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患之间的“态度与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21:52
浅谈医患之间的“态度与冲突”

                                           朱友丰

    【关键词】  态度  冲突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5-1248(2010)03-0060-02

 

    卫生系统中,十大“窗口”的建设始终是重点,每个窗口每天每时都接触着病人,如何避免发生“冲突”,如何使病人满意而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从医护人员与患者双方心理状态入手作些分析。

1  理解患者心理  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就诊者,如:急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诊断不明患者等,而这些患者因年龄、身份、社会地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会有各种心态,就诊需求也就不同。如急性病患者希望用些好药,快些治愈。慢性病患者因久治不愈,心里积怨颇多,情绪波动大,且患病时间越长,社会和家庭负担越重,则心理活动越复杂,越悲观。诊断不明患者,一般年龄越大,焦虑越重,唯恐患不治之症。对这些有不同需求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做“有心人”,理解患者的心态。

2  调节医护人员情感

    医护人员每天接触的对象是特定的角色,即病人。这些特定的角色由于疾病常显得敏感、脆弱、悲观、抵触,医护人员每天的任务是帮助病人解除病痛。但由于来自患者的低潮状态对医护人员长期反复地刺激,情感渐入“麻木”状态,从而在行为上表现为机械、冷漠,在病人眼中医护人员是“心肠硬”,无同情心的人。国外称之为“心身耗竭综合症”,这是医患之间在情感方面的最大障碍。可喜的是近几年医护人员各方面的修养都有很大的提升。  

3  从改变“态度”入手 

    医患之间的“冲突”是表面现象,实质包涵着冲突双方深刻的心理活动内容,要对症下药,最重要的是要从转变医护人员的“态度”入手。

    “态度”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是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态度来自于价值,态度的情感因素和人们的行动是紧密联系的,而态度的形成过程是从服从到同化到内化的过程。

    服从是教育、督促、强制实行的过程,即人们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和避免惩罚而采取表面顺从的行为。这也是推行“规范语言”,“规范操作”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教育医护人员,逐步掌握患者的心理,语言、语态、操作规范化,而且要得理让人。

    语言语态规范化即语言强调恰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简洁明了,亲切自然。如对一个信“天命”者,离开时应讲“保重,走好”不要说“再见”,因为这会被认为“不吉利”。体态语言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在工作中切忌左顾右盼,神情分散,或者低头不语,甚至背对病人。热情的态度,专注的神情,放松的面部表情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

 

                        【参考文献】

[1] 康汉诊,译.当代护理人员的困境及其解脱

[2] 时容华,编著.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