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散户十大迷思之错误投资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29:57

破除散户十大迷思之错误投资理念

2010年08月30日 09:45理财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文/本刊记者 尹娟

错误1:听到业绩成长利多,马上出手买股

“买股要看基本面”,更多的投资者不再满足于听消息炒股、看技术线买股,而是希望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选股时了解股票的基本面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功课。然而,对于非专业的个人投资者们来说,了解基本面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

首先在于,个人投资者们很难像机构或是专业投资者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实地的调研,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于来自报纸、杂志、网络的信息,经过了多传手,信息的真实程度就不免受到影响。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兴起,大量的股票信息鱼龙混杂。在一些网站的股吧里,甚至出现了专业的“托”散布不实的信息,对于个人投资者们来说,难辨其中的真伪。

其次,受到专业能力的局限,即便是来自于上市公司正式渠道的基本面信息,有的投资者无法依靠自身对信息所涵盖的真实内涵进行有效的分析。有时候,看上去是不错的利多信息,却难以掌握其本质,最终的结果反倒是选股不当,直到被套牢才大呼“原来是这样!”

投资者自述:

和很多投资者一样,刘民把股神巴菲特奉作了自己的偶像,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也被刘民看作了金科玉律。“价值投资的内涵就在于看中股票的业绩能力,只要业绩好,就是好的买入机会。”刘民这样理解。

可是,让刘民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正是被“业绩好”的表象所蒙蔽,吃足了“业绩好”的苦头。

“今年4月份,我看中了长城电脑[9.67 -1.12%](000066)。”刘民说,长城电脑吸引自己的地方就在于出色的业绩。4月24日,长城电脑披露了2009年的年报。年报显示,长城电脑2009年每股收益达到0.8050元,较2008年每股收益0.021元有了显著的增长。“而且,长城电脑给出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分配方案。”刘民说,他也非常看中这只股票高送转的方案——每10股送5股转增5股派0.85元。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刘民笃定地认为,这正是自己所信奉的价值投资。尽管长城电脑在年报公布之前就已经经历了一次快速拉升,从2010年3月24日至2010年4月23日,股价就已经从17元上涨到21元的位置,“好的股票,什么时候都是买入的机会。”刘民说。2010年4月26日,长城电脑年报披露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刘民就以21元左右的价位大笔建仓了长城电脑。

让刘民想象不到的是,自己正是以“价值投资”的方式买在了最高点。从4月27日开始,长城电脑的股价就一路下跌,截至8月20日这只股票的收盘价为7.85元,复权后的价格为16元多,亏损已经超过了20%。

“这是典型的‘见光死’!”刘民沮丧地说,自己的投资准则并没有错,“我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只业绩出色的股票,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命运?”

究竟是市场错,还是刘民错?为什么一只业绩出色的股票,公布优秀业绩和动人的高送转方案后,股价反倒一路下探呢?

如果我们稍微花一些时间研读一下长城电脑的这份年报,就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年报显示,2009年长城电脑净利润达到了6.4亿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81元,同比增长了2978.76%。但是,带来业绩增长的并非是盈利能力的提高,而是由于长城电脑并购冠捷科技[4.73 0.00%]后两家公司并表带来的数字增长。年报显示,在并购过程中取得的冠捷科技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合并成本的差额3.57亿元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同时报告期内政府补助增加,使得公司营业外收入由去年同期的2748万元提升至4.4亿元。此外,冠捷科技2009年10-12月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19亿元,使得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至1.22亿元。因此,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大量增加才是是公司净利润大幅提高的真正原因。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数据,长城电脑2009年的基本每股收益仅为0.02元。尽管长城电脑的并购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会,但是从2009年的年报来看,还尚未带来实质性的盈利能力增长。因此,市场并没有错,错的是刘民这样的投资者。

点评:

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如果你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下注,这不是在投资,这叫赌博。

盈利成长,或是漂亮的盈利数据,都只是一个表象,对于投资者们来说,由表及里,了解盈利大幅增长背后的故事、分析其中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公司数据出现巨大变化时,投资者们更应当花费时间和精力做一番研究。

同时,挑选投资标的,应该要对它们的产业前景、客户结构和财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如果

一家公司盈利创下新高,如果研究后发现接下来业绩成长动能强劲,即使股价已创新高,仍值得去买,这也就是刘民所说的“好股票,什么时候都是买入的机会”;但是,如果盈利增长的动能消失,就算数字漂亮,都应该选择卖出。

错误二:长线抱着一定赚

短线是银,长线是金,在股市交易中,长线投资的赢面往往要大于短线投机,也就是说选对股票持有的策略,往往要比频繁进出的获利来得丰厚。

不过,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投资者,他们的理解是:短线股价虽然下跌,但一定会再涨回来,只要长期抱着,总有赚钱的那一天。有的人甚至说:只要不卖就不会赔钱,长期下来一定赚!

真的是这样吗?

投资者自述:

“只要不卖,就不会赔钱。”在我们的投资者袁易看来,这是投资中不变的“真理”。袁易认为,只要“屏得牢”,就没有亏钱的事。

袁易的现身说法是,在2001年到2005年的熊市中,自己正是依靠着“死守”的精神坚持了过来。“如果我也割肉的话,那么账面浮亏就成为了真实的亏损。”一度,袁易账户中的亏损接近了70%。“那可正是鳄鱼进去,壁虎出来。”不过,在经历了近4年的等待中,袁易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2006年,他终于成功解套,全身而退。

因此,在袁易的理解中,投资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能不能“屏得牢”。然而,正是这种硬拗的精神,又一次把袁易推入了被套牢的境地。

这一次把袁易套牢的是一只券商股“太平洋[11.77 -1.01%](601099)”。说起来未免有些时运不济,袁易选择的买点正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之前观察这只股票也有一段时间了,2008年4月份,太平洋的股价一度到达30元的位置。”因此,当2008年9月份这只股票下跌后被迅速拉涨时,袁易觉得,是自己出手的时间了。9月下旬,他以近20元的成本价买入了太平洋。

袁易“理所当然”地认为,过不了多久,太平洋就能够回到30元的位置。可是让他失望的是,由于经济形势悲观,股票市场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袁易的太平洋也损失巨大。可是不愿意“割肉”的他选择了继续“死守”,一度太平洋的价格跌至了13元。

“肯定会回来,只要长线抱着就一定赚!”2009年年中,袁易的这只股票一度回到了他的买点,如果卖出的话,至少可以解套。可是袁易坚信,太平洋回到历史高点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颇具戏剧化的是,抱着长线一定赚的想法持有至今,太平洋的股价仍然在12元左右徘徊,袁易重新一次被深度套牢。

点评:

彼得•林奇(Peter Lynch):我可以找到一长串已经自市场上除名的公司,当初以为股价一定会回到买进成本的投资人也有一长串。事实会证明给你看,“股价总会涨回来”这句话有多么靠不住。

止损是投资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止损”就意味着将账面浮亏变作了现实,这是他们所难以接受的,这一点在新投资者中尤为多见。但事实上,主动积极的止损能够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为下一步的调整留备了空间与能量。

2007年下半年国内股市到达巅峰状态时,不少投资者为之欢欣雀跃。然而随之而来的掉头直下,也让很多人懵住了。经验老道的投资者,敏锐地嗅出了市场的气息,果断地撤出场外,成功地躲过了一劫。然而也不乏一些心存侥幸的人,过于犹豫,总想再等一等,看一看,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导致亏损一再扩大,不仅错过了止损的好时机,还陷入了深度套牢的窘境。即使后市出现了转机,由于亏损幅度过大,也很难扭转乾坤。

同时,不止损除了要承受可能赔更多钱的风险,也丧失了这笔资金再运用的机会及效益,这是盲目长期持有所难以弥补的代价。

错误3:股市暴跌后急于抢反弹

暴涨暴跌,在股市经历大幅下挫后,往往会有强势的反弹紧随其后。因此,出现股市下挫时,有些人往往并不去分析市场出现急剧变化的原因,而是忙不迭地入场抢反弹,他们还会说:赶紧入场捡便宜,急跌之后必有反转,一两天之内就能大赚。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出现的急剧下跌的确为快速反弹提供了潜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暴涨暴跌”。但是,对于投资者们来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出现暴跌就进场抢反弹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投资行为。当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暴跌很有可能只是下跌趋势中的第一步,此时盲目抱着抢反弹的心理入场,不仅难以获利,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深渊。

投资者自述:

“我有过几次暴跌之后抢反弹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2006年的大牛市,让小陈也成为了一位新股民,牛市行情中的暴涨暴跌,也让小陈有过几次抢反弹的成功经历。

“我记得2007年时,我曾经买过一只强势股‘南京高科[12.20 1.16%]’。”小陈回忆说,这只股票为他赚得了不少收益。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小陈也发现,每次市场出现大幅震动,股价不免受到牵连后,往往会出现一次报复性反弹,如果把握好急跌与急涨的关系,就是一次绝妙的获利机会。

其实,小陈的发现并没有错,尤其是在多头市场环境中,暴跌与暴涨往往相随相生,尤其是一些强势品种的股票,这一点特别明显。但是,当市场出现转折时,暴跌之后就未必能够迎来预期中的反弹了。

小陈最为惨痛的一次“抢反弹”的失败经历来自于去年8月。

“我从去年7月份就开始注意到武钢股份[4.75 -0.42%](600005)这只股票,非常强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从8元拉升到11元,涨幅接近了40%。”小陈说,也正是武钢股份强劲的表现,让自己一直错失入场的机会。

“7月29日,我记得特别清楚,股市在经历了近半年的上涨后出现了一次暴跌。”以前“抢反弹”的成功经验让小陈觉得,这是个不容错过的机会。“收盘前10分钟,我以10.3元的价格买入了不少武钢股份。”让小陈非常得意的是,第二天股市就出现了反弹,“原本打算卖掉,短线就能赚入不少。”但是想起武钢股份前期强劲的表现,小陈选择了持有。“果然,没过几天武钢股份就冲高到了12元的位置。”可是,小陈未曾预期的是,冲高后的第二天武钢股份就陷入了连幅下跌,到2009年9月份,重新回到了7元的位置。

“回过头来仔细看,一方面武钢股份由于前期拉升中集聚了大量风险,但更重要的是,宏观经济环境中重新出现了风险因素,导致整个市场都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小陈总结说。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的股票都出现了大幅下跌,上涨的个股非常少。

点评:

比尔•葛洛斯(Bill Gross):你如果能够愈平静,就是愈好的投资人。

在股市的调整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弹的走势。然而,把握反弹行情,也需要冷静的分析。在强势市场中,暴跌过来可能会带来强劲反弹的机会,但是如果大盘出现了系统风险,对于投资者们来说,冷静等待往往是更好的选择。当不确定的因素出现时,与其博一记,倒不如等待消息明确,不确定性因素消失时,再做进一步的打算。这一点在行情转换中显得尤其重要,很多投资者被套牢往往就出现在牛熊转换之间,当行情处于熊市初期,暴跌之后一般还会出现较大的下跌空间,此时抢反弹的操作无异于羊入虎口。

错误4:宁愿小跌,也不长套

这种错误似乎与抱着“长线一定赚”想法的投资者完全相反,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具体的表现在于每天都盯着股市的涨跌,股价稍有下跌,立即卖出股票,尽管这种做法看上去能够避免被深度套牢的风险,但是投资者使用这种操作方法的话,很难获得盈利的机会,不断地割肉操作,加大了投资成本,还可能不断错杀绩优的股票,与投资机会失之交臂。

投资者自述:

尽管选中的股票个个表现出色,但是让老石懊恼的是,自己往往只能赚个零头。

在老石的投资朋友圈子中,他是个十足的“选股高手”。的确,老石在选股方面的确很有一套。退休之后,老石就把炒股作为了主要的爱好,不仅每天读书看报,收看收听各种股市节目,研读投资市场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身为老会计的老石非常擅长于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往往从中能够分析出公司的“精髓”。因此,周边爱好投资的朋友们经常把老石奉作投资“领袖”。

然而,老石自己的投资成绩却很难用“成功”来形容,原因就在于老石对于股票的涨跌过于谨慎。身为一名老股民,老石经历过好几波牛熊的沉浮,因此他总是把见好就收看作了投资的第一要义,稍有风吹草动,哪怕有小损失也立即清仓退出。

在最近的一波上涨行情中,多只股票创下了新高,“七匹狼[32.19 1.07%](002029)”就是其中的一只。可是,对老石来说,七匹狼带给自己的只有遗憾。从2009年年初开始,老石就瞄上了“七匹狼”,老石认真研究过这家公司近年来的财务报表,他认为这只股票有着很好的增长动能,同时作为一只消费类股票,在扩大内需的宏观背景之下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与市场上的同类公司相比较,“七匹狼”在网络铺设、品牌运营上也属于行业的领先者。

从2009年5月份开始,老石以14元左右的成本价建仓“七匹狼”,尽管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但股价表现也一直稳中有升。但是,2009年8月,“七匹狼”的半年报披露后,股价却出现了一次显著的下调。虽说老石坚信自己的判断并没有错,但本着谨慎的原则,他立即进行了清仓,在17元的位置卖出了所有的持股。要说这一盈利也比较可观了,可是让老石没有想到的是,“七匹狼”随后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到了2009年11月末,就已经摸高到23元的位置。

“不可贪婪。”老石这样劝诫自己。可是让老石跌破眼镜的是,即使创出股价新高,“七匹狼”也没有偃旗息鼓的意思,在业绩支撑之下股价继续扶摇直上,2010年之后继续强劲拉升,今年8月份股价已经触及35元的位置。

从14元到35元,老石选中的股票涨幅达到了150%,而他却仅仅赚得了其中的七分之一。反倒是老石的一位朋友听到他的介绍后,一直持有这只股票,赚得春风满面,逢人便夸老石真是一位“选股高手”。

点评:

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只要精挑慎选一家好公司之后,就不必理会股票市场每日的涨跌。

不得不再次搬出巴菲特的例子,巴菲特之所以被现代投资[21.17 3.62%]者奉为“股神”,不仅来自于他出色的选股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坚持于自己的选择。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即使选对了股票,也不可能出现一路扶摇直上的状况。对于任何一只股票来说,都有可能陷入短线整理回落。当出现下跌或是亏损时,对于投资者们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审视股票的基本面,是否已经出现了变化,如果没有出现背离,那么不妨坚定地持有。同时,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设定合适的止损位置也是必须的,当股价下跌到预期的位置,果断地采用止损操作;在此之前,则可以勇敢一些,以免出现误杀,与好的投资机会失之交臂。

错误5:重仓强势股

强势股好比是市场上的明星,它的一举一动牢牢吸引着投资者的注意,关系到市场的风起云涌。强势股走势强劲,往往一连数月一口气上涨,抓住它的人兴奋,错过它的人懊恼。

当某一行业或是类型的股票大涨时,当我们的眼前、耳边充斥着强势股的种种讯息时,很多人都难以挡住诱惑。为了赚更多,一些人甚至不惜把所有的资金都押宝到强势股上。不过,强势股涨得快,跌得也同样快。未能及时抽身而出的话,损失就非常惊人了。

投资者自述:

消费、医疗、新能源……投资市场上永远少不了的就是“题材”、“概念”,在“题材”和“概念”的引导下,与之沾边的股票无不鸡犬升天,成为市场上的大热门,让投资者们趋之若鹜。

在2009年的投资市场上最热的莫过于“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清洁燃烧发电等等,凡是与新能源有联系的上市公司无不实现了股价的飞涨。

“很难不参与其中。”在新能源股的美好前景和相关股票的大幅上涨面前,投资者怎能挡住诱惑。“我从去年4月份开始就买入京能热电[10.30 4.25%](600578),刚开始的时候买入了2万股。”沈凡觉得,新能源的确拥有不错的前景,买入京能热电后,股票的强劲势头也让她感到非常满意。到5月初,京能热电的股价已经拉升到了9.6元,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沈凡的收益就达到了20%。

“说实在的,我的投资已经很久没有起色了。”抓住了热门题材热门股,让沈凡觉得很兴奋。“我和先生商量了一下,只有买更多才能赚更多。”趁着一次股价下调的机会,沈凡又买入了1万股京能热电,“6月的时候,股价又到了10.9元。”于是,沈凡索性把账户上其余的股票都卖掉,全部换作了京能热电。

沈凡算了算,自己的持股量达到了5万股,持股成本在10元左右。在沈凡看来,只要京能热电继续保持强势,他们至少能够赚回一部汽车。

但是,让她失望的是,2009年8月京能热电创出新高后,就一路下跌。“不仅仅是我的这只股票,前期极为强势的新能源股都出现了较大的回落。”用沈凡的话来说,市场似乎一下子把新能源“淡忘”了。

“最差的时候,我的亏损接近了30%。”沈凡说,“不过,最近新能源板块又有了起色,只要赚回来我立刻抛掉!”

点评:

彼得•林奇(Peter Lynch):持有股票就像养小孩一样,不要只宠爱一个,也不要因为养太多而管教不过来。

人们总是很难拒绝题材股的诱惑,题材股带着最美妙的故事和传奇,题材股打造着最美好的将来与奇迹,更重要的是,题材股一路强势,它们拥有占据着涨幅榜的前列,若不把它们列入账户,实在有些对不起自己。

然而,题材股的消失和它的崛起一样神速。仿佛在一夜之间,热点就被迅速切换到另外一个频道上,昨日的明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但是,重仓的昔日热门股该怎么办?一种方式是放弃,迅速追随上新的热门股;一种方式是等待,等待题材重新被炒热。

更理性的一种方式则是合理配置强势股的比例。尽管强势股上涨时动能强劲,但是不要忘记的是,下跌时它同样反应迅速。追逐强势股并没有错,但是重仓强势股,把所有的资金都押宝在其中,就意味着极大的风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美国科技股的幻灭,巴菲特也正是因为没有盲目地追随强势股而躲过了一劫,造就了新的传奇。

在资金量允许的前提下,对投资进行适当的配置,包括强势股、传统行业股票、现金等,尽管短期来看可能会降低收益率,但是长期来看,这会让投资稳健得多。

错误六 惧买高价股

很多股民害怕买高价股。觉得一直股票动辄30、50元甚至更高价,就不敢去“碰”了。

一来觉得自己资金量小,股价高,能买到的数量太少,赚钱几率小;二来更觉得高价的股票“已经涨了那么多了”,万一跌起来,那就要几块钱甚至十来块钱地往下走,风险比低价股要大得多。

投资者自述:

今年3月初,上海股民李先生中到1手“汉王科技[95.70 -1.86%]”。作为大学副教授,学生和同事中已经有不少人在使用电子阅读器,所以李先生对这只主营业务为电纸书的上市公司还是颇有些认同感的。但是,李先生的爱人却觉得,这只股票价格太高,一定要求爱人在上市首日就抛掉。

“这只股票发行价就41.9元了,对应市盈率高达68.69倍,我们运气好中到1手已属不易。而且,当时阶段,股市整体行情并不是那么热络,之前已经有多只新股破发,这也让我心存疑虑,为了保险起见,我让他一定要见好就收,早点走掉。”李先生的爱人回忆说。

3月3日,汉王科技如期开盘,开盘价78元,李先生的500股汉王科技在82元售出,几乎赚了一倍。夫妻俩人都挺开心的,2万余元盈利收入囊中。

但是很快,李先生就发现自己抛早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汉王科技的电纸书在市场上卖得越来越火,而这只股票也似有神助,一路稳扎稳打,走出了极为漂亮的连续上攻行情。等到学校“五•一”放假前,股票早已站到了140~150余元。

“哎,我那个后悔啊,如果能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只担心股价高的有点令人害怕而轻易动摇,那可就能再多赚两三倍呢!”李先生感叹道,“现在想来,股价的确只不过是个数字,真正有成长性、盈利能力好的公司,股价就算高得‘离谱’,自然也有背后业绩给它撑着。

点评:

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 Dennis):当许多人担心市场行情已经涨过头,因此提前下车,甚至几乎能确定在第二天市场会跳空涨停也如此。我则会在他们卖出时进场。

李先生特别是李太太的想法,其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股民的思维模式。很多散户患有“恐高症”,总觉得股票价格高,跌起来空间太大,心里没底。

其实,股价到底算高,多少算低,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有的股票可能5元、10元,都太贵,因为它背后根本就是个垃圾公司。但有的股票可能已经涨到50元、60元甚至100元,还是有人会看到它的成长价值,还是会去买。

关键看你怎么算账了。

如果你手里有10万块钱,当然可以买1万股10块的股票A,或者只能买1000股100块的股票B。

如果A和B都下跌10%,前者股价下跌1元,后者股价下跌10元,很多人想着,哇,下跌10块钱,那还了得,跌得也太多了吧?!但其实这是假象——你跌掉的钱是一样的,无论投资哪一只股票,最后都是亏掉1万元!

反之,A和B都上升5%,前者股价上涨5毛,后者上涨5元,你赚到的钱其实是一样的,都是5000元。

所以,就像人的视觉是有盲区的,所谓“眼见为实”,并非真的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固有的一些认识其实一直都是有偏差的。

高股价的股票,大多有业绩支撑,赢利模式好,发展空间大,利润增长率也较高,这样的公司,这样的股票,上升空间其实是很大的。而低价股,看上去股价低,但因为公司本身的“品相”不好,虽然每股的价格都低,但还是虚高,因此抗跌能力反而差,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大盘整体行情弱,或是公司本身有什么负面消息,跌起来那可是会“一泻千里”的,到时候从5块跌到3块,甚至更低,都是有可能的,那样一来,亏损率就不止20%、30%,很可能就是50%甚至更高。像2008年“5•30”时,跌的最厉害的反倒是那些垃圾股

“买高价股比低价股风险大”这本身是个误区。抛开其它因素不论,在投资金额相同的情况下,高、低价股承担的收益和风险其实是相同的,主要还是来自心理方面的影响。

再看点统计数据,2010年年初,我国A股股价超过50元的股票共有40只,截至今年8月16日,下跌的有12只,其中跌幅最大的潞安环能[36.80 0.55%]下跌了26%。同期,股价低于6元的股票共83只,上涨的有22只,平盘1只,其余60只下跌,跌幅最大的京东方A[3.03 -0.98%]跌了40%。

所以,高股价的股票并不可怕,关键还是要去分析其价格高的原因所在。如果公司毛利率等指标持续往上跳,那么高市盈率也不可怕,反而会有继续上涨的动力和空间。

真正优秀的公司,并不会担心股价过高。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截止今年7月3日,其最新的股价已高达116700美元/股,可是谁会害怕买入并持有这只伟大的股票呢!

 

错误七 听股评或小道消息买股

有些散户,特别是中老年投资者,特别喜欢听各类股评买卖股票,心想跟着“专家”和“权威”,不容易出错!还有人喜欢收集各种各样、各个渠道的小道消息,来决定自己手中股票的买进和卖出。

投资者自述:

天津的张大爷是一位“老股民”,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可是“在股海中沉浮了十多年啊”。张大爷早已退休好几年,他现在的日子就是围着股市转。他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天都要看电视台财经频道、听广播台的股评节目,还订了三四份证券类的日报,每天带着老花镜翻看翻看。

今年1月初,张大爷听到自己常听的广播节目“资深股评家”说,今年全球经济V型反转已经成为定局,化纤市场将重返景气周期,作为化纤行业的龙头公司,山东海龙股价将有比较大的涨幅。那几日,张大爷正愁不知道选哪个股票为好,听到这位“股评家”的说法,颇有点茅塞顿开的意味。此后,张大爷又恰好从报纸上看到说化纤产品价格在上涨,这让他觉得那位股评家真有“先见之明”。

1月11日,有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张大爷“果断”买入1万股山东海龙,买入价8.50元。到了1月14日,这只股票价格上涨至9.43元。张大爷心中一阵窃喜:“哈哈,股评家果然厉害,一周多前已经在推荐这只股票了。幸亏我及时买入。”

张大爷想着,既然股评家说山东海龙是化纤行业龙头公司,股价形势又好,那就继续持有吧。

孰料,平稳了几日之后,从1月20日开始,山东海龙的股价却突然掉转方向,急转直下,拉出多根大阴线,到2月1日已经跌至7.3元左右,距离张大爷的买入价已经跌去近15%。

张大爷不舍得割肉,觉得宏观经济形势好像也不错,这股票应该还有翻盘的机会。于是继续持有。可惜,到今年7月1日,山东海龙已经跌至4.5元附近。如今,张大爷的那1万股还被套在里面,股价在5~5.2元附近徘徊。

而最新公布的中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大幅度下滑,而且主要利润并非来自主营的化纤业务,而是来自投资收益,利润来源既不稳定。

点评:

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投资能够先知先觉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一味跟进的话,就赚不了大钱,一定要亲自调查、判断。

张大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除了这类“听股评荐股”,还有很多散户投资者喜欢听小道消息选股。

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我们自己,也许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很多股市投资新手,尚未掌握基本投资知识就急于开始投资,并对周围一些曾获得较好收益的投资者、专业证券机构存在“盲目崇拜心理”,结果,仅仅听别人推荐一番就购买了某只股票。

而即便是一些老股民,也会出现从众心理,或者以小道消息为投资风向标,结果遭遇惨跌。

相比相对成熟一些的老股民,新入市的投资者或是年纪比较大的投资者,通常对证券投资缺少清晰、全面的了解,相关知识也比较匮乏,容易盲目地、非理性地开展投资活动。

片面追求“快速致富”,片面追求“短高快”,是很多个人投资者的通病。于是乎,尽管有些人心里清楚股评人士有可能是“庄托”或根本没啥本事、小道消息则是经过几道“贩子”传播早可能失去价值,但还是免不了去“赶趟”。

作为散户,一定要提醒自己,任何投资行为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只有在了解自己、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任何盲目听从他人意见或“随大流”的行为,非但不能降低投资风险,反而容易给自己的投资带来更大的损失。

同时,如果对股票投资特别有兴趣,平时也要多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多和周围朋友沟通一些投资技巧(而非直接跟随他人的投资动作进行买卖),学习和吸取别人身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做到过滤后为我所用,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配置适合自己资产状况和风险承受度的投资品种。

投资要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享收益,这三个“自主”我们得记牢。如果跟随别人、听了别人的消息去投资,亏了也不能怪别人。

错误八 频繁操作 放跑大黑马

大部分散户总是乐于短线频繁操作,希望以此获取差价收益。但在牛市中,这样做很容易“骑得上黑马,赢不到最后”。

投资者自述:

2009年元旦后,刚刚举办完婚礼的小蔡,拿着夫妻俩一起筹措的20万元资金,“磨刀霍霍”进入股市,打算为婚后的小日子“添砖加瓦”。

30岁的小蔡,但“炒股历史”已有六七年,只是以前炒股资金较少,属于“纯玩票”性质。2007年国内股市火爆的时候,他又被公司派遣在海外工作了一年,所以从未经历过“大牛”行情。

“其实我觉得自己选股眼光还是不错的,像什么山西焦化、金牛能源,都抓得不错。就是可能年轻气盛,买入股票后总喜欢和好朋友们电话、MSN不断讨论讨论,操作操作,不然就觉得有点手痒。但我自己也感觉到,操作太频繁,主要还是账面数字来回变动变动,赚不多的。像我2009年上半年20万元资金最后是炒到了22.5万元,我数了一下,五六个月里大概一共炒过8只股票。”小蔡回顾到。

2009年6月中旬,关注了医疗板块近半年后,他决心买入鱼跃医疗这只股票,买入价22元。

“这次我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打算盯牢这只看好的股票。但你不让我动,真难受啊。所以我的策略就是减少股票的关注数量和购买数量,主要就是在这一支股票上进进出出,来回买进卖出,做点差价。”

2009年6~10月间,小蔡一直反复买进卖出鱼跃医疗。三波5%~8%左右的差价做下来,也有了小小的收获。到了国庆前后,账面资金已经达到27万余元。

“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都做了三个多月了,也算赚到点钱了,心想那就放手吧。换个股票炒炒。”

10月12日,小蔡以25.5元的价格全数抛掉自己手中持有的鱼跃医疗。

没想到,没过多久,10月23日,鱼跃医疗就涨到了30余元。他又不愿追高重新买入,导致错失了后面一大段行情,从30元一路涨到36元、42元、50元、60多元,虽然中间有过一两次小回调,但回调价格也没有低过小蔡当初的抛出价。

今年5月份,该股“10股转增6股并派送1元现金股利”,除权后,股价依然坚挺,目前在42元附近,复权的价格在67元左右。

“如果我能坚持捂一捂就好了,不要说捂到现在,就算放到今年年头上,至少还能再赚一大笔。毕竟这种医疗优质股,投资价值我是看到的。只怪我自己手痒,放走了大黑马!”小蔡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有点遗憾。

点评:

彼得•林奇(Peter Lynch):在股票上涨时卖出,是一种自我欺骗的策略,这就好像把花园里的花拔掉,而去灌溉野草一样;股市就像玩扑克牌,只要手中的牌显示有胜算的可能,就要紧握在手里。

小蔡这样的经历,似曾相识?

是的,很面熟!

其实,大部分散户都有过“骑上大黑马”的经历。但大部分人都在中途下马了,真正能捂到后半程,赚到大头的人,少之又少。

假如小蔡采取“买入并持有”的策略,不仅操作起来更加轻松,而且投资收益也会更高。不说鱼跃医疗,即便以他在2009年上半年曾操作过的金牛能源(现为“冀中能源”)为例,他的买入价为22.60元,卖出价为22.85元,几乎没赚,2009年12月11日该股收盘价已涨到了44.83元,但因为拿不住,近一倍的收益就这样灰飞烟灭。

即使他一路持有2009年买入的首只股票山西焦化(现为ST焦化)到年终,涨幅也可以达85.98%,比他频繁换股的收益高出很多很多。

通常,一旦看出这是个强势股,大波段来未起来,转弱趋势还没出现前,都不必急着卖股票。否则,明明是能够数倍获利、大赚钱的股票,很可能因为一时的小利引诱,令你卖在大涨启动点上。

其实,“频繁换股、波段来回”的操作手法,在大盘和个股处于缰持或震荡阶段,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大牛市里,往往得不偿失。多动不如少动、少动不如不动,这样的操作法则在牛市里更为适用。

而如果是在大熊市中,过于频繁操作,就更是容易走上“买一个跌一个,抛一个涨一个”的怪圈,感觉永远踏不准市场的节拍,最终常常错失良机,还付出不少“买路钱”(交易费用)。

可以说,选股、择股固然重要,但很多人总以为所谓“炒股”,股票就是用来“炒的”。但股票更应该是用来投资的,一旦看准了某个股票的投资价值,最好就不要过于频繁操作,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手痒,有意培养自己的投资意识而非投机习惯。唯如此,才能决胜于未来。

错误九 盲目投资不熟悉的衍生品

误区:随着股票衍生品市场的开发与开放,近些年来,权证、股指期货等新品种也慢慢步入了个人投资者的视野范围。

但是不少人在未了解清楚新工具、新品种的投资规则、投资属性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投资,最终导致投资失败。

投资者自述:

2007年4月,炒股仅“一个月龄”的李女士误将首创权证当作普通股票,在行权期过后还懵懂不知,价值20万元的5.7万份首创权证化为乌有。

“我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股,半生积蓄全赔光啊。”事后,李女士痛心地说道。

也有人不知道权证有“到期日”,最后一个交易日仍在买入。2007年6月22日,在“钾肥认沽权证”最后交易日收盘集合竞价期间,该权证以0.107元成交了1166万份,期间有488个账户参与买入。这批人还被“沽民”推崇为“侠客”。事后据调查,其中买入量最大的10个账户,在集合竞价期间买入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当日是“钾肥认沽权证”的最后交易日。

还有人应该对权证行权而没有行权,最后导致损失。2007年3月30包钢JTB1认购权证到期时,仍有1661万份认购权证未行权,投资者为此损失了5735万元。

更有甚者,不应该行权却去行权,最后导致损失。2007年2月12日,原水CTP1认沽权证到期时,共计65328份原水认沽权证成功行权,行权价为4.9元,按照原水股份当日的收盘价7.11元计算,投资者因行权而产生的损失约14余万元。

分析:

彼得•林奇(Peter Lynch):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买它,“这孩子肯定能长大成人”之类的话不可靠。

这些参与权证交易失败的中小投资者,主要是因为对权证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并不十分了解认购权证、认沽权证等品种的特性,盲目追求“T+0”交易方式的“刺激”,甚至抱有博一把的心态,最终令自己的资产缩水。

实际上,权证作为一个金融衍生性商品,是完全不同于股票的,它带有自身独特的收益及风险特征。

首先,权证有着自己有限的“生存周期”。股票是可以长期持有的,只要公司不破产,就可以永远有效,甚至破产了,还可以通过重组等起死回生。但是权证就不一样,每一个权证都有一个“生存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过了这个“生存周期”,权证就“死亡”了,就毫无价值了。很多投资者并不了解权证这一个特点,把权证当作股票来买卖,就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李女士就是在不了解权证交易特点的情况,匆忙应战,结果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一些权证投资者虽然知道权证是一个到期退市的交易品种,但是不关心权证的最后交易日到底是几号,导致在最后交易日接近收盘时大量买入价外权证,收盘后价值直接被归零。

其次,权证的高杠杆性质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权证品种中,“认购权证”具有做多功能,“认沽权证”带来的是做空动能,两者的价值完全依赖于对于标的证券走势的判断正确与否。

因为权证产品具有较高的杠杆特性,它的涨跌幅度要高于标的正股的涨跌幅度。当对标的证券走势预测正确时,投资者有机会以有限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反之,一旦判断出现错误,投资者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蒙受较大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权证的杠杆性无疑放大了投资的风险。

可以说,权证投资者最后的输赢,虽然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如果能在投资前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权证的风险收益特点,就肯定能先避过李女士等人“踩到的地雷”。

俗话都说,做生不如作熟。意即做投资,不论投资值大小,一定要投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上,这样比较容易走得顺些;对不太了解的证券品种,绝对不能盲目投资。

不仅仅是权证的投资要做好功课,其它的投资行为当然也要事先了解清楚再下单。

比如,现如今,股指期货也向散户敞开了大门。今后还可能出现更多的证券类衍生工具,比如更多的股指期货合约、融资融券品种,甚至期权交易等,无论是哪些新品种、新工具,散户朋友们一定要牢记一个道理——凡是碰到这些新式的投资,自己没专业没经验的,最好都能慢一拍,宁可让自己的投资热情降降火,也要把投资的门道、脉络摸清了,再决定是否适合自己投资。

否则,最后叫苦不迭、捶胸顿足的下一个投资人,很可能就是你!

“瞎子摸象式”的投资方式,散户朋友们可一定要避免为之啊!

错误十 多买几只股票就可以分散风险

有一部分散户“坚决执行”分散投资的理念,他们资金量不多,投资的股票个数却不少,结果或因照顾不周,或只是纯粹为了分散投资而分散资金到不同的股票上,风险却并没有分散,结果都是一个字,亏。而且,很多投资者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散投资,买了很多股票是相同行业的,根本起不到分散投资的作用。

投资者自述:

“我是2009年9月份才初入股市的,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股票。对选股更是不在行。当时我手里拿了25万元,是以前一笔国债到期的钱。听周围朋友说炒股收益比买债券好多了,所以也有点跃跃欲试。”尉迟建国是上海人,在朋友圈子里他的投资理财一直属于比较保守的一类人。

“到底选什么股票好,刚开始我也有点发愁。后来我想了想,既然楼市那么火,不如投资房地产股吧?只是不知道具体选哪一只股票好。”他回忆道。

“根据我以往的理财经验,人家都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那我想总归要多挑几只股票,分散一下风险喽。于是我就买了万科A、保利地产和招商地产,这三家公司名声不要太大。”

令尉迟先生始料未及的是,地产股的走势并不如他的预期,所以他的这三只股票一直放在手里基本没调仓,只是后来又加了5万块钱放在另一只次新股上。进入2010年后,由于政策因素等影响,先前投资的三只股票更是疲软,股价下挫得比较厉害。

眼看着自己账面上的资金不断缩水,尉迟先生有点头疼:“不是说分散投资一般能分散风险的么,怎么我这点资金投资了四只股票,却没什么成效呢?!”

点评:

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分散投资是无知者的自我保护法,但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来说,分散投资是没什么意义的。”

彼得•林奇(Peter Lynch):持有股票就像养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业余选段人大概有时间追踪8~12家公司。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

是的,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理财界,这句话几乎就是“行为指南”。

但事实上,你也应该了解,投资大师巴菲特有个重要的投资策略,就是集中投资,他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是从为数不多的几只股票上获得的。他老人家说“分散投资是无知者的自我保护法,但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来说,分散投资是没什么意义的。”

到底孰对孰错?

其实,两个观点都没有错。关键是看你是否掌握了其中的理论精髓,看你处于何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个层面,不是把鸡蛋放到不同篮子里,就能成为制胜法宝。

因为单一投资品的风险是确定的,如果你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这个篮子“坏了”,遇到了风险,那么你所有的资金都会遭遇风险。

但是,如果把鸡蛋分别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并不就代表可以分散并降低风险。

通俗地讲,你所找到的这几个篮子,互相之间必须有显著的风险属性区别,也就是相关性越小越好。比如,它们可以是不同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它们也可以是同一证券市场里不同行业的股票;它们可能一部分是大盘股一部分是创业板股票。也就是说,越是“远亲”,甚至不是“亲戚关系”的股票组合在一起,风险越容易分散。

如果用专业投资术语讲,这里就涉及“贝塔系数”的概念。

贝塔系数反映了个股对市场(或大盘)变化的敏感性,也就是个股与大盘的相关性或通俗说的“股性”。为有效避免系统性风险,应该将资金分散投资在股性差异大的不同股票间。

但是像尉迟先生这般,虽然是把有限的资金投资于不同的股票上了,但他选择的股票几乎全部集中在同一行业。这样一来,一旦该行业发生较大风险,他的任何一只股票都“在劫难逃”,根本无法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第二个层面,散户散户,大多是“小散”,也就是说资金量都比较有限,股票投资技能也不如专业研究人员。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不能身兼数职,不可能又是牙医,又是泥水匠,又兼职做画家。一个人的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有限。因为精力越分散,你对其中任何一个领域懂得就越少。

个人投资者也是这个道理。散户最好能集中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把鸡蛋放到少数几个你所熟知的篮子里面,然后看紧它们。你持有股票的种类越多,你的反应速度就会越慢,很可能无暇照看。

作为散户,最好是能拥有一到两支可以赚大钱的股票,而非十几支只能赚小钱的股票。