科的路上走得更远。
因此,在我看来,挂科是一种经济理性的选择。
下面我想具体从收益比较和消费者效用的两个角度展开来分析一下。
挂科是有风险的,有风险这说明挂科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有风险,有收益,还要计算投入产出比,如果我不挂科,我能得到什么收益,不用支付重修费,不需耗费更多的精力搞重考,而且,说不定还可以拿一笔奖学金,真是其乐无穷啊;然而,挂科的同学或许就不这么看,他认为如果我选择挂科的话,从一开始,我就不必在课堂、课书、考试期间劳神了,整个学期我都可以安心地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包括准备考研、搞社会实践活动、搞体育运动等,同样也可以获得很多。因此这时候是否作出挂科的选择,就看他是怎样衡量收益的了,他觉得选择哪种方式能获得更好更大的收益,就选择哪种。
 
我们姑且把通过考试当作一个消费品来看待,那么学生就是一个选择是否通过考试的消费者,他是选择通过还是不通过就看他对这个消费品的偏好程度了,消费者选择各种物品及各种劳务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按经济学家的说法,当消费者选择的各种物品与劳务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这种选择所付出的之比相等时,他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的理性行为,按这种原则进行的消费的消费者都是理性消费者。
理解作出挂科的选择的关键是对效用的解释。效用是消费者获得的对某种物品与劳务的满足程度,如果他觉得为了通过考试而进行的各种准备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那么他就心甘情愿地选择挂科。效用是主观的,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不同的学生偏好不同,考试通过与否给某个学生带来的效用大小取决于学生自己的感觉,没有共同的客观标准,也不能由别人来判断,这正是你不是鸟,不能判断鸟在在天空中飞翔的快乐的原因,同样,你不是挂科者,你不知道挂科者他们的挂科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分析挂科者,与未挂科者对比,有四点不同
第一是在个人自尊上的不同。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挂科后是会伤人自尊的,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上好强、自尊心强的人来说。未挂科者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们感觉通过考试是很正常的事情,也谈不上什么可喜的,当然也不排除那些侥幸过关的者,就要偷着乐一把了。然后就现状凭我个人的直觉来判断,挂科对人的自尊伤害好象也没什么,原因也许是大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或者是心胸宽阔,对这个事情不屑一顾。
第二是经济问题上的不同。
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挂科之后就得重修,重修就的花钱,就我校来说,重修是一学分70块,非小数目啊,尤其对于那些本来经济条件就不怎么好的同学来说,无疑和放血的感觉差不多,至少笔者是有过切身感受的,曾挂过一科重量级的课程,有5学分,5乘以70就是三百五RMB,夸张一点的说,比放一次血还来得惨!然而,未挂科者可是另一翻景象了,非但不要额外掏钱去搞什么重修,说不定还可以拿一笔奖学金呢。
第三个是机会成本上的不同。
挂科之后需要重修、重考。这里面就有个时间机会成本、精力机会成本的问题。理由很简单,重修意味着要花费一些精力,伴随着是时间的损失,试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没有重修,这份精力和时间是完全可以花在其他方面的,学更多的东西,即使我不学其他方面的东西,也可以用来搞运动或睡觉呀等休息之类,也有利于自己的健康。同时,由于重修与重考的存在,可能还会对这个时期内其他重要事情产生影响,从而增大了你做好其他重要事情的机会成本,同时精神上也多了一份负担,严重一点说是多了一份压力。
 
第四是收获上的不同。
上述三点谈的都是挂科者相比于未挂科者而言的居多不利或说是弊端。事实上挂科也可能是给当事人带来了更多的收获,我们只要对挂科的原因作一翻的分析就能知道了,挂科者里面肯定有不因好好学习和准备考试的,但有的可能是把学习这门课程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他自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上,比方说,他对所学的这门课没兴趣,也觉得对自己没什么用,而把时间就转移到他感兴趣的知识领域里,或者把时间花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上,做兼职、搞社团活动,或者是准备考研等。总之,他认为选择挂科是值得的,因为他得到了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从经济学上来讲,他的收益是大于他损失的挂科的那一部分的,虽然没有实现个人效益的最大化即两者兼顾,总的来说,他用教小的机会成本换来了尽可能多的收益,是一种次优的选择结果。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不能简单的用好坏的标准去评判选择挂科本身,它是因人而异的,关键是看如何去把握,明智的做法是不该挂的就坚决做到不挂,在做不到两全其美时,要挂就让它挂吧!到底哪些是属于该挂还是不该挂,什么时候选择挂与不挂,事情就复杂了、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本文就此打住。
参考文献:《小民说话》 梁小民著 中信出版社
(作者彭江远,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信箱:pengjiangy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