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刊:关于提升工勘市场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0:49

关于提升工勘市场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王 进

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具体来说,市场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风暴危机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力愈来愈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后,戴好事业的帽子,走好企业的路子,实行企业化经营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下大力气,精心培育工勘业队伍的市场竞争力,为地勘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一勘院实际情况就提升地勘单位工勘市场竞争力,从构建核心制度、凝聚核心人才、做强核心产业等几个方面入手,做些有益的探索。

一、工勘业发展现状

工勘业是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勘单位的支柱产业之一,以一勘院为例,2008年完成产值3000多万元,占地勘经济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安置人员200多人,占上岗人员的三分之一。由此看来,工勘业在地勘单位经济总量、人员安置、队伍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们必须着力抓好的产业。

(一)发展历程

为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适应地质市场的需求,积极吸纳社会资金,解决地勘单位国拨地勘费不足的矛盾,各地勘单位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完成计划内项目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建设项目服务,主要从事工程勘查、地基处理、找水打井等业务。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国拨地勘费的严重短缺,各单位开始筹建专业的工程勘察和施工队伍,逐步向省内外建工市场拓展和延伸,以此来弥补地勘经费的不足和安置富余人员。

(二)拥有资质状况

资质是地质勘查、工勘市场的准入证。积极取得高级别的勘查、施工等资质,对提升工勘项目层次,强化工勘市场竞争优势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勘院现拥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勘查》甲级;《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甲级;《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工程测量)乙级;《甘肃省土地调查目录等级证书》B级等13个不同级别的资质。拥有20个项目经理证和6个二级建造师证。

(三)队伍现状及装备情况

截至2009年,从事工勘及多种经营生产人员194人,占上岗职工的 31 %;拥有各类岩心钻探设备11台(套),水文水井钻探设备5台(套),基桩钻探设备10台(套),工勘钻探设备7台(套)。测量设备、化验测试设备、GPS等92台,各类车辆36台。

工勘业在一勘院地勘经济中已经占有很大比重,也将是今后实现企业化经营的主要依托。为抓住西部大开发基础建设投资大,市场活跃的机遇,该院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

首先,院调整了公司经济运行方式,把所有的公司企业进行合并重组,成立了甘肃天水地质工程勘察院,由院长直接负责,财务由院统一管理。下设水工环勘查处、水文地质工程公司、岩心钻探工程处、数字化测量工程处。通过改组、改造,实现了资产、人才的优化配置,增强了公司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二,加大了设备改造力度。长期以来由于工勘设备严重老化、落后,严重制约着工勘业的发展,近几年来,该院筹资1000余万元购置更新了一大批钻探、测量、测试、物探、生产车辆、地质勘查设备和仪器等常规设备,装备水平达到了同行业中等偏上的水平,基本满足现阶段地质找矿服务和市场竞争需要。增强了工勘业发展的后劲。

第三,重组后的公司加强了内部管理,制定了内部经营、财务、技术、物资等管理办法,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强化了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生产管理,加强了现场成本管理和费用预算责任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抓好省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辟省外市场,充分利用资质、品牌和技术优势,开拓新领域,积极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地质灾害治理、环境评价、水源地勘查等领域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二、制约工勘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体制不顺。地勘单位的管理体制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转换过来的,虽然属地化管理多年,但职工依赖地勘费的投入,"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观念明显滞后。由于人员多、包袱重、基础差,企业经营管理体制难以到位。二是人员余缺并从,一方面生产经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缺少,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钻探工人闲置。三是缺乏支柱产业,没有形成以技术为先导占据市场某一专业领域的施工手段,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效率偏低,效益不高。

三、几点建议

作为一勘院重要产业的工勘业,担负着 "工程勘查稳院"的大任。要保持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提高工勘业的竞争力上下功夫。

(一)构建核心制度

构建切合实际、动态创新的企业管理制度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好的制度本身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企业化经营改革步伐。要按照事企剥离方式将院属企业分离,进一步明晰产权,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进一步改组、改造,逐步建成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内部积极推行投资多元化为特征的产权制度改革,以激发公司职工的积极性和企业活力。

2、改革用人用工制度。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地勘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着眼于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和建立工作人员竞聘制度,打破工人和干部界限,所有上岗人员根据专业、技术职称,公平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建立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

3、改革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鼓励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打破分配平均主义,建立和完善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各公司、经营单位把岗位工资与单位效益挂钩,充分体现效益兼顾公平原则,极大地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形成收入看贡献,分配看效益的新分配机制。

(二)凝聚核心人才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勘单位能否获得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能否用市场化的机制和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汇聚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人才。因此,要把造就核心人才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来抓,并逐步建立选用和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

1、在人才引进和开发上,要采取外招内培并举的方针。对有特殊管理才能和开拓市场能力及急需的科技人员,可以打破现有的分配制度,用优厚的薪酬和待遇加以吸引。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内部培养,选拔制度,在单位内部形成人才梯队。

2、在人才使用上,要更加注重能力。现阶段要把发现和培养现有人才做为重点。要冲破年龄、学历等人为因素的限制和分配、激励机制的创新,力争留住人才。遵循招聘看学历,使用看能力、表彰看效益的人才观念,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通过竞争上岗,保持人才队伍的活力。

3、要把专业技工当作人才培养使用。随着老职工的退休和工人培训制度的停顿,电工、柴油机工等工种的技术工人越来越少,已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和安全生产。要通过保证工资发放,评定技术等级,提高工资待遇,建立培训制度等措施重视技术工人。

(三)做强核心产业

1、整合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益。企业的竞争力是建立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的。现在甘肃地质工程总公司和各(院)分公司,各自为营,孤军奋战,有时还是竞争对手,削弱了竞争优势,加上经营手段的不灵活,在竞争中常处于下风。要壮大工勘业实力,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已不太可能,只有通过调整现有的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通过统一的资质管理提高资质的利用率;通过统一的资产管理使设备的利用率提高;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扩大信息量,节约信息费用;通过统一的质量安全管理,使基础管理工作有序规范;通过统一的形象宣传,尽快打出"甘肃地矿"的品牌。

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发挥各(院)分公司的作用。在开拓市场中,实行合作、协作式竞争,达到双赢的效果。(院)分公司也可承揽自己没有设备和能力的工程,由总公司协调调集总(分)公司的设备和人员进行施工。

2、创出自己的品牌,培育核心市场。市场的竞争,也是品牌的竞争。工勘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就是"甘肃地质工程总公司"这块牌子。要用好、管好、培育好这个品牌。通过提升自己的品牌效应,可以对资金、人才、合作者发挥吸纳效应,可以获得新的和稳固市场。要在形象宣传上加大力度,如制作统一的标识,统一的文字影像简介,统一的舆论宣传等。重点在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大的建筑施工队伍中,创出"甘肃地质工程总公司"这个品牌。

提升工勘业市场竞争力是地勘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培育、创新,壮大地勘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