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增长世界中的复苏之路p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38:20

多极增长世界中的复苏之路


日期:2010-08-21 作者:林毅夫 来源:文汇报

                     
    ■林毅夫
    
一、全球金融危机与各国的应对政策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在2008年9月份以后突然爆发的,不管是全球的股票市场、贸易还是工业生产,下滑的幅度都要比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崩溃后的力度更大。所以,在2008年9、10月,大家忧心忡忡,认为很有可能出现1929年曾经出现过的同样程度的全球大萧条。但是,人类的智慧总是不断增长的,现在人们已经从过去的危机中吸取了经验教训。2008年召开的20国峰会形成了一些共识,这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政府都能出手援救它的金融机构。20国集团的首脑们也同意,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要继续坚持自由贸易主义。这两点非常重要,就是因为这两点,全球经济才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最恶劣状况。20国集团的首脑们回国后,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上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息,增加可以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财政赤字计划。这两个政策启动了各国的需求。全球经济在2009年就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而言,在2009年第二季度时就开始出现复苏了;高收入国家则在2009年第三个季度、最慢到第四季度也出现了经济复苏。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萎缩、下滑了1%,但2010年,全球经济将会有3.3%的正增长。这个结果可以说比原来预期的要好。
    
    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根基还不牢靠。我在几个场合曾经谈到,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危机的主要根源在金融领域;金融危机爆发后,问题则在实体经济部门。最主要的问题是,实体经济部门产能过剩相当严重。全球经济从2009年后开始复苏,像中国复苏的力度非常大,工业生产同2008年相比已经增长了27%;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即使有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刺激,其所创造的出口需求依然不高,到2010年6月,发达国家产能使用状况、工业生产情形比2008年时还是低12%。产能过剩的情形还在那儿。
    
    如果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对国内需求就会有相当大的抑制作用,因为产能过剩意味着失业率高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在10%就非常普遍。这种情况下,消费需求就不会旺盛。同时,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民间部门的投资机会非常少;投资减少,消费又不旺盛,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当经济增长出现下滑,金融机构的呆坏账就会不断出现。以美国为例,2009年美国有120家银行倒闭,根据2009年年初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报告,美国有702家金融机构处于危险状态。当经济增长放慢以后,一些国家就会出现税收减少、外汇减少的情况,外债就难以还清了。所以,像阿联酋、葡萄牙或意大利这样外债比较多的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就会此起彼伏。
    
二、超越传统的凯恩斯主义
    
    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问题在于产能过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从经济理论上讲,必须采取凯恩斯主义政策,政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消费、启动需求。但是,目前在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还是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继续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可能会出现经济学上所讨论的“李嘉图等价”的问题,也就是说,政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消费、启动需求,而政府的花费将来总是要还的,必然会通过增加税收或是通过通货膨胀来偿还这些花费。将来政府的税收还要增加,政府的税收一旦增加,老百姓的储蓄也就增加了,就会出现政府债台高筑的局面。1990年代时的日本就是这种情形。这种情形出现后,人们就会担心政府没有支付能力了。
    
    如果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退出,上述问题就能解决了吗?还是解决不了。因为一旦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退出,社会总需求就会下降,失业率马上增加。失业率增加后,政府债台高筑的情形能不能解决?显然不能。因为经济增长下滑,政府的税收减少了。同时,一旦失业增加,由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比较完善,其社会保障的支出也要增加。一方面是税收减少,另一方面却是支出增加,所以,政府的债务同样会增加。这就是面临的两难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到底出路何在?在此,我提出一个观点: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凯恩斯主义。
    
    前面谈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对需求所产生的刺激作用不大,其导致的结果是债台高筑。其实,在这一理论前提上,传统凯恩斯主义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类似于“挖一个洞再去补一个洞”。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
    
    那么,如果把积极的财政政策用来作为投资,而且是作为提高生产力、消除经济中增长瓶颈的投资,短期看就能创造就业、创造需求,长期看则能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率,增加政府税收。即使政府税收不增加,仍然可以用未来的增长来补偿现在政府公共赤字债务的增加。
    
    实际上,从1998年到2002年,当我们国家面对东亚金融危机时,当时就启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当然,在使用这一政策时,政府的公共债务增加了,从1998年前的不到20%,增加到最高时的30%多。只是那些钱都用来建造高速公路和基础设施了,提高了我国的生产能力。2003年后,我国连续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都是两位数,而在1998年以前,只要经济增长率出现两位数,通货膨胀必然也是两位数。1998年之前与之后,出现了巨大差别。
    
三、全球多极增长格局已经出现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瓶颈相对较少,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瓶颈到处可见。其实这些瓶颈就是发展机会。我认为,发展中国家为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后出现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机遇。之所以有这样的机遇,是因为目前全球多极增长格局已经出现,而且正在不断加深。
    
    工业革命后,世界就出现了少数几个国家组成的发达群体。工业革命后一直到20世纪中叶甚至末叶,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则要慢于发达国家。比如七国集团的国民收入1980年时占全球的60%,1990年时占66%,2000年时依然占66%。1980年时,七国集团的GDP占全球的52%,1990年占51%,2000年占49%。但是,这种情形在2000年后出现了改观,因为从2000年以后一直到2008年,发达国家年均增长速度是2.3%,而发展中国家的年均增长速度则达到6%。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加速,是在全球各个地区同时出现的,其中,东亚的经济发展固然要快一点,年均增长率达8.7%。但是,即使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这8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也达到4.9%,比发达国家高2.6个百分点。
    
    由于这样的增长结果,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降为52%,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发达国家所占比重只剩下42%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进入2000年以后,全球化速度加快,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从1980年代的30%,增加到50%以上。全球贸易的加深有利于各国进行分工,给各国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全球资本流动,从占据全球GDP总值的0.5%,上升到2008年时的3.5%。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是受伤程度比较轻的;发达国家2009年经济萎缩了3.3%,但是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却达到1.6%,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更是达到近4%。我们可以认为,现在出现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比较缓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比较快的一种增长格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格局?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领导的《世界增长报告》小组研究全球二战以后的各国发展经验,发现二战以后有13个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是7%甚至更高,而且持续25年之久,此外,宏观经济也比较稳定,投资率也比较高。按照《世界增长报告》持续7%的增长标准来看,2009年,全球有29个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为7%或者更高,尤为可喜的是,在这29个经济体中,有11个是分布在非洲。这是千年未有的新迹象。
    
四、全球复苏与中国经济
    
    那么,全球复苏与中国经济是什么关系?目前,全球复苏的最大挑战就是发达国家的产能过剩。发达国家生产的主要是资本品,它们继续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碰到“李嘉图等价”的制约,所以效果不好,反而会造成政府债台高筑。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可投资的机会非常多,一方面是在产业升级方面,另一方面是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方面。而且这些机会都是有非常高的回报率的。只要发展中国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快速增长,对发展中国家以及对发达国家而言就是一个双赢局面。因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可以给发达国家的出口创造需求,能利用发达国家过剩产能部门的生产能力。根据研究,发展中国家每进行100元的投资,就能给发达国家创造35元的盈利。两者显然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发展中国家能够比较快速地发展,对于达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消除南北之间的差距也有很大帮助。
    
    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工业体来说,其自身的财政状况好一点,外汇储备也多,自己有内源的资金可以投资。但是对其他不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来说,尽管投资机会也很多,但是投资条件不足,他们中有不少国家在财政上原来就有负债,在外汇方面,也是内源比较短缺,这种状况下,要靠自身直接来进行投资,就会有困难。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资金其实不是主要限制,它们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同时是硬通货的国家,可以靠印钞票来买东西。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机制,让发达国家比较充裕的资金能够流向发展中国家去投资,这些投资短期来看可以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创造现金,同时投资回报率较高,可以用来帮助发达国家还债,而且可以消除南北差距,达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就此而言,最近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向包括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在内的机构增资,实际上就有这个目的。这样做,可以使这些机构有更多资金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有一些创新,例如,现在有很多主权基金,这些主权基金以往都投资于美国股票市场,目前美国股市不好,风险很大,这些主权基金有一部分就可以转向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部门做长期投资,不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产业实体,回报率都是相当高的。我们完全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基金。世界银行也在探索设立这样的基金。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不能坐等外部力量来援助,而是自身必须进行内部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金融部门以动员更多的储蓄,同时,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以吸引外部投资。这样做,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对全球经济复苏也有利。
    
    当下出现的多极增长格局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给世界带来了机遇,把握这一机遇,全球多极增长的格局就会更为深化,对未来全球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也会有更大帮助。
    
    (作者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这是作者2010年8月20日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2010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上所做的主旨讲演。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